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2416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docx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业复习测试题

天河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讲稿之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东圃中学曾健军

一、基础摸底

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中图中的黑色粗线表示某气压带的大致位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气压带的名称是;此时的日期最可能是;

(2)图中的弧线AOB表示晨昏线,则其中表示晨线的是;

(3)图中B处的地方时是时;

(4)在图中示意出此刻的昼夜分布情况,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太阳的直射点。

(5)自此日之后,图中所示的气压带的移动趋势及其原因是:

趋势:

原因是:

(6)如图所示季节,粤北某工厂烟囱所排放的废气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北B、东北C、西南D、无法确定

(7)该工厂可能是()(多项选择)

A、造纸厂B、水泥厂C、皮鞋厂D、钢铁厂

二、考向把握

一)《考纲》要求

1、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的特点;

2、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要求

1、标准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法把握:

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想式考查——

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分析——

对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有关信息(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按照命题意向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出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法把握: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以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进行评价分析:

2、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考法把握:

最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案例式命题角度:

可以是围绕某地域的工业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对有关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考查;也可以是以论证和探讨的方式,对某地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分析论证或评价;

既要立足命题意图的普遍性规律的把握,也要立足实际情况突现特殊性问题的创造性分析;

三)例题分析——培养自己的“工业问题分析思维”

1、例题讲解

例题1、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图16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17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6分)

 

(2)、图17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

(3分)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4)、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

(4分)

例2、阅读某区域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工业生产的投入角度分析图中丙处可能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有什么?

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从工业区位影响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2.图中国家将制鞋业转移到我国,其考虑的区位主导因素是;该国汽车制造业的零部件已不再依赖本国,而是来自瑞士等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例3、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2、读图指导(生产区位要素信息的获取)

1)先看清题意,大致把握命题意图;

2)再看图所示区域的位置信息(显性与隐性信息)——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定位;

3)再看图例,把握透露命题意向的信息源;

4)结合问题准确把握答案;

三、知识载体

1、《世界地理》的主要国家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布;

2、《中国地理》的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地带、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分布;

3、《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附:

课本知识点填充

1、工业的投入——产出:

(1)投入要素:

①自然条件:

土地、、、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设备、等。

(2)产出要素:

①工业产品(主要):

轻工业产品——满足的需要;重工业产品——满足的需要。

②工业三废

(3)按投入要素的分类:

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①密集型(如采掘工业、某些农产品加工业);②密集型(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③密集型(如纺织工业、普通服装制造业、装配业);④密集型(如电子工业、宇航工业)。

2、工业的发展:

(1)概况:

①近代工业的起源:

18世纪中期的国。

②分布:

现阶段仍表现为分布的特点(就世界而言分布在洲、北美和)。

③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主要熟记——标志、工业部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工业部门有——、、石油、、等。

(2)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变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3)工业投入的变化:

①原料:

种类越来越;范围越来越;对原料地在。

②劳动力:

、在减弱;在增强。

(4)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由大批量、化生产转向中小批量的式生产。

3、主要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选择→经济效益

①指向型工业(如水果罐头厂、水产品加工厂、甘蔗制糖厂等)。

②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等)。

③指向型工业(如钢铁、冶金、化工等)。

④指向型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

⑤指向型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2)社会因素:

→社会效益

①政策:

为了解决问题,政府将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

②个人偏好:

如许多人乐意到自己的家乡投资。

③:

指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3)环境因素:

→环境效益

①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的。

②污染水源的工厂,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地及河流。

③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和。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原料地;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③对工业一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讯网络的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5、工业联系:

(1)物质联系:

①生产上的联系:

与的联系。

②空间上的联系:

共用,或共用,或共用市场。

(2)信息联系:

如网络。

6、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1)工业集聚:

①优势:

充分利用,加强彼此之间的和,扩大,获得。

②集聚状况:

传统工业——有投入产出的联系,运输量大的工厂集聚,主要集中在工厂附近;新兴工业——主要的协作工厂为了接近,及时,从而产生集聚。

(2)工业分散:

①原因:

一是避免过度集聚产生的弊端;二是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三是利于寻找。

②工业特点: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运输量,甚至可用运输。

③实例: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或接近、或接近丰富的地区等。

7、工业地域:

(1)形成:

工业联系导致了工业,从而形成工业。

(2)形成类型:

①自发形成的:

有联系,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②形成的:

共同利用基础实施。

(3)性质分类:

①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

面积,潜力,多为信赖当地的发展的工业而成,一般不易形成工业城市。

②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区:

面积,潜力,其位置由工厂的区位因素而定,可扩展为。

(4)钢铁工业区位的指向变化:

早先指向区位;20世纪初因冶炼钢铁使用的量大幅度下降而指向区位;二战后多规划建设在,既便于运输原料,又接近。

四、知识再现

(高中地理必修2部分——工业生产活动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活动

1)特点:

①地域分布上具有

②在季节上具有

2)工业投入和产出

①投入要素:

②产出:

3)工业的发展

①工业的分布:

从世界范围讲: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日本

从一个国家而言:

主要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少数地区;

②工业部门:

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③工业产值比重变化:

发达国家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

④工业投入的变化:

劳动力数量和体力的投入;劳动者的知识、技术的投入在;

⑤生产方式的变化:

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中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转化;

2、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

2)主要的自然区位因子:

3)主要的社会经济区位因子:

4)工业的主导因子分类:

①原料导向型(原料型、原料指向型、资源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②市场导向型(市场指向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③动力导向型(动力指向型、能源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④劳动力导向型(劳力指向型、劳力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⑤技术导向型(知识密集型)工业——

特点:

举例:

5)考向把握

①不同工业区位因子影响程度信息的呈现方式:

A、理想工业区位因子信息的呈现

如(例5)、其它如:

B、区域工业因子信息的呈现

如(例2)

②区位因子分析思路:

A、自然区位因子分析思路:

a、地形(等高线图判读):

b、江河湖泊(水资源、河运条件):

c、经纬度位置(气候、区域背景):

d、海陆位置(气候、地形与海运条件):

e、各种资源(区域背景或图例):

B、社会经济因子分析思路:

a、基础(水平及潜力):

b、交通(水、陆、空交通条件):

c、通信(信息通达性):

d、人地关系(劳动力资源、地价):

e、区域背景(政策、地位、地缘政治):

f、消费市场:

3、工业区位的选择

1)区位选择的含义:

2)工业区位选择的依据

①三个效益的统一

经济效益:

低投入多产出

社会效益: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环境效益:

绿色GDP

②工业区位因子的变化(信息呈现方式)

A、市场因子的与时俱进:

B、交通与技术因子的日益重要:

案例:

从鞍钢到宝钢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子的发展变化(注意工业区位因子信息呈现方式)——

C、环境效益的日益突现:

掌握:

课本P61页图4、6“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D、政策的隐性效益日益明显:

E、乡土情结成为重要的区位因子:

如例3、例4、

3)工业区位选择的结果

A、工业的集聚(形成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B、工业分散(要更广的地域进行最优区位选择):

C、工业迁移(产业在地域上的转移):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从工业发展主导因子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以实例为案例进行具体利弊分析:

在珠三角,目前身家超过20亿元的专业镇就有上百个,如中山的全球最大电风扇制造基地——东风镇、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黄圃镇······“以小家电带动大产业发展”,搞产业聚集,形成“榕树效应”······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全球(或最优区位选择):

2)产业转移:

三)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区域架构:

2)区位对比分析:

2、新工业区

1)区域架构:

2)区位对比分析:

例4、(00全国)图6-6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

家。

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此判断

(1)~(4)题。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动力

(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A.品牌优势B.成本优势C.管理优势D.技术优势

(3)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A.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D.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4)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A.利用廉价劳动力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C.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D.降低原材料消耗

例5、(01山西、天津综合)图6-7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

读图判断

(1)、

(2)题。

(1)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2)上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03春季北京)图6-10是美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下面3(例6——例8)题。

例6、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资源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例7、该工业最有可能的是()

A.飞机制造工业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D.高档时装工业

例8、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

例9、(03江苏)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

回答

(1)~(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

—7—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例10、(03广东)图6-11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

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D.炼铜、奶制品、制鞋

例11、(04全国)图6-15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

读图6-15,回答

(1)、

(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②C.③D.④

例12、(02广东)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图6-27),回答下列问

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工厂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8—

例13、(03上海)读“世界部分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图6-30),回答:

(1)目前,世界钢铁工业按布局格局可分A、B两大类型。

根据图上信息,将图中①~⑧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按A、B分类填表:

按布局格局分类

A

B

类型名称

型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填图上数字代号)

(2)分析A、B两类布局的区位特点:

A:

B:

(3)图上我国著名钢铁厂(钢铁工业中心)中,布局格局与③相同的是(填图上数字代号),它的名称是,其生产与布局体现了近几十年来的世界钢铁工业企业的联合化和化,生产布局重心转向区的特点。

例15、图7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依次是

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

—9—

(02广东卷)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回答例16~例20题。

例16、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生物药品

例17、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

例18、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本地化B.全球化C.城市化D.工业化

例19、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例20、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参考答案

例1、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煤炭钢铁(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4)、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例2、1.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

判断理由是:

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附近有丰富优质铁矿,五大湖廉价水运,农业基础好,地势低平。

