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3761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docx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

外科消毒实验报告

篇一:

外科实验指导

外科实验指导

第一章外科手术的无菌操作

[预习内容]

1、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技术。

2、手术进行中必须遵循的无菌操作原则。

[目的要求]

1、重点掌握手术人员的手臂刷洗及消毒方法。

2、重点掌握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方法。

3、了解病人手术区皮肤(粘膜)消毒方法,掌握其消毒后的铺无菌巾方法。

4、掌握手术人员在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操作原则,增强无菌观念。

[教学内容]

“讲”——“看”——“练”三结合方式教学,内容是:

1、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

(1)介绍手术人员一般性准备内容及方法。

(2)介绍几种常用手臂刷洗与消毒(又称外科洗手)方法。

重点讲解、示教和训练肥皂刷洗手臂和碘伏涂擦消毒法。

(每个同学必须严格训练1次,必要时当场抽查同学进行洗手后的细菌培养。

(3)重点示教和训练穿无菌手术衣和戴干无菌手套方法。

(4)示教后训练病人手术区铺无菌巾法。

(5)重点示教、讲解手术进行中必须遵循的无菌操作原则。

第二章打结与常用手术器械使用

[预习内容]

1、线结的组成。

2、线结的种类。

[目的要求]

1、介绍几种用手打结和用器械打结的方法,重点讲解、示教和训练掌握单手打方标准结的方法。

首先强调打结的正确性,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强调打结的速度,要求正确打方结达到25个/分钟为标准。

2、学会并一般熟悉双手打结法、深部打结法和使用器械打结法。

3、了解结的种类,了解方结、三重结以及外科结的应用,防止打假结、滑结。

4、了解手术包内手术器械的名称及其结构特点、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

5、掌握手术刀片的正确上、下法;正确握持血管钳法;左、右手松钳法;正确持剪法和正确(术中)剪线法;正确持针钳夹针法、穿针引线法。

[教学内容]

示范、讲解、训练三结合方式教学,教师分组带教内容是:

1、外科打结方法:

(1)介绍线结的种类(形态)及应用。

(2)示教打结方法:

A、打结递线与打结关系。

B、用手打结,尤其重点详细示教、讲解训练单手打方结方法。

2、详细介绍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名称、结构,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切开、止血、显露、游离与手术配合

[预习内容]

1、实践动物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方法,手术区的皮肤剔毛清洁、消毒和铺巾。

2、重新复习前两章学过的无菌术操作内容。

[目的要求]

1、通过在动物身上作手术实验,使同学了解和熟悉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显露和游离的常用技术及方法。

2、实际使用和常用手术器械。

3、学习当手术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洗手器械护士以及相互间进行手术配合。

[教学内容]

1、示范怎样进行动物准备动物麻醉及进行手术区皮毛清洁消毒和铺巾。

2、示教为实验动物手术作切口、止血,并开腹,示教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阑尾切除术(或动物盲肠仿阑尾切除术,)动物脾脏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示教表演相关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显露、游离技术及其他基本操作技术。

第四章缝合、吻合

[预习内容]

1、持针钳的正确握持法,正确夹持缝针法。

2、正确穿针引线法。

[目的要求]

1、在离体动物肠上学习肠吻合操作,使同学对缝合、吻合这两项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掌握程度,以为在动物身上作肠切除吻合术打好基础。

2、掌握胃肠吻合的两种缝合方法:

间断全层内翻缝合(Connell法)和间断浆肌层缝合(Lembert法)。

[教学内容]

以猪的离体小肠为实验对象,进行小肠二断端的吻合术:

吻合口的后、前壁内层行内翻全层间断缝合,其中前壁行Connell缝合法;而后壁、前壁的外层都行Lembert缝合法。

第五章阑尾切除术、肠吻合术

[预习内容]

1、实验动物的准备、麻醉。

2、无菌术操作内容。

[目的要求]

1、了解剖腹术操作方法。

2、熟悉和掌握已学过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3、了解阑尾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的操作程序及方法。

[教学内容]

同学学仿效老师已在前四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无菌学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按手术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手术器械护士分工,轮流参加动物手术训练。

一般每两次手术中轮流任职一次,2次轮完。

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巡回指导同学手术,一般由1名老师负责指导同学3台手术。

第六章浅静脉切开术、深静脉置管术(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浅静脉切开术、深静脉置管术适应症。

2、了解其操作方法。

[自学内容]

