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3030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8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教育质量全面监测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

2018-2019年九龙坡区教育质量全面监测(中学)

高二(上)生物试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相关实例的分析判断能力。

【详解】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与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都包含了多种生物,A、B错误;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均为同一种生物,C正确;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涵盖了该稻田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一定大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D.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会增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两个不同的种群,所分布的区域面积不一定相同,因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大,B错误;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C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重要因素,因此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长,D错误。

3.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非常重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是提高人口的出生率,A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B错误;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除了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C错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非常重要,D正确。

4.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调查及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片草原中跳蝻的密度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

C.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再盖盖玻片

【答案】D

【解析】

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A正确;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B正确;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对酵母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加入计数室,D错误。

5.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B.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建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B正确,A、C、D均错误。

6.如图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答案】A

【解析】

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时为K/2,A错误;图1中a点、图2中的c点和图3中e点对应种群数量为K/2,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种群增长率为0,C正确;图1、2、3都是S型增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D正确。

7.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时间足够,不管任何气候条件,弃耕农田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造宜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即使时间足够,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弃耕农田不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在干旱地区,群落的演替难以形成森林,A错误;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b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造宜环境,D正确。

8.如图是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最长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虫→食虫鸟→细菌

B.一只鸟捕食一条虫后,只能获得虫体10%~20%的能量

C.图中虫和食虫鸟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种间关系、消费者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虫→食虫鸟,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种群之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因此一只鸟捕食一条虫后,不一定只能获得虫体10%~20%的能量,B错误;图中虫和食虫鸟的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B.某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繁殖

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后,能量和无机盐随之可被生产者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及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某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包括无机盐在内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供生产者利用,但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后释放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利用,D错误。

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D代表了大气中的CO2库

B.C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B代表的生物都是细菌

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循环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

D代表了大气中的CO2库,A正确;C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B为分解者,代表的生物都是腐生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C错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切入点在于对图中A、B、C、D所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大气中的CO2库D和生产者C,然后观察剩余的成分,其中其他生物的箭头都指向B,所以B是分解者,剩余的A则为消费者。

11.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B.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

C.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包括人工投入的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

【详解】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群落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种群没有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B错误;植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鱼类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实现了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中,人工投放的饵料中含有一定的化学能,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正确。

故选D。

【点睛】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呈水平分布;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反应,属于生产者;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但是每一种生物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

B.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D.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所以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可以有多种,但是每一种生物不一定只能位于一个营养级,例如杂食性动物可能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养级,A错误;太阳能是来自生态系统外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即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D正确。

1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B.孔雀开屏是一种物理信息

C.在草原上,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化学信息

D.蝙蝠对目标“回声定位”发出声波是一种行为信息

【答案】A

【解析】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A正确;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B错误;在草原上,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物理信息,C错误;蝙蝠对目标“回声定位”发出的声波是一种物理信息,D错误。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数量相对稳定

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A错误;一般而言,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较强,但也有特例,例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弱,B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进而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15.十九大再次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

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

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C.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

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B正确;湖洲钢制矮围,阻碍了洞庭湖鱼类的洄游,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C正确;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因投放的饲料及珍珠贝的排泄物等会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增加水体中N、P的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D正确。

16.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与卷毛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其实例的判断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长毛与卷毛、人的身高与体重、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都不属于相对性状,A、B、D均错误;绵羊的白毛和黑毛,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

1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该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D.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则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

明确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的概念,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彼此分离”,A项错误;孟德尔时代还没有发现减数分裂,孟德尔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B项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项错误;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则证明F1可产生两种数量相等配子,证明分离定律的正确性,D项正确。

18.通过测交实验不能确定某显性个体

A.遗传因子的组成B.产生配子的数量

C.产生的配子类型D.产生配子的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测交是让待测的某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待测的某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但不能确定产生配子的数量。

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19.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显性,现有一袋豌豆种子,是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从袋中随机抓到1粒种子,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胚是纯合体的几率为

A.1/2B.1/4C.1/8D.1/16

【答案】B

【解析】

在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中会有1/4DD,2/4Dd,1/4dd,随机抓取两粒种子,一粒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两粒都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1/2=1/4,B正确,A、C、D错误。

2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关于此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有DD、Dd、dd

C.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抓取2次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应为DD:

Dd:

dd=1:

2: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装置分别模拟的是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B错误;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受精作用,C错误;每1次抓取,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只能是DD、Dd与dd这三种组合情况中的1种,所以抓取2次并不能出现“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为DD∶Dd∶dd=1∶2∶1”的结果,D错误。

21.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1:

1:

1:

1:

2:

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

子代中的YY∶Yy=1∶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YY与Yy;子代中的RR∶Rr∶rr=1∶2∶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Rr。

综上分析,双亲的基因型是YYRr×YyRr,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

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例如本题中,首先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题意呈现的信息,将子代与每一对等位基因有关的基因型的比例统计出来,据此依据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推知双亲的基因型,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22.荠菜果实性状

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

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

卵圆形=301:

20。

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的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A.8/15B.7/15C.8/16D.7/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1∶2,其中,每对基因都存在隐性基因的个体,即基因型是AaBb、aaBb、Aabb的个体,它们的自交后代都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8/15。

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23.假设某种植物的高度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决定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并且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物高度成正比,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50cm,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30cm。

现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得F1,F1与隐性个体测交。

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

A.40cm:

35cm:

30cm=1:

2:

1

B.40cm:

35cm:

30cm=9:

6:

1

C.50cm:

40cm:

30cm=1:

2:

1

D.50cm:

40cm:

30cm=9:

6:

1

【答案】A

【解析】

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50cm,基因型aabb植株高度为30c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50-30)÷4=5cm。

现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得F1(AaBb),F1与隐性个体(aabb)测交,测交后代中基因型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个体含有2个显性基因,植株高度为30+5×2=40cm;Aabb和aaBb个体均含有1个显性基因,植株高度为35cm;aabb个体的高度为30cm。

因此,测交后代中高度类型和比例为40cm∶35cm∶30cm=1∶2∶1,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做题前需理清植株高度与显性基因个数之间的关系。

24.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表所示)。

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

黄Y的卡片数

绿y的卡片数

圆R的卡片数

皱r的卡片数

甲容器(♀)

10

10

0

0

乙容器(♂)

10

10

0

0

丙容器(♀)

0

0

10

10

丁容器(♂)

0

0

10

1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B.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C.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基因重组形成配子

D.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下次取的卡片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已知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

甲容器(♀)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