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370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docx

江苏淮安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承恩班

江苏省淮安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恩班)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

B.洞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

C.瞥见引人注目铺

天盖地

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一件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大事。

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C.高中生的写作要有公民意识,不仅我们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更要注意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

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人格。

3.“四海涌春潮,莺歌燕舞”是央视春晚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最好的一句(3分)()

A.南北响鞭炮,迎新辞旧B.九州起龙图,呈祥献瑞

C.华夏沐龙光,安居乐业D.中华开盛世,物阜民安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5.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3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

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

“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

”曰:

“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

”豫让曰: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智伯知我知:

了解B.委质而臣事襄子委质:

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寡人赦子,亦已足矣足:

满足D.焉以致报雠之意致:

表达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3分)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4分)

(3)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乌,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

请简要概括。

(2分)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苟子《劝学》)

(3),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5),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8)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

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

“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

”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

她问:

“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

他幽幽地说道:

“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

”妻子问:

“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

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

“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关,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

“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

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

母亲笑笑说:

“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

”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

“她对你好吧!

”他使劲地点点头。

母亲说:

“那就好。

从他一进屋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不停地烧炕。

母亲把炕烧得烫烫的,热得他都不敢用手摸。

他问母亲:

“早晨的时候,窗玻璃还结冰花吗?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

“结,还是很厚的一层。

这儿比不得南方……”他欣慰地笑了。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

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

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

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

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

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

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

“快进去,快进去!

冻着!

”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

“去南方吧,南方不冷。

”母亲摇摇头说:

“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

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

“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

“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

”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

“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

“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唾。

母亲就笑笑说:

“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叉听到灶问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

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

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

“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

“电视里说北方叉下大雪了。

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

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

“像什么?

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12.文章描写“下雪的早晨,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的说道:

“花开了……”请问,他喃喃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4分)

13.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14.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分)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

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①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

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

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

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

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

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

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②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

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作垃圾,去动手清理。

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

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

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

谁敢去改动历史?

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③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

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④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

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⑤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⑥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

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

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⑦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

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16.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6分)

17.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

(6分)

18.文章最后说: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

”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

“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家庭与事业,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语文参考答案

1.C

2.D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B项句式杂糅,后半句将“同时也不能不发挥……作用”和“起到……作用”两句话糅在一起,造成句式的杂糅。

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C项语序不当。

“我们”放在“不仅”的前面。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D

试题分析:

根据对联需要“仄起平收”,上联最后一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字是平声字;结构相应;词类相当,可排除A、B、C

考点: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4.C5.A

6.C试题分析:

足够。

从具体的

语境看,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

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

这样从符合其在文中的意思。

其中“委质”一词,《屈原列传》涉及。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B试题分析:

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①是豫让的行为,却不能表现他的义;④是借朋友之口间接表现;⑥是豫让服罪的语言,和“大义”

无关。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8.D试题分析:

“他为报答赵襄子”错,原文没有“为报答赵襄子”的意思。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1)(3分)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说”、“容”、句子大意各1分。

(2)(4分)然而这样做的原因,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所以”“以”“愧”、判断句式各1分。

(3)(3分)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大义。

(“美”、“死”、“义”,各1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

翻译前,要先看句子的特点,并重点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1)句中的“死”与“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为献出生命和修饰容貌之意;“说”为通假字,通“悦”,喜爱,喜欢。

(2)句……者,……也,这是典型的判断句式,翻译时要体现这一句式特点;“所以”,……的原因;“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愧。

(3)句中“美”,这里指美德,形容词用作名词;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义,名词,大义。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1)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

【评分建议】共2分,每点1分。

(2)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

动静结合,江鸟斜飞为动,洞庭湖水天相接为静。

【评分建议】共4分。

虚实结合2分,炼字2分,意思对即可。

(3)对贾谊被贬长沙的同情,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对源中丞遭贬的同情,对源中丞的思念。

【评分建议】共4分,一点1分。

“隐含了作者自己曾经遭贬是我同病相怜之感”也可以得1分。

11.

(1)靡有朝矣

(2)声非加疾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4)可以横绝峨眉颠

(5)无边落木萧萧下(6)风霜高洁

(7)凌万顷之茫然(8)不以人废言

【评分建议】共8分,每句1分。

12.透过母亲的满头白发他感受到母亲时刻牵挂与思念着他,(2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被唤醒。

(2分)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把握。

应结合上下文内容,仔细揣摩。

前文是写回忆幼时的情景,后文又有这样的句子“像什么?

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从中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眷恋。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细节描写,各举一例分析。

(每种手法各1分,举例1分,共6分)

文中写道母亲推他回被窝,替他掖被子等动作描写,体现出母亲对他的关爱;文中的语言描写很多,都可以看出母亲时时处处为儿子着想;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如写“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爱,写到母亲的白发,表现出母亲的苍老。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是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刻画人物性格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所以,分析思考时,可以从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取舍,来组织答案。

如本文刻画母亲的形象,大量采用了母亲和儿子的对话来刻画母亲伟大的母爱。

如文中“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此处的细节描写把母亲的那种疼爱儿子的情感表现出来。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①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1分)②表现了他对母爱更深的理解,升华了主旨。

(2分)③以他们的对话,特别是他对窗花的描述结尾,是一种简洁而含蓄的抒情,含而不露,意味深长。

(2分)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小说的结尾的作用可从小说的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反复品读这段对话,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

如妻子问看见玻璃窗花,是从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口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一句表现了他对母爱的理解更深刻了,深化了内容,升华了主题。

以对话方式结尾,给人含蓄美,容易使读者回味无穷。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示例一:

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

(1分)小说的主人公是母亲,小说要赞扬的正是母亲身上伟大的母爱。

(1分)小说的题目是“开在玻璃上的花”,小说正是通过母亲怕他冷,夜里一直烧火而使屋子温暖如春使他最终没有看到窗花来表现母爱的。

(2分)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宽容的,及时儿子十年来第一次回家,母亲仍认为儿子很孝顺。

小说虽写到我的自私,但只是为了更突出母爱的伟大。

(2分)

示例二:

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

(1分)“他”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在他身上作者寄托的正是对目前孝的缺失的批判。

(2分)钱代替不了关爱,虽然他每年都要寄钱回家,但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回家,说明他对母亲的关心不够。

(2分)母亲的无私和宽容,恰恰更衬托了他的冷漠和自私。

(1分)

示例三:

两者都有(1分)母亲和“他”都是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1分)母亲烧炕,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不能结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浓厚的爱。

儿子虽寄钱给母亲,但疏于看望,只能说是有些自私。

(2分)母亲和儿子的行为两相对照,是赞美母爱和批判自私的主题同时表达得更明显。

(2分)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在答题时,要从全文的写作目的和小说大意基础上,结合着人物性格特征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要选择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

在分析阐述自己的理由时,可以结合着文中母亲对儿子所做出的那些无私的爱,并评价母爱的伟大。

如要选择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他的自私。

就要从儿子十年才回家一次,冷漠无情等方面进行阐述。

此外也可以从二者兼有的角度分析。

但注意一点,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6.

(1)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

(2)残缺;(3)让人产生对历史和文明的追思。

(6分)

试题分析:

此类概括事物特点的题目

一般要由外而内,由物而人的思路解决。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1)不懂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

(2)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敬畏。

(6分)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18.

(1)遗址公园化,是对遗址的破坏,让我们失去了真正的遗址;

(2)没有了遗址,历史文化会变得浅薄和苍白;

(3)用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遗址公园化的担忧,呼吁保护遗址,保护历史。

(6分)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作文(参见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