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6760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组异域风情

【本组概述】

本单元围绕“异域风情”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

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学习本组文章,不仅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内容】

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

《密西西比河风光》《田园诗情》《嗨!

好绿的瑞士》《威尼斯之夜》《观斗牛》《神奇的北极》《克拉克河谷怀旧》《暖雨》。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

《再别康桥》《水城威尼斯》《威斯敏斯特桥上》《顿河》《西班牙舞韵》《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的田字格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在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8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异域的风情,并学会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1—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1、课本第七单元单元导语,《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主题式•经典诵读》:

《嗨!

好绿的瑞士》《再别康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1、同学们,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诗歌用文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古诗词。

你还记得吗?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课件填空】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

(学生交流)

2、同学们的积累很丰富。

世界上,不仅有我们所熟悉的壮丽得祖国的锦绣山川,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主题的学习——异域风情,让我们乘上文字的风帆,去周游世界各地,那里有——

【图片展示】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威尼斯的恬淡与安逸,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和神秘——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相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怎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一主题的课文呢?

请同学们看单元导语中的学习要求。

(指名读、出示)

二、学习课文

4、我们的世界之旅将从欧洲开始,一路向东,去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情美景。

这节课让我们先到位于欧洲西部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去感受那里与众不同的美丽。

5、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6、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

德国人种花,把花种在窗子外面,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让别人看到美丽的景色。

作者几十年后重返那里,发现美丽并没有改变。

7、德国人种花有什么特别的?

(学生读句子)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是朝外开的,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板书:

花的脊梁)

8、我们养花是为了美化环境,自己欣赏,但是德国人辛苦种的花却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他们不喜欢花呢?

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1)“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2)“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3)“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9、虽然爱花的德国人看不到自己种的花,但是却并不影响他们欣赏花开的美景。

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交流)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么多艳丽的花,你喜欢吗?

你能把你喜欢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2)“任何”“家家户户”——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都是花,这样的景象你看到过吗?

惊讶吗?

读出这种惊奇的感觉。

(3)“应接不暇”——花的海洋(板书:

花的海洋)

漫步哥廷根的街头,满眼都是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鲜花,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如果你就置身在哥廷根的街道上,你有怎样的感受?

(齐读,读出陶醉,喜爱的感受)

13、这奇丽的景色不去看看是不是太可惜了?

让我们跟随镜头去哥廷根的街道上走一走,看一看吧。

(出示哥廷根城市图片)

14、季羡林先生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了这奇丽的景色,想不想把这独特的风景记在脑子里呢?

让我们来试试——

15、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出示课件学生接读,填空背诵。

16、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看到的是花的脊梁,呈现给别人的却是花的海洋。

德国人这种做法给当时留学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作者在文中概括的那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生答: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谁能联系课文,谈谈你对“我为人人人认为我”这种境界的理解?

(2)生活中有没有体现这种境界的事例呢?

总结:

同学们明白了每个人把美丽奉献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更美丽的东西。

正所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7、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刚下火车,感觉一切还是那么熟悉。

我发现——【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交流)

总结:

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美丽的鲜花没有改变,家家户户的窗子前依然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美丽的心灵没有改变,德国人依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主题阅读

【出示:

学习方法】

18、德国小城哥廷根到处是艳丽多彩的鲜花,但在同处于欧洲的瑞士却是另一番景致,那里到处都是让人为之清爽的绿色。

想去看一看吗?

19、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嗨!

好绿的瑞士》,画出描写瑞士的“绿”的句子或词语。

(学生交流)

阳光温柔柔,

空气清新而宜人,

一片墨绿和青黛,扑入眼帘。

绿茵茵的青草,

将每一寸土地包裹,

有如为大地,

织就了一件梦幻的绿衣。

沙路蜿蜒在草场中,

教堂、民居点缀其间,

有如大海中的扁舟,

悠悠荡漾着。

这就是绿色的国度——瑞士!

20、西欧不仅有充满花香、洋溢着人间温情的小城哥廷根,有满眼碧绿,一派田园风光的瑞士,还有一座有800年历史悠久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剑桥大学。

(出示图片简介)

21、我国近代诗人徐志摩也曾来剑桥留学深造。

校园中荡漾着微波的康河伴随他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求学岁月。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

22、学生自读

23、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24、将我们的感受和理解融入朗读中,齐读。

25、总结:

西欧的异域风情、绮丽风光为我们展现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随着今后的学习,走进更多的国度,去体验那些神秘、多彩的外国风光。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田园诗情》、《观斗牛》两篇文章,了解位于欧洲的荷兰和西班牙又有怎样不同的风光,和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后反思:

在组织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

同时,还要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语句等重点项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所以教学本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重点,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本,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提升阅读感受、理解能力,感悟人间真情、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3—4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之夜》《水城威尼斯》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舱、祷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两翼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威尼斯风光片)教师简介

2、同学们描述的很形象,下面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抓住重点。

1.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2)指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师随机板书:

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三、合作研读,学习写法。

1.读第一、二自然段,画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

2.汇报: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

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

(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4.(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四、发挥想象,体会情景。

1.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

感觉又如何?

