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6056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docx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养殖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

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

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2.Larva和juvenile

Larva(仔鱼期):

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仔鱼。

Juvenile(稚鱼期):

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稚鱼。

3.鱼苗和鱼种

鱼苗:

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

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

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

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轮养和套养

轮养:

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

套养:

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

6.单养和混养

单养:

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

混养:

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

7.浮头和泛池

浮头:

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

泛池:

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

8.整塘与清塘

整塘:

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

清塘:

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9.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10.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

繁殖次数:

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

产卵次数:

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

11.排卵和产卵

排卵:

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产卵:

指卵从卵巢腔向体外产出的过程。

12.一级卵膜和二级卵膜

一级卵膜:

指卵细胞中由卵本身原生质产生的质膜和放射膜;

二级卵膜:

指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细胞,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包卵膜。

13.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

一批产卵:

卵一批同时成熟,一批产完。

产完后的卵巢内只有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和一些空滤泡,只能在下一个产卵季节才能产出。

分批产卵:

卵成熟一批产一批。

产过一次卵后的卵巢中还有不同时相的第3、4期的卵母细胞,在同一产卵季节内一待发育成熟,即可产出。

14.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

遗传性别:

又称染色体性别,指由遗传基因控制,即精卵结合产生的性别。

生理性别:

也叫性腺性别,指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

15.亲鱼成熟和卵子成熟

亲鱼成熟:

指性腺发育已达Ⅳ期、经摧产能起正常排卵反应的鱼;

卵子成熟:

指第Ⅴ时相的卵。

16.发情和效应时间

发情:

指成熟亲鱼注射适量的摧产剂后,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出现互相追逐的兴奋现象。

效应时间:

指末次注入摧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

1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

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

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1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

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

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1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

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

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20.增重倍数和养殖周期

增重倍数:

指鱼类起捕时的平均净增重和放养时的鱼种平均重量之比。

养殖周期:

指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的时间。

21.饵料系数和饵料转化效率

饵料系数:

指生产单位重量鱼产品所耗用的饵料重量(饵料消耗量/鱼体净增重×100%)。

饵料转化率:

指单位重量饵料能生产的鱼产品量(鱼体净增重/饵料消耗量×100%)。

22.日投饵率和饵料的月分配额

日投饵率:

指每日所投饵料重量占养殖水体(池塘、网箱)内鱼体重的百分比。

饵料的月分配额:

指全年饵料的需要量分配在各个月份的百分比(投饲率)。

23.生态适时下塘和多级轮养

生态适时下塘:

指能平行游泳,已开口摄食的成活和生长适时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下塘培养。

多级轮养:

是把养鱼池塘(含鱼种池和成鱼池)综合分为几类(级),每类塘专养一定规格的各种鱼类,饲养一定时间(40d左右),达到规定的规格便捕出,放入另一类池(称倒池),倒一次池,鱼类的密度就稀疏一次,这样不断地倒池稀放,以合理调节池鱼储存量,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生物。

24.人工放流和人工鱼礁

人工放流:

指以提高水域渔业资源量和改善水域渔业资源结构(区系改良)的目的,把人工培养的水产种苗投放到自然水域的活动。

人工鱼礁:

指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集鱼类栖息或繁殖,在水中设置的固定设施。

 

二、填空题

1.鱼类养殖按生产水域分有池塘养殖、河道养殖、水库湖泊养殖、港塭养殖、浅海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按生产方式分粗养、半精养和精养。

2.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是淡水池塘养鱼,主养鱼类以温水草食性和杂食性鲤科鱼类为主。

3.鱼类的食性以成鱼期的饵料组成可分为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以所食的饵料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草食性,以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以摄食方式可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

4.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其对食物的喜好性和食物的易得性。

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程度,可将食物划分为喜好食物、替代食物和强制性食物,而根据鱼类食物中各种饵料的实际比例(食谱),鱼类的食物可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

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和昼夜变化。

5.鱼类的生长特性有遗传性、不确定性(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群体性、雌雄相异性、可变性、等速和异速性。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

6.鱼类的性别有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性腺性别)之分,目前鉴别鱼类的性别主要依靠生理性别,通常又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类型。

