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62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doc

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2008-04-1208:

52:

59)

标签:

杂谈 

 

一、  会计报表的概念与种类

1、会计报表的概念:

是综合反映农村信用社某一时点(通常为年、季、月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及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表格式书面报告文件,是农村信用社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

2、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   

3、会计报表的种类:

(1)按照报表编制的周期性分为: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报表。

(2)按照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及其重要性,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可分为主表和附表两类。

主表包括:

业务状况表(含表外科目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年终科目结转表、新科目余额表(含表外科目余额表);附表包括:

固定资产状况表、成本核算表、决算说明书、文字说明等。

财务情况说明书:

以文字形式补充说明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产增减和周转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会计报表附注:

①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变更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说明;③或有事项的说明;④重要资产转让及出售说明;⑤信用社合并、分立的说明;⑥信用社会计报表其他重要的说明。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主表分为资产负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3)按照报表反映的资金运动形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

静态报表是反映某一“时点”即某一“时日”情况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动态报表是反映“时期”情况的报表,其编制的特点是按照有关科目的发生额或累计发生额填列的,如损益表。

(4)向银监部门报送的会计资料

月报、季报、年报

季报、年报

年   报

1、业务状况表

2、备付金比例情况表

3、拆入资金比例情况表

4、不良贷款比例情况表

 

5、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情况表

6、单户贷款余额占资本总额比例超过30%情况统计表

7、对最大一户及十户贷款比例情况表

8、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情况表

9、支付缺口测算表

10、支付缺口测算汇总表

1、资产负债表

2、财务损益表

3、资本充足率情况表

4、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表

 

5、资产流动性比例情况表

 

6、固定资产比例情况表

1、资产利润率情况表

2、利息回收率情况表

3、存款增长率情况表

4、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率情况表

二、会计报表的作用

1、为金融企业经营者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资料。

有利于信用社管理人员利用会计报表,可以及时了解信用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及其成本、利润的基本情况,分析信用社某一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信用社的经营管理。

2、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所需信息。

借助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可以使投资者和和债权人全面了解金融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财务状况,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比如目前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股金,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如果信用社会计报表反映的利润大,相对来讲该社吸收股金的难度就小,因为投资回报率相对高。

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没有规定要向投资人提供,如果作为上市的金融企业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会计信息。

3、是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

比如中央银行银监委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来监督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审计、税务部门借助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和税收征管。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方法

为了保证农村信用社会计报表的编报质量,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在编报会计报表时,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会计法》第五条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基本要求是:

1、数字真实。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的数字必须客观、真实、能够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应以估计数字代替实际数字,更不得弄虚作假,伪造报表数字。

数字真实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来源真实可靠;二是报表项目填列没有差错。

为此,在编表前必须查对和调整会计事项,检查会计科目的使用,确保账实相符,收支结转正确;编表时要严格以账簿记录为依据,不得提前结账或编表后结账,必须做到账表相符,有关报表数据衔接一致;编表后要认真检查,经社领导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共同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2、计算准确。

计算准确是保证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信息正确的基础。

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进行核算,比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各项原则。

保证核算的口径一致,指标可比。

                                                                                                                                                                               

3、内容完整。

必须按统一规定的种类、格式和内容进行编制。

对于规定编制的各种报表必须编报齐全,不得漏编漏报;对于应当填列的报表项目,无论是表内项目还是补充资料,都要填列齐全。

4、报送及时。

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及时有效地使用会计报表资料,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必须按规定的时间报送。

四、会计报表的编制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的编制,大部分是电脑操作,少数社仍然是手工报表。

不管是电脑操作还是手工操作,编制会计报表的原理是相同的。

(一)编制的基本要求:

1、报表各科目上下期余额必须衔接一致,本期新增科目应无上年末余额;本年停止使用的科目应无本年末余额。

2、双方反映余额的科目,不能轧差反映。

3、本年度内取消和增设的会计科目,一律通过发生额结转;新年度开始新增的会计科目一律通过年终科目结转对照表结转。

4、上报的报表必须与软盘数据内容一致。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

1、业务状况表的编制:

(1)、上下期余额应衔接一致。

手工报表——根据上年末期末余额填列年初余额;电脑报表——进入数据录入、确定报表种类、同时确定“派生种类”、选定要结转的栏次,点击“余额结转”按钮,出现“余额结转”窗口,系统自动获取相应数据。

(2)如有机构变动等情况,一律通过发生额进行调整。

(3)表外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科目余额应无角分。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的会计恒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报告式和账户式之分,目前农村信用社采用账户式的资产负债表,是把报表分为左右两方,将资产项目列示在表的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列示在表的右方,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构,而且左右两方合计总金额相等。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因类似字母“T”,得名“T”型账户。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简表

               资产:

               负债: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注意:

(1)本表的“年初数”,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填列。

(2)”存放联行款项”、”联行存放款项”,应根据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的借贷方余额轧差后的数据填列,轧差后如为借方余额,填列在“存放联行款项”;如为贷方余额则填列在“联行存放款项”。

(3)长期存款:

根据2051科目中存期一年以上定期存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不包括一年内到期的定期存款。

但根据《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规定:

单位存款分三个月、半年、一年三个档次,因此我们在编制此表时,此栏不能填列数字。

但每年的决算报表汇审,几乎每个联社都有填列了数字。

(4)未分配利润及未弥补亏损:

①编制季度、半年度资产负债表时,由于损益类未结转,当年度损益类部分的轧差数,不管是盈余还是亏损均应填列在“未分配利润”栏内,如果是亏损,则用“-”号表示;历年未弥补的亏损,填入“未弥补历年亏损”栏。

②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根据3121科目中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填列,如未分配利润是借方余额,则为历年未弥补的亏损,填入“未弥补历年亏损”栏;如为贷方余额,则为未分配利润,填入“未分配利润”栏。

(5)资产负债表的表外科目代保管证券应小于业务状况表表外科目105代保管有价品;抵押品与质押品之和应等于业务状况表表外科目106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余额。

电脑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点击“报表处理”按钮,利用相关表取数生成资产负债表的季报、半年报、年报,再进行打平。

但应注意:

生成出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不完全,计算填列的数据在公式中未设置,必须手工填列;如必要时,经请示可修改公式。

3、损益表的编制:

本表的上期数填列同期数,便于同期对比。

编制损益表时,必须根据业务状况表的损益类各科目进行编制。

应注意:

(1)利息收入中的其他利息收入只指1392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不是其他贷款利息收入。

(2)其他营业收入中的其他营业收入指信用社代理业务、代保管及其他收入。

(3)56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如调减本年度利润用“-”表示。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如为亏损,用“-”表示,但表下面的亏损金额,前面则不需要再用“-”表示。

4、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无论是盈余社还是亏损社都必须编制此表,如为亏损社必须打“-”号。

应注意:

(1)净利润应等于损益表中的净利润。

(2)可供分配的利润如为尚未弥补的亏损用“-”表示。

5、固定资产表的编制:

(1)填制固定资产年初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以及固定资产年末数,应分别与业务状况表中的1511固定资产科目的上年末余额、本年借贷发生额以及本年末余额一致。

(2)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不包括3121利润分配。

(3)表中的054项要另附文字说明,包括该项目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的类别、金额和数量等。

应注意单位、数量的变化。

6、成本核算表的编制:

(1)本表“资产及收益合计”的平均余额应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支出合计”的平均余额。

(2)本表“实收利息额”和“实付利息额”两栏各项目的数据应与损益表中各有关项目的本年累计数相一致,其收付合计数之间的差额应与损益表中“净利润”数相一致。

(3)本表的平均余额填制万元,并保留两位小数。

7、决算说明书的编制:

(1)本表的非正式职工总数指临时工、代办员、站干,司机、炊事员等。

(2)决算说明书第七项经济指标分析各项数据应与业务状况表、损益表成本核算表的相关项目一致。

8、新科目余额表的编制:

新科目余额表与业务状况表有关项目期末余额相符,但编制新科目余额表时,将4601、4602、4621、4622、4631、4632、分别转入到4611、4612、4625、4626、4635、4636科目。

(三)会计报表的审核:

分电脑审核和手工核对两种。

1、电脑审核:

点击报表处理中的相关表数据审核中的“本地审核”功能,审核所有的一季度报、半年报、年报之间的衔接关系是否相符。

2、手工审核:

一共有十五项

(1)、业务状况表累计折旧科目贷方发生额应大于或等于损益表其他营业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2)、业务状况表呆账准备金科目借方发生额应大于或等于表外科目已核销呆账借方发生额。

(3)、业务状况表呆账准备金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表外科目已核销呆账贷方发生额加损益表中其他营业支出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数。

(4)、业务状况表递延资产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损益表递延资产摊销。

(5)、业务状况表应付利息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成本核算表一年期以上定期实付利息加股金实付利息。

(6)、业务状况表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损益表职工福利费。

(7)、业务状况表应交代扣利息税借方发生额加年末余额应等于贷方发生额加上年初余额。

(8)、业务状况表应付利润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应付利润本年实际数。

(9)、业务状况表县辖往来科目应无未达帐项,与营业部对帐全辖平衡。

(10)、业务状况表社内往来科目年末借、贷方余额应相等或者无余额;业务周转金应无余额。

(11)、业务状况表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发生额应等于损益表各科目余额。

(12)、业务状况表表外科目105科目余额大于或等于资产负债表补充资料的代保管证券。

(13)、业务状况表表外科目106科目抵押及质押有价物品应与补充资料的抵押品加质押品之和。

(14)、业务状况表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发生额应等于本表5211、5221、5311、5321、5331、5341、5361、5501、5601(调减)等九个科目贷方发生额加期末净利润额(盈余社)。

(15)、业务状况表本年利润科目贷方发生额应等于本表5011、5021、5111、5121、5141、5151、5601(调增)等七个科目借方发生额。

五、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目的

会计报表是在日常核算的资料的基础上,用表格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报告。

会计报表在未经分析之前,只是一堆密密麻麻子的数字的堆砌,报表使用者仅仅根据报表表面上的数据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如果我们对提供的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更可靠和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使决策者在决策时,避免直觉推测,减少不正确的判断、缩小错误的领域、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可剖析报表信息中隐藏的内容;揭示经济活动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及规律性。

总之,会计报表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

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析法:

也叫对比分析法,它是将两个相关的可比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评价经济活动。

其对比的内容一般是:

(1)、本期的实际数与计划指标比较,用以考核计划的完成情况。

(2)、本期实际与上期、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时期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实际数比较。

(3)、本企业的实际指标与其他金融企业,特别是本行业的先进

企业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

因素分析法:

一些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变动,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些因素起积极作用,有些因素起消极作用,而起相同作用的因素中,又有主次之分和影响和程度的不同。

例:

某信用社利息收入情况如表:

   项目

单位

上年

本年度

贷款总额

万元

7500

8500

加权平均利率

%

6%

5.6%

利息收入

万元

450

476

分析:

本年度比上年利息收入增加26万元。

因为:

①贷款总量的增加而增加(8500-7500)*6%=60万元

   ②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而减少(5.6%-6%)*8500=-34万元

所以:

一个积极因素,一个消极因素共同影响利息收入增加26万元。

3、结构分析法:

计算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并分析其变化,可以分析其结构变动的特点、趋势。

4、比率分析法:

将有着内在联系的两个绝对数指标进行对比构成一个新的指标,以揭示出经营质量水平,这是现代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例如:

农村信用社的17项财务指标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