2.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

指名说,互相补充。

3.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他动作灵活──

他速度极快──

4.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默读第五自然段。

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

(出示威尼斯夜景图)。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七、主题阅读

1.总结过度: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单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夜晚的威尼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与众不同?

(1)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

(2)威尼斯夜晚的清新和恬静。

2.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威尼斯夜空的美丽?

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3、当黄昏来临,晚风轻拂这座水上城市,你又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

4、而在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笔下,威尼斯的夜晚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八、拓展阅读

1、让我们品读下面的诗歌,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迷人的异域风情。

出示阅读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一首,用——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诗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2)美美的读一读诗句。

2、读后交流

3、同桌互读诗歌,有兴趣的同学可尝试背诵。

九、作业:

阅读课文《与象共舞》《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观斗牛》《神奇的北极》,《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歌《顿河》《西班牙舞韵》。

 

第5—6课时

教学内容:

《与象共舞》《观斗牛》《神奇的北极》《顿河》《西班牙舞韵》。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理解生字词。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不同的民族。

“两翼”目标:

1、通过批注式阅读,感受斗牛的惊险与惨烈;感受北极的神奇风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展示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⒈课件出示泰国风光图片教师简介

⒉学生展示收集:

有关泰国的资料。

(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3.板书课题,提问引思: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象出课文描写了那些内容吗?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

有哪些异同点?

⒉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

有哪些异同点?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用“——”画出

第一自然段:

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

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

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

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

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

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小组讨论:

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个自然段都有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

师小结:

这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课文怎样具体描写人与大象关系的?

用“~~~~~”画出来。

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习得方法

1、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⑴《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共同点:

a.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b.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

c.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

⑵不同点:

《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2、讨论归纳:

⑴说说学习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⑵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小练笔:

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短文。

2、阅读《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第7——8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彩色的非洲》《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

“两翼”目标:

1.整体诵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独特的异域文化。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揭示课题

1.播放非洲风情风光的课件。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

2.出示课题:

“彩色的非洲”。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请学生读阅读提示,并提出自学要求,教师归纳:

(1)认识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

(2)“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

找出这些句子。

思考:

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学课文:

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3.课堂交流,检验自学。

(1)认读词语,合作解析。

(2)理解“色彩斑斓”,并概括“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品读,体验“非洲的色彩”

(一)彩色的植物世界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再仔细地朗读课文,划一划:

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3、教师小结:

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二)彩色的动物世界:

1.导语: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3.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朗读重点句子。

4.小结:

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三)彩色的日常生活:

1.导语: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2.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

(1)抓关键词理解;

(2)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3)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3.相机引导:

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4.课件展示:

非洲的日常生活。

(四)彩色的艺术:

1.导语:

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

引语:

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

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2.学生朗读:

“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3.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

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

4.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

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四、自主学习

1.阅读《克拉克河谷怀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并加如自己的适当想象,将异域风景通过朗读展现在眼前。

2.结合练笔

3.仿照《蓝色的多瑙河》《莱茵之夜》,写首诗赞美多彩的非洲。

4.小组交流后选择好的作品全班交流。

 

第9课时:

自主阅读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教学目标:

通过整体诵读,借助工具书等方式认读出现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段,升华爱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组图片(巴黎、美国、罗马),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一起去欣赏异国的美景吧。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在前面学习过的文章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异国风情?

《威尼斯小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彩色的非洲》—

《与象共舞》—

三、阅读概览

1、自读《暖雨》《俄亥俄的雨》《雨中巴黎》《风景》《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罗马的纪念碑》

2、交流感受,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和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老师相信在读这几篇文章时,一定有些地方特别打动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们再专心读一读,想一想。

2、有感情地朗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3、把你画出的好词佳句与大家分享。

小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4、小组推荐读的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有感情地诵读。

五、作业

1、摘抄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

 

第10课时主题诗会

教学内容:

1.单元整体回顾。

2.开展主题诗会。

教学目标:

1.诵读优美文段,增强语文素养,升华爱的情感。

2.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增强自身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回顾

1.出示单元导语:

2.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

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祖国风景的诗句?

交流评价。

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久久回味;跟随驾驶技术精湛的船夫,坐上(小艇),欣赏水城(威尼斯恬淡与安逸);在拥有(万象之国、黄袍之国、千佛之国之称)的(泰国),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美好;置身于彩色的(非洲),我们似乎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与神秘)……相信他们都给你们留下了最美丽的记忆。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起走进美丽的异国风情画卷,走进让你心动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交流心得

1、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

说说理由。

(指名交流)

 

第十一课时基础训练

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164页回顾拓展。

教学目标:

语文园地中基础内容巩固双基,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1、词语盘点:

采用默写的方式,提炼词语盘点中较难的生字、词语。

2、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个别词语进行讲解。

3、交流搜集到的异域风情资料。

以导游词的形式展示。

4、围绕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交流学习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