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5729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常人体需要营.docx

正常人体需要营

正常人体需要营

 

 

————————————————————————————————作者:

————————————————————————————————日期:

 

正常人体需要的营养

一、能量

什么是能量?

能量就是人生存的动力。

人体所以能维持生命和进行各种活动,主要靠能量。

能量的来源就是每日所吃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人体就是靠食物供给的能量来进行各种活动,如内脏器官的化学物理活动、肌肉活动、体温的维持,以及生长发育等。

所以人体若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就会消耗自身的组织来维持能量的需要,长期下来即会消瘦、无力以致死亡;但每日摄人的能量过多,又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人发胖。

所以,一个人每天摄人的能量要符合个人的需要,应有一个适宜的摄人量。

能量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

在营养学上,能量的单位是用千卡表示,若以法定单位表示则为千焦。

这两种能量单位的变换关系如下:

1千卡=4.184千焦,或简化为4.2千焦

1千焦=0.239千卡

由于人体能量需要量较大,故常常以兆焦(MJ)表示,兆焦为千焦的1000倍,即1000千焦=1兆焦。

1.人体对能量的消耗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和对能量的消耗二者是一致的。

无论从需要或从消耗来说,都由三个方面组成,即:

能量需要=基础代谢+生理和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还要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基础代谢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和内分泌。

基础代谢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男性:

基础代谢(千卡)=66.4730+13.751(体重千克)十5.0033(身长厘米)一6.7550(年龄)

女性:

基础代谢(千卡)=655.0955十9.463(体重千克)十1.8496(身长厘米)一4.6756(年龄)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幼儿生长发育期最高。

孕期妇女基础代谢率约增加2%。

男性基础代谢高于女性,此与男子骨骼肌相对发达有关。

(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包括一个人每天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这一部分能量消耗在人体整个能量消耗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个体之间由于劳动强度不同,差异也较大。

劳动强度大的人比劳动轻的人能量消耗要多。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人体由于摄食所引起的一种额外能量消耗。

它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摄取不同食物对能量的额外消耗也有所不同,进食蛋白质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比吃糖类和脂肪都要高。

(4)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对成人而言能量的总消耗,即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者能量消耗的总和,但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还应增加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新生儿按千克体重计算,相对比成人的消耗多2~3倍的能量,3~6个月的婴儿,每天有15%~23%所摄人的能量被机体用于生长发育的需要,作为建造新组织而储存下来。

所以,对儿童、青少年能量的供给应考虑到生长发育的需要。

2.膳食中能量的来源

膳食中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被称为产热营养素。

这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由于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能量。

糖类和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克产能量16.74千焦(4千卡),脂肪每克产能量37.66千焦(9千卡)。

脂肪产能量最高,所以摄人含脂肪量高的食物不容易饿。

上述三种产能量的营养素普遍存在于食物中,但动物性食物一般比植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

在植物性食物中,油料作物和坚果含有丰富的脂肪,而大豆含脂肪和蛋白质也较丰富,这些食物都是产能量较高的食物。

新鲜水果和蔬菜则含有较少的能量。

谷类产能量虽少于脂肪,但由于每日谷类摄人量较大,所以谷类在膳食供给能量方面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人体的代谢中既各有特殊生理功能又相互影响,特别是糖类与脂肪之间的相互转化。

它们对蛋白质也有节约作用,故三者在总能量供给中应有一个恰当的比例。

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膳食总能量应以糖类占55%~65%,蛋白质占12%一15%,脂肪占20%~25%为宜,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量可占总能量的25%一30%。

二、蛋白质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活性物质都要有蛋白质参与。

同时蛋白质的结构千差万别,人体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各种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

(1)促进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

人体需要蛋白质供给各种氨基酸,组成各种组织,如肌肉、骨骼、头发、皮肤等。

人体的蛋白质组织每天都处在动态平衡中,每天约有300克蛋白质分解用于修补组织,约有75克肌肉更新,肠黏膜每4—6天更新一次。

人体每天需要合成蛋白质70克以上,如不能满足需要,则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停滞。

(2)酶、激素、抗体皆由蛋白质组成:

这些物质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物质代谢、增强免疫力和调节生理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

(3)供氧和递质作用:

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和胶原蛋白在体内起着供氧、肌肉收缩和支架作用;色氨酸和酪氨酸是神经递质所必需。

(4)遗传基因物质:

蛋白质是核蛋白及其相应的核糖核酸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蛋白质也是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

(5)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钠离子发挥渗透压作用使液体流出细胞,而蛋白质可使细胞间液进入血液系统,使血液流入小血管而营养细胞,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血浆蛋白质浓度下降,水不能回流到循环系统,而潴留于细胞间液,即出现水肿。

蛋白质为两性物质,有缓冲作用,可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6)其他:

蛋白质还具有解毒、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很多营养素是以蛋白质为载体,如运铁蛋白为铁的载体,低密度脂蛋白为脂类和维生素E等的载体,当蛋白质缺乏时,一些营养素的吸收和运转就会下降。

2.什么是必需氨基酸

人体中各种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的组合而构成的。

成年人体内含蛋白质占16,3%,即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约有9.8千克的蛋白质。

人体的蛋白质实际上处在不断地合成与分解的动态过程中,估计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参与更新。

但不同年龄的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率不同,新生儿和婴儿的合成率最高。

见表1。

表1不同年龄人体蛋白质平均合成量(克)

对象年龄每千克体重每天的蛋白质合成量

新生儿1~46天18.0

婴儿10~20个6.9

青年

男20~25岁3.3

女18~23岁2.6

老年

男68~72岁2.9

女69~91岁2.3

在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中得来,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它们是: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

此外,组氨酸对婴幼儿来说也是必需氨基酸。

胱氨酸与酪氨酸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来的,如膳食中胱氨酸和酪氨酸充足,则可节省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

机体的蛋白质代谢过程是复杂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都参与蛋白质的代谢,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非必需氨基酸不一定由食物供给,可在体内自己合成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人体不仅需要各种必需氨基酸,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值,要适合机体蛋白质合成的需要。

食物中摄人的蛋白质,在消化吸收后的必需氨基酸比值愈接近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鸡蛋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与人体需要接近,故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比值与人体需要模式相差较大的食物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由于缺乏赖氨酸,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则较低。

所以,食物中蛋白质的优与劣主要根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3.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01年制订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参考摄人量规定蛋白质的摄人量:

轻体力劳动女性65克,中等体力劳动70克,重体力劳动80克;孕妇早、中、晚期在原基础上分别增加5克、15克和20克;乳母增加20克。

若按总能量中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以占12%~14%为宜,对儿童、少年最好占15%。

对蛋白质的供给不仅要满足数量的要求,还要考虑蛋白质的质量,在供给的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儿童应有1/2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畜、禽肉,蛋,奶,鱼类和大豆类食物。

肉类含蛋白质一般为10%一20%,鱼类为15%~20%,奶类为1.5%~3。

8%,蛋类为11%~14%,大豆为30%~40%;干豆类(绿豆、赤豆等)的蛋白质含量为20%~25%;硬果类如花生、核桃、莲子等也含有15%~30%的蛋白质;谷类一般含蛋白质6%~10%,薯类为2%~3%。

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黄豆、青豆、黑豆及其制品豆腐、干子等)来源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

三、脂肪

l、脂肪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价值

(1)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正常人脂肪占体重的10%~20%,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内,如皮下脂肪等。

脂肪是体内过剩能量的一种储存方式,当机体需要时可以代谢而释放能量。

人体的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皮下、肌纤维间,所以有保护脏器、组织和关节的作用。

此外,还有保温的作用。

(2)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物质:

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37.66千焦(9千卡)的能量,比等量蛋白质和糖类产生的能量大一倍多。

(3)脂肪具有饱腹感:

脂肪在胃中滞留时间长,约3.5小时,故不易感觉饥饿。

(4)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同时有些动、植物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例如,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

豆油富含维生素E;棕桐油富含p—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

(5)脂肪是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有些植物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幼小动物生长所必需,也是前列腺素合成所必需。

(6)其他:

脂肪有增进食物色、香、味和促进食欲的作用。

2.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为机体生理所需要,但不能为机体所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目前已经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在细胞膜及线粒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

缺乏时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使胆固醇转运受阻,不能进行正常代谢,在动脉沉积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还可使精细胞的生成受干扰,以致引起动物不育。