而鱼类的性征有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两类,前者与繁殖活动有关如性腺、生殖导管、交配器、产卵管等,后者与繁殖活动本身无直接关系,但和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活动有关,如婚姻装、珠星等。

7.鱼类的繁殖方式按按产卵季节分有春季产卵型、夏季产卵型、秋季产卵型和冬季产卵型,按产卵次数分有一批产卵型和分批产卵型,按卵的性质分有产浮性卵型、产半浮性卵型、产粘性卵型和产沉性卵型,按受精和发育方式分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型、体外受精体表发育型、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型和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型,按产卵行为分有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和亲体型,按对产卵场要求分有敞水性产卵型(水层产卵型)、水草上产卵型、石砾产卵型、砂底产卵型、喜贝性产卵型和洞穴产卵型。

8.淡水池塘溶解氧受水中辐照度、浮游植物等的影响呈不均匀分布,溶氧含量上层高,下层低,而受风向的影响出现白天上风处低于下风处,晚上上风处高于下风处的现象。

一天中溶氧含量最高在下午2~4时,最低出现在黎明前。

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夏秋季节大于春冬季节。

9.池塘水质依据水中浮游生物总量和种类可以分肥水、瘦水、老水和转水四种类型,其中肥水、瘦水适宜鱼类养殖,而老水和转水不利鱼类养殖。

通常水中的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是造成池塘水色的主要因素,池塘水色有褐色、绿色、红色、青蓝色、清水色和土黄混浊色等类型,受温度、光照、营养盐、风向等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的直观指标(晴雨表),有利于鱼类养殖的水色通常有褐色和绿色水系,而红色水系通常是不利甚至危害鱼类养殖的危险色。

水质环境条件良好的池塘其水色通常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

10.与鱼类养殖相关的非生物环境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溶解气体、酸碱度(PH)、溶解盐、光照、底质、声音、水深、水流等,生物因子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

11.根据鱼类适温范围大小,可将鱼类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两种类型,而根据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三种类型。

一般鱼类能够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为4~5℃。

12.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可将鱼类分为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其中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都属狭盐性鱼类,而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属广盐性鱼类。

13.对鱼类影响较大的溶解气体有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溶解盐类有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类。

14.卵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而精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

卵细胞的发生过程为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生4个精子细胞。

鱼类卵细胞实际上是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阶段的次级卵母细胞,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产出体外,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

15.成熟鱼卵的结构包括卵核、卵膜、卵质和卵黄。

根据卵黄的分布,大多数养殖鱼类的卵为端黄卵。

鱼类的卵膜按来源可分为初级(一级)卵膜、次级(二级)卵膜和三级卵膜,其中初级卵膜由卵细胞本身分泌的物质所形成,次级卵膜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由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三级卵膜是由输卵管或生殖器官附属部分分泌形成。

一般浮性卵只具有一级卵膜,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有次级卵膜,三级卵膜为某些软骨鱼类所有。

16.不同鱼卵的集卵和孵化方式不同,浮性卵通常用溢流方式收集,沉性卵用底部集卵管方式收集,两者用孵化缸或桶、槽、环道等孵化,而粘性卵用鱼巢方式收集,通常有池塘孵化、脱粘卵孵化和淋水孵化等方式。

17.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子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其作用机制为环境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垂体→性腺。

18.鱼苗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小、嫩弱、无鳞片等,生理特点是代谢水平高、生长快,营养特点是要经历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三个阶段,游泳特点是孵出初期一般作垂直游泳,开口摄食时转为平行游泳。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一般的摄食顺序是:

桡足类无节幼体和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成体和枝角类等→鱼糜或人工颗粒饲料。

19.海水育苗场的主要设施有育苗车间、鱼池系统、供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充气供氧系统、调温系统、供电系统、饵料培养系统等。

