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766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docx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Chinese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

forP-12Teachers

(CET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本标准包括总纲、术语与定义、教学人员子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和技术人员子标准。

本标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并组织起草。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西南师范大学。

参与起草单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起草人员:

何克抗、李克东、邱玉辉、王珠珠、黄荣怀、游泽清、叶九成、祝智庭、李吉桂、刘雍潜、张为群、杨改学、刘革平。

参与起草人员:

薛玉梅、谢幼如、谢少华、张卫、马希荣、张剑平、张舒予、傅德荣、汪琼、郭文革、沙景荣、曾兰芳、瞿堃、张小真、李龙、孙玉强、王世伦、孟宪凯、汪启富、冯德民、王安琳、刘艳。

本标准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审定。

目录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总纲……………………………………………………………1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子标准……..…………………………………..……4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13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技术人员子标准……..………………………………..……20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总纲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制定本标准正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并为其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保障。

对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标准是规范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行为与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一、标准的目标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目标是:

●加强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自觉性;

●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

●加强技术对教育的服务与支持。

二、标准的意义

1.《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专业化是大势所趋,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技术的普及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引下,才有可能把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2.《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依据

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要有统一的教育技术标准。

中小学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目标、方法、内容、模式和评价等方面有所依循。

3.《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核心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与此同时要求教师改变在课堂上的行为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改变行为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制定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所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4.《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化的需要

制定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于规范所有参与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单位,确定统一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质量要求和认证资格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的内容结构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子标准

总纲

术语与定义

管理人员子标准

技术人员子标准

教学人员子标准

1.本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教师提供三个子标准

(1)《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

中小学学科教师及对学科教学进行指导的人员;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该子标准内容结构见图一。

(2)《国家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该子标准内容结构见图二。

(3)《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技术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

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技术方面内容审核的各级教育组织;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技术支持的各类人员,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等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人员。

该子标准内容结构见图三。

2.子标准内容结构图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术语与定义

●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System)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它既可理解为由教师、教材设计者和课程专家及其他人开发编制的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也可理解为任何一个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机构。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Design),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运动状态的表征。

在教育教学中,一般有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征的信息,反映教学动态过程的信息等等。

●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

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像等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可供利用的信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教育信息化(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InformationConsciousness)

信息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

●信息能力(InformationAbility)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

●信息道德(InformationMorality)

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

●信息安全(InformationSecurity)

信息安全,是指个人、社会和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利益的保护状态。

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被泄漏给XX的人。

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XX的篡改。

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可以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教育(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即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

●学习资源(LearningResources)

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信息、材料、设备、人员、场所、资金等。

●教师专业化(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ing)

终身学习,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的过程。

●教学媒体(InstructionalMedia)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中介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

●教学资源管理(Instruc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

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管理包含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

学校教育中的项目管理,是指对教学设计和项目开发过程的计划、监督与调控,项目管理主要应用于教学系统、资源开发和教育技术应用等课题、项目研究中。

●过程管理(ProcessManagement)

过程管理,是指针对某一过程而实施的管理。

在学校教育中,过程管理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管理。

●学习环境(LearningEnvironment)

学习环境,通常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学习的全部外在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相应的软件平台、工具、资源等物质条件,以及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精神因素。

●绩效技术(PerformanceTechnology)

绩效,是指人们在工作场所中通过一定的活动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业绩或成果。

绩效技术是指应用系统方法,通过对目标和行为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以最大化工作业绩的技术。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规范管理,构建知识产生、流通与利用的机制,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创造和重用,其基本活动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使用。

●课程开发(CurriculumDevelopment)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评估确定课程目标,针对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选择适当的学习活动加以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达到目标的工作流程。

其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课程开发是教学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学人员子标准

1意识与态度

1.1重要性的认识

1.1.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顺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1.1.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1.1.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2应用意识

1.2.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1.2.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1.2.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1.2.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1.3评价与反思

