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6195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docx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模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介绍

 我们又喜迎新的一学期,为了在本学期使六年级音乐教学搞的更好,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课程研究为抓手,校本培训为依托,坚持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体现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各班学生都是40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本街道,一少部分转于其他学校,他们都是少先队员。

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

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

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

三、教学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5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学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时间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扶风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难点:

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教材内容概述

 

六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共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奥林匹克风”“星空畅想”“旋转的舞步”“舞剧之窗”“影视音乐”和“我的祖国”。

音乐作品共28首(新作品13首)。

其中欣赏曲目19首(器乐作品12首,声乐作品7首),唱歌曲目9首(新作品6首),综合性音乐活动2项。

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几个方面结合单元主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力求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并增长音乐文化知识。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这一单元是针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设计的。

2008年,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体育盛事——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召开。

在这历史性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刻,有必要让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奥林匹克风这个单元选取了部分反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歌曲和乐曲,并设计了相关活动,通过歌唱、欣赏和综合活动增加学生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相关知识(奥林匹克标志、会徽、吉祥物、奥运歌曲等)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起不屈不挠的拼搏意识。

 

本单元歌曲和乐曲的欣赏和学唱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表现歌曲中澎湃的热情,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巨大作用。

在“奔向2008”综合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在活动中要突出音乐的重要性,通过音乐创编和为画面配音乐等活动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仪式、历史等。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

 

管弦乐作品《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

这首作品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团结、和平与友谊”,以及体育竞技那奋发的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自1984年以后,几乎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作品。

 

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A开始,催人奋进。

仿佛宣告:

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主题B是由弦乐作主奏乐器,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隐约还能听到铜管乐器演奏的号角音调。

号角和弦乐演奏的A、B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也为整个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这首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体会音乐中两个主题的情绪,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音色和表现力的特点,并能为作品划分段落。

 

2.唱歌《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表达了中国少年儿童对北京2008奥运会的到来充满无限的期望之情,并为这一天的到来积极地准备着。

歌曲采用进行曲风格把少年儿童这种豪迈的气概表现得十分充分,教唱中要让学生表现出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比鲜明,要让学生意识到情绪上的变化并进行表现,可以从音乐要素上进行分析,寻找造成音乐情绪变化的手段。

对歌曲中涉及到的奥运知识,要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明确“五环”的具体含义,并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渗透性介绍。

 

3.欣赏《手拉手》

 

这首由托姆·惠特洛克作词、乔吉奥·莫罗德尔作曲的第24届汉城奥运主题曲,运用弱起、切分和附点节奏,使歌曲充满活力和时代特征。

歌曲作为欣赏曲目,可与欣赏曲《奥林匹克号角》或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多首作品感受奥林匹克运动具有的热情。

 

歌曲结尾处,使用了“阿里郎”的词句,为歌曲增添了民族的痕迹。

《阿里郎》是朝鲜半岛人民最喜欢的民歌,《手拉手》中使用“阿里郎”象征着此次奥运会在韩国召开。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去认识歌曲音乐创作中的这一特点,形成学生对音乐创作手法思考和观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4.欣赏《巴塞罗那》

 

歌曲《巴塞罗那》同样具有着火热的热情,但与《手拉手》不同,在热烈、欢快的情感中,歌曲《巴塞罗那》还具有一种渴望的情感,从不同方面体现着奥林匹克的精神。

作为第25届奥运会歌曲,歌曲中点明了本届奥运会的地点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音乐表现形式上利用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合唱与管弦乐队的结合,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

歌曲发展中,进行了八次转调,使音乐色彩极其丰富,不断燃起人们的热情。

作品欣赏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不断转调带来的色彩变化,让学生对音乐创作要素有更多的了解。

 

5.活动“奔向2008”

 

为让学生对奥运会有全面的认识,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这个综合性活动,通过全体成员的互动,将与奥林匹克相关的内容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课前准备,教师可在课前提出要求,分小组进行内容收集和整理,并设计竞赛项目,运用知识竞答、设计主题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活动。

从奥林匹克的历史延伸到北京2008奥运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奥林匹克有全面了解。

活动设计过程要有针对性、有创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也可以请学生设计活动方式。

在活动中,要注意音乐的重要性,将音乐贯穿在活动之中,让学生围绕音乐展开活动,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第二单元 星空畅想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未知,激发起青少年无限的幻想。

