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84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中茶网特邀佳宾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 包小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刘年艳

 

 一、出口贸易概况

  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

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

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

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

1917年,RaymandC.Naekay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25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

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

1976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

1976年下半年-1977年5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200-300%,绿茶价格上涨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

1984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12月下令限制CTC茶叶出口。

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13.93万吨(不含台湾,红茶7.2万吨),首次超过1886年的13.4万吨的最高纪录。

1987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3家发展到18家。

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

1993年9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1745年在瑞典近海沉没。

1984年打捞出370吨中国武夷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和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

这次展出的茶叶为锡罐贮存,尚未氧化变质。

1994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贸易年鉴>,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就低于全球平均价格,见表3-17。

当时国内有人指出要开发高档的红碎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罐装茶和有机茶。

表3-17  国际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价格   单位:

美元/吨

国家

平均

中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均价

2104.4

2043.8

7577.7

6056.7

4429.3

 1998年,国际贸易115-125万吨,80%为红茶。

中国出口20万吨,创汇3.3亿美元。

我国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尤其是乌龙茶成为了出口增长最快的茶类品种之一,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我国出口茶叶24.9万吨,其中特种茶出口量为6.7万吨,创汇1.6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量的27%和创汇额的47%。

  1999年,我国茶叶出口跌幅达8%,红茶跌幅为50%。

1999年,英国经济学家预测国际茶叶、咖啡市场价格将继续下跌,见表3-18。

 

表3-18 茶叶价格变化趋势预测    单位:

美元/公斤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单价

2.03

2.01

1.61

1.48

1.4

 从2000/2001年度开始,全球制茶业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产大于销的时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红茶和绿茶产量在过去20年上升了60%,从1981年的185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300万吨,并将继续增长。

斯里兰卡、印度增长了50%,中国增长一倍,肯尼亚增长三倍。

而市场则已近饱和。

过去20年英国和俄罗斯的进口量彼消此长,两者总量增加不多;而巴基斯坦、美国、埃及这些大国的需求量保持不变。

这5个国家占全球的50%。

因此,世界粮农组织预言,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尼在未来10年将继续依赖本国市场的增长吸收新产量。

  2001年在肯尼亚的国际茶叶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的负责人指出,“成年人开始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它饮料,年轻人并不把茶列入考虑范围。

”人们认为茶过时了。

有人认为是茶的低劣质量影响了茶叶需求的增长。

  2002年,我国茶叶出口70%集中在亚、非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特种茶85%出口到亚洲(3.5万吨)。

波兰、俄罗斯、乌克兰进口我国特种茶增长较快,日本、美国、新加坡等特种茶进口有所下降。

  谁拖垮了重庆红茶。

茶商们说,重庆红茶出口的唯一优势,就是低价。

但正是这唯一的“优势”,可能让重庆这个全国最大的红茶基地坠入深渊……2001年,全国红茶出口3万多吨,重庆1.5万吨,占50%,创汇近千万美元。

2002年,荣昌县荣发茶厂没有向巴基斯坦发一吨茶(去年出口6000吨)。

长时间来,红茶流通体制中的弊端已日益突出。

自杀性竞争,红茶大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恶性价格战导致售价跌穿了成本,因而茶商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尽管国际市场上红茶占9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红茶多是中低档茶,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

  茶叶界许多事情总是说不清楚,但又看得明明白白。

如,中国绿茶出口竞争无序、低价竞销,害了自己,外国商人得利。

有些花色的价格已跌至了茶农的初制成本线,工厂微利或亏损。

有库存想掏现、有单子找得到货、为维护客户关系都得出,好象一个人想自杀,总是找得到各种理由。

于是便有了广交会上大公司接待客户,小公司、个体户客串宾馆抢单交易的热闹场面。

  我国的茶叶行业真的很落后,经营理念和加工,只知道生杀资源、搬运原料的买卖,没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手段,茶农仍是手工作坊,精加工仅是区分轻重、粗细、长短、拼配,经营上虽有人注意了品牌,一旦品牌叫响,泛滥的水货就会将其淹没。

