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5109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植物生物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物技术.docx

《植物生物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技术.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物技术.docx

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

植物生物技术:

指对植物品质和性状进行改造的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创造新材料培育新品种开发功能食品

快速繁殖稀有材料材料的指纹分析新基因挖掘、定位、辅助育种等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培养无病毒植株

•(3)培育转基因植物

•(4)突变体筛选

•(5)制成人工种子

•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1)灭菌方法

•物理灭菌:

高温高压灭菌干热灭菌射线照射灭菌过滤灭菌

•化学灭菌:

熏蒸灭菌消毒液灭菌

(2)灭菌原理

•(a)高温高压灭菌

•原理: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封的高压高温灭菌锅内,在121℃高温和每平方厘米1个大气压下,一般持续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及其孢子,适于器皿、工具、衣物和培养基灭菌。

(2)过滤灭菌法

•原理:

将带菌的液体或气体通过孔径小于0.45µm微孔滤器装置,使液、气体通过滤膜流入无孔瓶中。

•培养基的种类和特点

•目前发展出的培养基有几十种,但常用的有MS、B5、white、N6、SH、KM8P等。

(1)MS培养基

•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组织时设计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培养基。

•无机盐浓度高,养分平衡,尤其是铵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很大

•它不适合生长缓慢、对无机盐浓度要求比较低的植物,尤其不适合铵盐过高易发生毒害的植物。

•与MS培养基基本成分较为接近的还有LS、RM培养基,LS培养基去掉了甘氨酸、盐酸吡哆醇和烟酸;RM培养基把硝酸铵的含量提高到4950mg/L,磷酸二氢钾提高到510mg/L。

(2)White培养基

•1943年由White设计的,1963年做了改良。

•无机盐浓度较低

•适于生根培养

•(3)N6培养基

•1974年,朱至清等学者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

•KNO3和(NH4)2SO4含量高,不含钼

•适于花粉和花药培养。

•(4)B5培养基

•1968年由Camborh等设计的

•含有较低的铵盐,较高的硝酸盐和盐酸硫胺素。

铵盐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适合于某些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的生长。

•(5)SH培养基

•1972年由SchenkHid和Hidebrandt设计的。

•它的主要特点与B5相似,不用(NH4)2SO4,而改用NH4H2PO4,是无机盐浓度较高的培养基

•在不少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使用,效果很好。

•KM8P

•KaoandMichayluk1975

•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呼吸代谢中的主要有机酸。

•主要用于原生质体培养

•培养基的成分及配制方法

培养基中包括植物生长必需的15种营养元素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可概括为四大类:

1、无机营养物:

植物生长发育中非常重要

◆镁(Mg)是叶绿素分子的一部分

◆钙(Ca)是细胞壁的组分之一

◆氮(N)是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铁(Fe)、锌(Zn)和钼(Mo)等是某些酶的组成部分。

植物除了碳(C)、氢(H)和氧(O)外,已知还有12种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是必需的,它们是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和铝(Al)。

前6种元素需要的数量较大,称之为大量元素或主要元素

后6种元素需要的数量较小,称为微量元素或次要元素

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协会的建议,植物所需要的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为大量元素,小于0.5mmol/L的元素为微量元素

2、有机营养成分

主要包括碳源(糖类)和维生素类

•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

•使用浓度为2%-5%

•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调节培养基中的渗透压

维生素:

◆硫胺素(维生素B1)一般认为是一种必需的成分

◆吡哆醇(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3),泛酸钙(维生素B5)和肌醇也都能显著地改善培养的植物组织生长状况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激素)

主要有五大天然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

植物五大天然激素的合成部位

吲哚乙酸分生组织、种子

细胞分裂素根尖

赤霉素生长的种子

脱落酸、乙烯成熟、衰老和环境条件

4、其他附加物

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对细胞生长有益

(1)凝固剂

•琼脂(agar)是固体培养基的必要成分,琼脂是一种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

•琼脂能溶解在热水中,成为溶胶,冷却至40℃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

(2)抗生素

•抗生物质(antibiotic),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用量在5—20mg/L之间