其中水处理系统是水产工厂化育苗和养殖的生命线。

橡胶管、木质网箱架和取样器等育苗工具的总体使用原则是使用前消毒、专池专用、严防污染。

20.鱼类苗种繁育过程的基本步骤有亲鱼的选育→摧情产卵→受精→卵的孵化→鱼苗培育→鱼种培育。

鲤科亲鱼培育的经验是早春浅水培育,中期肥水培育,后期活水培育,产前流水刺激,产后强化培育。

21.决定鱼类催产期的主要因素是水温。

判断摧产日期主要依据亲鱼的性腺是否达到Ⅳ期末,通常采用抽查亲鱼的成熟度的方法来确定最后的摧产时期。

鉴别亲鱼成熟度的方法可以综合为“一看、二摸、三挤、四挖”。

22.目前使用的摧产剂种类主要有鱼类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LRH-B等,各种摧产剂均须用生理盐水配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

摧产剂的注射部位有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注射次数分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两种。

雄鱼一般注射一次,注射剂量约为雌鱼的一半。

亲鱼注射摧产剂后的发情产卵效应时间主要由水温决定。

23.鱼类受精有自然受精和人工受精两种方式,人工授精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其关键是准确掌握效应时间。

24.衡量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水平的生物学指标有亲鱼成熟率、摧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25.鱼苗培育的方式有静水土池塘培育、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三种。

目前大多数淡水鱼类采用静水池塘培育,大多数海水鱼类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

26.鱼池清塘后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是清塘→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当水温为20~25℃时,完成这一过程约需15~20d。

池塘培育鱼苗的关键环节是要生态适时下塘,即能平行游泳,已开口摄食的成活适时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下塘培养。

一般鱼苗经16~18d培养,长到3cm左右时即可出塘分养。

室外土池培育是大多数鱼类鱼种培育的主要方式,分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和二龄鱼种培育,鲤科养殖鱼类,1龄鱼种培育期通常为3~5个月,出塘规格为全长10~20cm,体重为10~100g,大规格鱼种通常要求鱼种体长15cm以上,体重50g以上。

27.养鱼池塘类型一般有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和越冬池。

池塘的池底一般有锅底型、倾斜型和龟背型三种类型,其中以龟背型最好。

28.池塘养鱼中根据鱼种的放养次数有一次放养和多次放养方式,根据的养殖种类多少可以分单养和混养方式。

29.池塘混养主要利用有效空间原理和共生互利原理,其类型有种内混养和种间混养,混养原则有主次分明原则、生态位互补原则、季节相近原则、生活习性相近原则、和平共处原则和互惠互利原则。

混养比例主要考虑滤食性鱼类与吃食性鱼类比例,栖息水层相近且食性相似鱼类的比例。

80:

20混养模式是收获时80%的产量来自主养鱼类,另外20%产量来自于配养鱼类。

30.轮养又叫轮捕轮放,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养殖鱼类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合适的密度。

轮养原则是一次放足,逐级轮放,分批起捕,捕大留小,捕大补小。

淡水池塘轮养 中主要的轮捕对象是鲢鱼、鳙鱼和草鱼。

31.确定池塘放养密度的依据有池塘条件、鱼种种类与规格、饵料供应、轮捕次数、配套设施和管理措施及历年的放养结果等,其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质。

确定原则是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能力相适应。

32.池塘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其中施肥与投饵是中心工作,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池塘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

33.池塘养鱼中投饵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年早知道,制订年饵料需要量、月分配额(投饲率)和日投饵量。

投饵应掌握四看四定原则和均匀性原则,四看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定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34.增氧机的主要作用是增氧、搅水和曝气。

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和长短要根据天气、鱼类动态和增氧机负荷等灵活掌握,开机原则是“六开三不开”原则。

35.八字精养法指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其中水、种、饵是基本要素,混、密、轮是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防和管是达到高产、高效的保证。

36.鱼病发生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病原)生物因素和鱼的体质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有未彻底清塘、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机械损伤等,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生物叫病原体。

鱼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防重于治,疾病防治中的常规四项消毒内容是:

池塘消毒、鱼体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37.网箱养鱼中的网箱按大小有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按组合形式有单箱式和组合式,按箱体的装配方式和有无盖网有封闭式和敞口式,按形状有方形、圆形、多边形和碟形等,按设置方式有固定式、浮动式、沉下式、升降式等,其中浮动式网箱是目前最通用,也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网箱形式。

