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案例QMS.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80076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7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审核案例QMS.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核案例QMS.pptx

《审核案例QMS.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案例QMS.ppt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核案例QMS.pptx

审核案例集锦,郭晓宁,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一,审核员随向导进入了成品库,发现地面上有一滩水,旁边堆放的成品,有一些已经被水淋湿,包装箱明显变形、损坏;抬头向上望去,原来库房屋顶上,有一个大洞。

保管员解释说:

这个洞是前些天漏的,因为天气不冷,也没着急报修,没想到昨天下了一场雨,我们已经向后勤部申请维修了。

案案例二例二,某公司研发中心TR328A电光分析天平操作规程规定:

天平应放在温度不易改变的室内(温度范围202)。

审核员仔细观看,却没有看见室内有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计,主任介绍说,别看规程写的这么严格,实际这台设备皮实着呢,温度差一点不影响它的精度。

审核员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测量,现场实际温度为27。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三,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中,质检部提出,正在使用的一台测量设备-色谱仪,是一台用过多年的设备,并且最近它的状态有时不太稳定,有可能发生故障,需要更新了;总经理对此事的答复是,可以进新设备更换,并指示财务准备资金。

审核员到质检部做进一步的了解,发现资金至今没有到位,便问,万一在新设备就位并可以启用前,在用设备就发生故障怎么办?

质检部长说,可不是,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呢。

案例四,审核员查到,公司THP-01型造纸湿强剂生产操作规程规定的“物料最高温度(反应釜内温度)”为6568C;但THP-01型造纸湿强剂成品合成记录中,2009.06.15至2009.09.03间连续145釜次的“物料最高温度(反应釜内温度)”均低于60度;实际控制温度与规定温度不符。

工艺员说:

哦,我们近期进行了一次设备改造,提高了效率,以前的有些指标不适宜了。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五,审核供销部时,审核员发现,合格供方名录里没有包括:

产品包装(编织袋)的供方以及提供产品运输服务的供方;就问供销部长,为什么没有包括这些供方;供销部长说,运输单位又不确定,是根据货物运输量临时找的,有时候就是找个个体运输户,评价起来太麻烦;至于编织袋,不影响我们产品的内在质量,属于B类物资,按公司规定,不用评价。

案例六,成品库房的一角,整整齐齐堆放着一批成品“试剂盐酸”,审核员走过去一看,被绳子拦住的这批成品的标识牌上写着“不合格品”;库房主任说,这批产品是顾客退回来的,主含量不合格。

审核员追踪到供销部,供销部经理介绍,原因已经查明,是质检部一台检测设备失灵导致不合格品当做合格品售出了,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审核员问:

这批产品销出去多少,怎么处理了?

供销部长说,顾客太分散了,不好查,但只要有顾客来退换货,我们都会妥善处理的。

?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七,试验室主任给审核员提供了公司的内部标准原料检验其中,规定“褐煤”的进货检验项目包括:

有机质,水分,腐殖酸;而2009年10月15日和2009年10月31日的检验报告中,都没有褐煤的“水分”的检验结果;同时,以上两份检验报告,都没有填写“检验结论”,也没有检验员和审核人签字(章)。

试验室主任见状说,这两份可能是当时太忙,疏忽漏填了;水分检验肯定做了,也合格,不然他们早就报告我了。

案例八,在某门窗加工企业,审核员提出查看中空玻璃加工中的“打胶”和门窗加工中的“压胶条”过程设备的鉴定和人员资格的认可,以及过程参数控制情况的记录。

车间主任说:

这两个岗位都不是挺关键的过程,而且,岗位上的操作人员都是熟练工,设备也经常维修,生产质量可以保证;这些工作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吧。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九,审核员查看压延生产工艺记录,其中:

2011年4月14日13点30分钟记录的“旁辊/上辊”等五项温度值被直接涂抹修改,其中有两项已经辨认不清;2011年4月18日11点15分钟记录的“引离A/引离B”等五项温度值也是直接涂抹修改,并有两项已经辨认不清。

案例十,审核员在一个月前收回的200多份“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里,发现有为数不少都写着具体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两项,就问,是否对这些意见进行过统计和分析,经营部经理说,有这想法,还没有顾上做。

于是审核员现场统计了一下,这两项意见分别占了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

审核员又问,针对这种情况,你们做了什么,经理说,考虑过,但还没来得及做。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十一,审核员发现,生产车间大量使用钢盒尺,问钢盒尺是怎么控制的,主任说,用于产品放行的都在检定机构检定了,并且出示了检定报告;审核员又问,用于工序自检的呢?

主任说,我们用一把卡尺检验,并提供了自校规程和记录。

审核员问,这把卡尺检没检?

