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855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docx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

 

《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

教案

 

杨千卉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1次课

课型

理论课

课时数

4

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功能

植物的基础知识(包括树木学、花卉学等)

必备知识

园林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植物分类法)

植物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等

职业能力

可以辨认最常用的园林植物(特别是湖南地区)

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功能

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法与要点

如何辨认园林植物

教学设计

课堂讲解—带领学生户外辨认植物—学生课后查资料—总结分析

教具

教材及自备教材、PPT课件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B课:

环艺1502班

第3周星期3第5节至第三周星期4第1节

尚308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一章园林植物主要功能

第一节防护功能

1.1调节气温

树木有浓密的树冠,一般说来,树叶面积是其树冠面积的20倍。

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有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树木可降低空气温度。

据测定,有树荫的地方比没有树荫的地方一般要低3℃~5℃,而在冬季,一般在林内比对照地点温度提高1℃左右。

北京天安门广场夏季白天气温一般比郊区高出2℃—3℃;广场的铺装地面比有树荫、草坪的地方平均高1.9℃,最高时温差为2.8℃—3.0℃。

一般树荫能阻挡阳光直射入室内。

又因屋顶、墙面和四周地面在绿阴之下,其表面所受的太阳辐射热比一般没有绿化之处要低4—15倍,其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幅度减少,这是导致夏季室温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增加湿度

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一般比同面积的光土地蒸发的水量高20倍;每公顷的油松林,一天的蒸腾量为43.6~50.2吨,宽10.5米的乔灌木林带,可使近600米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增加80%。

1.3制造氧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二者相比,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

所以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天然加工厂。

1.4滞尘

植物的躯干、枝叶外表粗糙,在小枝、叶子处生长着绒毛,叶缘锯齿和叶脉凹凸处及一些树木分泌出的一些粘液,都能对空气中的尘土有很好的粘附作用。

据科学家考察,一般城市1公顷的地面上,一年内大约可降落3吨尘土。

据前苏联有关方面测定,树木下面的空气尘土含量要低于露天广场42.2%,冬季树木的枝干也能减少空气中的含尘18%。

1.5减噪

林木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减弱噪音。

减噪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树种的特性。

叶片大又有坚硬结构的或叶片像鳞片状重叠的,防噪效果好;落叶树种类在冬季仍留有枯叶的防噪效果好(如鹅耳枥、栎树)。

一般来说,噪音通过林带后比空地上同距离的自然衰减量多10—15分贝。

据南京环境保护办公室测定:

噪音通过18米宽、由两行桧柏及一行雪松构成的林带后减少16分贝,而通过36米宽与上述同类林带后,则减少30分贝。

1.6杀菌

绿色植物体内有许多酶的催化剂,具有解毒能力。

有机污染物渗入植物体后,可被酶改变原来面貌而毒性减轻。

空气中有许多致病的细菌。

据调查,闹市区每家商店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绿色植物如香樟、黄连木、松、榆、侧柏等能分泌出一种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1公顷桧柏林1日内能分泌出的杀菌素多达60克,可杀死白喉、肺结核、痢疾等病原体。

据测定,松树所挥发的杀菌素为一种碳化氢不饱和物,这种有机化合物对肺结核病人有良好的作用。

1.7抗污

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植物既是受害者,又是净化者。

一般情况是通过植物本身对污染的吸收、转化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环境得到不断的净化。

植物在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时,将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氟吸收到叶内,在叶片中积累起来。

有的树种也会由叶转到根外的土壤中。

有资料表明,污染源附近松树针叶中含硫量为0.6%—0.8%,而非污染源地区含0.1%。

1.8蓄水保土

很多植物都有强大的根系,一般深入地下60厘米至1米多,根与土壤的密切结合,即使在雨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住土壤不被冲刷。

树叶可以防止暴雨冲击土壤表层,草地覆盖地表阻挡了流水冲刷。

森林可以蓄积地下水,林区内地面的落叶和腐殖质层可以滞留地面径流。

阔叶树的落叶比针叶树的落叶滞水作用更大。

当降雨时将有15%—40%的水量被树林的树冠截流或蒸发;有5%—10%的水量被地表蒸发;地表的径流量仅占0—1%;大多数的水(50%—80%)量被林地上一层厚而松的枯枝落叶所吸收,然后逐步渗入到土壤中变成地下径流。

