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396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复习资料

 

人教课程标准版五上第九册语文总复习

一.背诵、默写内容

1《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自然段

2《古诗词三首》全文、书下注释、译文

3《梅花魂》第13自然段描写梅花品格的语句

4《钓鱼的启示》第10自然段父亲告诫我的话

5《落花生》第10、12、13自然段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自然段

7《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

8《狼牙山五壮士》第6—9自然段

10《七律·长征》全文、书下注释、译文

10《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

二.背熟、默熟记忆积累

(一)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第18页(关于爱读书)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无读书迟。

(颜真卿)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第二单元第37页(关于思乡的)

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3、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

5、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

第三单元第55页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东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第74页(关于生活启示)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3、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关于亲情的

1、兄弟郭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

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第七单元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

(关于修养的名言警句)

1、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2、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该做些什么。

第八单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以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背会默会九册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窃读记》作者:

林海音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我”匆匆赶到书店,藏于大人中间或借着雨天匆忙而贪婪地读书,到了晚上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中心思想:

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

英国作家,尤安·艾肯

主要内容:

面对孤寂漫长的旅程,作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戴上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反复读一本书如与老朋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感受,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有百读不厌。

中心思想:

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3、《泊船瓜州》(写景抒情)作者:

宋,王安石

这是一收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

4、《秋思》(叙事抒情)作者:

唐,张籍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5、《长相思》(写景、叙事融为一体)作者:

清,纳兰性德

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6、《梅花魂》作者:

陈慧瑛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我”回忆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读到思想诗时,总会落泪;外祖父应年龄大不能回国时,像小孩子一样痛哭;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在我回国前,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外祖父又到船上送我梅花手绢这几件事。

中心思想:

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7、《鲸》(常识性说明文)

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运用了:

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8、《新形玻璃》

主要内容:

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形玻璃的特点和在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文运用了: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9、《钓鱼的启示》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

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了: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启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如:

金钱、地位、荣誉…

10、《落花生》(叙事散文,借物喻人)作者:

许地山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谈论花生好处的事。

做人的道理:

要学习花生内在秀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奉献;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

美国作家马克·汉林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述了1994年,美国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不顾劝阻,经过38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就出了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中心思想:

歌颂伟大的父爱和深厚的父子之情。

1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母亲的爱是:

积极的鼓励。

父亲的爱是:

警告和提醒

13《圆明园的毁灭》

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怨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正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4《狼牙山五壮士》

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后,英勇跳崖。

中心思想: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五壮士分别是: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峰顶杀敌;跳下悬崖。

15《七律·长征》作者:

毛泽东

主要内容:

全诗生动的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本课时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

中心思想:

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开国大典》

主要内容:

课文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大会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典礼主体部分(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近义词

贪婪——贪心适宜——适合惧怕——害怕鼓励——鼓舞

隐藏——躲藏争辩——争论告诫——劝诫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玷污——污辱慈祥——慈爱欺凌——欺侮爱惜——珍惜

眷恋——留恋宝贵——珍贵欣赏——观赏收获——获得

充足——充分环绕——围绕潮湿——湿润凉爽——凉快

目前——至今敏捷——敏锐爱慕——羡慕机警——警觉/机敏

锐利——锋利宽敞——宽阔乞求——恳求启示——启迪/启发

可惜——惋惜体面——好看开辟——开拓居然——竟然

紧张——慌张奇妙——奇特湿润——潮湿谨慎——慎重

鼓励——鼓舞适宜——适当艰涩——艰难准确——正确

熟练——纯熟严肃——严厉崇高——高尚真挚——诚挚

光复——收复浓厚——浓重磅礴——雄伟等闲——平常

率领——带领宣告——宣布检阅——检查疲惫——疲劳/疲乏

锻炼——磨练耽误——耽搁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吃惊——惊讶掩护——保护沉着——镇定震耳欲聋—山崩地裂

