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0350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12年公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关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6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是()

A.个案法B.系统分析法

C.比较法D.动态研究法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公民B.组织

C.群众D.公众

社会组织与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活动或状态)的基本要素。

其中组织是公共关系行为的发出者,即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行为的承受着,即客体。

3

3.影响公众心理的最直接因素是()

A.公众自身B.社会文化

C.社会舆论D.组织行为

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

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影响公众心理的外部因素包括组织行为、社会环境,而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公众自身。

两种因素比较起来,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部因素则是促使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

1、公众自身因素。

导致公众个体心理差异的公众个性是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等方面。

3、组织行为因素。

组织行为是影响公众心理的最直接的因素,因为公共关系活动本身就是组织主动影响公众心理的过程。

37

4.最基本的情绪表现形式是()

A.语言B.动作

C.面部表情D.生理反应

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基本的情绪表现形式;2、语言和语气。

语言和语气(语调、语速、节奏)也称言语表情,是情绪、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3、动作与姿态;4、生理反应。

45

5.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是()

A.空间知觉B.运动知觉

C.意向知觉D.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39

6.一个人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主要根源是()

A.动机B.兴趣

C.需要D.利益

兴趣作为个体心理倾向之一,对于个体的心理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主要根源。

……兴趣也就是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

59

7.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公平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动机的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伏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效价是指行为目标对于满足个体公众需要的价值,即个体公众对行为结果的重视程度。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的估计。

75

2、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来的。

它的基本内容是:

一个人对其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报酬的绝对值,而应当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76

3、双因素理论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50年代末期提出的激励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赫茨伯格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人的内部、从工作本身入手,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人们对工作的满足因素与其工作内容有关,他将此称为激励因素;人们对工作的不满足因素与工作的周围事物有关,他称之为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同时归纳出使员工感到十分满意的六种因素,即成就、尝识、提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

这些因素的改善能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从而经常会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效率。

赫茨伯格把这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77

8.影响个体公众利他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个人因素是()

A.身份特点B.情境因素

C.人格特点D.被帮助者的特点

影响个体公众利他行为的因素:

第一,个人因素。

主要是指个人的身份特点。

身份特点包括性别与年龄;第二,人格特点。

人格特点是指个人品质,这是利他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的个人因素;第三,情景因素;第四,被帮助者的特点。

被帮助者的特点主要指性别、年龄、仪表等。

93

9.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是()

A.舆论B.流言

C.习惯D.知识

所谓流言,就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群体内互相传播的共同关心的消息。

114

10.属于组织形象硬要素的是()

A.组织成员的业务水平B.组织的群体心理氛围

C.组织的道德形象D.组织的地理位置

1、组织形象的硬要素:

组织形象的硬要素指组织中软要素以外的所有客观要素,具体包括:

1、组织的地理位置;2、组织的建筑群落和环境布置;3、组织拥有的生产、技术设备;4、组织的生活娱乐设施;5、组织的资金状况;6、组织的产品;7、组织的无形资产。

123

11.在公众印象形成过程中,组织是()

A.印象者B.被印象者

C.知觉者D.认知者

公众印象形成的三要素:

公众印象形成过程包含着三个主要成分(或要素),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被印象者,认知的主体,即印象者,以及交往的情景。

125

被印象者:

在一般人的人际交往中,被印象者就是被形成印象的人。

在组织与公众的交往关系中,被印象者指则是公众的头脑中形成印象的组织。

125

印象者:

印象者也可以称为知觉者。

在公众印象形成过程中,印象者也就是公众。

125

12.交往者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是()

A.印象管理B.形象管理

C.组织管理D.社会管理

所谓印象管理,是指交往者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和修饰,以期在他人头脑中形成良好印象的过程。

135

13.关于公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体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B.客体只有内部公众

C.客体只有外部公众D.以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

14.在公关信息传播过程中,达到传播目的的首要条件是()

A.使受传者看到实现目标的途径B.传播途径具体、简便

C.引起受传者对信息的注意D.使受传者接纳部分信息

引起受传者对信息的注意,是达到传播目的的首要条件。

15

15.“道听途说,合理想象”属于公关传播中的()

A.言论一边倒B.语言障碍

C.信息失真D.学识障碍

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1、语言障碍。

2、信息失真:

a、无中生有,向壁虚构。

b、以偏概全,为我所需。

c、道听途说,“合理想象”。

d、张冠李戴,导演摆布。

3、言论“一边倒”。

162

16.在横向沟通中,组织传播者扮演的角色是()

A.吹鼓手B.推动者

C.引领者D.联络员

公共关系传播者扮演的角色:

在纵向沟通中,公关传播者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在横向沟通中,组织传播者扮演着“联络员”的角色。

172

17.公众态度形成的根基是()