1.9防幅射

国内外科学家一致认为,电磁幅射污染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害之一。

大面积的树木和森林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危害。

尽管树木不能破坏放射现现象,却可以使之消散,当空气中带有放射性微粒时,树木叶片迎风面放射物质总量高达背风面的4倍。

科学家经过测试得出结论:

在森林的庇护下减少降落放射性物质的30%—60%是完全可能的。

1.10绿化及其他作用

大自然或人工化的自然环境中能使人得到直觉上的安宁,能解除大脑的神经紧张。

看看青绿的植物,你很容易对它产生遐想,使精神得到调整。

此外青绿之色,对光线反射较弱,色调柔和,还能吸收强烈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所以它能使中枢神经安宁及消除视觉疲劳。

绿化的环境还能使我们的体温下降1℃~2℃,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有利身体健康。

森林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即人们称的“长寿素’,它能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的免疫能力,还可降低血压和治疗神经衰弱、肺气肿、冠心病等病症。

第二节建造功能

2.1营构主体

无论是防护林带、林荫道或公园都需要用植物来营造,植物就像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一样,因而也有人称园林植物为植物材料。

建造林带是根据林带的防风沙、隔离污染、防噪、水土保持等不同作用与性质,而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和不同习性的园林植物,按照一定的距离尺寸和树种结构来建造的。

林荫道也要按照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特点来种植。

从生态的观点出发,营造风景区和公园主要是用园林植物,无论在面积和数量上,都要占据主要的或绝大多数。

2.2创造空间

公园,包括古典宫苑的建造,实际上是根据各种功能需要来划分空间。

空间的分配不当,会造成整体的失误。

划分园地的空间,除了建筑、地形以外,主要是用园林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大,但是也需要地形、水体和植物来配合。

所谓空间感,是指由地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感应到的范围围合。

——由不同质地的地表界定出一定的范围:

绿草如菌的草坪;各色花坛和鲜艳、亮丽的地被植物,都会成为开朗而有特色的空间。

——由植物围出半面封闭的空间和半面开朗的空间。

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引导性,是要展示某种景色。

——流动的空间是由数个空间组成的,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系列,诱导游人不断探幽,也可以使人的视线由一个空间再转移到另外一个空间。

——完全郁闭的空间,是由浓密的树木封闭成一个十分明确的、密实的轮廓,不与外界渗透的空间。

如果空间较小,也可称作私密空间。

——一条行道树或一条林荫路就是一个绿色的空间走廊。

由一排排树木的树干自然引导游人到一定的去处。

利用条形的花坛或是草地也可以形成空间走廊。

2.3遮蔽败景

在城市中往往有一些工业区、停车场、仓库等观瞻性较差的建筑物,在沿街的住宅建筑物旁的垃圾道口和车棚等附属构筑物,也都是市容的败景,需要加以遮蔽。

种植密林、高灌木或者高绿篱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还可以用绿篱遮蔽晚间汽车发出的眩光。

2.4界限标志

城市不同性质的道路,可以用绿化作为界限,把快车道和慢车道分开;也可以用种植的形式来指示方向,成为一种标志。

在公园中可以用植物隔离娱乐区、儿童游戏场与其他地区,以防止干扰。

为了居民的安全,在城市或公园中遇到有湖面、河道、陡坡、高压电线走廊时,都可以种植带有标志性的植物作为界限,以防止随便进入。

 

第三节美化功能

3.1生命之树

有人类以来,树木一直与人共存。

树木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甚至赋予它以个性,认为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树木还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将它比作各种美好的事物。

在各民族的宗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神树的描述。

3.2爱树咏树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倡导种树、爱树。

中国文人在诗词中对花草树木的咏叹、赞美是有其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

白居易赞紫玉兰:

“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艳风吹腻粉开。

悟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化女郎来。

”元代袁桶赞合欢:

“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

”晋代郭璞《梧桐赞》:

“桐实嘉木,凤凰所栖,爱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噰喈喈。

”白居易对桂花十分喜爱,赞之曰: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白居易更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秋月晚生丹桂时”来描绘桂花。

明代高启有诗赞枇杷:

“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

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

”林逋赞梅的七律,成为千古绝唱: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脍炙人口的陶潜咏菊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3追求自然

在现代城市中园林植物造成的景观,已经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将自然美引入城市建筑、街道中,成为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部分。

春季,把春绿和花红带到人间:

“二月春风机杼劳,嫣红染就不胜桥”。

(秋瑾)到了夏季,荷香四溢,绿阴匝地: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秋季,金风送爽,叶色瑰丽:

“碧云天黄花地,……晓来谁染霜林醉。

”(西厢记)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冬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久居城市的居民厌烦了城市喧闹的生活,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到那里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

第二章气候与植物

第一节气候

1.1温度

在一切气候因素中,温度具有最大的意义,因为温度在地球上是成带分布的。

也就是说,温度的分布同植物带的分布,是从赤道起有规律的排列在大致相符的带内。

任何一种植物对温度来讲,都有最低和最高适合温度。

一般地讲,地球上的植被的最适合温度为25℃—30℃。

1.2湿度

空气湿度饱和差,是对植物地理分布发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郝景盛教授认为:

“森林之能否形成,空气中之湿度亦可决定,大气中湿度小于50%之地,则无森林存在,反之空气中湿度大于50%时则可形成森林。

我国绝对湿度受风向的影响,均以偏东、偏南为大,偏北、偏西者为小。

我国相对湿度之分布,以全年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带均在70%以上:

沿海及川西与黔东超过80%,其湿润为全国之冠;华北及东北二区湿度平均在60%左右;西北及西藏高原全年均在50%以下;内陆更低,甚至只有40%,有的地方由于湿度过低,地面蒸发强度日盛,土壤盐碱严重,土地荒瘠不毛。

1.3光照

在地球的不同地点——赤道、温带、南北极地区,光的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季节内和昼夜不同的时间内,光的强度也是不同的。

此外,光量的改变还决定于大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度:

在草原和荒漠地区还要看大气中尘埃的混杂度等等。

植物对光的需要量也决定于其他许多因素,如发育条件、温度、湿度等。

纬度越高对光的需求就愈大,温度愈低需光愈多。

1.4降水

降雨为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雨水调和、土壤水分充足,则植物发育良好,否则生长必受阻碍。

大气降水在每个地区都有,但是差异很大。

这种差异决定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以及地形情况。

一年中降雨量是否适宜,不能以总雨量(包括雪水)为标准,而应根据植物生长期间雨量的分布情况评定。

虽然有时总雨量丰富,然而在生长期雨量甚少,仍然对植物无益。

雨水不足固然不好,但是过多(晚夏或初秋)亦属不利,这样会延迟植物枝梢或果实之成熟,使新梢容易受害。

第二节植物分布

一、寒温带

在长城以北,以黑龙江北部为最典型。

其特征是:

——冬季酷寒,冰天雪地;

——四季分配不匀,冬长6个月以上,夏季短促;

——年温差较大,达40℃~50℃。

植物以针叶林占优势。

二、温带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温度变化属温带型。

本地区以济南为代表,以四季分明长短相差,冬季温和较差不大为其特色。

全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地区为500—750毫米,偏南和沿海地区可达1000毫米。

相对湿度全年平均在60%左右。

广泛分布的是蔷薇属、珍珠梅属、刺梨属、堇菜属、忍冬属、小檗属等,热带和亚热带的喜温植物,在这里不能生长。

三、副热带

副热带包括长江中下游及西江流域,此地以长沙为代表。

其特征有:

——夏季多云雨,温度曲线顶甚平缓,最高温度多见于8月,而与7月相差不足1度,也有7、8月温度几乎相等的情况。

受梅雨之影响有时最高温度不在7月而在8月;

——最低温在1月,惟冬季短而温和,平均月温罕见0℃:

——夏季长而闷热,南部可长至6个月以上,北部也每每不下5个月。

夏季温度虽非过高,但因湿度特大,至为溽暑。

——温差不大,平均北部约20℃,南部仅15℃,温度曲线起伏不大。

●本地区植物发育的冬季间断性不存在。

长沙以北,以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长沙城以南以常绿树为主,植物的代表种类有榕属、枇杷属、樟属、竹类、石南属、杉木、苦槠属、栎属、罗汉松属。

四、热带

热带之气温最高点常见于雨季之前。

我国东南沿海,南海诸岛,云南南部及西藏高原东南部,温度之年变化具显著之热带型。

因7、8月多云雨,温度难以上升,所以温度最低在1月份,最高在6月,一般多发生于夏至之前,此长江流域提早1个月。

本区相对湿度全年平均约在80%以上,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有的地区在2000毫米。

