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21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docx

小学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大家经常犯迷糊的语文基础知识,终於找着了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拼音

1、 基础知识回顾:

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声调:

分为四声。

标调歌:

“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 音节:

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 隔音符号:

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 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

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

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如“塞”、“露”、“咽”。

同音字:

音同形不同。

如“燥”和“躁”。

6、多义字: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

“张”

(1)展开

(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

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

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

“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

“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

“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

“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

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

“前”→“后”;“高”→“低”

3、  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例如:

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

“一群群”

            AABB:

“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

“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诀窍“三多”:

多读、多想、多记。

四、  语句

1、 单句: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根据应用分为四种:

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

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 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 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

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

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

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

“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

                    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

                    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

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

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

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

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

为了表达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缩小,突出印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标点符号

1、点号(7种):

句号“。

”;问号“?

”;感叹句“!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2、标号(9种):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间隔号·;专名号——

3、位置:

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六、阅读理解——“捉迷藏”游戏

1、  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 明中心 含内容 慢慢找

                     中心句 中心词 关键段 宜先找

                     总起句 在前面 总结句 在后头

                     合段意 提问题 串联法 是高招

                     答问题 要周到 常练习 有提高

2、解题步骤:

“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

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

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

“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

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七、写作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

“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

“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

“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

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

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

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

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

(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

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年*月*日”。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

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

分为四声。

标调歌:

“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音节:

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

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

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

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如“塞”、“露”、“咽”。

同音字:

音同形不同。

如“燥”和“躁”。

6、多义字: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

“张”

(1)展开

(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

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

(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

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

“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

“愉快”→“高兴”→“快活”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

“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

“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

“生”→“死”;“富”→“穷”  辨析角度:

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

“前”→“后”;“高”→“低”

3、  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例如:

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AA:

“一群群”

            AABB:

“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

“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诀窍“三多”:

多读、多想、多记。

四、  语句

1、  单句:

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根据应用分为四种:

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

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  复句:

(1)并列关系:

……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选择关系:

……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

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

4、  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

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

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

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4)空间推移顺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

“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

第二,改变人称。

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

                    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

                    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

              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

                    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

                    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