传统网箱的结构包括箱体、框架(或浮体)、浮子和沉子和固定设施四部分。

38.综合养鱼的基本特点是将塘基和部分周围陆地纳入池塘生态系统,其类型主要有渔农综合经营系统(鱼菜、鱼草,桑基、果基、蔗基、花基等)、渔牧综合经营系统(鱼畜、鱼禽或鱼禽畜)、渔、农、牧综合经营系统(鱼-草-猪,鱼-菜-猪等)和农庄式立体种养生态系统等。

39.渔业资源增殖的主要方式有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人工增殖两种方式。

渔业管理措施从类别上可以分为技术措施、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三大类,或分为直接和间接措施两大类,也可以分为生物学方法、经济学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三类。

目前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措施有渔业限制、渔业水域保护管理和捕捞控制,其中渔业限制主要是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和自然保护区等,合理捕捞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地决定起捕规格和捕捞量。

40.人工养殖通常是在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获得优质水产品,人工放流增殖通常是在不可控制的水域进行,目的是增加放流品种资源量或改善该水域渔业资源结构。

人工放流品种原则上要求放流本地原种,其选择原则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安全原则、技术可行原则和兼顾效益原则,放流水域一般是湖泊、水库、大江、大河等大水面和港湾、近海等,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

41.人工鱼礁具有环境、集鱼和资源保护功能。

按照鱼礁功能分有生态公益型鱼礁、准生态公益型鱼礁和开放型鱼礁,按建礁目的分有养殖型鱼礁、保护型鱼礁、增殖型鱼礁、渔获型鱼礁和游钓型鱼礁等,按鱼礁在水中的位置分有浮式鱼礁和沉式鱼礁,按制礁材料分有混凝土鱼礁、钢材鱼礁、塑料鱼礁、木竹鱼礁、轮胎鱼礁、石料鱼礁和废船鱼礁等。

目前,底置多功能钢筋混凝土鱼礁占主导地位,较为先进的鱼礁为玻璃钢鱼礁。

 

三、判断题

1.淡水池塘养鱼是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

2.鲤科鱼类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养殖鱼类。

3.家鱼人工繁殖的理论和技术,对我国鱼类苗种生产及整个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4.大黄鱼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鱼类。

5.选择鱼类养殖品种的首要的依据是经济效益。

6.鱼类养殖品种一般应选择生长快、食性广、苗种易获得和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

7.增养殖水域指人们开展鱼、虾、蟹等增养殖的相应水域。

8.增养殖水域环境是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统称。

9.相对于湖泊和水库而言,池塘是小水体静水的开放水域。

10.池塘由于水浅,水温一般不具有垂直变化。

11.池塘水浅,一般没有稳定的水温分层现象。

12.由于溶解氧补偿和消耗的特点,造成池塘溶解氧在分布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13.池塘水色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和鱼类生长状况的直观指标。

14.鱼池的水色和透明度可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15.肥水有利于鱼类养殖,而瘦水则不利于鱼类养殖。

16.池塘养殖中,池水的运动具有促进水中溶解氧、温度和营养盐的传递,改善水质状况等作用,因此有利于鱼类养殖。

17.水温是影响水质的最主要因素。

18.池水的PH值一般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分层现象。

19.池塘中的细菌通常引起水质败坏,是引起鱼病的主要因素。

20.鱼类人工繁殖是鱼类养殖生产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

21.鱼类的食性指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所吃食物的种类。

22.饵料系数是鱼类对食物吸收利用的基本指标,饵料系数越小,表明食料的营养价值越低。

23.成鱼食性一般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因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4.几乎所有鱼类在鱼苗期,都以浮游生物为开口饵料及早期食物。

