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633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docx

提纲七上下八上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科学探究的方法有:

观察法P2、调查法P7-9、资料分析法P12、科学探究P14-16等.

 3、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

(1)生物因素:

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2)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6、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越靠后的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越靠后的生物,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

草虫鸟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7、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滇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则生态就会遭到破坏。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

稳定镜身;

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

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

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是倒像。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

三、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

1、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取、展、盖(缓缓放下,避免气泡产生)、染、吸。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支持、保护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保护。

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内有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

动物细胞的结构)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

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二、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植物特有):

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所有生物都有):

进行呼吸作用,把化学能转变成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

三、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第三章细胞这样构成生物体

一、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群。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4、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5、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6、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7、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8、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二、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蓝藻

2、草履虫的结构P70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也有害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的生活方式:

寄生,离开活体细胞后变成结晶体。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利方面:

疫苗和生物防治

2.有害方面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植物有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藻类植物

1、 结构:

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 生活环境:

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 常见的藻类植物:

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马尾藻、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 作用:

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三、苔藓植物

1、 结构:

一般具有茎和叶。

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2、 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 作用: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四、蕨类植物

1、 结构:

根、茎、叶中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 生活环境:

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3、 繁殖:

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

不结种子。

4、 常见的蕨类植物:

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5、 作用:

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

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煤的形成。

五、种子的结构

1.蚕豆种子:

(1)种皮——保护

(2)胚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根和茎的连接处、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2片,储存营养物质)

2.玉米种子:

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储存营养物质)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六、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

2、果实的结构: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裸子植物:

松、杉、柏、苏铁、银杏等

3、常见的被子植物:

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

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

具有活的完整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叶

二、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等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花的结构(课本102)

一朵花里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

雄蕊

花丝

柱头

雌蕊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

5、人工授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4.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5.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6.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运输途径

导管(木质部):

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韧皮部):

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3.植物的茎不断加粗的原因是有形成层。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2.气孔是由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蒸腾作用的意义: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

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

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

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用酒精脱色。

目的:

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

用碘液染色

结论:

可见光部分变为蓝紫色,说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

2、光能

光合作用概念:

水分+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实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合理密植。

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用来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

2.呼吸作用的概念: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水分+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举例:

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反之亦然。

4、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三、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四、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五、热带雨林-----地球的肺,六、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知识点归纳

1、人的由来

(1)进化论建立者:

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发展:

森林消失,一支古猿下地生活,迫使他学会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露西”时代)。

随后制造工具(“东非人”),学会用火等,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产生语言,进行交流与合作。

2、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阴茎:

精子排出的通道

阴囊:

保护睾丸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2)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阴道: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3)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场所:

输卵管)。

(4)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胎盘。

(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进入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性器官开始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

(1)计划生育具体内容: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计划生育的意义:

晚婚晚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知识点归纳

1、营养物质

供能物质: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同时为细胞结构成分。

脂肪——一般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料;也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供能物质:

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缺铁性贫血,缺碘会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症,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维生素C坏血病。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消化道

口腔:

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无吸收功能。

咽、食道:

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小肠:

小肠很长,内有多种消化液消化食物,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大量毛细血管),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因此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

无消化功能;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肛门:

排出粪便。

(2)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胃腺:

分泌胃液。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

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

分泌胆汁。

胆汁不含消化酶。

胰腺:

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消化

概念: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

蛋白质→氨基酸

胃和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P30-31)

(3)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的水、酒精

小肠: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4)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长;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5、关注合理营养

为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保持合理的营养格外重要。

营养学家指出,要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组成: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鼻毛、黏液、纤毛)、湿润(黏液)、温暖(鼻粘膜中的毛细血管)吸入的气体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肺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

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

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氧气

外界空气肺泡

二氧化碳

吸气:

膈肌_收缩___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变大____,肺_扩张___肺内气体压力相应_减小气体吸入;

呼气:

膈肌舒张__膈顶上升,胸腔容积_变小,肺_缩小_肺内气体压力相应_变大,气体排出。

2)体内的气体交换:

氧气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血液

二氧化碳

结果:

静脉血动脉血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结果:

动脉血静脉血

三、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①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②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55-56

(五点取样法)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

5.0×1012个/升;女子:

4.2×1012个/升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00~300×109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进行物质交换场所。

②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P65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①由心肌构成:

左心室壁最厚

②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到心室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到动脉)

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④心脏的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血:

含氧丰富,鲜红

静脉血:

含氧少,暗红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肺循环: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四输血与血型

1)输血:

血型:

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万能输血者—O型,万能受血者—AB型。

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量每次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1)概念:

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

①皮肤:

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②呼吸系统:

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③泌尿系统:

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

排遗:

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②输尿管③膀胱:

有贮尿的作用④尿道

1肾脏由肾单位构成

肾小球: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

可透光

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

中央是瞳孔(通光),调节瞳孔大小

脉络膜:

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

内有大量感光细胞,受到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晶状体:

折射光线

玻璃体:

透光

3.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4.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

戴凹透镜

5.视觉的保护:

要做到“三要”,“四不要”(课本91-92页)

二.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沿着听小骨传导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3、为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有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