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

C.倾向成分D.情感成分

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认知成分是公众态度形成的根基。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78

18.在加权平均模式中,人们通常会()

A.特别注意与自己的目的和判断相关的信息

B.对积极的信息予以更大权重

C.对可信度低的信息予以较大权重

D.对后来形成的印象予以更大的权重

加权平均模式中,权重较大的几个方面:

在通常的情况下,在人际交往形成印象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对一下几方面的评价给予较大权重。

首先,与可信度较低的信息渠道相比,人们会对可信程度较高的信息渠道的评价信息予以较大的权重。

其次,与积极的特质相比,人们会对消极的评级予以更大的权重。

这是因为,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消极信息比对积极信息会给予更多的注意。

第三,人们会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所进行的判断有关的信息。

第四,人们往往会给予同先前印象一致的信息更大的权重。

第五,同以后形成的印象相比,人们会对早先形成的印象予以更大的权重。

129

19.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心理素质是()

A.充分的自信心B.良好的意志品质

C.稳定乐观的情绪D.坚强的意志

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是人的先天和后天心理条件的总和。

1、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的心理素质;2、充分的自信心;3、稳定乐观的情绪;4、坚强的意志。

192-195

20.由交际双方在某一方面或在几个方面“位势”相当所引起的交往障碍是()

A.对等障碍B.关系障碍

C.年龄障碍D.职务障碍

交往过程中易于出现的心理障碍:

1、职务障碍。

在所有交际障碍中,职务障碍是最难排除的一种障碍。

2、职业障碍。

3、学识障碍。

4、年龄障碍。

5、性别障碍。

6、语言障碍。

7、性格障碍。

8、环境障碍。

9、关系障碍。

10、对等障碍。

所谓“对等”,是指交际双方在某一方面或在几个方面“位势”相当,客观条件基本相等。

11、心理品质障碍。

心理品质障碍主要包括:

嫉妒、自卑、羞怯、猜疑。

201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包括()

A.组织的凝聚力B.组织的士气

C.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D.组织成员的归属感

E.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包括组织的凝聚力和士气,以及由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

18

22.以群体构成原则为标准,可将群体分为()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D.实际群体

E.假设群体

群体的分类:

1、根据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类,可以将群体分为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

实际群体是指实际存在的群体。

假设群体也就是角色群体,是指名义上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或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的群体;2、根据群体构成原则分类,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4、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103

23.心境的特点包括()

A.持久性B.短暂性

C.微弱性D.弥散性

E.爆发性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情绪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基本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比较微弱而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是持久性、微弱性、弥散性——笔者注)

2、激情。

激情是强烈地爆发出来且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具体表现为狂喜、暴怒、痛苦、绝望等情绪状态。

3、应激。

应激是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7

24.人的良好意志品质有()

A.自觉性B.果断性

C.独断性D.自制力

E.坚韧性

人的良好意志品质有许多,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

坚韧性和自制力。

53

25.下列属于印象管理理论的有()

A.社会范畴说B.个人差异说

C.自我表现说D.符号相互作用论

E.情景认同论

印象管理理论:

1、符号相互作用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从出生开始,便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并通过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进行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来观察问题。

2、自我表现论:

这种理论吧社会交往类比为舞台表演。

它认为,在这个表演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脚本”来行动。

当然,“脚本”是经过仔细选择的、而且能够充分表现自我。

在交往中,“脚本”发挥的作用就是印象管理。

3、情景认同论:

这一理论认为,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每一个社会背景中,每一个人际交往的场合,都存在着一种希望得到众人认同的社会行为形式,这种行为形式就叫作情景认同。

而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努力创造着对他们自己来说最恰当的和最令人满意的情景认同。

137

26.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有()

A.优越感B.压力感

C.威望感D.用权感

E.自卑感

关于群体领导心理的表现形式,有关专家归纳出了八个方面,即优越感、压力感、威望感、用权感、成就感、竞争感、相容感和自卑感。

108

27.顺从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共同点有()

A.都表现为行为上的服从B.都表现为内心的服从

C.都迫于外界的压力D.都排斥外界的影响

E.都是公众个体行为

顺从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异同:

所谓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进而采取与大多数人步调一致的行为。

顺从行为虽然也是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来的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但是顺从者内心仍然坚持个人意见,仅仅作表面上的服从。

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内心是否自愿。

自愿放弃原来的意见附和群体的,是从众行为;保留自己原来观点而只是行为上服从的,是顺从行为。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迫于外界压力而产生的相符行为。

89

28.自我评定法包括()

A.问答法B.总加量表法

C.投射法D.语句完成法

E.社会距离尺度法

对公众态度的直接测定:

一、自我评定法:

1、总加量表法;2、社会距离尺度法。

二、自由反应法:

1、问答法;2、投射法;3、语句完成法。

三、行为观察法。

184

29.公关人员在收集、贮存和处理信息时,应注意保证信息的()

