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54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docx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毕业论文最终版

1引言(或绪论)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这些规范、指引的颁布对于我国积极推动内控审计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起步较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研究都还不成熟,故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现状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的研究,旨在提出白己的观点和建议。

1.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背景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将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在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中,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在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显得更为重要。

从当前国外环境来看,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诸多学者和内部控制审计实践者的重视。

2001年12月,前世界十强企业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而申请破产,给政府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的颁布,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力度,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的透明度,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规范企业内部行为。

可见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就势在必得。

1.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意义

美国SOX法案404条款以及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合理保证的审计;英国、加拿人、欧盟虽然没强制要求进行审计,但是也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进行有限保证的审阅。

有此可见,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是大势所趋。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来看,本土企业要想对内推进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对外适应资本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审计,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监督和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协助组织辨别及评估重大风险的披露,有利于改善风险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减少漏洞,也将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并最终提高企业或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

最终从制度上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适应了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既可以对内强化企业管理过程,又可以对外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内部控制审计己经走进与财务报表审计并重的新时代,两类审计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共同致力于增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满足报告使用者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

因此,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这也是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一次飞跃。

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理论

2.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概念

  随着近些年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建立,我国于2010年4月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该指引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2.1.1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将内部控制审计定义为,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在内控审计中,我国规定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结合起来,采取整合审计的方法"在整合审计中,应同时实现如下的目标:

(l)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

(2)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2.1.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根据我国内控指引的有关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审计工作完成、出具审计报告和记录审计工作。

2.1.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有5个作用。

主要包括监督作用、鉴证作用、协调作用、参谋作用和经济评价作用。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研究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我国政府也主动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整的重要内在机制。

为顺应国际资本市场监管变革趋势,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进一步规定了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企业,要求20年上市公司开始执行内控审计,必须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披露审计结果。

对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也要在审计结果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以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种种缺陷,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依然不是很好,有待改善。

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财务舞弊事件,从郑百文、中航油新加坡、四川长虹、科龙事件、三鹿集团奶粉案件等,到最近发生的绿大地、紫鑫药业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河南双汇发展的瘦肉精事件,特别是2010年以来,不少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遭遇被做空、被监管机构调查和处罚,集体诉讼、集体退市事件,以及2012年在香港发生的多起审计师辞任民营上市公司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声誉,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待解决问题较多。

下面从4个角度依次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以及具体改善方法。

3.1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不够重视

从企业来看,由于受到长期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地认为检查内部经济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并且会影响企业职工内部人员的稳定和团结,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精力分散,也有的企业领导人认为自己的经营自主权被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权威被削弱了,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审人员没有任何权利与地位。

与其他部门机构地位平行,导致许多内部控制审计流于形式,没有自身应有的威信和地位,根本无法保证正常内部控制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公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编制当年年报的说明,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外公布其审计报告,但此要求为非强制性,且内控制相关法规还没有正式施行,造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度披露及审计不够重视,也就造成了09年相比于08年,从21.67%到18.33%有小幅度的减少[13]。

在强制要求后,通过对2010年度中注协2010年度排名前100名的有证券资格事务所(包括国际四大的中国成员所)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调查发现,除了证监会强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审计的A+H上市公司,以及试点上市公司外,其他的企业并不很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或者并不着急,处于观望状态[2]。

而在被强制按要求实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里,绝大数公司都是被迫要求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25.00%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对内控的评价是有效的,18.75%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对内控的价是无效的,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对内控的评价是流于形式,走过场。

一还有的认为其还没有成为一项强制性遵循工作,先等等再说;有的管理层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或内审部门的一项工作而已,可以直接转给财务部门或内审部门来完成。

在大多数企业里,领导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审计,使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行,甚至是隶属于其他部门。

而有的小企业根本就不设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

3.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有三大类:

《审核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上交所内控指引》和《深交所内控指引》;《基本规范》和《审计指引》。

虽有这么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但是所有这些制度的法律层次较美国SOX法案明显偏低,不具备足够强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原则性意见和指导性规则较多,但可操作性不强。

