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882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docx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

(全稿)

现代部分

(1917~1949)

一、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2、历史的、全面的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3、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4、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从事初中语文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要求

1、以科学理论和理想为指导,依据有关对现代文学的论述,不断吸收新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现代文学的历史作用,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和艺术成就。

2、在教学内容上,既讲文学史又讲作家作品,实行以“史”为序,以分析、讲解作品为重点,力求使现代文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重要作家作品相结合。

3、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讲述、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即:

文学史知识,作家生平、思想、代表作和基础理论,由教师讲述,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作品特别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则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讲解现代文学作品和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

4、尽可能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现代文学的专题讲座,以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术空气。

三、课时及考核安排

20世纪中国文学[上编](1917——1949)教学时数共10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64学时,第二学期40学时。

每周4学时。

第一学期考试,第二学期考查。

课时按章分配:

引言2学时,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6学时,第三章6课时,第四章4学时,第五章4学时,第六章2学时,第七章5学时,第八章5学时,第九章6学时,第十章6学时,第十一章6学时,第十二章6学时,第十三章4学时,第十四章4学时,第十五章6学时,第十六章4学时,第十七2学时,第十八6学时,第十九5学时,第二十章5学时,第二十一章2学时,第二十二章4学时。

四、使用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编),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五、参考书目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北大出版社出版。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郭志刚、孙中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黄修已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4、《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大出版社出版。

5、《中国现代文学》,党秀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林志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唐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六、教学内容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2、了解“五四”前文学观念的变革。

3、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文学观念变革带来的创作实绩。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

第二节 文学观念变革

第三节 文学创作实绩

一、文学观念变革带来的创作实绩

二、意义与失误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

2、了解外来文艺思潮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影响。

3、了解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及文学流派的形成。

4、了解20年代的文学论争。

5、认识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其主要主张

三、文学革命创作实绩

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与外国文艺思潮的关系

二、外国文艺思潮对文学革命的影响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一、五四文学革命后蜂起的文学社团

二、创作倾向及文学流派的形成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一、论争的代表    

二、论争的内容

三、论争的意义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局限     

三、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的生平与发展。

2、了解鲁迅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3、领会《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4、掌握《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基本内容及艺术表现的创造。

5、弘扬鲁迅精神。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鲁迅创作道路 

一、鲁迅生活道路及其文学创作

二、鲁迅思想发展

第二节 《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一、主要内容

二、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三、思想及艺术成就

第三节 《呐喊》《彷徨》

一、《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

二、《呐喊》《彷徨》塑造的形象典型

三、《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功创造

第四节 《故事新编》 

一、《故事新编》的内容

二、《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第三章20年代小说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风格特点。

2、了解问题小说及其主要作家作品、艺术风格。

3、领会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的人物及艺术。

4、了解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思想、风格特点。

5、领会郁达夫《沉论》、《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二、乡土小说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三、浪漫抒情小说及其主要作家作品、美学特征

第二节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一、叶绍钧

1、生平及创作简介

2、《潘先生在难中》《倪唤之》的思想和艺术

3、叶绍钧小说的艺术成就

二、许地山

1、许地山创作简介

2、许地山小说风格

三、冰心

1、冰心的问题小说

2、冰心问题小说的主题、成就与局限

第三节郁达夫

一、生平与创作

二、小说风格

三、《沉沦》分析

四、《春风沉醉的晚上》分析

第四章20年代新诗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20年代新诗概况。

2、了解20年代新诗发展中的主要作家、流派及其作品和不同的风格。

3、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风格。

4、领会《死水》、《再别康桥》的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

一、新月诗派及其理论主张

二、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及其美学风格

三、《再别康桥》赏析

四、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创作

五、闻一多诗歌的美学风格

六、《死水》赏析

第五章20年代新诗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诗歌创作道路。

2、体会郭沫若诗歌的艺术风格。

3、领会《女神》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及抒情主人公形象。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郭沫若创作道路