  很多人都看得清楚,但又以一种无奈的心情等待着行情的反弹。

只要这一行业还存在,就不甘心退出,没有利润就去杀下家工厂,工厂杀茶农,茶农的最后成本防线失守后,则茶园抛荒。

有人说,到时候,中国的茶叶才会出现转机,但代价是昂贵的。

  世界市场上少数几个公司占主导地位。

BrookBond、Lipton、LyonsTetley、Twining四大公司1990年分别占世界市场的21%、14%、13%、2%。

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赶超的标杆。

国外茶叶价格结构。

以英国和丹麦为例,比较好地分配了茶叶各流通环节的利润。

  英国价格=进口价+进口商2-3%+贸易商2-3%+包装商50%+批发商7%+零售商12%。

  丹麦价格=进口价+包装商10%+批发商15%+零售商30%。

  二、三大出口茶类

  我国茶类出口市场有三大类,红茶、绿茶、特种茶。

90年代以前,出口量红茶最多,效益绿茶、特种茶较好。

1995-2000年,绿茶出口量占国际茶叶贸易总量的比例从6.49%增长到14.4%,年均增长11.6%,还将继续增长。

2001年,绿茶为红茶出口量的4倍。

特种茶出口量超过了红茶。

  建国以来,茶叶出口均价最高为1980年,2356美元/吨;1990年为2046美元/吨;1998年为1701美元/吨;2000年1525美元/吨;2001年1-5月为1390美元/吨,比2000年下降8.8%,比最高年份下跌40%。

主要原因:

一是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二是国际市场仍以红茶消费为主,而我国红茶先天品质不高,成本高;三是特种茶中,乌龙茶占一半,产地单一,市场单一,散茶多,附加值低,无名牌;四是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五是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六是主体素质不一,局部、眼前、自身利益意识浓,自律意识差。

  1)    红茶市场。

  1990年,红茶占全球生产量的76%,贸易量的90%。

1985-1989年,我国出口8-10万吨,占出口量44-55%(表3-19)。

2001年出口仅4.1万吨,占出口量的16.43%。

  表3-19    1985-2001年我国出口茶类品种的比率(%)

茶类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2001

红茶

55.37

44.54

49.40

52.15

47.67

16.43

绿茶

35.49

44.32

39.90

37.41

39.66

65.30

特种茶

9.41

11.15

10.70

10.44

12.66

18.27

   2) 绿茶市场。

  1985年,我国绿茶产量为36.5万吨,占当年世界产量51.5万吨的70%。

贸易量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0%以上。

主要市场是北非、西非、南亚。

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

2001年,绿茶出口16.3万吨,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5%以上。

  3)特种茶市场

  指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白茶、名优茶(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古丈毛尖、高桥银峰、湘波绿)。

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外形别致、内质风格优异,驰名中外,其他产茶国无可比拟,是我国出口的第二大优势。

1979-1986年,出口增长1倍,增长率为8.9%,为出口平均增长率的4倍。

日本、香港最多,占80%以上。

1989年外销乌龙茶1.2万吨。

普洱茶、六堡茶、沱茶主销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年出口数千吨。

花茶1986年对美、英、德、波兰出口分别为100-200吨。

  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

世界茶叶市场虽以红茶为主,但绿茶、特种茶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全国出口茶叶25万吨,出口额3.42亿美元,其中特种茶为6.7万吨,出口额1.6亿美元,占27%和47%。

香港、澳门消费的茶叶,70%是普洱茶。

乌龙茶占日本消费总量的15%。

  三、出口的优势品种

  我国出口声誉较高的品种有12个,工夫红茶、红碎茶、珍眉绿茶、名优茶、珠茶、乌龙茶、花茶、白茶、沱茶、六堡茶、普洱茶、其它茶。

  1)    工夫红茶。

出口有300多年的历史。

“祁门工夫”在国际上被誉为“祁门香”,是世界上三大高香茶之一。

“滇红工夫”滋味独特。

川红、湘红、宜红以桔糖香闻名。

  2)    红碎茶。

适合作袋泡茶。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红茶滋味浓强,行销五大洲。

  3)    珍眉绿茶。

以茶色银灰、香气清高、滋味醇厚著称于世。

有特珍、珍眉、贡熙、雨茶、秀眉。

“天坛”牌特级珍眉获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金奖。

天坛牌是中国茶叶出口名牌,早在1916年,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华茶出口公司,对美国的小包装茶就使用天坛牌。