沸腾——欢腾屹立——矗立/耸立崎岖——坎坷/逶迤

操劳——劳累诚恳——真诚端端正正——工工整整

竟然——居然精确——准确坚毅——刚毅品质——品格

庄严——庄重悲痛——悲伤笼罩——覆盖挺立——耸立

踌躇——犹豫繁忙——忙碌商量——商议耽误——耽搁

干扰——打扰诚恳——诚挚寂静——沉寂豪放——豪迈

销毁——毁掉谨慎——小心奇妙——神奇连续——延续

疲惫——疲乏磨练——锻炼埋怨——抱怨骄傲——高傲

坚定——坚决挖掘——发掘熟悉——熟识开辟——开括

吩咐——叮嘱便宜——廉价汇集——聚集爱慕——羡慕

担忧——担心贪婪——贪心和蔼——慈祥教导——教育

熟练——娴熟清楚——清晰诱惑——引诱剧烈——猛烈

厌恶——讨厌稳定——稳固单调——单一陈列——展出

珍贵——宝贵特殊——特别强烈——猛烈敏捷——灵活

机警——机智响亮——洪亮适应——可惯锋利——锐利

凶猛——凶恶特征——特点悦耳——动听干涸——干枯

点缀——装饰欣赏——观赏姿态——姿势成熟——老练

冰凉——冰冷爱惜——珍惜稀罕——稀奇愉悦——喜悦

领悟——领会委屈——冤枉熟悉——熟识品味——品尝

困难——艰难起码——至少惧怕——害怕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毫不犹豫——毫不迟疑

五.反义词

挺立——弯曲汇集——分散庄严——轻浮肃静——喧哗

悲痛——欢喜重视——轻视安慰——责备繁忙——清闲

诚恳——虚伪寂静——喧闹崭新——陈旧认真——马虎

热情——冷淡宽敞——狭窄强烈——软弱豪迈——胆怯

损失——收获热闹——冷清自豪——自卑敬仰——鄙夷

谨慎——放肆延续——间断疲惫——轻松立刻——迟缓

虚弱——强壮滚烫——冰凉骄傲——谦虚埋怨——谅解

漂亮——丑陋漆黑——明亮坚定——动摇危险——安全

熟悉——陌生温暖——寒冷阔气——乖巧居然——果然

便宜——昂贵爱慕——嫌弃担忧——放心暂时——长久

和蔼——严厉巧妙——笨拙推进——提前熟练——生疏

清楚——模糊削弱——壮大柔和——强烈稳定——动荡

讨厌——喜爱陈列——收藏急促——缓慢特殊——一般

坚硬——柔软漂亮——丑陋敏捷——迟钝躲藏——暴露

勉强——自愿宽敞——狭窄退化——进化锋利——迟钝

凶狠——温顺清澈——混浊浮现——消失潮湿——干燥

盛开——凋谢成熟——幼稚完整——残缺偶尔——经常

稀罕——平常悲惨——幸福寂寞——热闹模仿——独创

熟悉——陌生困难——容易鼓动——打击隐藏——分开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

课文的中心句是: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他提出要培养“三个贯通”的人才,这三个贯通是(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

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一条( 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到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

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

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4、《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

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5、《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

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

②(珍爱墨梅图)③无法回国而哭泣④(郑重地送我“墨梅图”)⑤临别赠“我”手绢。

《梅花魂》的“魂”既指梅花的(精神品格),又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此文借写梅花的品格,抒发了一位久居异国他乡的老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之情。

6、《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谢冰莹),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7、“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贾岛)和(韩愈)。

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 )。

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

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6、《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

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第四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

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

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

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

课文的中心句是: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 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 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

(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

(日),猜谜语的方法是(象形法)。

谐音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本)意,括号外是引申义。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

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在此之前,人们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

“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象形)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指事)、(会意)、形声。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

1、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期。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还有唐朝的(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

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

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

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

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

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精彩极了”是(慈祥)的爱,是(鼓励)的爱,“糟糕透了”是(严厉)的爱,是(警示)的爱。

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第七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

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表现出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

(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三、日积月累。

(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