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一般认为应占全日总能量的2%,婴儿需要量大于成人,应相当于其能量的3%,即一个6个月的婴儿,如其总能量的摄入量为2510.4千焦(600千卡),按3%计算,由必需脂肪酸供给的能量应为75.312千焦(18千卡),相当于必需脂肪酸2克,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可出现鳞屑样皮炎、湿疹,此与皮肤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3.膳食脂肪的摄入量

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各国皆以占膳食总能量比例为标准,多数国家认为脂肪供能比应以不超过30%为宜。

我国规定脂肪在成人膳食中提供的能量占每日摄入总能量的20%一25%,儿童、青少年脂肪摄人量占每日摄人总能量的25%一30%,婴儿则需40%。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摄入量日益增多,应予以重视。

人们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发现,摄人脂肪过多与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乳腺癌等疾病高发有关。

4.膳食脂肪的食物来源

膳食脂肪主要来自动物脂肪和富含油脂的植物,如核桃、葵花子、花生、芝麻及成品植物油等。

来自植物性食品的油脂除棕榈油外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亚油酸含量高(表2),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

动物性脂肪除某些海产动物外,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不宜多吃。

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都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表2食物脂肪中的亚油酸含量(%)

食物名称亚油酸食物名称亚油酸

棉籽油44.3猪油6.3

豆油51.?

牛油3.9

玉米油56.4羊油2.0

芝麻油46.0黄油4.2

花生油37.9全蛋粉14.2

米糠油33.2牛奶粉3.9

菜籽油16.3豆浆粉52.0

茶油10,0核桃仁64.6

棕榈油12.1编鱼10.0

草鱼17.0鳝鱼7.8

四、糖类

1.糖类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①单糖类。

②双糖类。

③多糖类。

糖类是人类膳食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国人民膳食中60%一70%的能量由糖类供给。

1克糖类可供16.736千焦(4千卡)的能量。

神经组织和肺组织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初始能量来源。

如果以脂肪和蛋白质代替糖类产能,人体很快出现不良症状:

大量的钠丢失,机体蛋白质破坏,大量酮蓄积,脱水、疲劳和能量丢失。

所以,糖类为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糖类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并且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例如,糖脂参与细胞膜的构成,黏蛋白参与结缔组织的构成,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成分,关系着人体的遗传信息。

同时糖类在代谢中还有抗生酮作用和解毒作用。

多糖类中有一部分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

这一类多糖通称为膳食纤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促进肠蠕动以防止便秘,排除有害物质;减少胆酸和中性固醇的肝肠循环,降低血胆固醇;改善肠道菌种,防止肠癌发生等。

糖类在人体中的储存量比蛋白质和脂肪少得多,仅占人体体重(干重)的2%左右,而人体每日所消耗的糖类量比体内储备量大得多,因此必须保证经常供给,这是糖类在营养上的一个特点。

2.糖类的食物来源及摄入量

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谷类(含糖类70%~75%)、薯类(含20%一25%)、大豆类(含20%左右)、大豆以外的干豆类(含50%~60%)。

这些食物所含的糖类,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

另外,水果中糖类多以双糖、单糖及果胶、纤维素形式存在;蔬菜主要含膳食纤维较多。

蔗糖等纯糖摄取后迅速吸收,易以脂肪形式储存,一般认为纯糖摄入量不宜过多,成人以每日25克为限,所供能量应不超过总能量的10%。

关于糖类膳食摄人量,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以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如超过总能量的80%则会影响蛋白质的供给;糖类供给过少,则将摄入大量脂肪或蛋白质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既不经济,又会增加肝、肾负担,产生过量的酮体,危害健康。

故在供能比方面,糖类、蛋白质、脂肪应有适当比例。

即蛋白质、脂肪、糖类能量比分别在12%~15%、20%一25%、55%~65%。

也有人主张膳食中糖类与蛋白质、脂肪的重量比为4:

1:

1。

五、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繁多,但人体需要量甚少,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获得,如缺乏或摄人不足即会出现营养缺乏病。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D、E和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泛酸及生物素)和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储存于脂肪组织和肝脏,通过胆汁缓慢排出体外,故过量摄人,可致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仅有少量储存,易排出体外,因此必须每天通过饮食供给,长期供给不足,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亦称视黄醇,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与维生素A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来源于动物性食物,β—胡萝卜素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二者皆溶于脂肪,不溶于水,在一般烹调加工过程中不易破坏,但易遭紫外线和氧的破坏,尤其当脂肪氧化变质时,其中维生素A即行破坏。

当食物中有磷脂、维生素E与维生素C或其他抗氧化物质存在时,均有助于保护维生素A与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β—胡萝卜素常与叶绿素并存,故主要存在寸:

黄、红、绿色蔬菜和水果中。

一分子β—胡萝卜素通过加氧化酶的催化作用可断裂成两个分子的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吸收后大部分在肠黏膜内迅速转变为维生素A,然后参加维生素A的代谢。

(1)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全奶和奶油;p—胡萝卜素的良好食物来源是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油菜、冬寒菜、荠菜、萝卜缨、生菜、芫荽、番茄、辣椒、胡萝卜、杏、芒果等。

以往维生素A的含量是以国际单位(1U)表示,现改为视黄醇当量,其单位为微克,二者变换关系如下:

11U维生素A=0.3微克视黄醇

l微克视黄醇:

1.0视黄醇当量(RE)

1微克胡萝卜素=0.167微克RE

膳食中总视黄醇当量(微克)=维生素A(1U)X0.3+p—胡萝卜素(微克)×0.167

(2)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缺乏时的临床表现

①影响视觉。

维生素A缺乏使人暗适应能力下降,在暗处看不清东西,严重时可导致夜盲。

维生素A缺乏还可发生眼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化等一系列变化,在球结合膜出现泡状银灰色斑点(Bitot斑),角膜损伤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②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维生素A缺乏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黏液分泌细胞减少,使上皮细胞发生角化,出现皮肤变厚、干燥、毛囊硬化、棘状突起。

由于肠道和呼吸道黏膜发育受损,故婴幼儿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腹泻和呼吸道感染。

③影响骨骼发育。

维生素A是正常骨骼生长发育所必需。

维生素A缺乏使骨骼中的骨质不能正常地生长而向外增生,从而损伤邻近器官,尤其以神经组织明显。

另一现象为维生素A缺乏时,机体对过去已在骨骼中形成的骨质不能吸收,结果骨质增厚,骨腔变小,如颅骨过度增生与变厚则压迫颅神经,脊椎骨增厚会使脊椎的神经孔变小,从而压迫脊神经。

这都是因为维生素A缺乏时破坏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成骨活动过盛而出现的问题。

④对生殖的影响。

维生素A能促进动物生育,缺乏时雄性动物精子细胞下降,雌性动物胚胎吸收,当给予视黄醇时,可促进正常生殖,无胎儿吸收现象。

维生素A缺乏使雌鼠合成雌激素能力下降,雄鼠输精管上皮变性,睾丸重量下降,精子和精原细胞消失,可能成为生育能力不正常的原因。

⑤对生长的影响。

维生素A缺乏多见于2~5岁的儿童,成人一般少见。

在幼年动物早期,尤其是维生素A急性缺乏时,最初的表现为体重下降或体重增长缓慢。

另外,一次摄人大量维生素A(45000~60000微克视黄醇当量)或长期日服5000微克视黄醇当量,可引起中毒。

维生素A的主要中毒症状表现:

一是骨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阻,长骨变粗及骨关节疼痛;婴儿可出现囟膨突现象并伴以脑积水。

二是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指(趾)甲易脆。

三是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腹泻。

肝脾肿大、黄疽。

四是血红蛋白和血钾下降,凝血时间延长,易出血。

五是雌鼠在怀孕的2~16天内接受大剂量的维生素A,出生的幼鼠可出现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为脑膨出、脊柱裂以及颚裂、脑积水等。