A.及时性B.准确性

C.有效性D.适用性

E.抽象性

30.公关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有()

A.应变能力B.认知能力

C.论辩能力D.创造能力

E.审美能力

公关人员的能力结构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其中除了一般能力如智力外,还应当包括其他多种能力,如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认知能力、论辩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196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1.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由于凝聚力主要表现为组织内部的团结,所以也有人将凝聚力称为组织团结力。

18

32.群体归属感:

群体的归属感,是成员对群体产生向心力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

无论正式的群体还是非正式的群体,其成员都有归属于其所在群体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归属感。

33.社会组织形象:

社会组织形象,简称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客观状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组织的客观状态所作的概括而又抽象的反映。

118

34.公众群体:

公众群体(简称群体),是相对于公众个体而言的,它是社会公众存在的一般形式,通常是指具有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的公众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组合而成的共同体。

96:

35.公众态度:

所谓公众态度,是指公众对组织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

1、组织的目标。

组织的目标是增强凝聚力的关键因素;2、组织的利益。

组织的利益是影响凝聚力的最直接的因素;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一个组织凝聚力的高低,与这个组织的领导有直接的关系;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19-20

37.简述公众心理的特点。

公众心理的特点:

第一,公众心理的相同性。

这一特点来源于公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共同时间,这也是构成公众的前提。

第二,公众心理的关联性。

关联性是就组织与公众的关系而言的,前面提到公众是相对于特定组织的公众,离开了特定的组织,就无所谓公众。

那么,公众的心理活动也总是与特定组织相关的,并且是在与特定组织的具体互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公众心理的利益性。

公共关系的基础,是组织与公众之间存在的利益互惠关系。

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与特定的组织之间之所以会建立起公共关系,关键就是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

31

38.简述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群体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第二阶段为磨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为争取在群体内有一个良好的位置和所希望的角色而展开活动或竞争;第三阶段为稳定阶段;第四阶段是操作阶段;第五阶段为中止阶段。

一旦群体的所有目标都达到了,群体便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即中止阶段。

100

39.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影响公众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优先效应的概念,近因效应的概念,晕轮效应的概念,刻板效应的概念,投射效应的概念:

1、优先效应。

优先效应也称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对以后交往产生的影响。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近获得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的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它往往会冲淡过去获得的有关印象。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认知偏差或倾向。

4、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叫刻板印象或定型作用,是指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5、投射效应。

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术语,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并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了与自己相似的特征。

……投射效应也称自比效应。

130

40.简述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即传播内容)、渠道、受传者(即目标公众)和传播效果。

141

41.公众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有:

1、感觉逆反。

公众的感觉器官持续受到某一信号的过度刺激,会引起感受力下降,形成感觉适应,造成逆反;2、广告逆反。

在广告宣传中,某些不适当的表现形式、诉求方式也会形成过度刺激,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3、价格逆反。

还有两种在公众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即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和过度禁止性逆反。

过度禁止性逆反也叫作禁果逆反,禁果逆反现象也被称作“潘多拉效应”。

187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试述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

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

第一,能够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第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学的调查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时要高,这就是所谓的群体促进作用;第三,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组织规范;第四,有利于产生优秀的领导人。

24-25

43.试述“有限效果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利用传播媒介来引导人们的基本态度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效果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有限效果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也不能任意夸大。

一般说来,受传者使用传播媒介,并不是希望童工它来改变自己的观念,而是希望它能够支持或证实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以维持心理平衡。

如果传播内容能够给受传者带来新的事实,新的经验,以证实他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人们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他就乐于接受;如果传播内容给他带来的是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那么,选择性的因素就会出来干扰:

选择性接受的因素会使受传者不去接受那些危及自己观念的传播内容;选择性理解的因素会帮助受传者曲解那些自己回避不了的信息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因素则会帮助受传者尽快忘掉那些自己讨厌、反感的传播内容。

受传者的同时、亲属、朋友会千方百计地防止他离经叛道;受传者也愿意与那些持相同观点的人交换意见。

大众传播媒介的多样性为受传者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媒介提供了可能性;大众传播媒介的利润动力也促使传播内容尽量迎合受传者的嗜好与偏见。

而所有这些都说明,传播者很难改变受传者的固有观念,传播效果是有限的。

“有限效果论”提示我们,受众对组织的传播内容并不是“来者不拒”,而是有所排斥的。

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内容若不能引起受传者的共鸣,说不到他们的心坎上,宣传效果就一定不好。

为了避免这种偏差,组织的传播者应当全面了解受众,搞清楚他们究竟是哪一类人,其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大体是什么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情绪以及各种不同的需要与爱好。

只有对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保持敏锐的注意力,充分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组织传播的内容才能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心愿,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156-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