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7909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docx

IDC机房智能交流机架技术规范书

1总则

本规范主要针对中国电信集团新建数据中心机房(如IDC机房)与机架相关部分的规划、设计,数据中心机房的扩建或改建也可参照此规范执行。

数据中心机房的机柜是机房关键的物理设施,是机房建设的主要部分,在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时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以满足未来数据业务发展的需要。

机柜的设计、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政策及现行相关消防、安全、抗震、环保节能等标准规定。

2引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中国电信[2005]741号《关于发布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设计规范(暂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电信[2005]741号《关于发布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机房电源、空调、环境验收规范(暂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电信[2005]658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IDC产品规范(试行)的通知》。

3基本技术要求

总体要求

用于IDC或其它电信网络数据中心大楼机房的服务器机柜,其采用的材料和器件,紧固件、密封件,其机械、化学、电气性能以及各种性能的检测方式均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及IEC的有关标准。

机架设计符合IEC297-1-1986《Dimensionsofmechanical-structuresofthe(19in)的要求。

)series》的要求;电源分配板的设计应符合《通信用配电设备》(YD/T585-1999)的要求。

环境要求

1)工作温度:

-5℃~40℃

2)贮存温度:

-20℃~+55℃

3)工作相对湿度:

不大于80%(+30℃时))

4)贮存相对湿度:

≤90%~96%(40℃±2℃)

5)大气压力:

76~106kpa

6)运输:

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输。

经包装的产品能适应于正常运输条件,不会出现有损设备外观及性能的情况。

外观与结构

1)机柜采用外开门,前门为单开四折钢板结构,后门对称双开网状高密度网孔门,前后门为嵌入方式应与框架平齐,机柜含前门总深度尺寸应为1200mm。

前后门均要求安装高级旋转门锁。

2)机柜整体应采用模块式拼装结构设计,框架立柱通过与顶、底框(板)连接加固,每个接触面不低于2个M8杯状内六角螺栓连接;框架为铝型材材料,其余采用一级冷轧钢板材料。

3)框架立柱应采用一次挤拉高强度铝合金型材,立柱与顶、底机框(板)连接加固,每个接触面应不低于2个M8杯状内六角螺栓连接,以确保机柜整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4)本次机柜为下送风机柜,机柜采用上走线设计。

设置一整体进线排气口,边缘用橡胶包裹(要求牢靠,不易脱落),机柜后门左侧应配有线缆固定装置;机柜后门右侧配置电源分配板。

5)机柜后部左侧配有一条侧边绑线板(走线槽),用做通信电缆的布放与固定(见图1)。

机柜内部电力电缆和信号电缆的管理件设置充分合理,方便操作。

6)柜内设置6根连接立柱用于安装设备和固定层板。

连接立柱能前后移动调节,层板安装高度和前后位置也可以调整,能适应服务器等设备的安装要求,层板深度为700mm±5mm。

7)机柜及其层板具有足够的刚性和韧性,不会在设备安装后出现晃动和结构件变形。

8)门和侧板为可拆式结构,门的开合转动灵活、可靠、装拆方便,门的开启角不小于110°,间隙应不大于3mm。

门板所使用的锁应具有抗破坏性符合GA/T73-1994中的B级要求。

9)机柜柜体结构应牢固,各装配件为标准式,能互换性使用,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零件无锐棱毛刺。

10)机柜可以并列安装,随机配有并机连接件。

11)表面质量:

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锈蚀;表面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

12)机柜门框颜色应采用砂纹蓝,其他全套颜色应采用砂纹白(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中标厂家要求到现场勘查,必须确保与现有机架颜色一致。

机柜表面涂层颜色应符合GB/T3181-1995中表2的要求。

13)标志:

清晰、完整、牢固。

(运营商指定印刷的商标,大小和位置符合运营商的要求),颜色为PANTONE286C;具体说明如下截图尺寸:

14)机柜内连接立柱用于固定层板和服务器的螺丝孔间隔要合理均匀,不能出现立柱螺丝间隔不一致的现象。

15)机柜内部设备的有效安装深度不小于720mm,设备正面距离机柜前门至少达到230mm(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若机柜采用电源接线柱,接线端子盖板不能采用凸起的螺钉。

16)机架前门正反面各设置管理维护文件袋,建议使用透明材料制造,使维护人员可看到袋里的东西。

袋子应方便维护人员取放资料,资料大小以A4纸为标准。

17)机架底边高度可根据使用方要求制作为40mm至60mm高。

18)机架承重要求达到1000KG,应确保机柜整体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证书。

