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888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检部分知识点.docx

临检部分知识点

临检部分知识点

名词解释:

抗凝: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

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瑞氏染液:

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荷的美蓝和带负电荷的伊红离子.

固定:

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白细胞计数(WBC):

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DLC):

由于各种白细胞所行使的功能不同.血液中他们的数量及形态变化所致的临床意义不同,因而仅对白细胞总数计数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各种白细胞分别计数。

异型淋巴细胞: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异常形态变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Downey细胞。

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出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

杜勒小体: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

 

核象:

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

核右移:

外周血中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大于3% 

核变质:

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

红细胞计数(RBC):

即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血红蛋白测定(Hb):

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

卡-波环:

呈紫红色线圈状或8字形,存在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

碱性点彩红细胞:

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内出现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属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质内存在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在铅.铁等重金属中毒时增多。

血小板计数(PLT):

即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网织红细胞(Ret):

是介于晚幼红细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HCT):

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

红细胞沉降率(ESR):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速度。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测量红细胞体积计算求得反映外周血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红斑狼疮细胞产生机理:

SLE患者血液存在LZ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

 

原尿:

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由于滤过膜屏障作用血浆蛋白无法通过,其它成分被滤过,形成肾小球滤过液。

尿比重(SG):

指在4度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

又称尿比密,他表示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能力。

晨尿:

清晨第一次排除的尿液,因经过一夜的浓缩且偏酸性,其中所含成分浓度较高,易于检出。

尿量:

一定时间排出的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浓缩-稀释功能,还受饮食起居习惯,环境,排汗量,年龄,精神因素的影响。

乳糜尿:

尿中含乳糜的淋巴液,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混浊,内含脂肪微粒,卵磷脂,胆固醇及少量纤维蛋白原,清蛋白等。

脓尿:

尿液中含大量变性中性粒细胞,而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黄白色混浊或含脓丝状悬浮物。

尿液渗透浓度:

简称尿渗量,指经肾排泄到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他反映溶质和水的排泄速度,用质量毫渗摩尔浓度或体积毫渗摩尔浓度。

蛋白尿:

当尿蛋白排出量>150mg/24h或尿中蛋白浓度>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检查呈阳性。

糖尿:

当血浆葡萄糖含量超过肾糖阈(>8.88mmol/L)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为阳性,称糖尿。

选择性蛋白尿:

肾小球轻度受损时,滤过膜孔径增大,通透性增高,中分子量蛋白可通过并出现在尿液中而大分子量蛋白尚未通过。

本周氏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于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管型:

是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蛋白质和细胞颗粒成分的圆柱形聚集体。

 

精子活动力:

指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

分4级(a直线运动,b运动缓慢,c原地运动,d不活动)

精子活动率:

指在镜下计数活动精子与不活动精子的比例。

正常活率>70%

精子存活率:

在镜下计数活精子(不着色)与死精子(着色)的比例,常用染色法测定。

核异质:

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胞质尚正常。

酮体KET:

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隐血试验:

当尿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少时,肉眼看不出尿液颜色变化,但化学定性为阳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妇女受精卵移行至子宫内着床后形成胚胎,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产生,具有促性腺发育的一中糖蛋白激素,由一条α多肽链和一条β多肽链组成.

脑脊液:

一种细胞外液,主要由侧脑室和第三第四脑室的脉络丝上皮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形成.  

填空题 

1、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浆.

2、血量指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全部血液的总量,相当于血浆量与血细胞量的总和。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升。

3、健康人血液pH值为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为7.35.

4、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有

毛细血管采血法(适用于血量较少的一些检查项目,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

采取末梢血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为宜,婴幼儿可选用大趾及足底内外侧缘部采血)

静脉采血法(适用于血量较多的一些检查项目,如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采体表浅静脉血)

5、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型鉴定等.

6、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很多,有手工推片法,载(盖)玻片压拉法及棕黄层涂片法、

手工推片法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制片方法,一张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两侧应留有空隙;载玻片压拉法适用于血细胞的活体染色;棕黄层涂片法适用于白细胞减低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等。

7、正常人的Hb包括含α2β2珠蛋白肽链的HbA,含α2β2珠蛋白肽链的HbA2,和含α2γ2球蛋白肽链的HbF.

