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2604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docx

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附件2水利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参考表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类别

指标

2005

2010

年均增长(%)

属性

完成各地区和主要工业行业现状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测算分析。

在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摸清不同地区、不同工业行业用水水平和效率现状,为指标分解和建立节水绩效考核制度提供依据。

水资源司

人口资源环境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落实分解各省区和主要工业用水行业控制指标。

根据各地区和不同工业用水行业目前的用水水平和效率,统筹考虑各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节水潜力、对各地区和主要工业用水行业的用水定额和单位产品定额指标进行分析测算的基础上,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工业用水行业。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05]

预期性

完成全国现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水利部已布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完成各地区和不同类型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现状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评价指标体系。

突出重点,落实责任,严格监督。

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区,拟于2007年年底前研究提出13个粮食主产省区、水资源紧缺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不同类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控制指标,督促和指导相关省区和灌区制定节水目标、落实责任、确定实施方案;每年对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

2006年10月报批《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分类指导各类灌区和各地区灌区节水改造工作。

研究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投入政策,加大国家对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投入的力度,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水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

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2

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

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

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型灌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专栏4 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更新改造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已有大型排涝泵站。

农村饮水安全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送电到村和绿色能源县工程建成5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利用电网延伸、风力发电、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解决350万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完成《“十一五”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批工作,做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审查批复。

“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402座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重点加大对黄淮海流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重点大中型灌区的改造力度。

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工程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目前中部四省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做好泵站的安全鉴定和改造技术方案论证等前期工作。

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中部四省139处478座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装机3450台套,容量110.69万kW)。

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十一五”初期完成“灌区管理办法”、“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补偿办法”等灌区管理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灌区管理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灌区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为灌排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发挥效益奠定良好的技术和工程基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按照安全饮水标准,近期重点解决氟、砷含量严重超标,苦咸水、严重污染水以及无供水设施、用水困难和血吸虫病疫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安排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到“十一五”末期使饮用水砷超标、中重度氟超标、血吸虫疫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按照新的规划目标,于2006年年底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修订;二是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障投入,落实目标责任,制定实施方案;三是及时加强监督评估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农水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3

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一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健全农村公路管护体系。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农村水电工程。

农村水电工程是新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在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同时解决1000万无电人口和2000万缺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降低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价格。

扩大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范围,解决1000万贫困山区农民长期增收减负,使4000万农民实现以小水电代燃料。

水电局

4

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二节积极发展电力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洪和航运。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

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水能资源的有序开发;提高流域综合规划对水电开发专业规划的约束,制止滥占水能资源的现象。

规计司、各流域机构

5

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二节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快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促进基础信息共享。

优化信息资源结构。

加强生产、流通、科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信息采集,加强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及时处理、传播共享和有效利用。

第四节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中心、水文局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6

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四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推进电子政务。

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开发基础数据资源和办公资源,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依法开放政务信息,促进办事程序规范。

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

 

 

信息中心、水文局

7

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行重点开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加大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力度,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

第二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

……。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抓好阜新、大庆、伊春和辽源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

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和东北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

第三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

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

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保护自然生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

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继续实行支持西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政策。

 

 

规计司、水资源司

农水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8

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专栏8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开发管理。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降低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地环境。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控制开发强度,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淤地坝。

 

规计司、黄委、松辽委

9

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三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

  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

缺水城市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

地下水超采城市要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

城市道路以及供排水、……。

 

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监控;开展南水北调等重点地区地下水保护试点工作,通过节约用水和水资源调配等措施,合理置换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退减超采量;……有条件的要采取措施回灌地下水。

根据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要求,合理划定地下水功能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控制地下水超采。

积极推进水务管理模式,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城市水务管理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等产业,加强对水市场的监督管理。

规计司

水资源司

水文局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0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节节约用水发展农业节水,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

重点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

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

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矿井水利用。

第六节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加快循环经济立法。

实行单位能耗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

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水耗准入标准、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取水定额标准。