(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服务器机柜内部功能配置要求

1)配220V交流电源分配板,(机柜配置1个(双路)可拆卸、可更换式交流电源分配板,电源分配板安装机柜后部,见下图1所示,电源分配板配置:

根据货物需求表要求配置。

)每插座可在不影响其他分路的情况下单独更换。

图1:

机柜内信号、电力电缆及交流电源分配板位置图

2)配备标准层板(含透风栅)、气流隔板;

机架尺寸(H:

mm)

配备层板个数(单位:

块)

配备气流隔板个数(单位:

块)

2200

16块

不少于15块

注:

层板(含透风栅)全部为快速可拆卸(免工具安装)。

到货时由厂家均匀安装在机架中,层板数量根据具体要求配置。

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装置

机柜后面靠立柱附近或机架底部应设置用于通信设备保护接地的铜条,铜条采用紫铜制作;接地铜条与各设备接地和保护地线汇流排连接方便。

接地铜条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36mm2。

接地铜条预开孔数量10至15个,要求孔径能接6mm2铜耳,机架保护地与机架外壳应在出厂前时就是可靠导通的。

电气性能要求

1)绝缘电阻:

各带电回路(该回路不直接接地)对地和机架地之间,绝缘电阻≥2MΩ(兆欧表测量)

2)耐电压

各带电回路对地或两个非电连接的两个带电回路之间应,能承受50Hz,2500V(AC),1min作用,不击穿、无飞弧。

测量时耐压仪的漏电流设置为10mA。

材料与配套器件要求

1)机柜零部件所有选用的材料应相容,机柜中所采用的非金属材料结构件应具备阻燃性,其燃烧性能应符合:

火焰高度20mm±2mm,施加火焰2次,每次30s,间隔10min,每次离火后的有焰燃烧时间不大于10s的要求。

2)电源分配板

电源分配板的设计应符合《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YDT2063-2009)的要求。

a)电源分配单元必须采用模块组合一体化设计,机柜内对应设置两路独立输入和输出的电源接线柱或电源插座,每路接线端子或电源插座应具有分路一对一保护开关,开关操作手柄必须设计活动保护盖预防误操作导致设备断电。

接线端子或电源插座数量应满足单机柜安放数据设备数量和配置容量要求。

机柜高度

2200mm

总路数

2

输出端口的额定电流(A)

10A、16A

每路输出端口(接线座)数

15

每总路输出端口(断路器)数

15

注:

可根据订货需求制作。

b)电源分配单元应采用两路220V交流输入,根据设备和功能要求提供32A、63A两种额定电流的分配单元选择。

电源分配单元采用的断路器、插座(接线柱)及电源线应通过国家强制性3C认证,应符合通信机房安全要求。

c)产品外壳应采用独立开发的经特殊绝缘处理,要求采用电泳铝合金材料,应有效的抗射频、电磁波干扰。

d)所有插座模块、功能模块应采用PC/ABS塑质材料,在机柜内使用时必须有效的避免了因插座引火灾事故的发生。

e)所有插座的插套组件应采用独具良好弹性、耐磨性、抗磁性、耐蚀性的磷青铜材料,要求精细加工和整体冲压成型,应高可靠接触,必须安全耐用无松动和打火现象,应保证输出高可靠的电气导通性和连接性。

f)内部的插座模块之间、各种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要求全部采用专用端子连接方法。

连接方式应更加安全、可靠化。

g)内部连接方式:

内部采用分组连接,可均衡电流电压值或起到分流作用。

或在前一个插座无输出时,不影响其它后面插座的输出,更加安全、更可靠化。

h)电源分配单元应采用输入线缆上端或下端单输入,应采用配电列头柜直接引线至分配单元内的接线端子,不能出现层接现象,必须达到更安全效果。

输入接线端子和插头应作出极性标识,以便于客户接线时应容易区分火、零、地线,端子及线缆材料完全符合抗阻燃性、遇明火要求不燃烧。

必须有效的避免火灾事故的引起。

i)分配板总路输入电源线接口要求连接35mm2以下的电缆,分配板内各断路器及插座的电源线连接(火线、零线和保护地线)应独立单线连接,每个输出端口要求采用不小于2.5mm2阻燃铜电缆连接。

可以根据订货要求,提供与服务器功耗相适应的电源线(详见下表)。

分配单元额定电流

引入接线端线径

内部模块连接线径

内部电线连接方式

32A

6mm2

2.5mm2

分组连接

63A

16mm2

6mm2

分组连接

表3:

分配单元线径和连接方式

j)电源分配单元应设计为内嵌式垂直安装,固定安装后插座面板要求不能凸出内角规,应考虑不占用机柜的使用空间。

k)电源分配板性能指标要求:

Ø插座外观丝印要求:

A路插座组为奇数位分别丝印A1‐A15、B组路插座为偶数位分别丝印B1‐B15。

Ø插座制式及数目:

制式:

32A输入情况下,其中3个机架采用万能插座;63A输入情况下,其中3个机架采用万能插座。

其余267个机架采用国标扁三插座。

数目:

32A输入情况下,采用24位10A插座、6位16A;63A输入情况下,采用14位10A、16位16A。

Ø要求垂直式安装。

Ø为了避免电流表的可能故障造成主电路断电,电流表应通过互感器接入。

电流表的工作电源应独立设置,不占用PDU电源分配板的断路器及插座资源(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

ØPDU与上位机通信采用RS485通信接口(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

ØRS485通信地址可设置,设置范围:

1~255,采用十进制;

Ø一条RS485通信总线上支持不低40台PDU菊花链连接,并能正常采集数据;(RS485通信驱动能力要好);

Ø建议采用MODBUS-RTU通信协议;

Ø电源分配单元需每路电源自带独立LED显示,要求通过按键切换可电流、电压、实时功率、电能值进行显示和统计(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

Ø应设置有功能按键、复位按键、查看按键等操作按键,需达到在现场或远程实行操作以及地址和报警阀值设定。

Ø通信协议内的数据至少包含以下数据:

电压、电流、电能、功率、报警,应能设定监控阀值范围,当低于或高于阀值指标时,需可发出鸣响报警信号(手动消声);

l)电源分配单元制造商必须通过国家强制性3C认证。

品牌要求:

参与本次投标的产品必须是国内或国际知名品牌。

m)电源分配单元与机柜应安装简易,并不影响设备的安装空间;

n)功能表

要求采用两路220V输入,每一路应独立设置1个LED数显式多功能表。

多功能表要求必须采用模块一体化设计,应内嵌在分配单元输入端,方便察看和操作。

为了避免电流计的可能故障造成主电路断电,电流计应通过互感器接入。

功能表的工作电源应独立设置,不能占用PDU电源分配单元的断路器及插座资源。

功能表仪表精度应为2级或更高(即误差为±2%以内,需提供计量部门的检测证或相关行业认证)。

电流表的读数应至不少为小数点后一位。

功能表应支持电压、电流、电量等三种数值显示,可报警设置、报警消除设置,报警设置有电压、电流上下限应可以随意设定。

4)层板

层板承重不小于80kg,层板应便于安装和固定,同时方便拆卸和在机柜上下移动。

层板的固定方式为快速可拆卸(免工具安装)。

5)气流隔板

机房空调系统采用下送风方式,机柜需配备气流隔板,隔板规格应有1U和2U高,应采用不易变形、轻便、防火材料,建议使用钢质材料或符合机房消防安全标准的轻质材料。

隔板的设计应便于装、卸,可选用螺丝固定或卡接固定。

机柜连接立柱与侧板间应配备密封气流隔板,要求最底下的层板密封不打孔,机架前冷风道上顶的需做防漏风的挡板。

4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机柜外形尺寸

采用下送风机柜使用以下规格:

2200mm×600mm×1200(高度(H)×宽度(W)×深度(D))(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图2A:

机柜示意图

图2B:

机房加固底座示意图

机柜排列方式

1)机柜排列方式:

本次项目采用面对面、背靠背方式:

相邻二列机柜采用面对面、背靠背安装方式,见图3A。

2)列间距

a)面对面、背靠背排列方式,机柜列间距应不小于900mm,见图3A。

b)对于由客户自行提供数据机柜及设备的,必须核实其供电方式、设备耗电情况,合理排列机柜。

c)当机柜自身无法满足安全管理要求而需要采用隔笼措施时,过道间距应以安全要求间距为准。

3)走道宽度

机柜侧面与墙之间走道宽度应不小于900mm;并排列之间主走道宽度应不小于1500mm,见图3A。

4)单列机柜总数

任一列相邻排列的机柜总数不宜超过18个。

图3A:

面对面、背靠背方式机柜排列示意图

机柜散热要求

4.3.1下送风机房机柜地板出风方式的散热要求

(1)机柜应符合下送风气流组织要求,建议按照图4A和图5A的方式要求制造和安装机柜。

需配置气流隔板以增强送风效果。

(2)原则上机架顶部或者后门不需安装风扇,如果有特殊情况需安装,选装220V交流风扇组合,根据机柜设备发热量大小和机房的实际情况配置,风扇不应采用机房UPS电源,应选择低噪声、长寿命型。