•添加抗生物质可防止菌类污染,减少培养中材料的损失,尤其是快速繁殖中,常因污染而丢弃成百上千瓶的培养物,采用适当的抗生素便可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3)活性炭

•活性炭为木炭粉碎经加工形成的粉沫结构,它结构疏松,孔隙大,吸水力强,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通常使用浓度为0.5—l0g/L

•活性炭(activecarbon)可以降低组织培养物的有害代谢物浓度,对细胞生长有利

培养基的制备

1、母液的配制

配制母液有两个好处:

•可减少每次配制称量药品的麻烦

•减少极微量药品在每次称量时造成的误差

(1)大量元素母液:

•可配成10倍母液,用时每配1000ml培养基取100ml母液

(2)微量元素母液

•因含量低,一般配成100倍甚至1000倍,每配1000ml培养基取10ml或1ml

(3)铁盐母液

•必须单独配制,若与其它元素混合易造成沉淀

(4)有机化合物母液

•主要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类物质,这类物质不能配成混合母液,一定要分别配成单独的母液,浓度为每毫升含0.1,1,10mg,使用时根据需要量取

(5)激素

•每种激素必须单独配成母液,其浓度为0.1,0.5或1.0mg/ml,多数激素难溶于水,

2、培养基的配制

(1)分别按配方逐个加入各种贮备液,包括生长调节物质和其他的特殊补加物。

(2)充分混合之后,用1mol/LNa0H和1mol/LHCl调节培养基的pH。

一般来说,植物组织培养适合的pH值为5.8,当pH高于6时,培养基将会变硬,低于5时,琼脂就不能很好地凝固。

(3)称出规定数量的蔗糖或葡萄糖,加水直到培养基最终容积。

(4)加入一定数量的凝固剂(琼脂或非态胶),加热融化

(5)把培养基分装到所选用的培养容器中,每个25×150mm的试管约装培养基15m1;每个100ml三角瓶约装50ml。

(6)用封口膜封口

(7)灭菌(高压灭菌)

对于不能用高压灭菌的药品来讲,经过滤灭菌后的药液等到高压灭菌的培养基冷却到大约60℃时,在超净工作台加入到培养基中,摇匀。

第二章

看护培养:

将发育正常的胚的胚乳作为看护组织,进行胚乳发育障碍胚的离体培养。

胚培养的意义

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不育性,获得种间或属间杂种

2.获得单倍体植株

3.克服种子休眠,提早结实

4.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5、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6.稀有植物的繁殖(使种子无生活力或胚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

离体胚培养时,胚发育几种可能途径

(1)胚胎发育途径:

幼胚经过心形期,再发育到鱼雷形期,进而进入子叶期,最后萌发成苗。

这是幼胚培养成功的途径。

(2)早熟萌发途径:

幼胚从心形期发育到鱼雷形期后,不经过子叶期直接发育成苗,即跳过某一个发育阶段,这样的幼苗往往很弱小,组织不健全,且难于培养成正常的植株。

(3)产生愈伤组织:

幼胚培养过程中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

通过幼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经植株再生同样可得到远缘杂种。

据报道,由胚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较其它外植体容易得到再生植株。

(4)停止生长或幼胚死亡。

非常小的幼胚进行培养时,接种后常遇到细胞生长停滞,如不采取一些拯救措施,幼胚细胞即死亡。

第三章

愈伤组织:

是指将植物上的某个部分切下,形成外植体,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其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组织

脱分化:

使已分化的体细胞,在人工诱导的条件下回复到未分化的原始状态并具有细胞全能性表达潜力的过程

再分化:

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再度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

所谓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差异:

(1)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2)受精卵分化后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体细胞胚胎发生:

体细胞胚胎发生: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体细胞形成胚性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形成类似合子胚结构的过程。

愈伤组织诱导的形成过程(三个时期)

植物愈伤组织诱导(callusinducing):

使那些已分化的体细胞包括离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大致经历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3个阶段

(1)起动期(诱导期),外植体已分化的活细胞在外源激素的作用下,通过脱分化起动而进入分裂状态,开始形成愈伤组织。

(2)分裂期:

外植体切口边缘开始膨大,外层细胞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从而形成一团具有分生组织状态细胞的过程。

(3)形成期:

外植体的细胞经过诱导,分裂形成了具有无序结构的愈伤组织时期

植株再生的两个途径及其比较(这里不太确定,你们可以看看课件)

植株再生的两种途径:

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和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embryogenesis)

体细胞胚胎发生: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体细胞形成胚性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形成类似合子胚结构的过程。

体细胞胚是一个二极结构,不物理地附着于原组织,每一个体细胞胚称为胚状体,它可以同合子胚一样发育成植株。

器官发生:

是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adventitiousroots)、不定芽(adventitiousshoots)等器官的过程。

两种形态发生的结构特点

胚状体途径形成的植株

细胞内出现方向相反的两极分化,具有根端和芽端两个分生中心

不定胚维管组织与外植体维管组织不相连

具有典型的胚胎形态发生过程形成的幼苗具有子叶

胚状体发育的苗,根和芽齐全

器官途径形成的植株

单向极性,单个分生中心直接分化为器官

不定芽和不定根与愈伤组织的维管相连,无胚胎形态

不定芽的苗无子叶

先长芽后长根,或先长根后长芽

影响器官发生的因素

(1)化学因素

•早期烟草组织的研究,器官发生的表达可被外源化学物质控制

–高浓度的生长素和低浓度的分裂素可以促使细胞连续繁殖——无组织的生长

–高浓度的分裂素能引起茎-芽(shoot-bud)形成

•auxion/cytokinin之比值的变化成为特定的器官、根或芽分化的一个参数

–生长素促进根分化,分裂素促进芽分化

–生长素与根形成有关,同时对于愈伤组织的保持也是必须的

–在促进芽的分化中,BAP(苄氨基嘌呤)是最有效的

(2)物理因素

•光:

–很多光照条件下,一些植物均能进行器官发生,说明光周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因子

–有的植物在光、暗交替条件下才能形成芽,而在连续光照下则不能

–尽管如此,多数植物需要一个稳定的光周期,多数培养条件是14-16h光照,8-10h黑暗

•温度:

不同植物不一样,需要摸索,如烟草和棉花就不一样

影响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因素

1影响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外部条件

①.植物激素

a.生长素类物质

胡萝卜胚状体的发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外植体细胞的脱分化、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细胞或细胞团的形成,培养基必须含有生长素类物质,主要是2,4-D

胚状体的形成和发育,必须在降低2,4-D浓度或完全去除2,4-D的培养基上才能进行

其它生长素如IAA、NAA、NOA、2,4,5-T等的作用与2,4-D大致相同,但诱导的效果和对胚状体形成的抑制作用不完全一致

绝大多数植物均属于这一模式,但不同的植物在含生长素时胚状体发育时期不一样,有的只能产生胚性愈伤,有的可达圆球胚,有的可达鱼雷胚,个别植物可发育到成熟胚

这些不同发育程度的胚状体都必须在转移到无生长素或生长素含量很低的培养基上以后才能继续发育和成株

b.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不仅没有诱导的作用(单独使用不能诱导愈伤),而且对已完成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胚状体的发生还有抑制作用。

但在除去,胚状体发生能力还可能部分地恢复。

c.其它激素

一般ABA、GA抑制胚状体发育,但有人认为,ABA对柑桔的胚状体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②含氮化合物

NH4+与NO3-的作用不同

NH4+/NO3-的比例

氨基酸、酰胺等有机氮

③其它外部因素

离子浓度、逆境胁迫、悬浮培养等

2影响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内部因素

①植株基因型的影响

培养个体的遗传基础决定了离体培养的反应能力

不同种的植物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或不同地理来源)个体之间,其个体基因型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

②生理上的隔离

细胞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生理上的隔离是其进行胚状体发生的先决条件。

③外植体的年龄(生理状态)与来源

少数植物如胡萝卜,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可诱导产生胚状体

大多数植物,在目前只有一定发育时期的某些器官可产生胚状体

一般以幼嫰组织作外植体较易诱导胚状体

④培养时间和细胞倍性变化的影响

一般由初分离或诱导的或仅经过短时期培养的愈伤组织,最易产生胚状体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形成胚状体的能力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培养细胞倍性的变化可能对胚状体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⑤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

