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604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前

课题:

认识正、负数第1课时主备人:

常艳平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

课件、温度计。

学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

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

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呢?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

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师板书+13℃    -3℃)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

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

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

师归纳总结:

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

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

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

能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个性化设计:

教后反思:

第1节

课题:

认识正、负数第2课时主备人:

常艳平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具:

:

课件、标签。

学具: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

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

谈话:

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与—10℃哪个温度更低?

师说: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

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

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

“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

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①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

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②交流得知。

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个性化设计:

教后反思:

第2节

课题:

复习第3课时常艳平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课件、存折

学具:

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

师谈话: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

(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谈话:

同学们见过存折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

师谈话:

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课件出示)

1.(课件出示):

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

明天小学五年级

(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

厘米)。

试完成下表:

姓 姓名

小  明

小  宾

小  丽

小  亮

小  颖

小  山

身  身高

144

 

 

140

 

165

身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

-1

+2

0

 

+3

 

(1)谁最高?

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师谈话:

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师谈话:

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个性化设计:

教后反思:

第3节

课题:

分数的意义主备人:

许恒军使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彩纸、橡皮泥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

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

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

为什么?

(板书:

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

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

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3)认识单位“1”。

生:

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小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显示)

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

个性化设计:

概括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4、教学分数单位。

师:

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

师:

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5、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节

课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主备人:

许恒军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2、能进行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难点: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圆片、剪刀

一、导入

  1.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说出

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阴影部分.

  1.学生分组讨论:

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2.交流总结: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二)教学例2:

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阴影部分.

  1.教师提问:

这三个数也是分数,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明确: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等于1或大于1.

  2.学生举例:

说出几个假分数.

  (三)教学例3.

  1.导语:

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请同学们从例2的三个分数中找出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2.出示例3:

化成整数.

 

  3、练习: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并说说是怎样化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真分数.

 

 

  

  

  

  

 

个性化设计:

教后反思:

第5节

课题: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备人:

许恒军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会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归纳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难点:

理解归纳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圆片、剪刀

一、引入。

老师:

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5除以9,商是多少?

(板书:

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

(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学生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

2.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

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板书:

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个性化设计:

教后反思:

第6节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主备人:

许恒军使用人: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

纸条、投影片

学具:

准备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

一、创设情境

说一说:

(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大胆猜测: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

教师板书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索研究

1.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1)让学生拿出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让学生再次归纳: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3)提问:

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补充板书:

零除外)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想一想: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学习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个性化设计:

四、课堂实践。

练习二十三的1、3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后反思:

第7节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主备人:

陈佳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学会把一个分数转化成用指定分母做分母或指定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练习本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故事猴子分饼,三种分法:

(1)平均分成4块,每只猴子1块。

(2)平均分成8块,每只猴子2块。

(3)平均分成12块,每只猴子3块。

讨论:

哪种方法猴子分得多?

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

三只猴子分的饼一样多。

2、引导:

为什么会同样多?

引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知

1、探索发现

出示教材上3种不同图文排版的展板,提出问题:

每块展板的图色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

X2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X2

X4

2、学生尝试总结规律

3、教师小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

4、观察

转化为

是怎么转化的,

转化为

是怎么转化的?

÷2

5、学生尝试总结规律

6、教师小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7、验证规律

8、总结规律: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8节

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主备人:

陈佳使用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巩固把一个分数转化成用指定分母做分母或指定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练习本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困惑?

二、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

=

=

(2)3÷()=

=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4/5○15/201/3○4/98/9○8/7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

如,平均每30只小猫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

毛色像母亲的小猫占几分之几?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有2000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

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对于计算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自主练习第10题:

按规律填数。

(1)

,(),(),()

(2)

,(),(),()

(3)

,(),(),()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困惑?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9节

课题:

回顾整理(第1课时)主备人:

耿喜莲使用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2、探索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

对全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相互之间融会贯通,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练习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一下。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出示综合练习(1—6题)

学生自己做题集体订正,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

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三、综合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2、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四、限时作业:

(一)判断

1、所有的假分数都大于1、(  )

2、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是假分数。

()

3、假分数都大于真分数。

()

4、把3/4的分子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加上9.()

(二)、1、小齐购买了22枝铅笔,送给邻居小朋友5枝。

送的枝数占总枝数的几分之几?

剩下的枝数占总枝数的几分之几?

2、一艘潜艇在海平面一下130米。

一条鲸鱼在它上方26米处,鲸鱼处在海平面什么位置?

3、青蛙妈妈捉了50个虫子,青蛙儿子捉了35个虫子,

(1)儿子捉的虫子数是妈妈的几分之几?

(2)妈妈捉的虫子数是儿子的几分之几?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10节

课题:

我学会了吗(第1课时)主备人:

耿喜莲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难点:

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练习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2、整理

要想使本单元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同学们想怎样整理?

(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

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5、回顾总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

以什么为基本概念?

分成哪几部分

6、限时作业:

1、4个()是

是()个

,2÷5=(),8÷7=()

2、2/1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3、小丽每天的学习时间是6个小时,占全天时间的()。

4、把长4米的铁丝平均分成9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分米=()米55克=()千克100分=()小时

29秒=()分17角=()元353千克=()吨5时=()日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124/()=24/3028/49=4/()

=

=

=

=()÷40

=

=

=

=

=

7、2/7的分子加上6,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8、分数4/X,当X()时是真分数,当X()时是假分数。

小结: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个性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11节

课题: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第1课时)主备人:

毛会真使用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课本、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师:

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

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交流结果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最长是几厘米?

2、师:

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3、师:

24的因数有哪些?

18的因数呢?

24和18共有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2、师总结: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不同的方法求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3、师介绍: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4、学生讨论得出:

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四、小结

让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师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