在青少年时期,要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态度观察世界,利用学生对宇宙星空的幻想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使学生树立起探索宇宙奥秘、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本单元选取了部分有关星空畅想的歌曲和乐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内容设计上,有演唱、欣赏、创编和器乐教学,锻炼学生的合唱和器乐演奏能力,并通过音乐创编活动,了解音乐表现情感的不同手段。

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我爱银河》;用热情、自豪的声音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准确、协调地演唱合唱。

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创编4-8小节旋律,表达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的喜悦之情。

 

1.唱歌《我爱银河》

 

银河是由无数彗星、行星等汇合而成的庞大天体,宛如一条白色的天河。

歌曲《我爱银河》表现了少年儿童对银河的向往和热爱,充满了少年儿童的欢乐之情和青春的朝气。

作为合唱作品,需要声部间的和谐与融合。

教唱这首歌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合唱的意识,注意音色的控制和与其他声部的配合。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弱起节奏是歌曲的一大特点,需要注意节奏的准确。

第一段音区变换较为频繁,八度大跳容易造成声音上的不协调,教唱时要进行特别的练习,提醒学生控制声音,倾听不同处理方式时音色的变化,用最和谐、动听的声音进行演唱。

第二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也是教唱的重点所在,教师可对合唱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声乐方法训练,使学生体会较高音区和长时值情况下,声音处理上的特点及声部配合上的技巧,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在歌曲处理上,可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索,采用不同力度、情绪及声部配合方式,感受音乐表达上的变化。

 

2.唱歌《蓝天向我们召唤》

 

《蓝天向我们召唤》同样是一首合唱作品,在歌曲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歌曲产生的背景:

我国神州五号、六号成功升空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这首歌曲的旋律创作中,节奏比较多样,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增加了旋律的动感,也为唱歌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教唱时,要引导学生在声音上进行相应的处理。

作为合唱作品,除要注意合唱作品声部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外,本首歌曲中有4、5两个变化音,要特别注意这两个音的音准。

 

3.欣赏《啊,高山》

 

《啊,高山》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受爱因斯坦的名言启发而创作的,爱因斯坦的名言是:

“登向科学高峰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峰顶”。

可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攀登科学高峰。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用6/8拍写成。

通过欣赏需要让学生了解6/8拍即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一小节内有六拍,在写谱时为了方便视谱和突出节拍特点,将前三拍、后三拍连在一起,中间断开,如

,由于单位拍变了,各个音符的时值也发生了变化,“

”为一拍、“

”为两拍,“

”为三拍,“

”为半拍。

在进行欣赏教学时,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学习6/8拍的挥拍方式,掌握6/8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教科书中对6/8拍的挥拍方式出示了大致的方向图,教师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第一拍向下,第四拍向右,第二、三拍在左方轻点两下,第五、六拍在右方点两下,将强弱规律明确地显示出来就可以了。

掌握挥拍方式后,可请学生与音乐配合进行挥拍训练,让学生体会6/8拍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管弦乐合奏《木星——欢乐使者》

 

《木星——欢乐使者》选自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创作的由七个乐章组成的《行星组曲》,七个乐章具有不同的情绪和层次感。

第一乐章残酷无情、第二乐章静谧柔和、第三乐章诙谐活泼、第四乐章欢乐感恩、第五乐章阴郁空漠、第六乐章变幻莫测、第七乐章神秘朦胧,《木星——欢乐使者》是其中的第四乐章。

作品一开始出现的是欢闹的主题,后来转入严肃和平和,犹如宗教中的感恩歌曲,宽广而神圣。

 

作品欣赏时,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中出示的主题,并找出主题在听赏时出现的次数。

音乐欣赏时,除要感受音乐的正确情绪外,可要求学生配合音乐挥拍,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

教材中安排了器乐演奏和音乐创编活动,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器乐演奏方法,并能够熟练吹奏教材中的旋律。

音乐创编活动,教师可设计一部分节奏或音高,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让学生通过音乐创编活动,感受不同节奏表达情绪上的作用和特点,并对音高和节奏的配合有所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创造的喜爱之情。

 

第三单元 旋转的舞步

 

这是一个以圆舞曲音乐为主题的单元,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两种欧洲的传统舞蹈——华尔兹和小步舞。