外源生长素对体细胞胚产生和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代谢、极性运输和平衡而起作用的

第四章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培养的任何阶段所产生的变异(细胞,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等)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点

1、变异广泛

包括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DNA扩增和减少,生化特性变化等,以数量性状变异为主

2、变异频率高

棉花体细胞培养获得的每一个再生植株几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3、后代稳定快

一般无性系二代就可获得稳定株系,这是优良性状选择的关键时期,从而大大地缩短育种年限

4、潜在的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的活化

在无性系变异后代不但出现显性性状的改变,常出现一些供体植株所没有的隐性性状的变异如雄性不育、矮杆等

5、起点高,效率高

选用现行最好的品种(系),作为起始材料,一旦选育出就能超过现有的品种,不需要多年的适应性试验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这是在育种中的应用)

一、直接利用体细胞变异材料

二、利用诱变技术或进行定向选择获得体细胞变异材料

三、体细胞突变体的应用

当前在农业上,体细胞突变体筛选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抗盐、抗除草剂、抗低温、高温等逆境胁迫的突变体筛选。

另外,在提高作物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赖氨酸等)改变作物品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

1、产生的变异多,变异类型复杂,并非所有的变异都可以稳定遗传,离体选择只对那些在离体培养和移栽到大田环境都表现的表型变异有效,即能在后代稳定表达和遗传;

2、变异方向难以控制,难以预测,负向变异多,或有一个性状表现优良,但其它方面则呈现负向,变异并非都是新的变异;

3、筛选出的突变性状随着代数的增加,存在逐渐丧失抗性的趋势;同时一些抗性突变体的筛选与丰产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4、植物细胞群体和微生物相比,除原生质体外,难以像微生物那样获得完全是单细胞的群体;在离体培养时增殖速率远低于微生物,且多次继代后特别是经过相应因子筛选,很快丧失分化能力;

5、无性系变异选择并非对所有的作物都有效,更适应于营养繁殖作物。

第五章

原生质体:

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的裸露细胞

由于没有细胞壁,原生质体为作物遗传改良和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试验材料。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

原生质体分离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原生质体不受伤害及不损害它的再生能力

一、分离方法

1、机械法分离质壁分离细胞

缺点:

产量极低;应用的材料受限制;操作极费力

2、酶法分离

Ø酶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原生质体

Ø分为直接法和顺序法两种

Ø缺点是:

不纯的酶制剂所含杂质对原生质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原生质体融合的意义(应用找不到)

Ø物种间生殖隔离阻碍了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给作物育种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Ø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实现基因重组的一条新途径,目前利用细胞融合已从很多作物种、属间,甚至科间获得体细胞杂种,创造了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植物类型

(1)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和生殖障碍

Ø一些植物的野生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性,但与栽培品种之间存在有性杂交不亲和现象,难以通过常规技术实现有益抗性的转移。

原生质体融合不涉及到雌雄性配子,从而可以克服生殖障碍

Ø番茄薯或薯番茄尽管没有实际价值,但其设想还是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2)转移有利的农艺性状,创造新的种质材料

Ø作物栽培品种常常缺乏某些抗性性状,在栽培中处于不利地位

Ø野生种中具有很多优良的抗性,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将野生种的抗性转移进栽培种中

(3)转移胞质基因,为研究体细胞遗传提供途径和材料

Ø植物的细胞质控制着很多优良的性状,如线粒体控制胞质雄性不育,叶绿体控制的抗除草剂特性

Ø有性杂交的胞质成分主要为母系遗传,不可能实现杂交亲本的胞质杂交。

但原生质体融合则可以达到此目的

第六章

•单倍体在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一、在植物育种中使后代迅速纯合

•二、提高选择效率

•三、排除杂种优势对后代选择的干扰

•四、遗传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体系

•五、突变体的筛选

•六、消除致死基因

•七、选育新型自交系

•八、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的发育途径

•1)营养细胞发育途径

•2)生殖细胞发育途径

•3)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并进发育途径

•4)花粉均等分裂途径

•小孢子培养与花药培养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孢子培养在某些方面比花药培养有一定优势

