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2207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docx

中考化学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中考化学】2019-2020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酒精挥发C.火柴燃烧D.铁器生锈

【解答】解:

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故选B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21%B.31%C.50%D.78%

【解答】解:

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31%,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50%,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液氢D.矿泉水

【解答】解:

A、食盐水中有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碘酒中有碘、酒精,因此碘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液氢中只有氢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D、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解:

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5.人类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有70%左右来自糖类,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A.玉米B.豆腐C.奶油D.黄瓜

解:

A、玉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选项正确;

B、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故选项错误.

C、奶油含有丰富的油脂等,故选项错误;

D、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B.Ca(H2PO4)2C.(NH4)2HPO4D.KNO3

解:

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NH4)2H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磷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但不是磷复合肥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7.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解: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B正确;

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正极得到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D

8.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

解:

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故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原子,故选B

9.“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合金:

生铁、锰钢、青铜B.碱:

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

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D.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解: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铁、锰钢、青铜都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B、纯碱、烧碱、消石灰中,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中,氯化银、氯化钠属于盐,氯化氢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解:

A、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且图示操作手握住了试管的短柄,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故B错误;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故D正确.

故选D

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CO2和CO:

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

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

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解:

A、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A错误;

B、取样品,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铜片,剩余的是黄铜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色的是浓硫酸,颜色不变的是浓盐酸;

D、取样品,加入硫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

A

12.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

A、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正确;

B、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测得厕所清洁剂pH=8,是呈碱性的数据,错误;

C、炉具清洁剂呈强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D、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B

1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解:

由燃烧的条件可知: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

故选:

C

1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解:

A、无色透明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故B正确;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错误.

故选:

B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l、NaNO3B.HCl、NaHCO3

C.NaCl、AgNO3D.H2SO4、NaOH

解:

A、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B、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A

16.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

A、由氧化钙在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反应后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减少,氧化钙应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二氧化碳钙在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减少,二氧化碳应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碳酸钙在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反应后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碳酸钙应为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生成物是碳酸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C选项的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2、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

17.(3分)氧化铝是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它由铝离子和氧离子构成。

(1)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3个铝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氧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氧离子中有_______个质子。

解:

(1)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3)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由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则一个氧离子中有8个质子.

故答案为:

(1)Al2O3;

(2)3Al3+;(3)8

18.(3分)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中含有硫,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氮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等物质,当雨水中硫酸、硝酸等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

(2)液氢与液氧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答案为

(1)石油、NO2、SO2.

(2)

19.(3分)“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4HNO3光照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0.(3分)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1.(4分)如下图所示的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到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由

(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生成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高温2Fe+3C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Fe2O3B.COC.FeD.CO2

(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2.(4分)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

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发生反应。

(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5分)根据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D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有①无孔②单孔③双孔三种橡胶塞,请选择橡胶塞并将其序号填在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A是细口瓶,可用来保存NaOH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橡胶塞选_______。

实验室制取CO2,已经选择了B、C,则橡胶塞选择_______。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已经选择了D、E,则橡胶塞选择_______。

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

D的名称是试管;

(2)A是细口瓶,可用来保存NaOH液体,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硅酸钠是粘性物质,能将玻璃塞和玻璃瓶粘结在一起而打不开,所以将火碱溶液保存在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实验室制取CO2,已经选择了B、C,则橡胶塞选择双孔橡皮塞;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已经选择了D、E,则橡胶塞选择单孔橡皮塞.

答案:

(1)试管

(2)溶液①③②

24.(6分)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I叫________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______(填序号)进行试验。

①稀盐酸②酚酞溶液③二氧化碳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II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解: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分离,所以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

(2)酚酞遇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故选②③;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CaCO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Ca(OH)2.

故答案为:

(1)CaO+H2O=Ca(OH)2,过滤;

(2)②③;

(3)CaCO3,Ca(OH)2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l个小题,共7分)

25.(7分)硫酸锌溶液可以作木材防腐剂。

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SO4+ZnO=ZnSO4+H2O。

计算:

(1)硫酸锌中锌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如果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锌溶液配制10%的硫酸锌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硫酸锌固体?

(3)取50kg某红锌矿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最后得到80.5kg硫酸锌,则红锌矿中氧化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假设红锌矿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