一般由食物中摄人的维生素A量不会引起中毒。

成人每日维生素A的摄人量达到700~800微克视黄醇当量,即可满足需要。

2.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骨骼不能正常钙化,变软,易弯曲,畸形。

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和免疫等器官组织的功能。

一般6个月以下的婴儿多见急性佝偻病,骨质以软化为主,较大儿童多见亚急性佝偻病,骨质以增生为主,骨骼变形,严重者可出现“O”形或“X”形腿。

成人特别是妊娠、授乳的妇女和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主要表现为骨软化,易折断。

初期,腰背部、腿部不定期的疼痛,时好时坏;严重时,骨骼脱钙,骨质疏松,可有自发性、多发性骨折。

维生素D最好的来源是通过日光照射,使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多数研究证实,婴幼儿每日接受2小时日光照射可预防佝偻病。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三个方面:

①正常的食物。

②维生素D强化食物。

③浓缩的天然食物。

一般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不丰富,含量较多的食物有海产鱼类,每百克可含50~300国际单位,蛋类每百克约含70国际单位,黄油每百克含30~60国际单位。

维生素D强化食品多为奶类食品和婴儿食品。

近年来,我国多数大城市采用鲜奶强化维生素D,对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

我国规定每100克婴儿奶粉中维生素D强化剂量为400国际单位,每升鲜奶含400国际单位。

天然浓缩食物最主要的是鱼肝油,每100克鳕鱼含鱼肝油8000~30000国际单位,每100克比目鱼含鱼肝油2万~40万国际单位,每100克金枪鱼含鱼肝油达160万国际单位。

这些海鱼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往往是混合型的,其含量多少取决于不同的海域与条件。

我国规定维生素D的摄人量为每日10微克(400国际单位)。

维生素D摄入过量可产生毒性,一般认为长期每日摄人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可中毒,故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时应当注意,尤其对幼儿更应慎重。

维生素D的中毒表现,主要有恶心、食欲下降、多尿、皮肤瘙痒、肾功能衰竭,继而造成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死亡原因往往为肾钙化,心脏及大动脉钙化,同时皮下有钙、磷沉积。

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同时生化检查有高血钙与高尿钙现象,应采取措施,尤其应设法改善高钙血症。

3.维生素E

1922年发现维生素E为动物正常生殖所必需,缺乏时雄性动物可发生永久性不育,雌性动物受孕率下降,流产增多,故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

维生素E溶于酒精与脂溶剂,不溶于水,易氧化,特别是在光照及热、碱和铁或铜等微量元素存在下,可加速其氧化。

在酸性或无氧条件下较稳定,食物在一般烹调情况下,损失不多,但高温加热,常使其活性降低。

食物中维生素E的吸收率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40%—60%.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尤其与摄入水平有关,在每日摄人5-15毫克时其平均吸收率为50%,但当摄入量增大时,吸收率则降低。

(1)维生素E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E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在体内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

特别是在细胞膜上,维生素E与一些抗氧化酶共同构成体内抗氧化系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的破坏,对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对保护肺脏有着重要作用,肺脏是接触氧最多的器官,至少有两种细胞得到保护,一是通过肺脏的红细胞,二是肺组织本身的细胞。

维生素E还可以防止肺部的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等对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

维生素E不仅对肺,而且对肝、肾上腺等组织也有保护作用。

②合成体内一些必需物质。

维生素E是动物合成维生素C的必需因子;能促进糖类、脂肪、蛋白质释放能量所必需的辅酶Q的合成。

当维生素E缺乏时,形成不常的大红细胞,此即由于维生素E失去调节核酸合成功能所造成。

③参与精子的生成。

维生素E与精子生成、生殖能力有关,但未发现维生素E与性激素分泌有关。

④维生素E有节约维生素A的作用。

维生素E可保护维生素A不在消化道被氧化和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并增加维生素A的储存。

小量的维生素E可增强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但大量则抑制胡萝卜素转化和维生素A在肝脏中的储存。

(2)维生素E的食物来源与摄人量:

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的含量都很高,每百克达51.94-93.08毫克;坚果类如核桃、葵花子、南瓜子、松子、榛子等含量也很丰富,一般为30毫克/100克以上;其次为菌藻类,如发菜、猴头菇,木耳含量也在10毫克/100克以上;动物性食物以蛋黄和蛤贝类含量最高,可达10毫克/100克以上。

人体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摄人多不饱和脂肪酸多时,维生素E的需要量则增加,但我国人民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尚可补充部分维生素E。

另外,口服避孕药、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时,维生素E的需求也增高。

膳食摄人量成人为每日14毫克。

4.维生素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