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499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概括段意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括段意要点.docx

《概括段意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段意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括段意要点.docx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

一、什么是自然段

自然段(小节)是在行文中按表达层次自然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在形式上独立的句群。

它一般由若干句话组成,有时也由一句话组成。

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怎样读懂自然段

   

(一)读懂自然段的基本步骤

从文章整体入手,把自然段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着眼于全篇,立足本段。

具体步骤:

1、细读每一句,边读边想。

2、综合全段内容,理解主要意思。

3、统观全文。

   

(二)段式关系与层次划分

了解段式关系和划分层次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划分层次必须建立在掌握段式关系的基础上,只要掌握几种主要段式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段,进而顺利分层。

1、顺承关系特征:

整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的还有较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划分层次时,先要理解并概括出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为一层。

2、并列关系特征:

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材料,各材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排列出来。

划分层次时,将并列的几个材料、几个事物、几个方面分开,各为一层。

3、总分关系(总叙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特征:

有总述和分述构成,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划分层次时,将“总”与“分”分开,各为一层。

总叙关系的特征是: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述。

与总分关系不同的是:

后面的内容没有明显分出几个不同方面。

划分层次与总分关系相同。

   4、因果关系特征:

段内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

划分层次时,将“因”与“果”分开,各为一层。

5、转折关系特征:

在一个自然段中,前后内容或意义是相互对立或相反的,一般用转折词连接。

划分层次时,转折前后各为一层。

   (三)概括层意、段意

层意是自然段中每一层的意思。

只有准确概括层意,才能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概括层意的方法:

1、摘录原句2、改写原句法3、归纳总结法

   段意是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准确概括段意,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摘录下来作为段意。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有中心句的自然段(找准中心句或概括句、总起句、总结句)。

怎样找中心句?

找中心句应在理解全段的基础上进行。

中心句多数在自然段的开头,如“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中心句有时也在自然段的结尾,如“先分后总”、“先具体后概括”的段式。

中心句有时也在自然段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心句有时也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起前后照应的作用。

   2、合并法。

先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然后把各层的意思合并在一起,用自己的话综合、归纳。

3、取舍法。

一个自然段讲几层意思,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4、连串法。

画出一些重点词语,把它们连起来成为一句话,作为段意。

5、提问法。

先提出问题:

这段写谁(什么)?

然后看:

干什么(怎么样)?

此法往往适用于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的文章。

分段、写段意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分段

“能给课文分段”,是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是编写训练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构篇方式。

也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构篇方式看大体可归纳分段的方法:

①   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分段;

②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分段;

③   按事情发展顺序参照明显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分段;

④   按材料的总分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分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

概括段落大意是指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概括段意的要求是:

1、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

2、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

3、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罗嗦。

三、概括段意的主要方法有:

1、摘句法

从课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适用于总分总的段落,先概后具体的段落。

在过渡句中也可以找到现成的句子概括段意。

2、分层法

概括出段落中每一层的主要意思,然后归纳段意。

适用于从几个方面写一样事物的段落。

分层归纳法不是简单地把各层意思相加,而是通过比较分析,把各层意思提取出来,把各层的主要意思提取出来,然后组织语句进行归纳。

3、提问法

根据一段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成段意。

4、加标题法

小标题比段意简洁,概括性更强,能使文章各段的中心更加突出。

四、概括文章内容常用方法有:

1、根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主要事件来概括。

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归并段意法

对于一些段落大意尤为明显的课文,可以用连接段意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赵州桥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一目了然,因此,可以采用归并段意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第二自然段写赵州桥雄伟、设计上是个创举,第三自然段写赵州桥美观,第四自然段是对赵州桥的评价。

把这四个自然段的段意简单归并之后,得出了主要内容。

利用归并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条理清晰,而且言简意骇,学生一学就会。

3、根据文章的总起或总结来概括

一些文章,其重点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找到重点句后,引导孩子稍加改变,就可以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根据文章介绍的事物的几个方面来概括。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

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每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它能帮助我们抓住每段的重点。

一、抓住重点句归纳段意。

   摘取段落里的中心句或中心词作为段意。

   这种方法只适合于有中心句、词的的文章。

中心句在段落中的位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在段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如《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6课)第一段是总的说“《月光曲》是这样谱成的”的。

这句话就是这段的段意。

下面大量文字都是叙述“这样谱成的”,可以分为一大段,段意就是:

《月光曲》谱成的经过。

(需要自己再进行一下扩充)

   如:

《养花》,(人教版第十册13课)文章的结尾是“乐趣”所在,也是全文的总结,所以它的段意就是原句。

如果一段中只有一句话,把课文中的这段话稍加改动,就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

二、 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的文章。

具体做法是:

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

   如:

《捞铁牛》,(人教版第七册17课)第一段为第一、二自然段,讲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上的浮桥,八只栓浮桥用的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重修浮桥的时候,一个和尚说他可以八铁牛捞上来。

这么多的内容,概括成段意就是:

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上来。

   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在段落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节,取主要的作为段意。

