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1134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 综合能力测试2.docx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习题综合能力测试2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能力测试

(二)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桎梏(gù)  倒影(dào)商埠(bù)少安毋躁(shāo)

B.皴裂(jūn)箴言(zhēn)鞭挞(tà)安步当车(dàng)

C.嬗变(shàn)拘泥(nì)炽热(zhì)暴虎冯河(píng)

D.档案(dàng)提防(dī)肯綮(qìng)惩前毖后(chéng)

【答案】 D(A项“少”shǎo;B项“皴”cūn;C项“炽”c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与时具进  振聋发聩夙兴夜寐引疚自责

B.两全齐美秣马利兵良莠不齐掉以轻心

C.骨鲠在喉置若罔闻欢心鼓舞针贬时弊

D.风声鹤唳枉费心机改弦更张闲情逸致

【答案】 D(A项“与时具进”→“与时俱进”,“引疚自责”→“引咎自责”;B项“两全齐美”→“两全其美”,“秣马利兵”→“秣马厉兵”;C项“欢心鼓舞”→“欢欣鼓舞”,“针贬时弊”→“针砭时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的印象中,他以前是一个多愁善感、落落寡合的人,今日一见,完全变了一个人。

B.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

C.《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寄托他的黍离之悲。

D.许多儿童的确具有绘画天赋,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学习过素描,但笔下的人物却有鼻子有眼,形象生动逼真。

【答案】 D(有鼻子有眼: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像真实的一样。

适用对象错。

A:

形容性情孤傲,与人合不来。

B: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C:

指对国家残破,今非昔比的哀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皮影戏源于何地?

大多数民间研究者认为,黄河大三角洲秦晋豫交接处——这块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应是皮影戏的主要诞生和发源地。

B.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其发展将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对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

D.“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务。

【答案】 B(A.去掉“诞生”或“发源”,C.主谓搭配不当;D.缺谓语“提供”。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

《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

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

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

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

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

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

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

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

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

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

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

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

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

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

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

“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

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

《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5.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答案】 D(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6.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

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答案】 A(《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

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答案】 A(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传世)

三、(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

杨延昭

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

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

“此儿类我。

”每征行,必以从。

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

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

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

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

以功拜莫州刺史。

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

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厚赐遣还。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

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

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

帝谓宰相曰:

“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

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

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

帝曰:

“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即宥之。

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

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

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

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选自《宋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小无备,长围数日   备:

防备。

B.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惮:

害怕。

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益:

增加。

D.与保州杨嗣并命并:

一同。

【答案】 A(战备。

必须根据“城小”来推断语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人乐为用/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B.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C.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D.延昭与嗣提兵援之/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

【答案】 B(B项:

介词,凭借。

A项:

介词,被/介词,替。

C项:

代词,它/助词,的。

D项:

连词,和/介词,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

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

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

【答案】 D(A项:

杨延昭是此次大战后才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的,并且不是全城百姓,是全部少壮男子。

B项:

帝“即宥之”,宽免了他们。

C项:

强拉因果,杨延昭是因为防御的功劳被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4分)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2)①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

②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

参考译文: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

杨延昭年幼时沉默寡言,儿时常常摆列军阵作为游戏,杨业曾经说:

“这个孩子最像我。

”杨业每次征伐出行,必定让他跟随。

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补为供奉官,杨业攻打应州、朔州,杨延昭是先锋,在朔州城下作战,流箭穿过手臂,可他战斗更加勇猛。

咸平二年冬,契丹侵扰边境,杨延昭当时在遂城。

遂城小,没有战备,契丹进攻他们很急,合围数日。

契丹每次攻战,将士们感到危险恐怖,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

正值严寒,他们从井里打上水浇灌到城上,早晨全部变成了冰,坚硬滑溜,敌人攻不上城,契丹军队溃散而离开,因此获得敌军许多铠甲和兵器。

杨延昭因为立功升为莫州刺史。

当时真宗在大名,傅潜握有重兵停留在中山。

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兵进行决战,傅潜不允许。

等到傅潜犯罪,召杨延昭奔赴皇帝所在地,屡次得到对答,询问边防要事。

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众位王说:

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父亲的风范,很值得嘉奖。

皇帝给延昭优厚赏赐后派他回去。

当年冬天,契丹向南侵犯,杨延昭埋伏精兵于羊山西面,从北面突然袭击,边打边退。

到了西山,伏兵出击,契丹军队大败,俘获他们的将领,匣装他的头来进献。

杨延昭晋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同任命。

皇帝对宰相说:

杨嗣和杨延昭,凭忠诚勇敢报效国家。

朝中忌嫉的人很多,我尽力保护,才到这样的境地。

五年,契丹侵犯保州,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还未列好阵势,被契丹袭击,死亡了很多士兵。

任命李继宣、王汀代替他们并召其回朝,将惩治他们的罪。

皇帝说:

“杨嗣等人平时以勇敢闻名,以后可以将功补过。

”就宽免他们。

六年夏,契丹侵犯望都,李继宣徘徊不前,论罪削去官阶,再次任用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记防御的功劳,晋升为本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在驻所九年,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事,军中的诉状,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