它们属于外国的交际舞,都是由民间舞蹈演变而成,多为男女对舞的舞蹈形式,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活动。

 

本单元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创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在单元教学中,舞蹈教学是个难点,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舞蹈。

让学生学习圆舞曲的基本舞步,感受圆舞曲的律动美。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众多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乐曲的创作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

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地利一败涂地,在普鲁士的压迫下,沉闷的气氛笼罩全城。

这种形势下,施特劳斯创作了此曲,从此一直被各国人民所喜爱。

在维也纳,它甚至被称为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

 

这首流传百余年的作品原是合唱圆舞曲,后又改编成管弦乐曲,可在教学中请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增加学生的音乐体会。

作品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部分非常著名,圆号在小提琴颤音的衬托下引出了多瑙河柔和的水波,象征黎明时的曙光拨开了河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序奏过后,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各具特点的小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主题简洁、明朗,包含着对人生的希望;第二圆舞曲巧妙而富于变化,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姑娘们,在欢快地跳舞;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采用切分节奏给人以新颖亲切的感觉;第四圆舞曲开始的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第五圆舞曲是全曲的高潮,是第四圆舞曲的继续和发展,在调性上产生变化,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多瑙河上无忧无虑荡舟时的情景。

可请学生分别欣赏序奏和五个圆舞曲,让学生在情绪、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听赏,总结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小步舞曲》

 

小步舞是欧洲的一种传统舞蹈,西方音乐史上很多作曲家都创作了大量的小步舞曲。

这首作品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通过这首作品,可让学生对莫扎特有深入的了解,有关莫扎特的故事、作品等可请学生课前收集、整理,通过演讲或讲述作品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小步舞曲》原是莫扎特作品《D大调嬉游曲》的第三乐章,后来常用作单独演出,曾被改编成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演奏的独奏曲。

教材中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奏的《小步舞曲》,欣赏教学中,可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让学生熟悉不同的音色及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增加学生对乐器的了解。

欣赏这首《小步舞曲》同时,可对比欣赏几首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小步舞曲》,让学生对比同类体裁作品,总结作品风格上的特点,加深对小步舞曲的认识。

 

3.唱歌《儿童圆舞曲》

 

这首唱歌作品通过演唱让学生体会圆舞曲的节奏特点,歌曲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唱歌教学中,六年级学生应已具有一定的视谱能力,可让学生视唱歌谱或用乐器演奏歌曲主旋律,让学生对旋律的音高、节奏有准确的认识,再学唱歌曲。

通过歌曲学唱,可再强化学生对圆舞曲的认识,并结合歌曲进行歌表演,边唱边进行集体舞活动,锻炼学生音乐与肢体的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4.唱歌《开心的感觉真好》

 

这首创作歌曲具有轻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唱时,教师可让学生朗读歌词,体会歌曲表达出的情感体会,再结合音乐进行教唱。

除要强调演唱时对声音进行控制外,作品中标记了换气记号和跳音记号,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使用和换气的方式,并利用声音进行表现,提高学生对歌曲演唱上的把控能力。

 

第四单元 舞剧之窗

 

为使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这个单元主要选取了舞剧中的部分音乐,通过对舞剧中音乐使用情况的了解及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音乐在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烘托舞蹈等方面的巨大表现力,并了解舞剧这种艺术形式。

 

这个单元从演唱、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几个方面进行了内容的设计,作品的选择涉及到中外舞剧中的著名音乐段落,让学生在歌唱、鉴赏、创造等多方面有所提高。

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演唱方面能够了解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表达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能够初步了解舞剧的特点,了解一些舞剧的剧情和主要音乐选段,如《小刀会》《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

通过欣赏《花香鼓舞》《羚羊舞》《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曲式结构的特点,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理解音乐;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能够多了解中外舞剧,并从中了解所表现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内容。

 

1.欣赏《花香鼓舞》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剧《小刀会》中的选曲,表现的是小刀会起义军打败清兵和英兵,占领上海,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欢迎起义军、庆祝胜利的情景。

《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渔蓝花鼓》,在旋律走向和节奏上与《茉莉花》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首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音乐特点,欣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花香鼓舞》的作品风格进行总结,并列举类似风格的作品。