进入50年代,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注册了天坛牌,至今已在法国、英国、德国和摩洛哥等54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几十年来,天坛牌小包装茶出口最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信誉。

  4)    名优茶。

有供不应求之势,需要大力推广。

  5)    珠茶。

形如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浓醇。

出口西北非、法国。

  6)    乌龙茶。

滋味醇厚、回味甘鲜、香气清高、饮后齿郏留香。

出口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奇种、大红袍、铁观音、单枞、浪菜、色种、水仙、茗香、乌龙及乌龙茶水。

  7)    花茶。

主要是茉莉花茶。

  8)    白茶。

有大白、水仙白、小白三种,白毫银针、白牡丹是珍品,贡眉、寿眉也有外销。

  9)    沱茶。

采用细嫩大叶种晒青蒸压呈“碗形”的产品,滋味醇厚,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

  10) 六堡茶。

紧结成块,有槟榔香味。

  11) 普洱茶。

滋味浓醇,耐冲泡,有槟榔香。

有散茶和紧压两种。

  12) 其它茶。

有紧压茶中的茯砖、青砖、米砖、康砖。

有速溶红(绿)茶、柠檬茶、山楂茶等。

  四、9种出口方式

  1)    函电交易。

通过信件、电报往来,就买卖双方交易的品质规格、价格、包装、交货期、支付条款取得一致意见后,进一步签订合同,然后按合同交易。

  2)    商品交易会。

邀请各国客户参加广州出口交易会和不定期的茶叶专业交易会,当面洽谈交易。

  3)    洽谈成交。

根据需要,邀请客户来企业洽谈。

  4)    出国推销。

派专业小组出国考察市场结合推销成交。

  5)    凭样成交。

对新买主、新茶号,先以少量茶叶样品经对方确认后成交。

对标准茶号则只凭茶号报价成交。

  6)    独家代理。

委托客户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代为推销茶叶,成交后按商定条件付给佣金。

代理商有义务完成商定的推销任务。

  7)    包销。

和外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由外商包销。

  8)    投标。

依招标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对方报价,经对方同意后签订合同,履约成交。

  9)    展销。

一般将茶叶卖给外商,由外商在国外自行展销,或参加中国或其它国家举办的大型博览会对外展销。

  五、国内各出口公司经营规模。

  1)中茶:

2.79万吨  5020万美元(1995年);

  2)浙江:

4.9万吨   8000万美元(1998年),(绿茶4万吨,环保茶400吨);

  3)湖南:

2.3万吨   3800万美元(伊拉克红茶4000吨)(1998年);(1992年,3.65万吨,其中红茶1.5,绿茶0.5,特种茶0.01,其它0.05;3000万美元,其中红茶2250,绿茶550,特种茶200,其它10。

  4)上海:

3.04万吨 4500万美元(+46.6%,1998年。

80年代占全国85%,绿茶为主);

  5)福建:

1.97万吨 2900万美元(1995年,乌龙茶为主);

  6)云南:

1.03      2258     红茶为主(1998年);

  7)江西:

0.746     1179     (1998年);

  8)安徽:

0.89      1260     (1995年);

  7)       广东:

以红茶为主,80年代经营量很大,90年代以后大量减少,现在正在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出口。

  六、世界茶叶十年(1992-2001)

  当前世界茶叶的三大矛盾是:

产品供过于求、成本上升、卖价下跌。

可以从世界茶叶生产量、出口量、进口消费量和绿茶的生产量出口量中看到规律,见表3-20、3-21、3-22、3-23。

 

表3-20 世界茶叶产量10年比 单位:

万吨

国家

2001

1992

+-%

印度

85.3710

73.2322

16.58

中国

69.5

55.9827

24.15

斯里兰卡

29.5093

17.8870

64.98

肯尼亚

29.4631

18.8072

56.66

印尼

16.87

14.4834

16.48

士耳其

13.7721

15.6269

11.87

日本

8.9809

9.2103

-2.49

越南

8.0

3.62

120.99

孟加垃

5.7341

4.8935

17.18

阿根廷

5.5

4.4

25.0

全球

301.1859

243.8204

23.53

亚洲占81.72%,非洲占15.26%,南美洲占2.24%,大洋洲占0.25%,格鲁吉亚0.45%,俄罗斯占0.08%。

 

 