……。

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十一五”全国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用水方式转变,完善节水灌溉技术与服务体系,普及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建设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

农水司

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型经济体系。

落实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要求,建立与水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民经济体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巩固和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和宁夏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10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加强规划指导。

完成“十一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全国节水灌溉规划的报批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水资源司

农水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1

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在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健全法制、落实主体、分清责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专栏12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222个湿地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9个,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等措施恢复重要湿地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退牧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万公顷,鼠害治理20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水土保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00万公顷。

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通过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建设农村沼气、易地扶贫等措施,加大石漠化地区治理力度。

抓紧完成塔里木河、黑河等专项治理规划,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实施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修复水资源保障工程,推进武汉、桂林等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

制定对扎龙、向海、南四湖、白洋淀等重要湿地修复与保护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在科学论证方案的基础上,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通过对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

继续实施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实施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加大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力度,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崩岗治理。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预防保护和有效监督的能力。

规计司

水资源司

水保司

黄委、松辽委、海委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2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一节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对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污水。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第四节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

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

专栏13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的水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大“三河三湖”等水污染严重河湖的治理力度;加强南水北调水源等重要水源以及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沿线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

实施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程。

加强地表水水质站网建设,建立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水质巡回监测体系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提高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变能力;加强省界断面和重点排污口为重点的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和监测网络联网建设。

加强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建设,实现对地下水的有效监控。

抓紧完成主要江河水功能区划的报批和颁布工作,制订水功能区管理条例,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入河污染物量总量控制意见;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登记、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定重要江河和城市的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合理划定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管理条例,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监督管理,“十一五”期间,重点地区的水源地要实现达标。

水资源司各流域机构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

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3

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一节加强水资源管理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转变,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

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

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

 

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加快配套工程建设。

调水局

根据各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建设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水源调蓄工程和供水工程,缓解城乡干旱缺水的局面。

加大对东北地区跨界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适度合理地开发西北地区跨界河流的水资源。

规计司

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十一五”期间,开展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公众广泛参与的流域管理新模式。

依法界定流域和行政区域的事权,划分管理职责,建立起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流域机构

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主要江河特别是北方缺水流域的省际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完善以流域为单元,对行政区域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转让制度。

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

水资源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4

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设科技支撑体系,……。

实施重大科学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第三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

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第五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

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开放合作的研究开发体系。

 

 

国科司

15

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二节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再生水价格。

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建立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定价的机制。

适时推进石油价格改革,建立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扩大市场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

 

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

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和各类用水的水价,形成“超用加价,节约奖励,转让有偿”的水价政策,逐步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全面推行工业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缺水地区实行高额累进加价,适当拉开高用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

逐步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两部制水价、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生产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等制度。

加强水价管理,完善水价制度体系。

建立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以奖代补”机制,实行农业水费补贴政策,切实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末级渠系改造的投入,减轻农民用水成本。

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终端水价的合理比价关系,提高征收标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价格;未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地区要限期开征,已开征的地区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再生水价格。

财经司、水资源司、农水司

 

《规划纲要》有关章节中的表述

《规划纲要》相关专栏中的表述

评估参考:

水利部落实《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提供材料司局或单位

16

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节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采取社会救助和设立专项贷款等措施,……。

继续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移民局

17

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一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重点加强大江大河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和城市防洪,增强沿海地区防台风、风暴潮、海啸的能力。

加强对滑坡、泥石流和森林、草原火灾的防治。

提高防洪减灾预警和指挥能力,建立洪水等灾害风险管理制度和防洪减灾保障制度。

加强对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

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加强城市群和大城市地震安全基础工作,……。

专栏16公共服务重点工程防洪减灾建设治淮骨干工程,加强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治理。

实施主要江河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

完成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的报批工作。

制定防洪减灾的总体布局,总体战略和对策措施,指导各地江河防洪建设。

重要江河及湖泊治理。

加快淮河治理力度,2007年底前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