8、HeiLmyer根据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成熟程度将其分为五型:

O型(花冠型),Ⅰ型(丝球型),Ⅱ型(网型),Ⅲ型(破网型),Ⅳ型(点粒型).

9、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贫血可分为正常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4、肾单位是肾脏泌尿活动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

15、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16、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

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面积。

17、尿量>2.5L/24h为多尿;<17mL/h或24h尿量<0.4L称为少尿;<100m/24h内无尿液排除者为无尿。

18、HCG主要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羊水,初乳和胎儿的体内。

主要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级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19、尿液沉渣检查应包括:

管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结晶体。

20、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查包括粪便量,外观,气味,酸碱性,寄生虫,结石等。

21、健康成人每日粪便量约100-300g,正常成人的粪便刚排出时为黄褐色成型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可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

22、阿米巴性痢疾粪便呈鱼腥臭味,粪便呈中性(pH6.9-7.2)。

23、CSF蛋白质增至10g/L时,可出现薄膜或凝块,化脓性脑膜炎一般在1~2小时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结核性脑膜炎12~24小时形成膜状物;神经梅毒可见小絮状凝块。

CSF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三个特征,称为Froin-Nom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24、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包括细胞总数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25、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统称浆膜腔。

26、精液由精浆和精子组成。

精浆由精囊液,前列腺液及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旁腺,尿道球腺分泌的少量液体混合而成。

30、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31、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腰椎穿刺0.20-0.40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0.25g/L,侧脑室穿刺0.05~0.15g/L。

33、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不溶血等优点。

34、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见于脑,脊髓,脊髓膜部位炎症。

3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有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组成。

36、常用尿液有型成分保存防腐剂是甲醛。

37、加热醋酸法是用于尿蛋白的测定。

38、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蛋白尿,肾小管性~,混合性~,组织性~,溢出性~,假性~。

 

血液学一般检查在临床上的用途:

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某些疗效的监护;术前准备;协助传染病和职业病。

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血量;颜色;红细胞在血浆中悬浮稳定性;粘滞性;比重和渗透浓度;pH;凝固物.  

简答/问答

常用的抗凝剂?

1、枸橼酸钠,原理:

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作用:

以1:

9比例用于血栓与止血检验和配置血液保养液,以1:

4比例用于红细胞沉降率。

2、乙二胺四己酸,原理:

EDTA有二钠,二钾和三钾盐,均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作用:

用于多项血液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不适于血栓也止血检查及血小板功能检查。

3、肝素,原理:

可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

 

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缓冲作用?

1、染料:

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组成复合染料。

2、原理:

细胞中,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伊红结合染为粉红色,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蓝结合染为蓝色称碱性物质,而中性物质成等电状态与二者结合染为紫红色称中性物质,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被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成熟红细胞染成粉红色。

缓冲液作用:

细胞染色对氨离子浓度十分敏感,稀释液染色必须用缓冲液冲洗接近中性,否则可导致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以致识别困难,甚至造成错误。

▲注意事项:

血膜必须干燥;染色时间,浓度,湿度,细胞数量在染色前需摸索最佳条件;染色液不可过少,染色需用流水冲洗;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

3、白细胞计数?

人体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

原理:

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是将全血用稀酸稀释一定倍数,使红细胞破坏后,充入改良Neubauer氏计数板内,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

参考值:

成人(4-9)×10^9/L,儿童(5-12)...,6个月-2岁(11-12)...,新生儿(15-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

显微镜分类法—参考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筛选方法。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50~70%

⑴生理性增多:

①一天之内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不同;②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暴热等使白细胞增多;③新生儿白细胞总数增高;④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③急性内出血;④急性中毒;⑤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⑶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某些感染;②某些血液病;③慢性理化损伤;④自身免疫性疾病;⑤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

20~40%

⑴增多:

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⑵减少,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单核细胞:

3~8%

⑴增多:

①某些感染,②某些血液病

⑵减少,意义不大.

4、嗜碱性粒细胞:

0~1%

⑴增多:

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酸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③过敏性疾病;④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

⑵减少无临床意义。

5、嗜酸性粒细胞:

0.5~5%

⑴增多:

①过敏反应性疾病;②寄生虫病;③某些皮肤病;④血液病;⑤某些恶性肿瘤;⑥某些传染病;⑦某些内分泌疾病。

⑵减少:

①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②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白细胞形态检查:

外周异常白细胞形态 ⑴空泡:

胞质内出现(是认为细胞受损后胞质发生脂肪变性结果)⑵杜勒体: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酸碱性区域⑶核变性⑷核左移⑸核右移.