且这些政策的出台提升了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规范了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各种规范制度级次较低,只在《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除遵守审计指引外,还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执业准则,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规范体系还没有颁布。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关于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形式对比分析看出,均是四个形式:

标准型,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形式。

没有提供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的报告模板和举例,但在审计实务中,存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情形可能是比较多的,有的还比较突出。

这也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容易将其与财务报告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相混淆,无法正确区分两者,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真实意义,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9]。

2009年,在已披露的175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审核意见中,还存在意见名称不一致,意见表达方式有差别、审核依据不同意等诸多情况[10]。

同时,很多公司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即使有建立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执行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依据无忧网实证调查数据显示31%被调查的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审计标准,其余的被调查公上市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基本规范为标准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

缺陷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意见的类型,注册会计师在判断缺陷程度方面也没有统一的依据。

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所依据的内部控制标准是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是参照美国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来的,应该说该规范的颁布,对于我国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该规范是全面的内部控制而非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因此如果以此为标准进行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审计则不合适,而且该规范适用于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也不合适[5]。

3.2我国企业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计研究程序

在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注册会计师在实际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所遵循的程序及运用的具体方法做了相关析与归纳。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多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2006年)及《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2年)作为审计依据。

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1231号以及一些监管机构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都成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依据。

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虽然也有了具体的规范,但是在实际执行审计业务中运用的较少[12]。

会计事务所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咨询业务都刚刚开始,没有一套成熟的执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以指导审计、咨询人员的实务操作,因此根据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研究开发事务所的执业标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2010年度中注协2010年度排名前100名的有证券资格事务所(包括国际四大的中国成员所)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调查发现,对于事务所从事内控审计,主要困难和障碍是:

缺乏技术支持,事务所没有制定相应的审计流程、标准和程序,占71.43%。

我国企业严重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目标、程序不够明确。

首先,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成本和责任,决定着审计的可行性。

为了遏制内部控制的各种可能的外部性,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附加信息,促进被审计单位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整个内部控制为审计范围。

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

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不是很明确。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决定着审计的范围、审计程序的选择与运用、审计意见的表达、审计质量的衡量和审计责任的界定。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过高的审计责任,审计准则应当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审计准则尚未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做出明确规定。

最后,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不明确。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相关审计准则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否则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就无法保证。

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时间不长,加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尚未得到清晰的厘定,尽管国外内部控制审计已有一些实践经验,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程序,但是这些审计程序依然是不系统的。

从2008、2009、2010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披露情况中可以看出,在内部控制审计的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类别不明确不统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披露形式,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比较混乱的问题[12]。

我国严重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同时,2012轰动的新华制药事件一事也体现了这一观点。

我们认为,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新华制药于2011年12月31日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虽然事务所对新华制药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但由于对应收账款计提了80%的坏账准备,事务所还是对财务报表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然而,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声音,有的还对事务所提出了严重质疑。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对于审计报告中出现这样的文字表述感到惊异,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釆访时直呼“应该把说这话糊弄投资者的事务所吊销执照。

”[6]

3.4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缺乏高素质人才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专业资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在实际中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资源不足成为普遍现象。

我国本身审计人员就很少,内控审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企业内控审计人才。

以江苏为例:

2010年江苏总人口7625万人,本科生580727,硕士生77958人,在校博士生7733人,本科以上占总人口不到10%,审计专业人才更是不到2%,我国企业严重缺乏内控审计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注协2010年度排名前100名的有证券资格事务所(包括国际四大的中国成员所)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调查发现:

8.57%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内审人员的工作利用较好,也有28.57%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内审人员的工作利用要视情况而定,如内审人员的地位、能力和独立性等,但有42.86%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内审人员的工作利用不好,利用不好的主要原因为内审及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够的占38.89%[6]。

并且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专业大多数为会计、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和金融,专业性不强,社会经验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加上后续教育跟不上成为制约内部控制审计停止不前的因素之一。

审计人员比较熟悉财务报表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但对内部控制审计都比较陌生,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也不熟悉整合审计的思路、流程和方法论,都是在实践摸索中前进。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作为代表着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对于内控审计的升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审计工作,尤其是内控审计工作,需要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审计人员一般是财务人员,对于实际公司业务层面的知识比较匾乏,因此在内控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人的困难。

