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8551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docx

高考地理课时复习检测试题24

课时作业24 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时间:

30分钟 满分: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解析:

农业地带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地带的变化规律与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在此题中是一致的,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成因,形成的基础是热量。

答案:

B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

C.水源D.土壤

解析:

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棉产区。

气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此气候条件下,水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只有拥有水源条件的地方才能发展农业生产,水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甲地正是得益于尼罗河这个水源。

答案:

C

(2010·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下面甲图中a~l表示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

乙图中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1月与7月的降水量分布,甲、乙和丙中的某一条直线表示赤道。

据此完成3~5题。

3.甲图中的E、F、G、H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走过的路线,有关探险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火山在喷发

B.道路F,快要通过沙漠时,在途中看到有外流河的湖泊

C.道路G,看到大裂谷,其附近高山山顶常年积雪

D.道路H,最初在海岸附近看到缓坡,然后是广阔的草原

解析:

道路E不经过东非裂谷带,没有火山喷发;道路F通过撒哈拉沙漠,无外流河;道路G经过乞力马扎罗山和东非大裂谷;H经过南非高原,未经过平原。

答案:

C

4.乙图中7月的降水量和赤道组合正确的是(  )

A.1和甲B.2和乙

C.2和丙D.1和乙

解析:

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以北的0~10°N地区降水量多,结合甲图可确定答案。

答案:

D

5.撒哈拉地区荒漠化问题严峻,下列整治荒漠化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缩短农业休耕期,恢复土地生产力

B.种草种植,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改进灌溉方法,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D.建造地下储水设施,有效利用水资源

解析:

缩短农业休耕地会加重土地负担,造成肥力下降,进而导致土地退化。

答案:

A

(2010·常州2月)某地(14.5°N、15°E)海拔约300米,回答6~7题。

6.在该地降水由多变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B.亚洲高压逐渐形成,势力逐渐增强

C.北美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盛行西南风

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非洲,属热带草原气候。

4月份以后,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逐渐增多,9月份以后,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信风带控制,降水逐渐减少,故选B;北美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时,为北半球夏季,C错;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不会盛行西南风,D错。

答案:

B

7.该地8月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比4月少,主要是因为8月该地(  )

A.正午太阳高度小B.昼长比4月短

C.受信风控制,多阴雨天D.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

解析:

该地位于热带地区,8月和4月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均相差不大,所以8月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比4月少,主要原因是8月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阴雨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多。

故选D。

答案:

D

(2010·扬州2月)读下面两区域图,完成8~10题。

8.图中M、N是世界著名河流,两河共同的特征是(  )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下游补给量大

C.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支流少

解析:

M河为湄公河,N河为尼罗河,两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答案:

A

9.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①地:

热带雨林带,纬度B.①地:

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

热带雨林带,地形D.②地:

热带草原带,洋流

解析:

①地为热带草原带,地处赤道,由于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

答案:

B

10.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乙地草原广布,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湄公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沛,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答案:

C

(2010·保定10月)下图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段23°26′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陆地,QR为某海域,X为一水库。

据此完成11~13题。

11.X所在的河流(  )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

C.该河谷地集中了该国90%的人口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12.下列属于X所在的国家的是(  )

A.泰姬陵B.吴哥窟

C.金字塔D.莫高窟

13.X所在的国(  )

A.地跨两大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B.农产品出口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枣椰是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C.全境90%以上是沙漠,世界第一大河是其主要的灌溉水源

D.北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结合题目中关于海洋和陆地的描述可以判断出:

这段回归线是北回归线中的一段,从经度上看应该是从非洲大陆西岸到阿拉伯半岛西侧的部分。

X所在的河流为尼罗河,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截水导致下游和三角洲河水大量减少,从而使海水倒灌,三角洲海蚀严重。

X所在的国家是埃及,金字塔是其标志性建筑。

埃及虽地跨两大洲,但在世界石油生产国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不是第一大河。

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

11.D 12.C 13.D

二、综合题(共24分)

14.(12分)(2008·全国Ⅰ)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等高线地图和地理空间定位,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复习中的难点。

本题做题的关键是定位准确,一旦位置正确地确定下来,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题,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心低,再由500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其实,若学生对世界地形图掌握熟练,很容易就能知道该地区为刚果盆地,从而判断出地形类型为盆地)。

(2)题,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因此,G河水量丰富。

(G河——刚果河的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

)第(3)题,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在分析时,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G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

然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

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

这样就全面地回答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了。

答案: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15.(12分)(2010·上海重点中学)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Q表示世界海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普敦是南非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可直达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公路与国内各地相连接。

请分析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M点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南非所临海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海洋中有寒流经过的区域,一般会出现较多的海雾;

(2)港口的区位因素包括陆域条件(建港)、水域条件(船只停泊、航行),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依托城市和经济腹地);(3)M点附近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区域,类似于秘鲁渔场的形成;(4)南非所临海域南部有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西部有渔场,会带来相关环境问题。

答案:

(1)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海域上空有降温作用。

当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就会发生凝结而形成海雾。

 

(2)有利条件:

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利于筑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没有结冰期;依托开普敦,综合实力强;交通运输便利,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重要等。

不利条件:

冬季沿海地区风浪大,受西风影响大。

 (3)沿岸有上升补偿流,大量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4)石油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石油污染(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