1、浅静脉切开术、深静脉置管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2、浅静脉切开术、深静脉置管术过程中注意事项。

第七章清创术(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清创术基本概念及处理原则。

2、了解清创术操作方法。

[自学内容]

1、熟悉清创术基本概念及处理原则。

2、清创术常见失误。

第八章换药、拆线(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换药目的及原则。

2、熟悉伤口换药、拆线方法。

3、了解不同伤口如何换药的方法。

[自学内容]

1、换药适应症及原则。

2、伤口分类与评估。

3、换药常用药品及基本操作。

第九章外科引流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引流的目的

2、了解外科引流物的种类及使用适应证

3、引流时应注意的事项

[自学内容]

1、各种引流物的准备及适应证

2、使用引流物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第十章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拔甲术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表脓肿切开引流的基本原则

2、掌握体表脓肿切开引流的步骤

3、了解体表脓肿切开引流后的处理

4、掌握拔甲的适应证,手术步骤及术后处理

[自学内容]

1、体表脓肿形成的临床特点

2、体表脓肿切开引流的具体操作方法

3、拔甲术的适应证,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手术后处理

第十一章体表肿瘤切除术

[目的要求]

1、了解体表肿块的定义

2、了解体表肿块切除的术前准备

3、掌握体表肿块切除的手术步骤

4、了解体表肿块切除术后的处理

[自学内容]

1、体表肿块的定义及所包含的内容

2、体表肿块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具体手术方法

3、体表肿块切除术后的处理和拆线时间

第十二章包扎与固定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包扎和固定的目的

2、了解包扎使用的材料

3、了解各种材料在头部、四肢的包扎方法

4、了解各种材料的固定方法

[自学内容]

1、包扎与固定的目的

2、包扎与固定所使用的材料和具体使用方法

3、包扎与固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篇二:

外科手术学实验报告

实习一手术基本器械实习日期:

3月7日

24种器械名称及用途一、手术刀:

由刀片和刀柄组成

用来切开组织和解剖组织,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更换大小不同的刀片,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执刀方式:

抓持式、执笔式、执弓式、反挑式。

二、手术剪:

分为组织剪和线剪

组织剪用以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线剪用来剪断缝线,剪开敷料和引流管等。

三、血管钳

主要用于钳夹血管或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也用于分离组织,牵引缝线,夹持和拔出缝针等。

组织钳:

用于牵拉阑尾等不易滑脱,不易损伤组织。

巾钳:

固定布巾用。

敷料钳:

夹持敷料四、持针器

用来夹持缝针缝合,也可用于拔针和打结。

五、手术钳

分有齿和无齿两种,用于夹持、提起组织以便于剥离、剪开或缝合。

无齿镊用于夹持脆弱组织如血管、神经和黏膜等。

有齿镊用于夹持筋膜、肌腱等韧带组织。

六、拉钩

分手持和自动两类。

手持的又分皮肤拉钩、甲状腺拉钩、阑尾拉钩、S形拉钩。

用于牵拉开手术表面的组织,充分暴露操作部位,以便进行手术。

甲状腺拉钩用于较浅部位牵拉暴露,主要用于甲状腺手术中。

阑尾拉钩用于较小的腹部切口如阑尾。

S形拉钩用于腹部深部手

术。

自动拉钩用于盆腔、腹部手术,可自行固定牵开。

七、吸引器

用于吸取胃肠道内容物,胸腹腔及脓肿内液体内液体等,血液。

八、缝针

用于缝合各种组织几贯穿缝扎,分为圆针和三角针。

圆针用于缝合一般软组织如胃肠道,血管和筋膜等。

三角针让用于缝合皮肤及软骨等。

九、缝线

分为不吸收和可吸收两类。

不吸收的如丝线,可吸收的如肠线。

用于缝合组织或结扎血管等,肠线仅用于不应留有异物的伤口。

实习二打结法实习日期:

3月14日

一、各种打结法

临床上结的种类:

方结、三重结、外科结、张力结,其中方结用得最多。

打结方法分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和持钳打结法。

1(方结:

结扎较牢固,为外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结扣,由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单结重叠而成,适用于较少的组织和较小的血管以及各种缝合的结扎。

2(三重结和多重结:

在完成方结之后再重复一个与该结第一个单结相同的单结,结扣更加牢固,为三重结。

适用于较大张力的组织缝合,大血管的结扎,使用肠线或化学合成线等易于松脱的线打结时,通常需要打多重结。

3(外科结:

在作第一个结时,结扎线穿绕两次以增加线间的接触面积与摩擦力,在做第二个结时,不易松脱。

因此结扣较费时,

不适于结扎大血管。

二、打结方法

单手打结法(食指结/中指结)、双手打结法、持针器打结法。

1(方结:

先打食指结,再打中指结或调换顺序。

注意结口的交叉要正确,第一个结与第二个结成相反方向且拉线的时候用力要均匀。

2(张力结:

双手打结法。

3(外科结:

食指结和中指结同时运用在第一个结过程中,再用单手打结法打第二个结。

4(持针器打结法:

可用于深部或浅部结扎,使用持针器,放在长线和结扎线之间,绕长线一圈,钳住短线,进行打结即可。

单手打结法

双手打结法—张力结

器械打结法

篇三:

《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为例)的一般方法和原理。

2.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掌握常用灭菌方法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

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但是,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等。

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雷菌和酵母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性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嗜碱细菌和嗜酸细菌例外)。

所以配制培

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范围。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持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道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

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

其中牛肉膏为

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固剂,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

时溶化,实际应用时,一般在沸水浴中或下而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琼脂烧焦。

琼脂在40?

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3.0g

蛋白胨10.0g

NaCl5.0g

水1000ml

pH7.4—7.6

实验仪器与药品

1.溶液或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NaOH、1mol,LHCl。

2.仪器或其他用具:

试管、三角瓶、1000ml烧杯(或1000ml刻度搪瓷杯)、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普通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实验步骤

(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假定配制1000ml培养基)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或1000ml刻度搪瓷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人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如约700ml),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1000ml);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人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4-7.6。

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

4.过滤

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

可以省去(本实验勿需过滤)。

5.分装

液体分装

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

分装三角瓶的虽则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如果是用于振荡培养用,则根据通气量的要求酌情减少;有的液体培养基在灭菌后,需要补加一定量的其他无菌成分,如抗生素等,则装量一定要准确。

固体分装

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

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半固体分装

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6.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硅胶塞、金属或高温塑料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面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棉塞制作方法附本实验后面)。

7.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放入铁丝筐或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

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使用时容易解开,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

8.灭菌

将上述培养基以0.103MPa,l21?

,20min高压蒸气灭菌。

9.摆斜面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50?

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l0.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

的恒温箱中培养24-48h(以捡查灭菌是否彻底。

注意事项

1.蛋白胨很容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量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职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2.在琼脂溶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

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或铁锅加热溶化,以免离子进入培养基中,影响细菌生长。

3.对于有些要求PH较精确的微生物,其PH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使用方法、可参考有关说明书)。

pH不要调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若预先记好PH并在高压蒸汽下灭菌,则琼脂因水解不能凝固。

因此,应将培养基的成分和琼脂分开灭菌后再混合,或在中性pH条件下灭菌,再调整pH。

4.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面

塞而引起污染。

(二)高压蒸汽灭菌法步骤

1.加水

使用前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加水不可过少,以防将灭菌锅烧干,引起炸裂事故。

加水过多有可能引起灭菌物积水。

水面与三角架相平为宜

2.装料

将灭菌物品放在灭菌桶中,不要装得过满。

3.加盖

盖好锅盖,按对称方法旋紧四周固定螺旋,打开排气阀。

4.加热排气

加热后水蒸气与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待锅内沸腾并有大量蒸汽自排气阀冒出时,排出的气流很强并有嘘声时,维持2—3min以排除冷空气。

如灭菌物品较大或不易透气,应适当延长排气时间,务必使空气充分排除,然后将排气阀关闭。

5.加压

将排气阀关闭

6.保压

当压力升至0.1MPa时,温度达121?

,此时应注意观察,控制热源。

保持压力稳定,维持20-30min后,切断热源。

7.自然降压

当压力表降至“0”处,稍停,使温度继续降至100?

以下后,

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旋,开盖,取出灭菌物。

注意:

切勿在锅内压力尚在“0”点以上,温度也在100?

以上时开启排气阀,否则会因压力骤然降低,而造成培养基剧烈沸腾冲出管口或瓶口,污染棉塞,以后培养时引起杂菌污染。

压力降到“0”时,方可打开排气阀。

8.保养

灭菌完毕取出物品后,将锅内余水倒出,以保持内壁及内胆干燥,盖好锅盖。

9.培养基无菌检查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

姓名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