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2864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不能说明生命现象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3.7米

C.含羞草受到刺激后叶片合拢

D.猫头鹰捕食老鼠

2.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农业害虫

3.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D.食物多、食物少

4.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三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三个数据中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意一个

1.5.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

6.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

C.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D.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7.显微镜的目镜为15倍,物镜为10倍,那么物体的放大倍数为(  )

A.5

B.15

C.50

D.150

8.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调节光圈大小--转动转换器

B.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C.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换用低倍镜

D.将视野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一一向上方移动装片

9.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活的海带仍然能够继续吸收海水中的碘元素,这一现象主要与海带细胞中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0.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下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C.生理盐水、自来水、稀碘液

D.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12.生物体生长过程中,细胞数量的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与原细胞相比,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

A.变多

B.变少

C.不变

D.变为0

13.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示意图,①~④中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4.当你吃甘蔗的时候,首先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撤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许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

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①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③输导组织④上皮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为正确控制变量,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如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腾作用

17.如果白天光照充足,下列条件中对作物增产最有利的是(  )

A.白天晚上均为30℃

B.白天15℃,晚上30℃

C.白天晚上均为15℃

D.白天30℃,晚上15℃

18.在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把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让叶片积累淀粉

C.使叶片中的淀粉耗尽D.便于对照

19.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结构是(  )

A.上表皮、下表皮、气孔

B.表皮、叶肉、叶脉

C.栅栏层、海绵层、叶绿体

D.保卫细胞、叶肉、表皮

20.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21.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下列哪项的无机盐?

()

A.氮、磷、钾B.铁、镁、钙C.氮、铁、锌D.硫、锌、硼

2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23.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A.根B.叶C.所有器官D.茎

24.“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在树干上乱刻乱划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切断了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B.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C.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D.切断了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25.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是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6.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营养物质分别储藏在(  )

①胚②胚乳③子叶④种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如图是根尖结构模式图,相关结构名称和对应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B.②是根冠,具有保护分生区细胞的作用

C.③是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D.④是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

其实,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A.种子B.芽C.叶D.花

29.下列哪项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使用电子贺卡

30.绿色植物通过下列哪项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二、综合题

31.如图是甲、乙两个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细胞除了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甲细胞还具有_____、_____、_____(写结构名称),因此,甲细胞是属于_____细胞。

(2)甲、乙细胞的遗传信息库都是_____。

32.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由②和③组成的_____和由①_____、④、⑤组成的_____构成。

(2)上图中,(⑤)_____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⑥)_____将来发育成种子。

3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惠东的南湖公园总面积1081亩,绿化用地840亩,营地草坪6万平方米,树木茂密,树种达250多种,估算树木总数达7万棵(不含灌木):

竹林面积40亩、近500丛(其中有一片荔枝园,每到七八月份荔枝成熟时,那一颗颗红彤彤的荔枝挂在枝头上,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整个公园林木覆盖率达70%,成了县城的一个天然氧吧,堪称县城之”肺”。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鹧鸪、麻雀、喜鹊、啄木鸟等数十种鸟类到这里栖息,使得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夏天的时候,公园内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凉爽和湿润。

因此,每天下午傍晚时分的南湖公园人头簇拥,成为了市民们健身活动的好场所。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园内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些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填字母)。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2)公园内动物种类繁多,光是鸟类就有数十种。

植物种类更多,达到250多种。

这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_____多样性。

(3)荔枝果肉鲜美、汁多。

从唐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宋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说明了荔枝从古至今都是大家喜爱的水果。

一颗颗红彤彤的荔枝在结构层次上是属于_____;荔枝和栖息在公园内的麻雀相比,荔枝没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荔枝鲜美甘甜的果肉是由_____发育而来的。

34.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生态旅游成了当前最走俏的旅游路线。

我们惠东很多乡镇的开心农场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

请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农场的工人在移栽花卉时会保证花卉的根部带有较大的土坨,这样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以避免影响根的作用,同时还会剪掉部分枝叶,这样可以降低植物的_____作用,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游客们为了使自己采摘的果子能保存较长时间,回家后便及时放进冰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果子的_____,减少有机物的损失。

(3)菜农除了经常给蔬菜施肥浇水,还会向蔬菜大棚内补充一种“气肥”,这种气肥其实就是_____,其目的是增强蔬菜的_____。

(4)在农业生产上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合成能量,在种植果树时应当做到合理_____,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的延长_____时间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5)种植甜玉米时,因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从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角度分析,“烧苗”的原因是:

根毛细胞液浓度_____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

(6)放暑假时小明在农庄度假,对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并在晴天对大棚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

如图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_____(填字母)。

35.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_____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_____,说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非绿色部分甲和绿色部分乙形成了一组_____实验。

(2)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_____。

(3)步骤④中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_____溶解在酒精中。

三、实验探究题

36.某校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

请认真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50粒

潮湿

4℃

0粒萌发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50粒

潮湿

25℃

48粒萌发

(1)比较①号和④号瓶,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

(2)比较②号和④号瓶,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

(3)比较③号和④号瓶,可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

(4)种子在萌发之时除了要满足上述所说的外界条件,前提是还必须具备内部条件,那就是种子必须具有活的而完整的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雨露滋润禾苗壮,说明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表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猫头鹰捕食老鼠,说明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只有B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命现象。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点评:

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水稻田间的害虫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A

【分析】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

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

四个选项中B选项的变量是水,C选项的变量是温度,D选项的变量是食物,只A选项的变量是光,符合要求。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提高可信度.通常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三个或多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三个数据中的平均值。

考点:

科学研究方法

5.A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C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独立生活,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草履虫能趋利避害,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灵敏的反应;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

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

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7.D

【解析】

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因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5×10═150(倍),D正确。

8.A

【分析】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

【详解】

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物像大小,而转动转换器上安装有物镜,故A符合题意。

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B不符合题意。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所以换有低倍镜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故C不符合题意。

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上方移动装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9.B

【解析】

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序运行。

但是细胞必须与周围环境发生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因此细胞必须具备一套物质转运体系,用来获得所需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

故本题选B。

10.A

【分析】

盖盖玻片不当会产生气泡,区分细胞和气泡:

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解剖针按压盖玻片。

气泡会变形、移动,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

【详解】

A、操作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可以防止出现气泡,是正确操作;

B、操作中从上向下盖盖玻片,会造成气泡出现,操作错误;

C、操作中盖玻片距离水滴太远,也会造成出现气泡,操作错误;

D、操作中盖玻片接触水滴的中央,会使液体外溢,操作错误.

【点睛】

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成功的关键。

11.D

【分析】

只要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就能熟练作答。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

擦→滴→漱→刮→涂→盖→染。

【详解】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D正确。

【点睛】

有关实验步骤的看图填空题是生物考试中的重点题型,要注意熟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规范,这就要求平时在实验课中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在实验中培养学习兴趣并注意实验的严谨。

12.C

【解析】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13.D

【解析】

图中①②③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④过程中细胞数目不变,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④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点睛: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14.A

【分析】

植物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五大基本组织。

【详解】

①保护组织:

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软部位的功能。

②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输导组织:

根、茎、叶等处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也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它们都属于输导组织。

④上皮组织:

是动物组织之一,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

因此甘蔗茎的坚韧的皮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茎时会有许多的甜汁是由于甘蔗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属于输导组织,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植物组织。

15.B

【分析】

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所以装置中得有植物,变量是光,所以一个有光照,一个没有光照。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作为探究性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且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我们首先应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能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实验组②,那么与②有唯一的变量,无光照的为对照组③,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②和③,①装置有光照,但无绿色开花植物,①错误;②装置既有绿色开花植物,又有光照,②正确;③装置有绿色开花植物,无光照,可用于做对照,③正确;④装置无绿色开花植物和光照,④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试验设计中对照试验的设计,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单一变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正确选择实验组与对照组。

16.B

【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

【详解】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所以光合作用在图中的五种条件下阴天、雨天、夜间不能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只要是活细胞上述的五种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B符合题意;根毛的吸水取决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失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吸水。

影响根毛吸水主要因素是蒸腾拉力,在没有蒸腾作用的情况下根毛不收吸水,故C不符合题意;在空气湿度较大时蒸腾作用不能进行,如下雨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考生熟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根毛吸水、蒸腾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解:

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增加光照可以使光合作用增强;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环境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因此降低温度可以使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就是说昼夜的温差越大,积累的有机物就越多.在A、B、C、D中D的昼夜温差是最大的,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故选D.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8.C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

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先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让叶片内的原有的淀粉被分解或运走,以排除原有淀粉等有机物对于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验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9.B

【分析】

叶片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

【详解】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叶脉三部分,表皮是由无色细胞组成,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是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也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但为无色。

故选B。

【点睛】

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0.D

【分析】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仍然会产生水,即使时间有限制,也不能判定水分的由来。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

21.A

【分析】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据此解答。

【详解】

无机盐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