1.3.1具有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4终身学习

1.4.1具有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1.4.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2知识与技能

2.1基本知识

2.1.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1.2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2.1.3掌握主要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1.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2.2基本技能

2.2.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2.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2.2.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方法

2.2.4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2.2.5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3应用与创新

3.1教学实践

3.1.1能够有效地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

3.1.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1.3收集、甄别、整合与应用与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源,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3.1.4为学生提供各种应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对其实践进行指导

3.1.5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3.2教学管理

3.2.1制定与实施教学活动中学习资源的管理计划

3.2.2制定与实施技术环境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策略

3.2.3制定与实施教学过程管理与改进的策略

3.3教学科研

3.3.1针对学科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3.3.2针对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研究

3.4合作与交流

3.4.1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3.4.2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4.3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3.4.4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3.4.5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学习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3.4.6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交流与合作

4社会责任

4.1公平利用

4.1.1促进不同性别、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利用技术和资源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4.2有效应用

4.2.1促进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利用技术和学习资源均能得到良好发展

4.3健康使用

4.3.1促进学生健康地使用技术与信息,减小技术和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4.4规范行为

4.4.1学习、示范、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社会、法律和道德内容

4.4.2规范技术利用的言论与行为方式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管理人员子标准

1意识与态度

1.1重要性的认识

1.1.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顺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1.1.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1.1.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2应用意识

1.2.1具有推动在教学与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1.2.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学研究的意识

1.2.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1.2.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1.3评价与反思

1.3.1具有促进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4终身学习

1.4.1具有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1.4.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业务能力与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1.4.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2知识与技能

2.1基本知识

2.1.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1.2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2.1.3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1.4掌握绩效技术、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2.2基本技能

2.2.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2.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2.2.3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2.2.4掌握课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3应用与创新

3.1决策与规划

3.1.1倡导不断运用技术进行教育创新的方针和政策

3.1.2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情况,宏观调配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1.3有效应用技术与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3.2组织与运用

3.2.1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3.2.2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的创建

3.2.3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利用技术的教学活动

3.2.4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管理和日常工作

3.3评估与发展

3.3.1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3.3.2运用技术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评估

3.3.3采取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3.3.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对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3.3.5充分运用技术改善学与教,提供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3.4合作与交流

3.4.1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3.4.2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问题进行交流

3.4.3利用技术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

3.4.4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4社会责任

4.1公平利用

4.1.1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4.2有效应用

4.2.1促进学习资源应用潜能的发挥

4.2.2促进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4.3安全使用

4.3.1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4.3.2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4.4规范行为

4.4.1加强信息道德宣传教育

4.4.2规范技术应用行为与言论

4.4.3促进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技术人员子标准

1意识与态度

1.1重要性的认识

1.1.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顺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1.1.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教师能力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2应用意识

1.2.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1.2.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1.2.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

1.2.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1.3评价与反思

1.3.1具有对各种软硬件技术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1.3.2具有对技术开发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3具有对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3.4具有对软硬件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4终身学习

1.4.1具有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1.4.2具有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2知识与技能

2.1基本知识

2.1.1了解教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1.2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原理

2.2基本技能

2.2.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2.2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2.2.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2.2.4掌握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2.2.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2.2.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3应用与创新

3.1设计与开发

3.1.1参与整体规划与设计本单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方案

3.1.2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1.3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3.2应用与管理

3.2.1为教学人员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2.2为管理人员的管理、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2.3对学习资源与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3.3评估与发展

3.3.1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3.3.2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3.3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3.3.4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3.4合作与交流

3.4.1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3.4.2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4.3利用技术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

3.4.4利用技术与同行和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4社会责任

4.1公平利用

4.1.1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4.2有效应用

4.2.1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4.2.2促进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4.3安全使用

4.3.1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与保密

4.3.2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4.4规范行为

4.4.1促进技术资源的健康、安全使用

4.4.2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内容的规范管理

4.4.3规范技术应用行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