三、抓住自然段的段意归纳段意。

   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按并列式安排层次的文章。

如《鲸》,(人教版第九册9课)第四至七自然段可以分为一个段落,分别讲的是:

鲸吃什么食物和怎样吃食物;鲸是怎样呼吸的;鲸是怎样睡觉的;鲸是怎样生长的。

把这几个自然端的意思合并起来并且用简明的语句表达:

介绍了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生长等方面的生活习性。

小结:

   概括段意时必须要在把握全段或全文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要做到围绕中心,注意段落意思的连贯。

概括段意后,应回过头来看看几段的段意是否与全篇相称,概括的角度选得是否一致,概括的重点是否恰当。

   写人的文章里,一般可以用主人公的姓名作为段意句子中的主语,再讲这个人在这一段的主要活动。

   写景或物的文章里,一半可以用这个景或物的名称作为段意句子的主语,再讲这个景或物的某一特点,或者是这一动物的主要活动。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

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

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一、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点:

  1、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

  2、简练言简意明,不能啰嗦;

  3、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二、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

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

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

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2、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

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

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

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3、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

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

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5、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

结果怎样?

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

如外形、性能、用途等。

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只要同学们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对段落大意的概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要依赖于对句群的分析。

因此

做好对句群的分析就成为段意概括的基础之一。

  考察句群的组合,可概括为两个大的类型:

其一,关联词组.合;其二,

语意组合。

前一种组合,关联词,对单层的或较少层次的句群分析起着“标

志”的作用;第二种则主要通过句群内部的语意结合来分析,因此演绎、判

断和推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句群分析是应该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

同时与之具有相同特点的段意概括也应是如此。

分述如下:

  1.找段内主句六条规律

  

(1)总分关系的,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

先概括后具体写的,一般用概

括的一句做段意。

如《猫》的第一段有总起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可以作为这段的段意。

段中有总结句的也是如此。

  

(2)有过渡句的,一般也是段意。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启下句为下一

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

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

过渡句中,第一分句是上级段意,第二分句可作下一段段意。

  (3)因果关系的,一般“果”是段意。

如《一个粗瓷大碗》:

“有一回,

一场激烈的战斗刚结束。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

看,是一个粗瓷大碗。

赵一曼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通讯员

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

”这一段先记叙“果”——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了一个粗瓷大碗。

即该段意。

  (4)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也是段意。

如《一夜的工作》中,第二段中心

句为: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稍加整理,

便可作段意。

  (5)写事情的起因、结果的,一般要抓住结果归纳段意。

如《李时珍》

的第三段,起因:

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

经过:

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

准备。

结果:

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

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6)问答形式的段落可抓住问题的答案归纳段意。

偏正关系的一般根据

正的内容归纳段意。

转折关系的抓住转折部分的内容。

递进关系的抓递进部

分的内容。

  2.标志法

  这是通过关联词来分析语意及其关系的方法。

单层句群分析起来较为简

便。

如: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然而,尼

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

  这是个句群,由两个句子组成,只有一层关系。

其中“然而”这一关联

词就揭示了语意及其关系,起“标志”的作用。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这种句群作为章法中“段”的现象出现,是十分少见的。

这里不想对此作进

一步探讨。

而较为复杂的句群是最为值得探讨的。

  

(1)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

地说,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戴有什么样的理想。

  

(2)在封建社会,金榜提名、衣锦还乡,往往是那些地主阶级或者是那

些向往地主阶级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理想是希望

钱越赚越多,而且希望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是永恒的。

  (3)而无产阶级却要打破这个“永恒”把这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

会推翻。

  (4)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为广大人民的

共同理想。

  (5)所以,我们说,理想是受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限制的。

  (6)比如,古时候,就像屈原……。

  ——陶铸《崇高的理想》

  这里各句之间有二个明显的关联词,“而、所以”,其中“所以”无疑

是一个最重要的语意及其关系的标志。

它揭示了

(1)

(2)(3)(4)表达

的是原因,而(5)句表达的是结果。

(6)句的“比如”不过是对(5)句的

举例说明而已。

所以可以通过这个标志判定这个句群的中心句是(5)句,而

本段的中心意思也应该是由(5)句所揭示的。

  “标志法”十分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关联词,但是,实际上,这种

分析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句群中毕竟有许多句子是不带关联词的;另外,

如果是带了许多个关联词呢,又难以判断那个关联词揭示第一层意义。

所以,

它必须通过对句群语意的分析来予以验证。

  3.串联法

  有的段落没有可作段意的句子,但可以找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语句,把

这些语句连串起来可作为段意。

如《桂林山水》第二段几个句子分别讲了漓

江水有静、清、绿的特点。

横向连串起来,可用“漓江的水静、清、绿”,

作为段意。

  4.并联法

  有些段法,可采用把同类概念归并为高一级概念的方法来归纳段意。

《少年闰土》第四段,闰土讲了“雪天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

“潮讯看鱼”等等,这些事在“我”看来,都是未曾听说的新鲜事。

因此,

这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

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

  5.疏理法

  这是由分析语意构成的疏密程度最终来理出句群中心句的方法。

分析疏

密,原则上分析句群中结合由密而疏的顺序。

一直扩而大之,找出句群的中

心句,然后揭示段意。

怎么疏理呢?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以“标志法”第二

例为例:

  

(1)按句子写出句子序号,本段有六个句子。

  

(2)把意思结合得较为紧密的

(1)

(2)(3)(4)与(5)(6)摆在

一起。

因为

(1)到(4)句是讲什么样社会,什么相理想,结合得最紧密。

  (3)再理出

(1)

(2)(3)(4)四句和(5)(6)两句之间的关系,

因(5)句有“所以”,因此,明显的,

(1)

(2)(3)(4)各句表示原因,

而(5)(6)表示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所以得出结论,这个句群中心句是(5)句。

从逻辑上说,

(1)

(2)(3)(4)来推论(5)句,而(6)即是对(5)的进一步解释

说明。

  这个分析结果与“标志法”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6.抓住中心内容法

  

(1)要分清主次。

不要把一般的内容事无巨细,都写进去,更不要把次

要内容当主要内容。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写了“我”的内心活动,

也写了邱少云的外表。

从全文看,写“我”的内心是为了烘托邱少云的内心

世界、危险处境。

生人公应是邱少云,而不是讲“我”怎样。

  

(2)要恰如其分。

既不能添加本段中没有的内容,也不要遗漏重要内容。

《小音乐家杨科》第五段若概括为:

“第二天,杨科死了。

”漏了“又一次

遭毒打”这一重要内容,就不完整。

  (3)内容要具体。

段意一般从内容角度概括,不宜从思想角度概括,应

该指出这一段写了什么,而不应该是说明什么。

如把《草原》第三段说成:

“蒙古族人民热情接待客人。

”就缺乏具体内容,也难于跟下面两段相区别。

若概括成:

“主客见面,热烈握手。

”就较具体。

  (4)句子要完整。

段意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不能用词或词组,而且最好

是陈述句,如《一幅壮锦》中的第六段就不能说成“小儿子是怎样找到壮锦

的”,而应该概括成“小儿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壮锦”。

  (5)要简洁明白,段落大意的文字不宜太长。

  7.归纳法

  有一些句子,其中并没有中心句,其意思需要经过分析才能概括,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用“归纳法”来分析。

  它是一种由句群的关键句入手分析,最后归纳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

方法,原则上是对句群作“由疏而密”的顺序。

  如: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②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③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④任何一种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运用也许根本无法

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

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⑤例如,他曾密切地注意电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怎么归纳这个段意呢?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把这个句群标出序号。

共五个句子。

  

(2)理出句子中语义结合较为松散的句子。

通过对其语境的分析理解,

①②两句正是这个句群中承上启下类型的过渡句,所以它的关键句无疑是②

句。

由此,②与③④⑤语义结合紧密,而与①的结合即较为松散。

  (3)通过分析,可归纳③是说马克思对科学的实际运用观点,④是写马

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态度和感受,⑤即是写马克思对科学实际应用的关心

的事例。

很明显,③④⑤三句阐述了马克思身上远为主要的内容,那就是马

克思的实践精神——他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最优秀的品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②句是关键句,③④⑤三句是阐述②句的主要内容。

其段意的概括应是③④⑤的归纳概括。

  8.累加法

  由一个句群组成的段落意理应是中心句表达的意思或是关键句所揭示的

意思。

但是如果由二个以上的句群组合成的段落,其意义又将如何概括呢?

如:

  ①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②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③因为一个时代

与一个时代不同,同一个时代,一个人与一人又不同。

④比如,…⑤…⑥…

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一点儿理想也没有的人有没有

呢?

⒄一般地说,是没有的。

⒅…⒆…⒇…(21)…(22)…(23)…(24)但是究

其实,他们仍旧是有理想的,这眼前的光景正是他们的“理想”,或者说,

他们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觉哩。

  ——摘自陶铸《崇高的理想》

  这个段落是较为复杂的,分析这种段落的段意,非认真琢磨推敲不可。

必须要首先揭示其层次结构。

考察这个结构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这个段落中有几个中心意思相对独立的而又清晰的句群?

划分出句

群,需要强烈的语感导引,分析时必须抓住中心句或关键句。

本段文字行文

中两个设问句①与⒃两句无疑是关键句。

由此可推论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

心意思表达。

这也正表明其由两个句群组成。

  

(2)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分别用疏理或归纳的方法分析各个句群。

  第一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①②③三句;①②句表结果;③是原因。

如果

把三句话的意思综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归纳为:

理想是比较复杂的,因人因

时而异。

  第二个句群的中心句应是⒃⒄两句,⒅至(24)各句无非是为了解说和证

明⒃⒄两句的。

因这个句群的意思可概括为:

没有理想的人是没有的。

  (3)最后把二个句群的中心意思叠加在一起,此段文字的大意就可概括

为: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它因人因时而异。

  综上所述,句群分析对段落意的概括有重要的意义。

且句群分析与段落

意概括是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因此句群不仅仅具有语法意义,而

且还有章法意义——指导我们阅读语段乃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

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