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6531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docx

江苏省泰兴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

江苏泰兴市重点中学

2011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试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着陆/着笔殷红/殷实血本无归/一针见血

B.省心/省亲沉没/没世埋怨/埋葬

C.抹黑/抹墙落枕/落色隽永/隽秀

D.和弄/和诗椎心泣血/脊椎薄饼/薄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来的警察擒获。

B.把现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研究,这种大业,就是孔子、亚里斯多德复出,恐怕也要敬谢不敏。

C.中国篮球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D.当这位长袖善舞的梨园名旦,抖起她最擅长的水袖,唱开清亮的京腔时,台下的观众都禁不住大声地喝起彩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尺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B.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C.冠华是个从不设防的人,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D.技术或许是中性的,技术本身既非善亦非恶,技术的运用及运用的结果却可以是大善或大恶的。

4.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磁浮列车的优点。

不超出20字(4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

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0—160公里之间。

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

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4分)

原句: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要求:

以原句为总说,再写两个分说的句子,每句不少于20个字)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6-9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

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

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

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

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

博心知之,告外趣驾。

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

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

吏民大惊。

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

博问其故,对言:

“惶恐!

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郡中大惊。

其折逆人如此。

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

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

“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

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

”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

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

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

指郡太守。

②移:

旧时公文的一种。

③谳(yàn):

审判定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

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

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

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

逞强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

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

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

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

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4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分)

译文: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默而治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6)我自横刀向天笑,。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广陵散

宗利华

那时,聂政坐在一个酒肆里,面如止水。

秋日的风已露出了峥嵘气象,吹得檐角枯草,咝咝作响。

聂政的目光掷向窗外,有一稀稀落落的丧葬队伍缓缓走过,灰黄纸片散乱了黄昏的半个天空。

那队伍寂静而行,竟不闻半丝泣声!

看来,又有一个人,像父亲一样,被暴君害死了。

聂政眼里,有恶恶的光一闪而过。

该去了。

聂政抹一把脸,左手将腰间的短剑一捏,凛凛地出了酒肆。

风舞得正邪。

次日黄昏。

修建宫殿的工地。

和聂政目光不经意地一撞,国君韩哀侯就明白了,这群匠人里头,有个人是来取他性命的。

他不动声色,转身就走。

聂政手里瞬时已多了一剑,脚步也迅疾跃起。

哪料韩王早有防备,躲得自是恰到好处。

聂政再出手,已然迟了。

卫士水般围拢过来!

聂政趁势翻墙而逃!

在父亲坟前,聂政跪了整整一夜。

现在,他需要藏匿了。

他的画像,已挂在了韩国的角角落落。

三年后的一天,一个削瘦的身影出现在韩国的街市上。

那身影正踽踽前行,面前忽地就多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

那人浑身悄然一震!

“你,像极了一个人。

”女人盯了他道。

“谁?

”那人的声音嘶哑、冷漠。

“我的丈夫。

我足足三年没见到他了。

你浑身上下,有一个地方非常像他。

那人腮边的肌肉一抖。

“哪儿?

“牙齿。

那人仰天大笑,“你这女人,莫不是疯了?

”说完,直直地过去了。

眼角,却兀自有了泪。

转眼,又是三年。

这一天,韩国都城城楼下,蓦地就多了一个盘膝而坐的黑面男子。

面前横摆一张满身断纹的古琴。

此人轻挽双手,在那古琴上抚出第一个音符时,众人便止了手头活儿,齐齐地扭头来瞧。

再听,愈加不同凡响了,时而清虚淡远,时而酣畅淋漓,时而冰泉凝咽,时而深沉凝重。

人愈来愈多,静静围拢过来。

路侧,立了数匹骡马,竟高昂其首,寂然无声。

不久,琴音把韩王的属下给吸引来了。

国君韩哀侯的寿诞到了。

宴上需要这么一位抚琴高手。

再打量那弹琴者,实在太丑陋了。

脸似锅底,发如乱麻。

张嘴一笑,那里面竟一颗牙齿也寻不见。

一开口,嗓音竟像破锣一般怪异。

众人皆感叹,奇人自有异像啊!

就这样进了宫。

韩王寿诞宴上,男子施了浑身解术奏琴。

把韩王及周围卫士听得如痴如醉。

琴音突然陡地一转,瞬时激昂起来。

众人闭目去听,竟在那里面听出了战马嘶嘶,铁蹄踏踏,兵车喋喋。

琴音愈走愈急,似乎是两军对垒,厮杀开来。

众人心旌慌乱,却又欲罢不能。

猛地一下,琴音嘎然而止,随之一声惊呼!

细瞧,韩王胸前竟早就被刺入一剑!

韩王双手抓着剑柄,拚着最后气力问,你是谁?

为何要杀我?

男子哈哈大笑。

我是谁,已不重要了。

如果说六年前我杀你,是为了替父报仇,现在,我则是替天行道!

男子说罢,抽出韩王腹中之剑,往脖子上只一横,鲜血四下崩溅开来!

