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806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docx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12月26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3.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12标《承包合同》;

14.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责任公司的设计图纸;

1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工程名称: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12标合同段

建设单位: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管理单位: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市高速公路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2合同段共设有一站一区间,分别为体育中心站、体育中心站~植物园站区间(含施工竖井及联络道)。

2.2.1体育中心站

体育中心站沿北京路南北向设置,位于北京路与河北路交叉路口处。

体育中心站为地下明挖12米岛式站,车站为地下二层局部为三层站。

中心里程为YCK17+261.992。

车站起点里程YCK17+176.092,终点里程YCK17+402.092。

总长226m,车站中心顶板覆土3.74m。

车站结构外皮宽20.9m。

主体结构基坑深度约16.2~19.6m。

车站设4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十字路的四个象限,2座风道位于道路东侧。

主体结构主要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需进行改移或保护。

为保证东西向的河北路施工期间畅通,十字路口架设军用梁采用局部临时铺盖的方式施工。

2.2.2体育中心站~植物园站区间

体育中心站~植物园站区间从体育中心站出发,沿北京路一直北行,到达终点植物园站,起点里程YDK17+408.454,终点里程YDK18+454.931,区间全长1046.47m。

区间采用马蹄形断面、复合衬砌暗挖结构,矿山法施工。

本区间线间距均为15.2m,区间隧道拱顶埋深10~16m,区间结构均位于V级围岩地层。

本区间设两处施工通道。

一号施工竖井及通道对应区间右线里程YDK17+778.503,一号施工竖井及通道长度为73.98m,二号施工竖井及通道对应区间右线里程YDK18+116.055,二号施工竖井及通道长度为59.57m,施工通道兼做联络通道。

竖井为临时竖井,区间施工完成后进行回填;横通道为拱顶直墙复合式衬砌结构。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横通道采用台阶法施工。

2.2施工环境

2.2.1体育中心站

体育中心站出入口通道下穿埋深3.6~5.1m的PS-1号南北走向DN1200排水管及埋深1.6~2.6m的PS-3号东北走向DN300排水管。

风道上方穿过一条埋深3.7~4.5m的PS-2号南北走向DN600排水管,需悬吊保护。

2.2.2体育中心站~植物园站区间

本区间在里程YCK18+314.000~YCK18+433.226下穿过街人行天桥及BRT车站,需采取加长超前支护以及增大初期支护刚度的方式,以控制构筑物的变形。

2.3工程特点

2.3.1工程项目多杂、施工组织协调能力要求高

本合同段包含有明挖+局部盖挖车站、明挖竖井、暗挖区间、暗挖联络通道等多样的工作项目。

涉及的施工工序转多,且体育中心站分三期进行交通疏解及围挡施工,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做好与周边环境和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和,做好各工序衔接,确保施工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2.3.2隧道上方及周边建筑物多,安全防护及监测工作量大

线路下穿的建筑物、人行天桥、BRT车站,施工前的建构筑物保护以及施工期间的监控工作量大。

2.3.3项目地处城市繁华地段,管线众多,交通疏解任务艰巨

区间线路位于北京北路地下,体育中心站位于北京北路与河北路交叉口处,交通疏解难度大,任务艰巨。

道路两侧及中央分隔带下的各种管线众多,需要进行迁改或悬吊保护。

 

三、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3.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图3-1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3.2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3.2.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1)严格按乌鲁木齐市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组织施工,搞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场容整洁。

(2)采取有效的施工管理措施,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真正把本工程创建成“便民、利民、为民”工程,确保承包合同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

(3)按照创建乌鲁木齐市文明工地的管理目标,对施工现场开展综合治理。

争创省级“文明工地”。

3.2.2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所有施工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保法,并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规定。

控制施工污染及噪声排放、粉尘排放,减少污水;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消耗;所有项目确保环保验收一次通过。

3.3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

 

图3-2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图

3.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小组

文明施工、环保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曹运祥

副组长:

吴灿赵隋红谢昆

组员:

马小芸贾志杰王飞金刚闫明张杰宋传杰苗立德

四、过程管理

4.1施工准备阶段

⑴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和保护要求。

在签订项目合同后,将根据现场情况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及其它要求。

⑵识别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判别出重大环境因素。

⑶制定环保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培训

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阶段施工方案中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合理规划施工用地、科学地进行施工总平面设计、在总平面设计和调整时兼顾到环保的要求等。

⑸按照通过审核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环保工作进行施工现场准备和环保设施建设。

4.2施工阶段

⑴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建立责任到岗、到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

⑵按照经审核批准的环保工作方案开展工作。

若因工程内容、环境要求等变化,原方案不适用时及时申请方案变更。

⑶施工现场要有环保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

环保负责人组织每周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环保周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整改,重大问题报告项目经理。

⑷若发生污染事故,将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影响,向监理及业主如实汇报。

⑸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文明的施工现场。

将现场内保护目标及场外环境敏感点的保护要求公告每一个员工。

⑹建立施工环保档案。

将自查记录和各主管部门对其的检查、审核记录一并归档,工程完成后作为竣工环境审核的资料,并环境行为作为对自身工作业绩的评价条件之一。

⑺对分项分部工程衔接处的环保工作要明确分工。

每个工序结束后由环保负责人评定其环境行为,作为总项目竣工后环境审核的依据之一。

⑻建立公众投诉渠道如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并公诸于众,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及时处理并在三日内给予答复。

4.3竣工阶段

⑴工程竣工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清场转移,恢复市政设施和绿化。

⑵对现场影响范围内的保护目标经检查鉴定无损后向有关部门办理移交手续。

⑶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环保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资料整理。

⑷申请竣工环境审核,并按审核报告要求整改。

五、环保保证措施

5.1防噪声扰民控制措施

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来源是施工机械、施工活动和运输车辆。

采取的控制措施为:

⑴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

⑵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并且在满足土层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⑶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运输车、钻机、卷扬机等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⑷噪声超标时一定采取措施,并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对超标造成的危害,要向受此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赔偿。

⑸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

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或将高噪声设备尽量放在隧洞内。

⑹自备发电机时将作隔声处理,在有电力供应时不使用自备发电机。

5.2防振动扰民控制措施

⑴产生振动的主要来源是施工机械作业。

⑵施工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要求。

⑶本工程远离居民区,振动扰民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如有较大的振动应做出相应的措施使振动尽量减小。

5.3城市生态

⑴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有关法规执行。

临时占用绿地要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并交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

⑵对地上和地下的建筑等要防震、防毁和避让,不污染,不危及建筑物等的安全。

发现地下文物,将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⑶在施工前做好各类市政管线的调查,施工中做好防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

市政管线的迁移和保护按法规要求进行,履行报批手续并付费。

同时采取措施并建立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准备,避免停水、停电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响应。

⑷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要考虑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

⑸在施工筹划时考虑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

⑹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施工场地的恢复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时间表,保证施工结束后及时撤场、尽快恢复。

⑻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⑼在施工工地场界处设实体围栏,不得在围栏外堆放物料、废料。

5.4水污染控制措施

⑴施工期间的水污染来源主要是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雨季地表径流等。

容易污染收纳水体、影响城市环境等。

⑵采取的控制措施:

好废水排放措施,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400mg/l;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150mg/l。

②根据不同施工地段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③施工单位要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④泥浆水产生处设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根据排水量和所需沉淀时间确定。

⑤在季节环保措施中制定有效的雨季排水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有效的废浆处理设备。

⑥根据施工实际,考虑深圳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避免废水无组织排放、外溢、污染事故发生的排水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并在需要时实施。

⑦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5.5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⑴大气的主要污染来源有:

运输、开挖、燃油机械、炉灶等

⑵采取的控制措施:

①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②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室外多人群活动的时候)。

③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④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漏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⑤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

