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2954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城市治霾是一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而不应总是寄望于▲。

②最近从有关部门获悉:

渐进式▲退休方案将出台,最终年龄或锁定65岁。

③同《墨子》相比,《庄子》▲,想象丰富,但充满诡辩,许多怪论不顾形式逻辑。

A.一挥而就延长恣肆无忌B.一挥而就延迟恣肆无忌

C.一蹴而就延长汪洋恣肆D.一蹴而就延迟汪洋恣肆

2.下列诗句,与例句所用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

B.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D.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3.下列四副对联应该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其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②瞻之在前,蜃楼海市都幻境;瞠乎其后,高山流水有知音。

③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④胸中藏成竹,评说今来古往;舌底粲莲花,弹唱离合悲欢。

A.①园林②书场③寺庙④戏台B.①寺庙②戏台③园林④书场

C.①寺庙②园林③戏台④书场D.①园林②寺庙③书场④戏台

4.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①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

②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表达手段也在发展变化

④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广播、摄影、电视、互联网等

⑤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摄影散文等

⑥而且这些传媒手段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②⑤④③⑥C.①⑥③②④⑤D.③②④⑤⑥①

5.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梅花的的一项是(3分)

A.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B.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C.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D.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唐允隆传

【清】戴名世

唐允隆,字吉人,宣城人也。

为人倜傥负气,少为诸生,有文名。

吴甘来、周宗建皆前辈达尊,负海内重望,一见允隆,皆器重之。

允隆家故饶于赀而好施,屡散金数千不顾。

性刚直,好议论人物,一无所讳忌,以故群小侧目,辄为中伤,往往危而获免。

生平排难解纷、拯人于厄者,不可胜数也。

尝以事至姑熟。

姑熟有富人被诬,官吏利其财,将谋系之狱。

允隆闻之,拂袖起诣富人,曰:

“吾义不忍视若冤。

”富人付允隆金数百,允隆为营救之,事竟解,悉还其金。

富人出金谢允隆,允隆不受,疾驰去。

岁乙酉,大兵渡江。

总兵方国安自芜湖遁入浙江,取道宣城,兵不戢,所在皆设守与抗。

将至允隆里,里人且欲御之,允隆曰:

“若是,祸且不测。

”乃具壶觞,杀羊豕,往迎谢过。

其部将大喜,令军中曰:

“过唐秀才里,敢掠者斩!

”于是一军肃然去。

去之他里,他里与抗者皆遭杀掠,里人始曰:

“微存斋,吾侪其不免乎。

”存斋,允隆别号也。

当是时,盗贼蜂起,丹阳湖尤为盗薮。

丹阳湖与允隆里邻,上官下教,居人于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赀,人皆避去,允隆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帑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岁丙辰,丹阳湖盗又窃发,官兵先后至湖滨,居人惊骇,欲散去。

允隆遍历诸营,结其将领,供糗粮无缺,居人卒赖以安堵。

允隆少尝从休宁金声游,明亡,声以少司马起义兵死。

允隆仇家告允隆实声党,被逮至安庆,慬而不死。

嗣后屡被奸人连染,家遂毁,而气不为衰止。

于朋友亲故,时以行谊相切责,往往髯张面发赤。

久之,人谅其无他,虽仇家亦多为感化。

里中有争讼,必质允隆,片言立断,无不心折去。

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囊中金为排解,争遂以息。

从兄犯法,破其产,并累允隆,产且尽,赃未尽输。

有司知其故,谓允隆曰:

“吾闻若颇有债未收者,盍列名以闻,为追而代偿之,不亦可乎?

”允隆对曰:

“生已得祸,而又以祸他人,所不忍也。

”卒自称贷,输之有司,皆叹异焉。

年七十有二,卒。

先是,允隆预知死日。

及期,异香满室,端坐而逝。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拂袖起诣富人诣:

前往,到

B.兵不戢戢:

检束,约束

C.费且不赀赀:

通“资”,钱财

D.盍列名以闻盍:

何不

7.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家遂毁,而气不为衰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丹阳湖尤为盗薮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官吏利其财其皆出于此乎

D.尝以事至姑熟作《师说》以贻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里人始曰:

“微存斋,吾侪其不免乎。

”(3分)

(2)不费官帑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3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分)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唐允隆为人方面的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

【北宋】谢薖①

雨隔千山暮,风惊一叶秋。

朱颜伤露槿②,青眼赖沙鸥。

畏酒游扬梦,因诗点染愁。

有怀谁与语,多病独登楼。

【注】①谢薖:

字幼槃,号竹友,抚州临川人。

科试不第,以诗酒自娱,终身未仕。

②露槿:

即木槿。

其花朝开暮落,如朝露易干,故称。

(1)首联中,“惊”字传神,请加以赏析。

(4分)

(2)结合全诗,概述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3)▲,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8)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中,翠翠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那少女的心里,逐渐萌发了对异性的恋情。

小说有层次地揭示了她心灵的奥秘和性格的发展变化,她一反过去的文静拘谨,而变得天真活泼,她内心燃烧着爱情,口头却羞于作大胆表白。

B.在《边城》中,老船夫十分怜爱和关心外孙女翠翠的婚事。

当年他的女儿因和一个“营兵”私下相爱受到社会的非难而殉情,因此他担心翠翠也“走马路”,重蹈覆辙,就希望爱翠翠的那个青年“走车路”,通过媒人来正式求婚。

C.当天保大老把自己爱翠翠的心事告诉弟弟时,不但发现弟弟在爱着翠翠,并从月下对歌时知道了翠翠也同样爱着傩送,大老心里非常痛苦矛盾。

但是,他却主动出走了,结果死于险滩恶浪之中。

D.《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代。

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E.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

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它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活动环境、展开主要情节的场景,也是贾府兴衰的一个缩影。

13.红楼梦灯谜谶语,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

请写出下列四则谜语的撰谜人。

(4分)

①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撰谜人:

②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撰谜人:

③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撰谜人:

④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撰谜人: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想北平(节选)

老舍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

我说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己。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己,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4.第①段中说“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如何理解句中的“没办法”?

