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6578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40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本

课时作业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

C.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领导权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4、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

A.分封制B.井田制

C.宗法制D.礼乐制

5.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6、《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8.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9、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

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10、(2013·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二、材料解析: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一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何义务(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分)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

(2分)

 

材料三“六舞”主要用于周代宫廷祭祀礼仪,规格标准各不相同。

天子用“八佾”(祭庙乐舞的编队八人一行,称“佾”,“八佾”即64人的舞阵)的标准;诸侯则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制度?

它与分封宗法制有什么相同点?

 

12、以简图展示分封制宗法制内容及关系

 

课时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历史人物中的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liú);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

C.皇权至高无上和独尊地位

D.他对服饰很讲究

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右左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__________,左才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才”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B.太尉

C.御史大夫D.丞相

4、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②④ D、②

5.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是基于

A.小农经济的兴盛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工匠水平的高超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6.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与下图所示器物(秦铜权)有关的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8.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

9.前不久,中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②④D.①②④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二、问答题:

11、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始皇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2)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是__________。

他的职责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4)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__________级行政机构。

这一级行政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西周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不同的影响。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1、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

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B.科举制

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2.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

“……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

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D.行省制

3、2007年1月8日,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

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5.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继业的故事改编的。

杨继业是前方打仗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是却受到皇帝、_________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

文中“__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丞相B.知州

C.枢密使D.通判

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

C.军政权D.财政权

7.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8.《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0.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①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②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③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④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

12.以下是秦、汉、唐、宋、元四代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图

以上图片分别反映中国古代什么中央官制?

历史学家钱穆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请问从汉朝到元朝,通过哪些中央官制改革体现这一特点的?

试举两例说明。

 

13、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课时作业4 明清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

D.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3.清初,掌握军国机要的机构是

A.内阁B.六部

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

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大臣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明成祖时正式建立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体现

C.内阁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

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

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2011•泉州高一检测)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三公九卿B.中朝

C.三省六部D.军机处

8、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和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二、材料解析: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钱宰被征入朝编纂《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后,吟诗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日的诗作得好。

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

”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材料二:

在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要起立,赐丞相座位。

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探望。

唐朝时,官员上朝时均有座位。

到了宋朝时,情况则变了。

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到了明清两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能站了,必须跪着。

朱元璋时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官员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

材料三:

现在古装电视剧中宫廷戏特别多,比如《汉武大帝》《武则天》《大明宫词》《康熙王朝》等,“正说”“戏说”大行其道。

镜头一: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

镜头二:

雍正帝时期的某个官员,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场所办公,皇帝每日召见,并商讨军国大事,有时还要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传达给各部门办理。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不同朝代官员上朝礼仪有何变化?

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所描述的两个镜头是否符合史实?

请说明你的理由。

 

(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中的镜头二共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哪一特点?

 

课时作业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3.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D.柏拉图改革

5.之所以说雅典的梭伦改革与中国的郡县制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6.《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

“(雅

典)每年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7、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8、在雅典,为保证民主制度正常运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B.群众有权监督公务人员

C.实行集体管理

D.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制度

9、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

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材料表明

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二、材料解析: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地理环境(参考教材)

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三:

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四: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又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回答希腊地理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古希腊最有前途的经济生活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

 

(4)根据材料二、三,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5)材料四的现象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课时作业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

C.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法学总法》

D.罗马法

3.说《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其依据是

A.法典的内容相当广泛

B.法典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

C.法典规定了债务奴隶制度

D.法典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4.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④D.②③④

5.《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人认为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B.其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各国的法律中

C.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6.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7.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法律内容B.适用范围

C.公正程度D.阶级实质

8.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

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D.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9、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

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

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