⑥拆除构筑物时要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

⑦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5.6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⑴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是工程弃土、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

会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⑵采取的控制措施:

①减少容易产生污染的材料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加强现场的洒水防尘工作。

②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按照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淤泥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

③选择对外环境小的出土口、运输路线的运输时间。

④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

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

各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不得随意倾倒,尽量做到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⑤不将有毒有害物质和其它工地废料滞留在现场或长期存放,要及时清除处理。

⑥施工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运,砂浆、混凝土倒运时采取撒落措施。

⑦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⑧严禁垃圾乱倒、乱卸。

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理、清运,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5.7防洒漏措施

⑴运输车辆进出场时,派专人对装物进行检查,保证车辆装物牢固,物品有覆盖。

⑵外运土方车辆进行严密遮盖,出场时设专人清洗轮胎和车厢挡板,严禁超高超载及沿途洒漏,防止污染城市道路和市区环境。

⑶废泥浆外运采用专用车辆,指定专人管理,检查车辆的密封性能,并严禁在中途排放。

六、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⑴工地围蔽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除留必要的人员、车辆进出口通道外,工地四周设置连续、整齐、牢固、美观的围墙。

围挡和门的标准采用乌鲁木齐市现行标准。

⑵工程标牌

在施工工地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置“六牌一图”,美观整齐,字体清晰,并保持整洁。

在施工通道和作业面,挂设醒目的、具有针对性的警示牌、安全标志,如指令标志、提示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高处作业标志等。

⑶临时设施

首先在施工场地内进行地面硬化,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的设置将管理区与施工区明确分隔,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临时用房采用活动房,并设置消防防火设施等。

⑷临时给排水

临时给水采用市政给水管道供水,同时工地排水严格按照防汛要求,在施工现场设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它应急措施,经处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道,防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管道。

⑸临时用电

工地设变压器,现场所有用电事宜由专业电工统一安排,洞内照明线、动力线分开,做到灯明线顺等。

⑹现场材料堆放

现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分类堆放、堆码整齐,并设置标识牌,不超出围蔽范围,不侵占场内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

对废料及时清理出施工场地。

⑺道路、场地

施工前对场地硬化平整。

现场无积水,黑臭和施工垃圾。

施工现场天天清扫,保持整洁卫生。

运输砂浆和混凝土过程中,做到不漏、不洒、不污染城市道路。

⑻临时用房

①临时用房的布置要符合防火安全和工地卫生的规定,修建前应报消防及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②集体宿舍室内高度不小于2.5米,人均占有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

通道通畅,门窗严紧,通风采光良好。

③生产房屋的修建面积根据储存的物资、安放的机械而定,应能确保安全为准则。

④临时建筑采取砖墙体或活动房墙体。

屋顶应用防火材料铺盖。

室内必须通风、光亮、无异味

6.2现场卫生管理

⑴施工现场划片设责任区,立标志牌注明责任人,责任人每天将垃圾按照批准的方法运往批准的地点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应按城市规定每天集中,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

所有的废水、污水应按经过批准的方法处理后排入排污系统,不得污染环境。

⑵现场定期喷洒药物,严格预防“四害”滋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⑶工地设置厕所及淋浴室,并设冲洗设备,厕台及墙面贴磁砖,每日数次清扫,保证无异臭味。

⑷食堂必须申领卫生许可证,并应符合卫生标准,生、熟食操作应分开,熟食操作时应有防蝇间或防蝇罩。

禁止使用非食用塑料制品作熟食容器,炊事员和茶水工需持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

⑸工地医务室的医务人员数额视工地实际情况而定。

负责工地员工的医疗保健,作好防病治病,开展医疗卫生宣传。

设立职工健康手册,负责监督检查食堂、茶水站的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并作好对施工作业场所及生活后勤区域的药物喷洒、消毒工作。

⑹工程竣工后,迅速按要求拆除围蔽等,恢复地面并清理整洁四周环境。

6.3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当前在城市施工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对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我项目部将根据公司企业文化要求和当地有关文件和规定制定相应措施如下:

⑴对门前屋后凡可进行绿化的地点均进行临时种植花草树木,并由专人挂牌维护管理,增加现场的美观,调理职工的心绪。

⑵工地落实门前三包环境责任制,不在工地门前围栏外侧公用场地堆放材料、余泥、垃圾等。

临时占用人行道及道路,严格执行申报审批的规定。

在经批准占用的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占用的范围、占用期限及使用限制堆放建筑材料或机具设备。

⑶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场内设沉淀池和冲洗池,并做好污水的排放处理:

①所有的生活或其他污水分别处理后方可经排水渠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②凡需要进行砼、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废浆和淤泥应使用封闭的车辆进行运输。

③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④施工现场食堂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⑤回灌用水必须采用清洁水。

⑷施工中有责任确保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妥善保护各类地下管线。

施工方法和保护管线的措施应报监理、业主审批同意后实施。

施工中应指定专人检查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不明管线应先探明,不许蛮干。

施工中若发生管线损坏情况,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并及时报告业主和主管部门。

⑸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迹象,应局部或全部停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文物主管部门处理后,才可恢复施工。

⑹粉尘控制

①做到施工场地硬地化,要定期向地面的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②禁止在施工现场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③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

④严禁向围墙外抛掷垃圾。

⑤拆除临时设施时,及时洒水,减小扬尘污染。

⑺建立严格的基坑沉降量测控制网,及时定期进行监测,以掌握基坑施工时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及基坑结构本身的影响,以备必要时采取技术措施来确保基坑的安全运行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4弃土外运

⑴工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冲洗台,车辆外出即用水冲洗干净,确认不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污染后,方可让车辆出门。

⑵运载散体、流体的车辆有防护措施,封闭缝隙,做到沿途不漏洒飞扬,运土车出场前,车体特别是车轮要清扫干净,装载高度符合不遗洒要求。

6.5噪音及其他

⑴在距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空压机、铲车等采用有效的吸音、隔音材料施作封闭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⑵夜间施工经批准领取“夜间施工许可证”或“昼夜施工许可证”,并采取上述措施减少噪声扰民;同时,在夜间施工时,严禁大声喧哗,装卸物料及码放时轻拿轻放。

⑶夜施光源如铲车、汽车灯光及施工照明灯不直接对居民房,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直接照射。

七、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7.1建立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曹运祥

副组长:

吴灿赵隋红谢昆

组员:

马小芸贾志杰王飞金刚闫明张杰宋传杰苗立德

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排险组、应急监测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

7.2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

在应急小组的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7.3应急程序应急响应的一般程序

(1)根据通报的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检查所需的仪器装备,了解事发地的气象情况。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通知现场排险组、应急监测组携带必要的仪器装备,以最快的机动方式抵达事发现场。

(3)现场排险组、应急监测组领受任务,及时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发地情况和现场处置工作情况。

(4)事故排除后应及时查清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

7.4应急措施

7.4.1迅速开展应急监测,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

(1)组织现场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迅速鉴定、识别、核实突发环境事件的种类、性质、破程度及受影响范围和边界,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

(2)组织现场排险组、应急监测组,以及对事发地周边可能被污染的空气、水体和土壤展开应急监测和全过程动态监控,进一步判定污染物的种类、性质,随时掌握事态的发展变化情况。

(3)根据监测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置建议,确定封锁和隔离区域,报县政府突发性环境紧急情况领导小组对该区域进行封锁和隔离。

7.4.2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1)调集相关组成员采取现场紧急处置,参与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调查组要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封存、销毁残存的污染物,控制污染源。

(3)对污染的部位和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进行洗消。

7.5后序工作

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及时进行环境安全后评估工作。

处置工作结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评估环境危害程度及中长期环境影响,考评指挥效能和实际应急效能,总结应急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

应急终止为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采取了必要防护措施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时,由相关职能部门确认,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组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相关工作小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任务,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进行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