(3分)

15.作者在第②段中选取“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等意象,有何作用?

(4分)

16.请对第④段中画线句进行赏析。

(3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摆设

安歌

①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里说: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看到这段话,特别是看到周先生把“必要的”和“无用的”指成一体,不知怎么就想起妈妈的黑白照片了。

十七八岁时的妈妈极美,丰腴的蛋形脸,清澈的眼睛,亮直的黑发,微微侧身坦率明亮地对我笑着。

②然而六七岁的我,是不懂欣赏十七八岁饱满、充溢的美的,它只代表我急不可待的成长方向。

真正让我感到妈妈流光溢彩的,是妈妈修长的颈项间那串圆白的珠子项链。

现在想来,妈妈那串项链绝不是珍珠之类的贵重物品。

但在色彩上青蓝统一、装饰上毫无性别差异的年代,那串珠子的美是与价格无关的。

③我童年记忆里另一个摆设是一对装茶叶的瓷罐。

那是一对淳朴而精致的瓷罐,罐底用红字印着产地:

江西景德镇。

罐面蓝绿略灰,底色上装饰着金灰色的S形线条。

罐面的蓝绿色被上下两条淡黄的装饰条拦着,淡黄的装饰条上等距离地点着灰紫色的小点。

盖也是淡黄的,装饰着金灰的S形线条和条上相同的灰紫色的小点。

盖是空心的,童年的我常常拿了细布,将小小的手指从空洞里探进去,擦拭落进的灰尘。

蓝灰的罐面用深紫的细线框出两面扁圆的空白,上面分别画着一个小姐和一个少年。

小姐梳着高高的发髻,瓷白的脸上点成一点的黑眼睛邈远而陌生地对着我看。

④这对瓷罐在西北常年灰白的天地间,在我们阴暗的房屋和清贫的生活里,装着我童年对绚丽色彩的全部向往。

⑤妈妈常常是把装了半罐茶叶的瓷罐放在暗角的低柜上,而我总是等妈妈上班后,拿了那瓷罐,踩着方凳,把它移到爸爸做的两只垒起的枣红色大木箱上。

也许是那时的我对色彩的一种本能理解吧:

木箱宽厚粗重如叹息般的怀旧气质,恰好衬托出瓷罐的精致,它似从木箱上升起,绚烂地收拢着温和凄美的尾音。

下午的阳光照到木箱的一角,斜斜地照亮了瓷罐的一面,把它小小的影子打在箱面上,瓷罐高高在上孤零零地显出细致的光影,温柔得让人心碎。

⑥瓷罐被我和妈妈来回移了几次之后,妈妈警告我说,那箱子是不稳的。

我不会当面反驳妈妈,但每每听到妈妈的脚步渐远直到听不见时,我又踩上木凳,把瓷罐移向木箱。

等妈妈回来了,想起高高在上的瓷罐,我的心便如它一般高悬着。

妈妈没有说什么,自己移回它,而我又带着反抗之心将它移到箱顶。

周而复始,就像一场永不妥协的战斗似的。

⑦一次和弟弟打闹,弟弟的身子重重地撞上木箱,那瓷罐掉下来摔碎了。

一直记得那绚丽的瓷片四散在磨损失色的红漆地板上的样子。

之后,我固执地坐在门外等妈妈回家。

当我满怀委屈和愧疚地向妈妈认错时,她竟没有责怪我,只是另一只瓷罐再也没用来装茶叶,也没有作装饰,而是被妈妈锁进了抽屉里。

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那么精致的一件瓷器,对刚刚三十岁的妈妈来说或者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吧。

⑧以后的世界便开始纷繁了,充满了夸张的狂喜和绚丽的色彩。

鲜艳的物事迅速映入人们的眼睛,又迅疾离去。

妈妈抽屉里的另一只瓷罐已显得陈旧,我却看中了它,并暗暗想,它也许就是我能够从以往带走的唯一一件实物了。

那时我已谈恋爱,却与他相隔数百里,常常是半年才能见一面。

有一次去他宿舍,我带上了这只瓷罐,放在他书桌上,说是放茶叶的。

他笑笑说挺好看的,是古董呢,他并不知晓这瓷罐的历史和我静静陪伴的用心。

当谈了六年恋爱的我们各奔东西时,我没想到那个瓷罐。

⑨很久以后,接到他的信息,说是要结婚了,我的心起伏了几下,又想:

他是应该幸福的。

⑩在一个夜晚里惊觉,不知怎么就想到那个瓷罐,想它在清冷的夜色里暗暗站在他与她的房间里,是不是会感到陌生的、隔绝的冷呢?

为此,我竟彻夜不眠了,也真想不到心竟会这样牵绊于小小的摆设。

17.文章开头引用了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的一段文字,有何作用?

(4分)

18.第⑤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19.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意。

(4分)

20.请对标题“摆设”的内涵加以探究。

(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增广贤文》文中说:

“交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