  表3-21世界茶叶主产国出口10年(1992-2001) 单位:

万吨

国家

2001

1992

+-%

斯里兰卡

28.8882

17.7801

 

肯尼亚

25.8118

16.6518

 

中国

24.9678

17.5526

 

印度

17.979

17.3358

 

印尼

9.9797

12.1243

 

越南

6.8217

2.716(孟加拉)

 

阿根廷

5.2

3.6529

 

马拉维

4.1261

3.5363

 

乌干达

3.0427

1.3043(卢旺达)

 

坦桑尼亚

2.2060

1.7835

 

全球

138.9384

101.5416

36.83

 

表3-22  世界茶叶进口消费量前十位10年变化(1992-2001) 单位:

万吨

 

国家

2001

1992

+-%

俄罗斯

14.4

5、7.61(前苏联)

 

英国

13.7351

1、14.4642

 

巴基斯坦

10.7382

2、11.8902

 

美国

9.6668

3、9.1315

 

埃及

6.2

4、8.8365

 

日本

6.0056

7、4.1415

 

伊拉克

5.8

10、2.41(约旦)

 

摩洛哥

3.8

8、2.8995

 

伊朗

3.79

6、5.39

 

波兰

3.1

9、2.5

 

  

表3-23 世界绿茶生产与出口10年(1992-2001) 单位:

万吨

 生产

国家

2001

1992

+-%

中国

50.5

38.8302

 

日本

8.98

9.2

 

印尼

3.9

3.5

 

越南

3.2

2.52

 

印度

0.85

0.94

 

 出口

国家

2001

1992

 

中国

13.5778

8.6316

 

越南

1.45

0.4

 

印尼

0.8

0.453

 

印度

0.3

0.25

 

斯里兰卡

0.0836

0.1062(台湾)

 

全球

16.3131

9.9061

+64.68%

 七、国际茶叶拍卖市场。

  了茶叶拍卖市场是茶叶全球流通的命脉。

当前,茶叶拍卖是国际茶叶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方式。

近三十年来,70%的茶叶是通过拍卖市场成交的。

世界茶叶拍卖市场的历史和现状表明:

谁抓住了它,谁就能在国际茶叶流通中大显身手;后起之秀可打败老牌市场。

如英国伦敦拍卖市场,成立于1804年。

自1840年来,随着几乎独占东西方茶贸渠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衰落,西方茶叶消费面的扩大、拼配包装商及其牌号商的崛起、南亚产茶区的发展,茶叶需求方十分关注货源稳定、质量多元化选择、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盘剥、公平交易;生产方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回收资金。

在此背景下,地处世界主销市场中心和再加工中心的伦敦拍卖市场,曾有过长达100多年的黄金时代。

1963年前,这个市场长年经销的茶叶占世界贸易量的30%。

世界茶叶市场交易中心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主要产茶国。

1839年1月10日,在英国伦敦出现世界上首次茶叶拍卖活动,世界茶叶贸易史从此揭开了交易方式的新篇章。

茶叶交易采用拍卖方式之所以被产茶国政府所推崇并为茶商们所接受,除拍卖本身所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特征机制之外,还在于它对统一国内的茶叶市场、保护茶商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1、斯里兰卡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

建于1883年7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市场。

近期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0%,达20万吨,居全球之首,几乎垄断该国茶叶贸易。

斯里兰卡茶叶拍卖速度极快。

斯里兰卡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其出口的茶叶占95%,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而出口的茶叶中又有95%以上通过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交。

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由科伦坡茶叶贸易协会管理。

目前共有8家茶叶代理商,经常参加拍卖的买主(出口商)有30多家,由茶叶贸易协会协调,每家代理商拥有固定的茶叶供应厂(场),即每家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只委托其中的2-3家代理商负责拍卖。

茶厂(场)生产的茶叶必须在15-20天前把茶样(每只3公斤)、编号及最低价等送至代理商。

代理商再把各茶厂(场)送来的茶叶按茶号、生产厂家、规格、等级、批次、件数、重量、包装和存放地点等编制成目录,连同样品一并送至各有关公司,供审评定价。

茶叶按存放地点的不同分成主拍(Mainsail)和辅拍(Exestate)。

主拍的茶叶存放在茶厂内,由于茶叶新鲜,拍卖的价格相对也较高,而辅拍的茶叶因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已贮存到茶厂外的仓库内,所以拍卖的价格也稍低。