25.鱼类一生的生长速度变幅较大,但无明显生长停止点。

26.鱼类受饥饿后一般都表现出补偿生长。

27.温度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快。

28.鱼类个体只有达到某一年龄时才能达到性成熟。

29.鱼类的性转变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30.所有鱼类都有性周期现象。

31.鱼类的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

32.成熟亲鱼得不到合适的产卵场和产孵条件时不能产卵。

33.鱼类的繁殖次数是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

34.卵子和精子的发生均可分为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期。

35.池塘养殖的青、草、鲢、鳙,只有经人工摧情后卵细胞才能发育成熟。

36.封闭循环式育苗系统是目前我国海水鱼类育苗的主要方式。

37.一般淡水鱼类多采用室外土池育苗,海水鱼类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育苗。

38.鱼类育苗场的主要设施是育苗室和饵料培养室。

39.育苗工具新的比旧的好。

40.鱼类育苗中亲鱼的主要来源是从池塘养殖群体中有计划地选育。

41.鱼类育苗中亲鱼培养主要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

42.一般海水亲鱼多在室内水泥池中单养,淡水亲鱼多在池塘中混养。

43.家鱼进行人工摧产时性腺要处于第Ⅳ期。

44.家鱼性腺发育到第Ⅴ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45.雄亲鱼的性腺发育到Ⅳ期末,用手轻轻挤压后腹部,从生殖孔有较浓的乳白色精液流出表明催产效果良好。

46.鱼类育苗中各种摧产剂均需用消毒水配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

47.摧产药物的剂量指摧产时注入亲鱼体内的药量。

48.水温是影响催产期的主要因素。

49.效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亲鱼性腺发育状况,发育良好则时间短,反之则长。

50.人工授精可以提高鱼卵的受精率。

51.人工授精的关键在于掌握准确的摧产药物剂量。

52.室内水泥池育苗时通常用溢流的方法收集鱼卵。

53.大多数鱼类卵孵出后即行摄食。

54.鱼卵在孵化期间主要的技术措施是要控制好充气量大小。

55.各种鱼类的胚胎发育期差别不大,但鱼类是变温动物,受水温影响很大。

56.影响养殖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温、盐、光等环境因子和孵化管理水平。

57.目前多数鱼类的鱼苗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方式。

58.大多数主要养殖鱼类刚孵出的鱼苗多浮在水面,以平行游泳的方式进行摄食。

59.大多海水主要养殖鱼类鱼苗开口后都是先摄食轮虫,随后是枝角类和卤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等,最后是摄食鱼糜或人工颗粒饲料。

60.海水鱼类育苗中,投喂的轮虫和枝角类等生物饵料一般须经营养强化。

61.家鱼从鱼苗到成鱼其食性是不变的。

62.草鱼苗的开口饵料是幼嫩的芜萍。

63.四大家鱼鱼苗的开口饵料是一样的。

64.生态适时下塘指的是刚孵出的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时下塘。

65.鱼苗适时下塘是指在池塘枝角类高峰期时下塘。

66.凡是经运输来的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

67.通常在池塘、湖泊和水库放养的是夏花鱼种。

68.鱼种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和培养大规格鱼种。

69.目前鱼苗培育多采取单养方式,而鱼种培育多采取搭配混养方式。

70.目前室外池塘鱼种培育中普遍采用搭配混养的方法,而很少采用单养的方式。

71.泉水和井水由于浮游生物较少,一般不宜用来进行鱼类养殖。

72.高产鱼池要求池形规则整齐,东西向,长方形,池底呈锅底形。

73.鱼池边应种植高大的树木,以遮蔽阳光,防止夏季水温升高。

74.池塘养殖中,家鱼单位面积放养量和净产量均随水深增加而增加。

75.鱼池的位置、面积、水深和结构对鱼类生长没有什么影响。

76.池塘养殖中,鱼苗放养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是整塘和清塘。

77.整塘和清塘是池塘养鱼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78.鱼苗池注水应一次注足。

79.混养搭配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要特色,也是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80.轮养和套养都是提高池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

81.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不能同池混养。

82.池塘混养时主要考虑的是放养鱼类中栖息水层相近且食性相似鱼类的比例,以充分利用水体。

83.池塘养鱼中搭配混养主要考虑的是肉食性鱼类和非肉食性鱼类的比例,以充分有效地利用水体中的饵料生物。

84.池塘养殖中,混养搭配主要是在成鱼养殖中进行,鱼苗和鱼种培育中一般不进行混养。

85.搭配混养可在同一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