主任说,卡尺比合尺精度高得多,不用检也能达到效果。

案例十二,技术部为某客户设计了一座玻璃钢冷却塔,审核员发现,设计中引用了GB7190.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第2部分:

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标准,但没有注明标准发布年度,就要求查看标准原件,设计员取出标准,是1987年版的;审核员说,你实际用的就是这本么?

设计员说:

是啊,就是这个。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十三,审核员查看环氧树脂防腐胶液配制记录,找来找去没有找见环氧丙烷丁基醚和固化剂的投入量,就询问操作工,操作工解释说:

我们有操作规程,规程里有这方面规定,我们就是按规定操作的,没有要求做记录。

审核员看到,操作规程里规定:

以100份WSP6101型环氧树脂和810份(质量比)环氧丙烷丁基醚混合于干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20份25份的固化剂(固化剂的加入量应根据现场温度适当增减),迅速搅拌,进行真空脱泡1min3min,以除去树脂胶液中的气泡,即可使用。

案例十四,审核员在经营部了解到,某客户提供了一批玻璃纤维布,用于为其加工的玻璃钢车顶水箱。

审核员问:

这些玻璃纤维布存放在什么地方?

销售主任说:

都统一存放在材料库房。

审核员来到了材料库,仓库主任介绍说,这批货我们是单独存放的,防止与公司自购材料混淆。

审核员发现,这批布里夹杂着一小部分有些受潮发霉,就问:

这些货来的时候就是这样么?

主任说,对,来的时候就这样。

审核员问,客户知道这件事么?

主任说,还不知道,我准备他们来提货时再跟他们说。

审核员又查阅了顾客财产登记,上面记载的内容包括:

顾客名称,财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货日期,登记人。

审核员问,除了这份记录,还有别的与顾客财产相关的记录么?

主任说,就这,没有别的了。

案例十五,产品检验规程规定产品的试验温度是80,保持10小时。

审核员在检查试验记录时发现,一个月前试验记录是80保持10小时,但最近却是40,保持15小时。

检验科长说:

“最近加温设备有故障,温度加不上去,因此我们把温度降了下来,但延长了保温时间。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审核员要求出示更改规程的书面证据,检验科长说:

“这只是权宜之计,等设备修好后我们再按原来的规定做,因此我们没有下达书面的文件。

”,案例十六,审核员来到加工车间,请车间主任挑选了几名工人过来进行简单的交谈,审核员经询问得知,这几名工人在公司工作时间至少也有三年了,就询问他们,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几名工人感到很为难,相互看看,又小声嘀咕了几句,终于有一个人出面说:

这个我们真不知道,好像没有人告诉我们。

审核员观察了车间环境,没有见到张贴有方针,又去人力资源部追踪,培训计划里也确实没有这项内容。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十七,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环境管理规定中规定:

“车间温度应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4060。

”审核员抽查5月份的工作环境记录时发现:

5月711日的湿度均低于33。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这是怎么回事?

主任回答:

“这几天天气特别干燥,结果加湿机还罢工了,把我们急坏了,赶紧找厂家派人过来维修,厂家过来三天才派出人来;就成了这了。

”审核员要求查看加湿机的日常保养记录,主任说:

这台加湿机安装上不久,还在保修期,厂家每季度都来公司检查一回,有问题他们就处理了,不用我们保养。

案例十八,在物资部审核时,审核员查看了811月份的采购合同,在合同单上的“执行标准”栏内,审核员看到填写的内容多为“执行国标”或“执行行标”。

审核员问当事业务员:

“执行国标的名称和编号是什么?

”业务员说:

“不好意思,太复杂,我忘了。

”,北京中安质环,案例十九,审核员在仓库检查时看到在货架上有十几箱配件上挂着“待检”的标识,便问库管员:

这批产品是什么时候到货的?

”库管员查了一下记录说:

“这是半个月以前到货的。

”审核员: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检验呢?

”库管员回答:

“我也不知道,那几天正好我生病请假,这些事都是由生产科小张代我负责的。

”审核员打电话问生产科的小张,小张想了一下回答:

“这批货是送来的第二天检验完毕的,是合格品。

恰好检验完保管员回来上班了,我记着回去忙我的事,忘记告诉他更换标签了”,案例二十,在质检部审核时,审核员细致地观察了产品检验试验过程和环境;先后发现,天平室没有配备干湿温度计,没有建立天平使用时实际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记录;现场“分析天平”箱内用于吸潮的两袋变色硅胶均100%呈粉红色,已经饱和。

化学分析室没有建立标准溶液配备记录,标准溶液瓶上所贴的“合格证”也没有标注“有效日期”或“配置日期”。

向导找来相关检验人员,审核员问:

这些标液是什么时候配置的?

检验员回答说,好像也就是两三个月吧,不会太久。

就到这里吧谢谢!

再见,北京中安质环,案例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