  拍卖主持人来自各代理商。

拍卖开始后,主持人按编制目录中茶号的顺序,首先叫最低价,欲购此茶的出口商们竞相出价,出价最高者为买主。

拍卖速度极快,有时一只茶叶的拍卖时间仅几秒钟。

拍卖成交后,买主必须在10天之内到指定茶厂或仓库提货。

所以,茶叶从产出到装船出口一般仅需5~6周,最多也不超过两个月。

斯里兰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茶叶的保质期为3个月,这使斯里兰卡红茶能保持鲜爽浓强的品质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茶叶拍卖的费用较低,如拍卖辅拍的茶叶,除成本价外还需包括仓库租金、代理商代理费1%,茶场负担的茶叶税、保险及拍卖管理费等。

如果是主拍茶叶,茶场无需负担仓库租金,费用可减少到仅为茶叶拍卖收入的.35%。

2、印度加尔各答拍卖市场。

印度1986年与1976年比,出口量减少15.63%,但均价提高67.53%,20万吨出口茶基本上是通过拍卖获取合理价格成交的。

而中国因没有拍卖市场,1986年与1980年比,出口量增加9.85%,但均价下跌68.7%。

正式形成于1861年12月。

1992年拍卖量为15万吨。

当初是伦敦拍卖市场的附庸,十九世纪年拍卖量少于2万吨,而且其中大部分运抵英国后再次拍卖。

后来成了削弱前者的因素。

1961年,百年庆典时,总理尼赫鲁亲临剪彩。

印度有名的拍卖市场还有科钦、库奴尔、哥依巴特、高哈第、西利古里。

印度茶叶70%要进入拍卖市场。

  印度茶叶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目前是世界上第3大茶叶出口国。

拍卖是印度茶叶销售的主要方式。

拍卖市场是茶叶拍卖的一个场所,拍卖活动是由拍卖行来具体组织实施的。

一般从茶叶采摘加工到拍卖市场交易只有20天左右。

印度现在有权组织茶叶拍卖的公司有12家,许多拍卖行在各拍卖市场又分别设立分支机构。

  印度政府对茶叶拍卖有规定,即茶园生产的茶叶,70%要进入拍卖市场。

国外公司的经纪人和国内零售商一般都从拍卖市场中进货。

但根据印度茶叶统计年报,茶叶实际拍卖量占产量的比重年均在60%左右。

对于拍卖这种方式,印度的茶园主认为自己直接卖或通过拍卖行拍卖各有利弊。

自己有固定买主(政府允许茶园直接出口,可以不经过拍卖市场),价格可能会比拍卖高,而且可以省掉1%的拍卖费用,但货款回收慢且没有保证。

通过拍卖,货款回收快而且有保证,因为拍卖行承担责任。

  3、肯尼亚蒙巴萨拍卖市场。

年拍卖量为9万吨,垄断本国茶销量的90%,是东非经济舞台上的一颗明珠。

  4、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拍卖市场。

独占了本国的全部茶叶贸易量。

  5、印尼的雅加达拍卖市场。

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拍卖市场有以下8个方面的优越性:

  一是公平、公开,以质量、品种、特色、供求关系获取合理的价格;二是开放、统一,向所有供需方开放;三是交易直接、交货迅速,有现货拍卖、异地上市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到岸拍卖和在途拍卖(或称离岸拍卖)等形式;四是交易面广、选择性大,凡是消费量大的国家,都到拍卖市场上采购茶叶;五是成交量大、全年交易,红碎茶的75%,约70万吨在此成交;六是信息灵通、价格合理、买卖自由;七是合约买卖、风险共担,在保证金制度和统一结算制度下,大宗标准级茶叶可以买卖合约;八是可交易相关物资,拓宽生财之路。

  一般情况下,卖主的茶叶送到拍卖市场,编入目录、审评定价、制定货单送到买主手里。

一周内就可到拍卖厅按号叫价。

从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到拍卖成交,一般20天,付款后一周之内到仓库提货。

这样,大大缩短了生产销售周期,减少了周转损耗,节约了成本,保证了质量,并在最好价格上成交。

  中国茶叶的交易方式要改变。

  目前,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