风扇电源应具有单独的过载、过热保护和控制开关;有条件时还可配置风扇运行状态监控接口。

(3)机柜内除去设备距离机柜前门230mm的要求外,数据设备有效安装空间深度应大于720mm。

(必须满足,否则将导致废标)

(4)机柜安装前后连接立柱,前连接立柱安装位置须满足设备正面安装时离机柜前门缩进230mm的要求。

(5)机柜层板应有利于通风,多台发热量大的数据设备不宜叠放在同一层板上,最下层层板要求密封,下部离机柜底部不小于200mm。

最下层层板中部离机柜底部需安装1块密封隔板,以避免冷气进入机柜后下部,见图4A。

(6)同一机柜中数据设备摆放除考虑重量因素外,还应考虑发热量较大的设备尽量靠机柜下部安装。

(7)机柜侧门、前门和顶板前部需要使用全密封面板,保证从机柜底部上升的冷气流能封闭在柜子内不会从机柜的面板和侧板散发出去。

后门板开全密孔,开孔率大于50%。

(8)在机柜底部的底板前半部至少开一个450mm(宽)×400mm(深)口径的进气口,开口应在机柜的前半部,同时进气口可灵活调节,以确保能根据需要调节注入机柜的冷气量,见图4A。

同时在机柜顶板设置一500mm(宽)×400mm(深)的整体进线排气口,边缘用橡胶包裹,开口位置靠近机柜背面。

出风口挡板能保证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推拉顺畅,需与机架底部紧密衔接,保证不松动,不变形,不发出噪音。

建议在不用螺丝固定的情况下可达到以上效果,机柜底部封板应在机柜后门侧留一个布放机柜保护地线的孔(机柜保护地线为下走线)。

(9)下送风机柜与机柜支架的连接部分应紧密,以防止冷风泄漏。

图4A:

用隔板隔离冷热气流的机柜侧视图

图4B:

用隔板隔离冷热气流的机柜正视图

图5:

机柜底板前半部分开口出风方式

机柜设备耗电与发热量限值

根据机房数据设备安放与耗电密集度,将机房分为高负荷机房、中负荷机房及低负荷机房三种,其单位面积和单机柜耗电指标、单机柜设备配置数量限值见下表。

序号

机房负荷类型

单位面积平均功率

单机柜最低电流(电压220V)

单机柜最大功率

单机柜最多设备台数

1

高负荷机房

≤2kVA/m2

≤18A/柜

≤柜

≤18台/柜

2

中负荷机房

≤m2

≤14A/柜

≤柜

≤16台/柜

3

低负荷机房

≤1kVA/m2

≤10A/柜

≤柜

≤14台/柜

注:

单机柜功率超过4KVA/柜时,应根据机柜发热量有针对性进行调整。

机柜容量规格和机柜(机柜底座)承重

机柜整体应设计净载重达到1000KG以上,应保证在长期承重情况下各部件不变形弯曲。

机柜高度

2200mm

机柜容量(U)

46

机柜承重(kg)

>1000

机柜底座承重(kg)

>1100

机柜及机柜底座抗震强度

根据《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98)的要求。

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机柜应按当地地震强度提高一度进行抗震设防。

交流电源分配板规格

机柜高度

2200mm

总数

2

输出端口的额定电流(A)

10A、16A

每总路输出端口(接线座)数

15

每总路输出端口(断路器)数

15

注:

具体数量安排可根据订货要求制作。

技术文件

1.1.请说明参选人的关于报价设备的生产线及月生产能力、生产规模。

1.2.参选人所提供的技术文件应为中文,并应使用IEC所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术语。

1.3.参选人中选后供货时须提供以下文件:

1.3.1.装箱清单

1.3.2.设备合格证

1.3.3.设备使用说明书

1.3.4.出厂试验报告

1.3.5.有关电气图纸

1.3.6.柜门钥匙、操作手柄及合同规定的备品配件

1.3.7.主要元器件的出厂合格证

1.3.8.主要元器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4.9工厂监制、检验

1.1.所有供货将由采购方代表到成交人生产厂进行工厂监制、检验。

1.2.成交人应在工厂检验、测试前一周提交所有电源设备供货的工厂测试项目、记录表,以及本次工厂检验测试程序。

1.3.买方的厂验将采用随机抽样测试方法,其测试内容由采购方在技术要求书中任意选择。

抽样的数量可为每个品种的10%取整;当第一批抽样的测试中有不合格时,第二批抽样的数量应加倍;当第二批抽样测试结果仍有不合格时,则认为该批产品不合格。

1.4.成交人应免费为采购方进行工厂监制、厂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包括测试仪表和装置、工具、图纸、参考数据以及其他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