从工业区位选择分析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2.廉价劳动力资源,地价较为低廉;工业由集中走向分散,寻找更优区位,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例3、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部门齐全,轻重工业综合发展,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①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海运形成综合的运输网络;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技术力量雄厚;④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一定的能源;⑤改革开放政策优惠;⑥接近香港、澳门,具有发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等。

(2)D

例4、[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图,其次要掌握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解答]从图中看第Ⅰ阶段生产厂家设在中国,无法知道其产品和所需原料是什么,但可看出其产品既销往国内又销往国外(有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

第Ⅱ阶段与第Ⅰ阶段不同的是:

设在国内的厂家其产品销往国内,另在国外直接投资建厂其产品直接销往该国避开了贸易壁垒,既减少了运输费用,也能迅速适应该国的市场需求。

(1)图中虽无法判断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动力或劳力,但无论生产什么产品都要有市场,故正确选项为C。

(2)由图可知该公司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在发展壮大,其品牌、管理、技术的优势自然不会失去,但成本的优势可能因在发达国家工资支出增加等因素而逐渐失去。

故选项为B。

(3)从“设计”角度分析四个选项,生产能力、管理水平是在产品设计以后的工作,并不对设计产生大的影响。

产品要卖出去,关键要抢占市场,而抢占市场的关键在于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取决于该国消费文化,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A、D。

(4)关税降低后,该公司继续在abc三国生产的有利条件应为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和近市场能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而abc三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显然高于中国,“降低原材料消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应基本相同,由此可排除A、D,故选项为BC。

—10—

例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影响区位因素变化条件。

不同工业部门、同一工业部门在不同阶段区位因素不同。

[解答]钢铁工业需原料(铁矿石)、燃料(煤)较多,为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其布局应近原料、燃料产地,如我国鞍钢区位选择。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钢铁工业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的煤、铁矿石量不断降低,加上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原燃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如宝钢区位选择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综上所述可推知

(1)选项为A,

(2)题正确选项为C。

[注意]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区布局条件及区位条件的变化。

例6、[分析]结合工业生产分布图与美国各区资源、劳力、技术等状况综合分析。

[解答]资源、动力能源在美国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及南部墨西哥湾沿岸,技术相对集中在新兴工业区,该工业布局分布较广,且与人口、城市分布较一致应为市场指向型。

故正确选项为B。

[注意]美国工业区分布及布局条件。

例7、[分析]从市场指向型工业特点分析。

[解答]题中四个选项中适合市场指向型的工业应为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工业部门,其中瓶装饮料运输不便宜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

故正确选项为C。

[注意]不同工业部门布局特点。

例8、[分析]在图中指出美国“硅谷”相应位置。

[解答]美国最大电子工业中心即美国“硅

谷”布局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的谷地。

从图中位置可判断为③地区。

故正确选项为C。

[注意]美国电子工业中心位置及区位条件。

例9、[分析]影响运输费用的因素包括原料和产品的运量和运距等因素。

[解答]

(1)题中制糖厂的原料运量大而产品运量小,故应接近原料产地;造船厂需要大量钢材,应接近原料产地且靠近深水湾;瓶装饮料由于产品不便于运输,应接近消费市场;服装厂应靠近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高级时装厂则应接近信息较畅通和高级设计技术人员密集并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瓶装饮料由于产品不便运输,应接近消费市场。

故正确选项为C。

(2)原料重量轻,则原料运量小,运价低;产品价值高则产品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小,因此运费构成对这一类产品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小。

故正确选项为D。

(3)现代工业布局中,由于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故正确选项为B。

[注意]不同工业布局的条件及运输费用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例10、[分析]正确读取三角坐标系中不同位置数值,结合各部门区位因素分析。

[解答]炼铝、炼铜工业需耗费大量电能,制糖工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大,原料不易长期保存,不适宜远距离运输。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奶制品同样宜接近原料供应地,制鞋业需劳动力较多。

故正确选项为BD。

[注意]三角坐标系中数据读取。

例11、[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结合各工业部门生产特点判断。

[解答]

(1)由图可知①属市场指向型,A、B、C、D选项中彩印厂、啤酒厂属此类,②为能源指向型,四选项中炼铝厂属此类③、④劳动力及原料指向型完全符合的为D选项,故正确选项为D。

(2)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初期区位选择为近能源布局,故B选项正确[注意]不同工业区布局条件。

例12、[解答]1990年该公司设在墨西哥城,其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根据箭头指向判断主要是销往亚洲中国,一小部分内销,同时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国外;2000年该公司设在上海,其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国内,一小部分外销,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各地区。

(1)由以上分析,该公司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主要变化应为:

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者说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的国家。

(2)该公司的生产、布局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靠近产品销售市场,并占领中国这一个大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