红细胞计数

原理:

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滴入改良Neubauer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的红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病理性红细胞增多:

1、相对增多;如呕吐,腹水,烧伤等血液浓缩 

2、继发性增多:

如慢性肺心病,长期缺氧所致代偿性增多 

3.真性红细胞增多:

系造血系统增值性疾病等.

红细胞稀释液:

①Hayem液、②枸橼酸钠稀释液、③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的生理盐水.

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新生儿(6.0-7.0)...

影响:

计数时通常把白细胞计入,当遇白细胞过高者应扣除。

7、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Hb均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转化液:

文齐氏液。

8、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⑴生理性:

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劳动;

⑵病理性:

①相对增多:

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②绝对性增多:

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⑴生理性:

①6个月-2岁的婴幼儿;②妊娠中,晚期;③老年人

⑵病理性: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②造血原料缺乏;③红细胞破坏增加;④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见红细胞异常结构有哪些?

1.酸碱性点彩红细胞;2.染色质小体;3.卡波氏环;4.有核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

原理:

用血小板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使红细胞破坏,混匀病滴入改良Neubauer计数板中,在普通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的血小板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

稀释液:

草酸铵,复方尿素。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一般早晨较低,午后较高;剧烈运动及饱餐后较高;妇女月经初期较低,经期后逐渐上升;妊娠中晚期及新生儿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

2.病理变化:

⑴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④先天性的血小板减少。

⑵增多:

①原发性增多,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反应性增多,如急性化脓性感染.

11、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相对值:

成人0.5%-1.5%;新生儿2%-6%。

 绝对值:

成人(24-84)×10^9/L

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

12、红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温氏法)男:

0.40-0.50,女:

0.37-0.48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②原发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2、降低见于: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②充血性心力衰竭

3、可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4、可用作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担保浓度的基础数据。

13、酸碱性粒点彩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0.03%

临床意义:

见于铅,汞,苯,苯胺中毒及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病人。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参考值(魏氏法)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原理:

1、血浆因素:

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2、红细胞因素:

影响血浆逆阻力。

注意事项:

1、采血后在室温下必须2小时内测定;2、室温保持18-25℃,否则需注明,校正;3、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避免阳光直射;4、混合均匀,吸血量准确。

使血沉加快的因素:

1、红细胞因素:

数量,大小,形态,红细胞聚集状态;

2、血浆因素:

清蛋白与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含量之比,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是红细胞聚集增加,血沉加快;

3、血况管倾斜时,红细胞沿管壁一侧下沉,血浆在另一侧上升,红细胞未受到阻止,下降加快;

4、生理性.12岁一下的儿童,忧郁生理性贫血,血沉略快;老年人,血沉增快;妇女月经,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都增快;

5、病理性:

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16、红细胞参数?

⑴RBC/HGB/HCT:

主要用于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⑵MCV/MCH/MCHC:

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⑶RDW:

参考值11.6%-14.0% 

MCV\RDW①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②用于缺铁性贫血鉴别;③鉴别ZDA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

直方图临床意义

⑴血小板直方图:

反映出有无影响血小板测试的因素存在;

⑵红细胞~:

反映有无影响红细胞测试的因素存在,如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凝集;

⑶白细胞~:

从图形变化估计被测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可以反映某些干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认为因素或病理因素。

 

17、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⑴分析前:

操作计数人缘要求;仪器安装条件;仪器的验收;仪器的校准;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校准物和质控物。

⑵分析中:

每天开机时的检查;试剂;标本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注意仪器的报警提示;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

⑶分析后:

保留标本备查;重视室内质控;加强质控小组的责任;分析实验结果各参数时间的关系;加强与临床联系;积极参加质量控制。

 

尿比重测定

方法:

比重法;折射仪法;试带法。

参考值:

成年人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03-1.035;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脱水,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糖尿病;

2、减低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 

30、尿渗量测定?

参考值:

随机尿:

600-1000mOsm/kgH2O;晨尿:

<14岁 657±179...;15-59岁:

768±226...;60-75岁 557±226...。

血浆渗量:

275-315...,晨尿的尿渗量/血浆渗量约为(3.0-4.5):

1,

晨空腹时:

渗透溶质清除率2-3ml/min,限水时:

自由水清除率 -0.4~-10.7ml/min 

31、尿比密与尿渗量的联系区别?