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比较频繁,有着丰富审计经验的人员不多,这样就会延长审计的时间,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

作为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

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审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独立客观的标准,很多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这样的结果都导致审计工作的质量很低。

4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4.1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同度。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较低,目前,多数的上市公司都重经验轻管理,风险意识比较单薄,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企业的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那么对于内部控制审计则当然也是能省则省。

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导致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内部控制不认可,不利于增强信息的可靠性。

因此,若想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可度,向其证明内部控制审计并非是企业的多余成本,其对于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认可度发挥着重大作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尤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大前提下,要尽可能的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今年是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第二个年份,必须极大的关注审计成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成本过高,超出其可能带来的收益,这将极大的打击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是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上市公司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首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时候,选择整合审计的方法。

与财务报表审计同时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国家所提倡的审计方法。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控审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

一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提高认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评价与审计在企业的贯彻落实;二是需要企业管理层、治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评价,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开展自我评价,充分重视与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功能与作用;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宣传工作和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价值,消除管理层的担忧和顾虑,提高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审计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宣传,应该让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明确地理解,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外在需要。

另外,在政府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宣传计划中,也应把宣传贯彻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奖罚办法。

企业管理层、治理层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评价,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真开展自我评价,充分重视与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功能与作用;内部控制审计是解决风险和控制信息不对称,改进治理的有力措施。

内部控制审计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也改善治理层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改变着内部审计的未来。

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公司应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夯实内部控制审计,为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提供有力依据。

4.2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规章准则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研究,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证监会应出台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具体的标准规范,配合《基本规范》的实施,来统一规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界定、内部控制审计要素、内部控制审计标准等相关理论。

在制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准则过程中,应该明确内部控制报告的范围,即确认内部控制的口径,从不同视角,得出三种不同口径的内部控制,这也将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与范围。

之前的各种不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制约。

经济业务较为复杂、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设置审计部和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审计部,对总经理、董事和股东大会等权力机构负全部责任,由此监事会、审计部及审计委员会之间形成了在业务指导上的密切关系。

而对于那些业务活动较为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设审计部,再次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注重塑造企业优秀文化,将道德规范与行业准则纳入内部控制中;最后按不同的内部控制审计主体确定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执行审计署颁布的《企业审计指南》,还应强调审计工作结果不仅是出具审计报告,还应出具内部控制报告或管理建议书,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以及各个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寓监督于服务中,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社会审计过程中,各个事务所必须严格执行《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相关条款,首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然后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协调统一是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建设基础,也为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只有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的指引下,注册会计师才可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达到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目的。

4.3 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首先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计划审计工作。

注册会计师应该恰当地制定审计计划,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

编制审计计划时应贯彻风险导向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拟测试的控制,再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如果内部控制的某些领域、业务流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就越多,并分配更多的审计资源。

第二,以控制测试为重点实施审计工作。

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先从财务报表层面了解内部控制的整体风险,再到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然后到重要账户、披露及相关认定。

第三,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控制缺陷。

具体审计实践中,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和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相同,因此,注册会计师一般根据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判断缺陷类型。

第四,评估内控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在整合审计过程中,内控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如何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来提高报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慎重考虑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并用来制订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导向,关注舞弊风险,设定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同的重要性水平,考虑利用内审人员及他人的工作等。

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首先财务报表层面了解内部控制的整体风险,再到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然后到重要账户、交易、披露及相关认定,了解错报的可能来源及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来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在控制缺陷的评价阶段,主要是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对重大缺陷的确定和评价。

4.4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人才

由于内部控制范围本身就很难明确,如果将企业整体的内控都纳入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价是一项要求高、内容广、难度大的工作,要使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真正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有培养一支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能力。

注册会计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加全方位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管理学、金融、经济学、信息系统、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和管理咨询业务,不仅要求具备深厚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企业所处行业的知识,管理学的知识,如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各方面的知识。

另外,计算机运用能力、excel操作水平、画图能力、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应用数学和函数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而实用的技能。

会计事务所可以聘请或利用专家的工作,但最终结果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