也可把《花香鼓舞》与《茉莉花》进行对比欣赏,找寻两首作品中的相同之处,增加学生对作品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对作品表现出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进行了解,并针对舞剧的形式进行探讨,增加学生对舞剧的了解。

针对具体场景使用的音乐,可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思考与观察,总结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2.唱歌《军民团结一家亲》

 

这首歌唱作品运用了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的选曲。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一部优秀的芭蕾舞剧,在学唱歌曲前,要让学生了解《红色娘子军》的剧情及歌曲使用场景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意识到歌曲在舞剧中处于的位置和作用,体会其中传达的深切情感。

 

歌曲为一段体,包括四个乐句。

作品虽短小,但旋律悠长,需要演唱时对气息进行控制,使气息达到平稳、绵长,要提醒学生注意换气和声音的控制。

教唱时,可结合《五指山歌》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_了解我国民间歌曲的丰富多彩,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训识,对比分析创作歌曲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3.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快乐的女战士》同样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的音乐,旋律轻快、活泼,有中国《四小天鹅舞曲》的美称。

 

作品由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组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对音乐的段落结构进行划分,总结每段情绪上的变化。

作品中涉及到弦乐,单簧管、竖琴、小号不同乐器的音色,可让学生分辨乐器,增加学生对乐器音色的了解。

在分段欣赏中,要求学生能够哼唱出段落中的主旋律,并熟记第一主题旋律。

这段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曾被改编成钢琴、手风琴等器乐独奏曲,可结合不同的演奏形式进行听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

 

4.欣赏《天鹅湖组曲》选曲——《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

 

《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包括多段音乐作品,《西班牙舞曲》和《那不勒斯舞曲》是其中第三幕的两段音乐。

 

作品欣赏前,可介绍柴可夫斯基和《天鹅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舞剧的剧情有所了解。

《西班牙舞曲》具有典型的西班牙民间《波莱罗舞曲》的节奏特点,音乐热情奔放,长笛和单簧管领奏出欢快、流畅的第一部分主题。

第二部分主题富于歌唱性,较为抒情。

欣赏时可分段欣赏,让学生分辨音乐情绪上的变化,并进一步熟悉领奏乐器的音色。

《那不勒斯舞曲》则是一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具有意大利音乐风格的乐曲,全曲始终衬托着一种节奏型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在情绪和节奏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和发展,可让学生划分作品段落,并对三个段落情绪及音乐上的特点进行总结。

这两首欣赏作品可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有所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创编节奏型的方式为<西班牙舞曲》进行伴奏,可结合作品欣赏中对节奏的认识,请学生进行小组研讨,设计不同节奏型为乐曲《西班牙舞曲》伴奏,让学生体会节奏变化的多种多样,感受音乐创作手法的多变。

如条件允许,可结合视频资料进行欣赏,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 影视音乐

 

电影音乐是音乐的一个分支。

当今,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电影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单元在教学时,要注意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让学生熟悉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如表达主题思想、抒情状物,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强化情绪、深化视觉效果,加强戏剧性、转换场景、描绘景物等。

特别要引导学生感受同一段音乐由于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起的不同情绪的变化。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演唱方面,能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乐观的情绪演唱歌曲《啊,朋友》,注意唱准切分音和延时音的时值。

为了表达不同的情绪,可以为歌曲设计不同的速度和力度。

能够背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人鱼的童话》的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电影音乐和电影情节,了解影视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意义。

 

1.唱歌《啊,朋友》

 

歌曲《啊,朋友》原是意大利的一首民歌,南斯拉夫电影《桥》用这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通过不同的情绪渲染了不同的环境和气氛,深刻地刻画了影片中游击队员内心的情感。

 

歌曲为一段体,其中使用了较多的弱拍起唱和切分节奏,使歌曲有一种向前的推动感,学唱时要强调节奏的准确性,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到节奏律动上的特点。

学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电影《桥》的故事情节,体会影片中表达的情感。

针对影片不同段落中《啊,朋友》这首歌曲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欣赏,使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歌声进行体现。

 

2.欣赏《谍中谍》 《现代启示录》 《重逢有日》

 

这三首作品分别是《谍中谍》、《现代启示录》和《日瓦格医生》的主题曲。

作为欣赏曲目,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传达出的情感内涵,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乐器的音色进行听辨和熟悉。

其中《现代启示录》的配乐使用的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女武神》第三幕《女武神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