两者均可以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比密代表尿液中电解质,有机物的含量,易受到大量蛋白质及葡萄糖的影响;

尿渗量是反映尿液中溶解的具有渗透性的溶质粒子的总数,只与溶质颗粒数量有关,与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性质无关,更能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32、尿液浓缩稀释试验?

方法:

费氏浓缩稀释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又称莫氏浓缩稀释试验。

参考值:

①昼夜尿比重试验:

24h尿量约为1000-2000ml,昼夜尿量之比约为3-4:

1,12h夜尿量<750ml;尿液最高比重>1.020,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0.004;

②3h尿比重试验 白天的尿量占24h尿量的2/3-3/4,其中必有一次尿比重>1.025;一次<1.003。

临床意义:

肾脏浓缩功能降低见于

⑴肾小管功能受损早期.如慢性肾炎晚期,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

⑵肾外疾病,如尿崩症,妊娠高血压。

 

33、尿液酸度测定?

方法:

指示剂法;试纸法;pH计法。

参考值:

随机尿pH最大范围在4.6-8.0之间,多数尿在5.5-6.5左右。

临床意义:

⑴酸碱平衡状态的观察指标:

①尿pH降低:

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代谢性碱中毒,痛风,糖尿病;②尿pH增高:

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

⑵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

⑶指导临床用药。

 

34、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方法:

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水酸法;化学试带法。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⑴生理性蛋白质:

①功能性蛋白尿,忧郁发热,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②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瘦长体型的青少年。

⑵病理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某些炎症,免疫和代谢等因素;②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球酸中毒等;③混合性蛋白尿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④组织性蛋白尿,炎症或药物刺激;⑤溢出性蛋白尿;⑥假性蛋白尿。

 

35、尿液糖定性检查?

方法:

班氏法;干化学试带法;薄层层析法。

参考值:

空腹尿液及餐后2h尿,阴性

临床意义:

⑴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性糖尿;其他内分泌异常;应激状态;饮食因素;⑵血糖正常性糖尿;⑶其他糖尿 

36、简要说明试剂带方法检测亚硝酸盐,pH,蛋白质,葡萄糖方法的反应原理?

⑴亚硝酸盐:

还原反应,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指示剂变色;

⑵pH:

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在酸性尿中为橙红色,碱性尿为蓝色;

⑶蛋白质:

系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⑷糖特异性氧化酶法.

37、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方法:

⑴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AT:

以HCG作为抗原注入兔子体内,使其产生相应抗体,当这种抗体与HCG抗原相遇时发生免疫反应;

⑵单克隆双抗体酶免疫法:

显色剂显色的深浅与被检尿中HCG含量成正比;

⑶单克隆抗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

⑷放射免疫:

用闪烁计数器测定。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早期妊娠诊断;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协助诊断异位妊娠及流产;其他。

38、干化学尿试带剂测试项目及原理?

项目

英文缩写

反应原理

pH

 

pH指示剂

比重

d(sG)

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蛋白质

PRO

pH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法

葡萄糖

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

胆红素

BIL

偶氮反应法

尿胆原

URO

醛反应,重氮盐反应法

酮体

KET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亚硝酸盐

NIT

亚硝酸盐还原法

隐血或红细胞

BLD

血红蛋白类过氧化酶法

白细胞

LEU

酯酶法

Vit C

ASG

吲哚酚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原理?

试带上有数个含有各种试剂的试剂垫,与尿中相应成分进行独立反应呈现不同颜色,另一个补偿区垫为尿液的本质颜色,对于有色的尿液及仪器变化所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

试剂垫被光源照射,其反射光被面积分仪接收,球面积分仪的光电管被反射的双波光照射,各波长的比例由检测项目决定。

 

39、说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

炎症,肿瘤或理化刺激

外观

淡黄色,浆液性

不定,黄色,血性,脓样

透明度

透明,偶微浑

混浊

比重

<1.015

>1.018

凝固

不凝

常自凝

pH

>7.3

<7.3

粘蛋白试验

阴性

阳性

蛋白质含量

<25g/L

>30g/L

有核细胞计数

<100×10^6

>500×10^6

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