植物种类有榕属、荔枝、椰子、台湾相思、龙眼、菠萝(凤梨)、华南五针松、罗汉松属。

五、高原

青海、西藏及云贵高原温度年变曲线与长江流域颇近似;最高见于7—8月,最低见于1月,起伏不大,只绝对值较低,其全年较差比沿海还小。

云南高原四季如春,1月很少到冰点,8月也未超过20℃,只有青海、西藏因纬度及高度均有增加,则有苦寒。

最基本的植物群系是松林、松—栎林。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2次课

课型

实训课

课时数

2

实训:

各种植物形体临摹练习

必备知识

园林植物基本形态特征

职业能力

各种类型园林植物的正确表现

园林植物的写生

种植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对不同类型植物的徒手表现、种植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设计

课堂植物练习—带领学生户外辨认植物—学生课后查资料—总结分析

教具

教材及自备教材、PPT课件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B课:

环艺1502班

第3周星期4第2节至第3节

尚308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实训步骤:

1、植物图片展示,对各种类型的植物图片进行说明,分析其形态;

2、演示植物平面、立面的表现技法,并示以上色植物图片做范例;

3、整理在学校植物认知实习中所照照片及在图书馆收集的资料,进行临摹练习

4、在绘画过程中体会植物的生长态势,理解植物的平立面表现技法,为后续的种植设计打下基础。

5、同学之间对比交流,发现问题,提高植物认知水平。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3次课

课型

理论课

课时数

2

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法与要点

园林植物的基本种植形式

必备知识

园林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植物分类法)

植物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等

职业能力

可以辨认最常用的园林植物(特别是湖南地区)

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功能

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法与要点

如何辨认园林植物

教学设计

课堂讲解—带领学生户外辨认植物—学生课后查资料—总结分析

教具

教材及自备教材、PPT课件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B课:

环艺1502班

第3周星期4第4节至第5节

尚308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三章园林植物形态特征

园林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的分裂、扩大导致体积和质量的增加,称为“生长”。

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的基础上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称为“发育”。

生长和发育的过程称为生命的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植物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

一年生植物在四季中有发芽、展叶、开花和结果的变化:

寿命长的乔、灌木还要从繁殖开始经过幼年、青年、成年(壮年)、老年的变化。

静止的形态和生长过程中的变化都是从事风景园林植物配植工作者必须熟知并加以运用的。

第一节整体类型

园林植物按照其自然生长成的整体形状,从使用上可以分成乔木、灌木、藤木、地被草坪和花卉。

一、乔木

一般乔木是高5米以上,具有明显主干的直立树木。

按高度可分为大乔木(高20米以上)、中乔木(高10—20米)及小乔木(高3—10米)。

通常以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直径表示树木的粗细,称为胸高直径(简称胸径)。

乔木通常按其生活习性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常绿乔木又可分为针叶常绿乔木和阔叶常绿乔木。

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乔木来说,是否能全年不落叶,取决于气候条件。

二、灌木

灌木指有几个茎而没有主茎的、通常低于5米的木本植物。

如有许多枝条而且很稠密、在地下即分蘖,则可称丛生灌木:

主茎或树干在地面上很矮即开始分枝,称直立型灌木;有的拱垂,为垂枝灌木;匍匐形的为匍匐灌木。

枝干不超过0.5米者为小灌木。

然而这些区别不完全确切,因为有许多灌木,例如紫丁香和忍冬,在特别有利的条件下,可长成乔木状灌木,甚至长成像小乔木一般。

而在另一些不同条件下,乔木可能长成灌木,形成乔木状灌木型,例如漆树、柳和云杉等。

三、藤木

藤木为两类,多年生木本有缠绕茎者、缠绕他物者为缠绕藤木:

用变态器官攀援他物者,为攀援藤木。

四、地被

园林中使用的地被植物是为覆盖地面,其茎及枝杈均在地面横向生长,一般高度在0.3米以下,主要为木本,也有宿根草本。

有的藤木或者匍匐形灌木也可作为地被植物。

五、花卉

按照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多年生宿根花卉、一年生草本花卉、木本花卉、球根花卉;也可分为陆地花卉、水生花卉、温室花卉、室外花坛用花卉;或者是观花花卉、观叶花卉、观果花卉等。

六、草坪

也称草皮,以栽植人工选育的草种成为矮生的密集的植物覆盖在地面上,具有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草种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第二节树冠类型