次日,男子尸体和那柄剑一起被挂在了城楼下。

旁边有一白纸,上书“知此人是谁者,赏金千两”。

数日后,有一老妇跌跌撞撞而来,立住,号啕大哭。

“儿啊!

虽说你变得面目全非,但我只需看这剑一眼,就知道是你。

你,终是为你爹报仇啦!

说罢,取剑过来,笑道,“没想到,咱一家三口,都死于这柄剑身上。

”旁边有人待要阻拦,那剑已直直地刺入老妇胸膛了!

日光毒毒地照着火火的大地。

很远很远处,静静地,站了一个女人,一个男孩。

女人默默地弯了腰,悄悄道:

“孩子,你不是想知道你爹的模样吗?

瞧,挂在上面的那个就是。

三年前,咱娘俩见到的那个人也是他啊!

而且,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你爹的名字,叫聂政。

“为什么爹要那样做?

“当年,暴君要你爷爷为他铸剑,你爷爷铸成后怕他滥杀无辜,并没交给他。

他把你爷爷杀死了。

”女人已是泪眼朦胧!

“那,我该找谁报仇?

”男孩抬了头问。

女人缓缓地直起身子。

女人无法回答。

据说,聂政抚过的那张古琴,后来为一方士所猎,遂创制了千古名曲——《广陵散》。

12.小说第一节所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13.小说中两次写到聂政抚琴,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琴声的?

这两处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6分)

14.赏析文中画线处的文字。

(6分)

15.结合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聂政,联系其他有关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如荆轲、高渐离及关于干将、莫邪的传说等),谈谈你对“刺客”这类历史人物和“行刺”这种历史现象的看法。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

“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

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

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你怎么看?

廉思:

“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

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样一群“精英侯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

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康思:

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

所以也会有美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

“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

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

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康思:

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

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奋斗目标的预设不切实际。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17.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

答:

18.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6分)

答:

七、作文题(70分)

19.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苏东坡写西湖,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令人叫绝。

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请以“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附加题(40分)

一、阅读材料。

完成1—3题。

(10分)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河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1.用斜线(/)为文中耐线的句子断旬(限6处)。

(6分)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

(2分)

3.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

(2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4.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孔明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他在魏延反时打开,那时自有斩杀魏延的人。

后来魏延反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了他。

B.“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赤兔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吕布英勇无敌,刘关张三英曾合战他。

后来赤兔马被盗献给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关羽就是骑着这匹战马斩杀吕布于白门楼。

C.“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一回中,曹操在战船上大宴群臣,饮酒至半夜,酒酣耳热,不禁评点天下英雄,认为周瑜、刘备和诸葛亮均不足为虑。

D.曹操行刺董卓不成,矫诏召集义兵,各镇诸侯起兵响应,歃血为盟,推袁绍为盟主。

后来袁术不发粮,孙坚背约,各怀私心,纷纷散去。

E.荆州是刘备成败得失的关键。

围绕借荆州、保荆州、失荆州,不仅写了一系列的战争,还写了刘备招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等外交、政治斗争,这样交织起来,使小说更具可读性。

5.填空简答

(1)《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施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王司徒”指①  ,“董太师”指②。

“连环计”是王司徒以府中歌伎③为诱饵,离间董太师与④父子关系的一条美人计。

(4分)

答: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

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片段。

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召集的,等等。

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三国迷的感受。

有些细节不该有明显硬伤。

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

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变得不再重要。

其实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

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现代人多关“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

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

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

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

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是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

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

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

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

6.请概述新版《三国演义》与老版相比的不同之处。

(6分)

7.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中国的史心”?

(3分)

8.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才能重拍好名著?

(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D(A.zhuó/zhuó;yān/yīn;xuè/xuè;B.shěng/xǐng;mò/mò;mán/mái;

C.mǒ/mò;lào/lào;juàn/jùn;D.huò/hè;chuí/zhuī;báo/bó)

2.答案:

B(A:

“坐地分赃”的本义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后来多用其引申义:

(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抢而分得赃物。

与句中“共同作案”不合。

B:

“谢敬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词,使用准确。

C: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这里指姚明个人,不妥。

D:

“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属贬义词。

3.答案:

D(A“改善”“准确性”搭配不当;B项中语序不当,“存储、获得和处理”应改为“获得、处理和存储”,或“获得、存储和处理”;C“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为杂糅句式,可去掉“为代价”。

4.答案:

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城郊)快速运输。

5.答案:

“博”就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它能丰富你的人生阅历,增长你的智慧;“专”则要求深入研究,求得甚解,它能使你独具慧眼,而不人云亦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B(更:

经历)7.A8.B(“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9.(10分)

(1)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

(共4分。

其中“诈”“具”“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

(共3分。

其中“故事”“存”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

(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

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

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

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

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

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

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

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

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

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

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

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

“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戴黄色绶带(官俸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

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

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

”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

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

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

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

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

“恐惧!

(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

”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

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

郡中大为震惊。

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

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

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