•花药培养有时会由于花药中的有害物质而不能诱导小孢子启动第一次分裂,小孢子培养则不会

•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都是单倍体植株或双单倍体,不含有因药壁、花丝、药隔等体细胞组织的干扰而形成的体细胞植株

•获得的材料总是纯合的,不管它是二倍体还是三倍体

•由于花粉能均匀地接触化学的和物理的诱变因素,花粉是研究吸收、转化和诱变的理想材料

•可观察到由单个细胞开始雄核发育的全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遗传与发育研究的材料体系

•小孢子培养的应用

第七章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及剪切方式

•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

•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之一

•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少数也有识别5个核苷酸以及7个、8个、9个、10个和11个核苷酸的

•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

•限制性内切酶的剪切方式

•平头末端(bluntends):

在同一位置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

•粘性末端(stickyends):

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末端,这种末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

•主要DNA聚合酶的作用

•常用的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大片断酶TaqDNA聚合酶、T7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PCR反应的专用酶)、RNA反转录酶

•末端转移酶、碱性磷酸化酶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的酶活性:

•1.5’3’的聚合酶活性;

•2.5’3’的外切酶活性;

•3.3’5’的外切酶活性(较低)。

•2.Klenow片断与DNA末端标记

•Klenow片断:

是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经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处理之后,产生出来的分子量为76KDa的大片断分子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外切酶活性

•失去了全酶的5’→3’外切酶活性

•3、T4DNA聚合酶和取代合成法标记DNA片断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3’→5’的外切酶活性

•在没有dNTP,3’外切酶活性便是T4DNA聚合酶的独特功能

•作用于双链DNA片断,并按3’→5’的方向从3’-OH末端开始降解DNA。

如果反应物中存在一种dNTP时,它的水解作用进行到暴露出同反应物中唯一的dNTP互补的核苷酸时就会停止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T4DNA聚合作用,反应物中的dNTP逐渐地取代了被外切活性删除掉的DNA片断上原有的核苷酸,因此叫做取代合成

•4、T7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很高的单链及双链的3’→5’核酸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

•5、TaqDNA聚合酶(PCR反应的专用酶)

•TaqDNA聚合酶是从极度嗜热的嗜热水生菌Thermusaquaticus中纯化得到的一种耐热的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TaqDNA聚合酶能够在94℃高温环境中存活3小时以上,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5’-3’外切酶活性

•TaqDNA聚合酶的最佳聚合温度在72℃-80℃之间,在60℃时它的聚合活性不到最佳活性的1/2,在复性的条件下TaqDNA聚合酶的活性极低

•因此利用TaqDNA聚合酶的这种反应特点可以有效地进行PCR扩增反应

•TaqDNA聚合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通过变性、复性和延伸3个不同的过程来达到目的片段指数式的增长

•6、反转录酶

•一类以RNA为模板来指导DNA合成的DNA聚合酶,所以又称为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

•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和RNaseH活性

•主要作用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

•对5’突出末端的DNA片断作末端标记

•7、末端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transferase

•催化5’脱氧核苷三磷酸进行5’-3’方向的聚合作用,逐个地将脱氧核苷酸分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OH末端

•不需要模板,可以用含有的3’-OHDNA片段为引物,在3’-OH端加入核苷酸达几百个

•它作用的底物可以是具有3’-OH末端的单链DNA,也可以是具有3’-OH突出末端的双链DNA

•8、碱性磷酸酶

•用于脱去DNA(RNA)5’末端的磷酸根,使5’-P成为5’-OH,该过程称核酸分子的脱磷酸作用

•当需要5’端同位素标记或为了避免DNA片段自身连接(或环化)时可进行脱磷酸反应

各种载体的种类、结构、容量及特点

1、质粒(plasmid)载体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DNA,可自身复制和表达,有的质粒还带有可做为选择性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