树冠是指全部分枝的整体。

其分枝特性由于树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变化。

一般指的是树木达到壮龄时,树冠的形状,并以此来加以分类。

树冠类型能表现的树体姿态、群体形象和天际线的轮廓在配植上既能达到整齐匀称、挺拔高耸的效果,也能曲折变化、起伏跌荡,或庄严雄伟,或生动活泼。

乔木类型

一棕榈型,如棕榈;

一圆柱型,如黑杨:

一尖塔型,如桧柏;

一圆锥型,如雪松;

一向球型,如赤松;

一垂枝型,如垂枝樱;

—窄卵型,如加拿大杨:

—卵型,如悬铃木:

—圆球型,如棠梨:

—扇型,如合欢;

—半圆型,如杏树:

—倒钟型,如紫叶李:

—风致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体型常成不规则形状,如鸡爪槭或松

灌木类型

——丛生型,如玫瑰;

——半球型,如黄刺梅:

——拱枝型,如十姊妹:

——匍匐型,如铺地柏。

第三节叶形叶色

无论是哪种花木,只要细细品察,就可以发现叶形、叶色的美。

粗壮的大叶会使人感到舒展大方;细细的垂丝会使人情趣倍增;浑圆形、心形、扇形的叶片或有深缺裂的叶形有着大自然赐予的工艺美;尖尖的针叶表示着不畏困难的刚毅。

叶色是季相的表现,春天的嫩芽,夏天的浓绿,秋天的红叶都能构成突出的美景,把时令报给人间。

一、单叶形状

每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为单叶,单叶的形状很多。

——鳞形,形甚小像鳞片,如柽柳,侧柏;

——锥形,叶形细长如锥,如柳杉;

——刺形,叶扁平窄长,如刺柏:

——线形,叶窄长,如冷杉;

——披针形,长较宽大5倍以上,如垂柳;

——倒卵形,长较宽大1.5至2倍,最宽部分近顶部,如大叶黄杨:

——卵形,长较宽大1.5至2倍,最宽部分近基部,如黄栌;

——椭圆形,长较宽大1.5至2倍,最宽部分在中部,如黄檀:

——矩圆形,长较宽大1.5至2倍,上、中、下部宽度几乎相等,如苦槠;

——三角形,如白桦;

——圆形,如榛子、海桐:

——心脏形,如紫荆;

——扇形,如银杏;

——菱形,如乌梅。

二、叶的类型

——单叶,如杨、榆;

——奇数羽状复叶,如水曲柳:

——偶数羽状复叶,如皂角;

——掌状复叶,如五加:

——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

——三出复叶,如胡枝子。

三、叶缘

——刺毛状锯齿,如麻栎:

——深缺裂,如槲树;

——缺裂,如茶条槭:

——羽状缺裂,如山楂;

——掌状缺裂,如鸡爪槭;

——五角裂,如五角枫。

第四节花形花色

花形、花色是园林植物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最有欣赏价值之所在。

北方的泡洞、合欢、栾树等满树是花的季节确实十分壮观;南方的红棉、羊蹄甲、凤凰木开花季节也会给人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其他花灌木更是多姿多彩,除了纯黑、纯蓝色以外,各种色彩一应俱全。

花的形态,从总体欣赏的角度说可以包括花序和花冠(或花被),它们都表现了花的一种特征。

当然有些被欣赏者认为的花不一定是植物学上认为的花,例如三角花(叶子花)一般认为红、白、紫的花,实际上是苞片,一晶红顶部的红、黄、粉的部分是总苞片。

第五节果形果色

以果实作为观赏的特征的花木也很多,果实大小、形状很多,其色彩也很丰富。

北方的海棠、金银木、山楂在绿叶或是白雪的衬托下格外美丽,桃、苹果等较大果实在专门培植管理的园中也非常好看。

园林植物在整体类型上固然有不少差别或特征,就是在叶形、叶色、花形、花色、果形、果色方面也有很多差别或特征。

除此以外,像龙爪柳、龙爪枣的枝干呈弯曲状,鸡爪槭、红桑的红叶和红瑞木地面以上的分枝终年紫红等等。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4次课

课型

实训课

课时数

4

实训:

学校及周边植物景观考察

必备知识

园林植物基本形态特征

职业能力

各种类型园林植物的正确表现

园林植物的写生

种植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对不同类型植物的徒手表现、种植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设计

课堂植物练习—带领学生户外辨认植物—学生课后查资料—总结分析

教具

教材及自备教材、PPT课件

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B课:

环艺1502班

第3周星期4第6节至星期5第2节

校内、校外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