皇帝知道这事,斥责周正回到军营,并警告杨延昭。

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部犒劳军队,不曾过问家事。

他出入乘骑侍从如同小校,号令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冲锋在前,指挥军队能够取胜,把功劳推给下属,所以人们乐意为他效用。

他在边境防卫二十多年,契丹人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

他去世后,皇帝哀悼他,派遣宦官护送灵柩回乡,河朔的人大多望着灵柩而哭泣。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8分)

梦回①

林景熙②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 ①梦回:

梦醒。

②林景熙:

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诗眼应该是:

“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

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句,描写了梦醒时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为后来的景物描写和个人的感情抒发作铺垫。

(2)起衬托作用,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

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寓情于鸟,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

13.文学常识与诗文默写。

(5题限选4题)(5分)

(1)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是____________,《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被合称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岁终生饱,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____________。

(5)其志洁,____________。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____________。

【答案】 

(1)汤显祖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凶年免于死亡 故民之从之也轻

(5)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

程耀恺

①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辞:

“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

”这十五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都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你若以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篷窗、茅屋、梅花帐,是他的选择。

②我也是个村郎,因为时代发生了骤变,“篷窗、茅屋、梅花帐”像云彩一样飘逝了,我够不着了。

这时候,城市吸纳了我,没办法,我只有在城市里过日子。

城里的日子,有采采流水的好日子,有蓬蓬远春的美日子,有举步维艰的难日子,有平淡无奇的小日子,也有鲜花着锦的大日子。

在这当中,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合过小日子。

③别看这小日子,就是“白菜豆腐保平安”,没这么简单。

过小日子,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自有风景可看的一面;过小日子,还有在你不想走的路上来来往往,在你不想呆的地方安家落户,与你不相识的人同舟共济的一面。

说到底,过小日子的真谛,就是不拘酸甜苦辣,自然而然地生活。

④诚如托尔斯泰所言,各家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小日子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

至于我的小日子,说得好听点,就是锅碗瓢勺交响曲;说得直白些,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只不过,因为我粗识几个字,在开门七件事之外,我也买些书籍与刊物,这样一来,烹文煮字也就和我的小日子水乳交融在了一起。

⑤过小日子,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但绝不仅仅是精打细算。

有朋自远方来,曾经共患难,而今相去三千里,相隔三十年,最难风雨故人来,开茅台,泡龙井,倾其所有款待,也在所不惜。

又譬如,买一件羊毛衫,通常要问问价,说不定还要货比三家。

若是添置电脑、数码相机之类,那就只在贵的里挑,拒绝便宜货。

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

总而言之,铢积寸累,是小日子的本色;一掷千金,是小日子的彩色。

如此说来,小日子不是富,小日子也不是穷,贫困与富有,在小日子里,是没有重量、没有颜色的词儿。

小日子好比量体裁衣,无所谓峨冠博带,称心如意才是根本。

⑥像我这样过着小日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生活在两重世界里的人。

八小时之内,我是必然王国里的臣民,只知道为生存而生存;八小时之外,我是自由王国里的臣民,可以为看云而看云。

我当臣民的时候,就听天由命;我当百姓的时候,就笑骂由心。

我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

幸亏还懂得这一点点小道理,才不致被两重世界撕裂开来,依旧是个完整的过小日子的人。

⑦有一阵子,我在广州的一家公司做事。

公司为房地产商做策划销售,我们就让甲方打广告,说什么“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买某某花园,就是买高兴!

”我做策划做得久了,卖房子卖得多了,就明白买房子这件事,不见得有多少高兴,有点高兴,终归也要被折腾成落花流水。

后来我退出了江湖,回到老房子里,回到小日子里,我下了决心,固守我的老巢,我深知小日子经不起折腾。

小日子就像一只提水的木桶,外边至少要有一道箍儿箍着,才不致散板,不折腾就是小日子的箍儿,有了这道箍儿,小日子就能循序渐进,就能风平浪静。

⑧跨过了青年的混乱,越过了中年的不安,迈过了老年的苍凉,我的人生,就在小日子里生长与飘零,如同一片树叶,在森林里生长与飘零。

(选自《思维与智慧》)

14.文章第①段写董桥的一枚闲章有什么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引领下文,并为下文围绕“小日子”展开议论作铺垫;

(2)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与“我”的经历形成对比,突出了“我”面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小日子的偏爱。

15.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的含意。

(6分)

(1)花钱的事,正如女人的面霜,往脸上抹不心疼,但绝对不会往身上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活着,就得忍耐我们必须忍耐的,也要创造我们必须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花钱,只要用在该用的地方,花再多也在所不惜,如果不是该用的地方,那就得慎重了。

(2)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能在八小时内努力工作并适应、融入环境,因为这是我们获取生存资源的途径,同时也不忘享受八小时之外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

16.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要特别提到在广州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的经历?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对小日子的喜爱,揭示要过好小日子就不能折腾的道理;

(2)与文章第②段“我偏偏选择了小日子,我只适合过小日子”相照应,再次强调了作者选择过小日子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