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548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变化;条件的成熟;创立的过程;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创立的?

其思想内涵与之有何关系?

探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指导意义

问题探究

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者:

佚名转贴自:

人教网点击数:

1269更新时间:

2005-2-8文章录入:

安徽林桂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思想的三大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情景再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理论的概括,又是行动的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践指导意义:

是在新世纪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其思想内涵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历史比较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难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可以看到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历史继承,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

针对新世纪新考验,“三个代表”思想把推进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由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现实性较强,与现在的时间间隔较短,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可适当进行补充运用,以增强学生对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感性认识和了解,为深入认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是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展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后一部分则简介了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理论成果名称等。

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

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么样创立的?

建议教师以两部分为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一、通过阅读前一部分内容,你能说出讲的是什么理论成果?

问题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纲领。

问题三、通过阅读后一部分内容,你能说出这一理论成果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教材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为时代背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产物,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

说明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随后重点叙述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教材所讲述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是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建议教师在本目学习时,首先增加有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材按国际国内两大方面作了介绍。

国际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形势则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中国共产党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

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设好党的组织;如何适应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等。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立足于我们党的实际状况,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遇到的新课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新的形势、新的实践、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决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在教材中并无大段落的具体表达。

我们可从上下文的相关段落中提取出来如下几个方面:

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教材以两段文字具体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基本过程。

由于本部分涉及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建议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增加内容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江泽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进行的不懈努力,并完整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一段概括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涉及了从酝酿到成熟的时间、主要的创立者、创立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理论成果名称等。

江泽民指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这一部分展现的是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的最集中概括。

他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工作,一再指出: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既是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的重要步骤。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使之更加系统、成熟。

在这次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这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的最重要步骤,又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教学建议:

结合学思之窗内容,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重要内容的理解。

第二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它是在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和过程基础上的自然展开,也为掌握下一目内容直接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材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定义、及精神实质等方面,介绍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不断解放生产力,“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要扫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就要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不断地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就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就要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于我有用、适合于我的文明成果,而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正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还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又是她的行动准则,人民的利益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也要不断地调整治国策略和政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材以先总体概述、再具体分析的形式,深刻分析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总体概述,说明各部分内容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分析。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这三者的理论综合,构成了新世纪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课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范围、理论基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各部分内容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材在最后按理论来源、理论价值、重大指导意义三部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概述,具有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几句话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说的是理论价值。

“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则讲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

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结合【资料回放】突出江泽民为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还可以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回答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一目的教学。

教材介绍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教材所讲述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是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教材按国际国内两大方面作了介绍。

国内形势则从社会各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建议教师在本目学习时,首先增加有关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时代背景下,新的理论提出是时代的召唤。

随后重点叙述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

由于本部分涉及事件较多、又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建议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资料,以增强学生对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江泽民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进行的不懈努力,并完整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为深入认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一目的教学。

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它是在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和过程基础上的自然展开,也为掌握下一目内容直接起到铺垫的作用。

课本先以三个段落的文字,较详实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讲解。

可以把这三段文字分别分为两部分:

总体概括和内容阐述。

建议抓住文字提供的有效信息,提出相关设问,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加深对总体概括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借助教材以总体概述和具体分析的相结合的形式,深刻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掌握“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一结论,这是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总体概述,要求我们要把各部分内容看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而不可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

在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具体分析时,应抓住“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关键概念,明确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课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范围、理论基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按理论来源、理论价值、重大指导意义三部分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结合【资料回放】突出江泽民为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可以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回答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内容的总结。

也可以引用中共十六大的相关影视资料和十六大以来的建设成就加以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课本以三个段落的文字,较详实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讲解。

可以把这三段文字分别分为两部分:

总体概括和内容阐述。

对总体概括进行分析时,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的文字表达方面来看,建议教师抓住这么几个有效信息:

从开头所共有的“我们党”来看,都是对党的要求;从“要始终”所表达的时态上看,“始终”表明着一个时间序列:

从开始到最后。

从时态逻辑来看,“三个代表”的时态语句内包含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是在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说,我们党从过去只体现党的政治和阶级代表性的基础上,增加经济和文化的代表性,从而形成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的党建理论。

而“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先进文化”则不可能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纲领。

并设问:

怎样理解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加深对总体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案例二对这三段高度的理论概述的内容阐述进行分析时,可按照党的工作范围、工作方向、工作目的这三大模块来处理。

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个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时,“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这一句是党的工作范围的界定;“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句则是党的工作努力的方向,“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则讲的是党的工作的目的。

其他两部分也依此类推。

在此基础上,再对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

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次是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一次是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一次是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一次是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解题关键:

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思路引领:

时代的最前列的标准;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的表现。

答案提示:

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总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实际,不断进行科学的理论创新,引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成立不是偶然的,有其客观必然性。

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

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只有在与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