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9044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docx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

(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13

一、单项选择题

(每道题只有一项为正确答案)

1.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______。

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

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

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

答案:

C

[解答]玉米是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可以进行暗反应中的C3途径,还可以将光合产物转化成淀粉。

两者对照,反映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温度和光照)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

2.光照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A.水光解,释放O2

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C.产生ATP和[H]

D.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

答案:

C

[解答]小麦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I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糖酵解)和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都能产生ATP和[H]。

3.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

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______。

A.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

D

[解答]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该题题干未涉及核糖体功能,故对于肽链合成没有影响,A选项错误:

因其引导序列功能缺失,使该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也就更无法通过内质网的囊泡进入高尔基体,判定B错误:

因无法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该肽链也就无法被加工成熟,C选项错误;正因从进入内质网处发生阻断,该蛋白也就无法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了,所以D项正确。

4.下列不属于胚的结构的是______。

A.胚轴

B.胚乳

C.胚根

D.胚芽

答案:

B

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答案:

A

[解答]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了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个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2个DNA分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多起点复制、双向复制、边斛旋边复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6.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______。

A.保持相等

B.逐渐减少

C.逐渐增多

D.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变化。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7.机体内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______。

A.糖的无氧氧化

B.糖的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糖酵解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糖异生的概念。

8.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______。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答案:

A

[解答]B、D都在细胞内进行;C属于体外环境,不是内环境。

9.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______。

①秋水仙素②聚乙二醇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④灭活的仙台病毒

⑤草酰乙酸

A.①②

B.④②

C.②④

D.③⑤

答案:

C

[解答]植物体细胞杂交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

10.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则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是______。

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内容。

11.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______。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

C

[解答]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影响基因表达,使性状发生变化。

12.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

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要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

C—12,H—1,0—16)______。

A.

吨B.

C.

吨D.90m吨

答案:

B

[解答]葡萄糖分子量为180,酒精分子量为46,摩尔比为1:

2,易计算选B。

13.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

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______。

A.10%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

D.蒸馏水

答案:

D

[解答]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渗透吸水胀破,所以K+含量最高。

1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

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______。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答案:

C

[解答]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接种人流感疫苗才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故选C。

15.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______。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上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核糖体只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

16.在脂肪组织中______是机体的能量储存形式。

A.乳酪

B.甘油

C.酮体

D.甘油三酯

答案:

D

[解答]内源和外源脂肪的存在形式是甘油三酯。

17.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______。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

③下丘脑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答]跑步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

跑步过程中小脑作为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作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中枢,脑干呼吸中枢等参与了调节。

18.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答]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不是B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②错误;HIV侵入人体存在潜伏期是因为病毒的数量尚未达到致病量,但在潜伏期,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③错误;感染HIV的分为携带者和患者,④错误;因HIV病毒的变异性,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⑤正确;艾滋病病毒只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能使人生病,只有受到其他病原体感染之后才出现病症,①正确。

19.以下育种方法未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______。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答案:

B

[解答]多倍体植株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没有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0.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

D

[解答]多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加工,要通过蛋白酶处理,切掉部分肽段,然后进入高尔基体加工。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B.必修包括“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和“3.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

C.必修选择的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必须按顺序讲授

D.选修是为了满足学生需要

答案:

C

22.下列不属于STS教育特点的是______。

A.科学过程技能被看做是科学家所特有的技能并加以训练

B.在科学教育目标上,使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

C.在内容构成上,倾向综合化

D.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

答案:

A

23.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束方式属于______。

A.系统归纳

B.比较异同

C.集中小结

D.巩固练习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结束技能的类型。

24.以下哪一项不是直观教学的优势?

A.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B.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答案:

B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直观教学的优势。

25.变化技能不包含以下哪一种变化?

A.教学内容的变化

B.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C.教态的变化

D.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变化技能。

二、简答题

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合成许许多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

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和做亲子法学鉴定。

图中图

(1)~图(4)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

请回答:

1.电泳技术与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后者使用的介质是______。

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速率除与本身所带净电荷的多少有关外,你认为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列出2种)______。

答案:

层析液;电泳的电压、被测分子的大小、被测分子的形状、凝胶的种类密度等

2.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

碱基互补配对原理

3.图(3)是把含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将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故可推知该多肽由______种氨基酸构成的。

答案:

6

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的含有若干DNA片段并已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

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答案:

F2;C和F2两者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

[解答]图(4)中处于一个水平位置的为相同的氨基酸,是不同样品中的氨基酸在电泳槽中移动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5.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

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

③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

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

①XHY;②XHXh;③

6.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

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①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_____。

②若只研究眼色,不考虑其他性状,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③基因型为ddXaXa和DDXAY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④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果蝇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的比例是XAB:

XAb:

XaB:

Xab=______。

答案:

①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辐射;②雌性红眼:

雄性白眼=1:

1;③DdXAXa:

DdXaY=1:

1;④19:

1:

19:

1(或47.5:

2.5:

47.5:

2.5)

7.对于观察草履虫的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所以我们一般采用哪种实验教学?

这种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包括哪些?

答案:

(1)针对“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内容多过程长,我们选择分段实验教学。

(2)分段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①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研究如何分段,每段的操作要求、观察内容、思考题目和大致的时间分配等等。

②上课时,教师先要说明并演示每段实验的操作要领,提出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每段实验内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检查,特别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

③分段实验教学中,各段实验时间分配和各段实验衔接过渡应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进度为依据,安排每段实验的时间,注意把握好总体要求,处理好各段实验间的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教学片段)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的《钗头凤》词,描述了一个动人爱情悲剧。

据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假设陆游与表妹婚恋成功,能像童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生下漂亮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一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吗?

”“不能……”

这是一堂语文课吗?

不是。

这是一堂生物课。

在台上振振有词讲解的也不是教师,而是我们的学生,他们讨论的不是文学,而是近亲结婚的危害和可能引发的遗传病。

讲解者引经据典,听者积极热烈的反应,气氛非常融洽和谐。

这堂课的学习内容是“人类的遗传病和优生”。

老师在备课中发现,本节内容知识难度不大,难就难在如何生动活泼且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自主控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正确生活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根据材料回答:

1.本案例开头时引用陆游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请说明导入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喧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导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①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②引起对所学内容(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③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在教学中应用导入技能有哪些原则与要点?

答案:

导入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包括:

①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②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③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导入要能引人注目,充满趣味,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3.本案例中提到要通过开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请问探究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

探究学习的特征包括: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向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硎{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四、教学设计题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交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之后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思路,奠定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知识和方法基础,紧接着详细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然后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与光合作用对比,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完善自养生物的营养类型。

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答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分析,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STS的意识。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拟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及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安排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