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二、主要诗集简介

第二节 《女神》   

一、基本内容        

二、《女神》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艺术成就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话剧在20年代的发生发展。

2、了解田汉戏剧创作的成就和社会影响。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

第二节 田汉              

一、20年代戏剧创作概述             

二、主要剧作简介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

1、了解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了解周作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3、体会《野草》的基本内容和艺术风格。

教学时间: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20年代散文主要特点 

二、主要作家创作概说

第二节 周作人 朱自清

一、周作人生平与创作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

三、朱自清生平与创作

四、朱自清散文风格

第三节 《野草》  

一、《野草》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二、《野草》艺术成就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

1、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的背景、原因及其内容。

2、了解“左联”的功绩与过失。

 

3、了解“两个口号”的论争原因、内容及过程。

 

4、了解30年代的人文主义思潮。

         

5、了解30年代的文学论争。

             

教学时间:

5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兴起

二、“左联”的成立、主要文学活动和过失

三、“两个口号”的论争

 

第二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一、梁实秋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

二、朱光潜的人文主义文艺观

第三节 文学论争           

一、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二、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三、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四、关于“大众语文论争”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

(一)

教学目的:

1、了解30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丁玲的创作道路,领会《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和艺术。

3、了解张天翼讽刺小说的风格,领会《华威先生》的思想和艺术。

4、了解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的不同风格。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概述

一、30年代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

二、30年代小说创作的成就与失误

三、3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及作品

第二节 丁玲 张天翼  

一、丁玲小说创作概述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分析

三、张天翼小说创作概述 

四、《华威先生》分析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一、新感觉派小说的特征及局限

二、新感觉派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茅盾生平及创作道路。

           

2、了解茅盾小说的风格特征。

              

3、领会《子夜》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领会《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茅盾创作道路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     

二、《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

第二节《子夜》

一、时代背景及创作意图 

二、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

三、艺术成就    

四、《子夜》的意义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三)

教学目的:

1、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体会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3、领会《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及艺术成就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老舍创作道路

一、生平与创作

二、老舍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与成就

三、老舍小说的“京味”与幽默

第二节 《骆驼祥子》           

一、祥子悲剧命运的艺术描写

二、祥子悲剧形象及典型意义

三、艺术成就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

教学目的:

1、了解巴金前期的小说创作。

2、了解《激流三部曲》的思想、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3、领会《家》的人物、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巴金创作道路

一、生平与创作

二、30年代中长篇小说

三、30年代短篇小说

第二节《激流三部曲》

一、《激流三部曲》的思想、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

二、《家》分析

第十三章30年代小说(五)

教学目的:

1、了解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题材类型。

2、了解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

3、理解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4、领会《边城》的人物、思想及艺术。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沈从文创作道路

一、生平与创作

二、题材类型及美学追求

三、湘西小说的独特风格

第二节 《边城》

一、《边城》的人物

二、《边城》的思想和艺术

三、《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

1、了解30年代新诗的创作及发展。

2、了解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及风格。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诗歌风格及代表诗作分析

二、卞之琳诗歌风格及代表诗作分析

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

1、了解30年代戏剧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2、了解曹禺戏剧创作的成就。

3、领会《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

一、30年代戏剧创作概说

二、30年代主要戏剧作家及作品

第二节 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

一、曹禺戏剧创作概说。

二、《雷雨》分析

三、《日出》分析

四、《原野》分析

第三节 《北京人》

一、《北京人》分析

二、曹禺戏剧创作的发展演变

三、曹禺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杂文创作的内容及风格特征。

2、了解30年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及主要作家的作品和风格。

3、了解30年代的报告文学创作。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杂文

一、鲁迅30年代杂文创作概说

二、鲁迅杂文创作的美学观及其表现

第二节 30年代小品散文

一、30年代小品散文综述

二、代表作家小品散文风格及其作品

第三节 30年代报告文学

一、成熟和繁荣的原因

二、代表作品简介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

1、了解国统区文学的发展及其各个时期的创作风貌。

2、了解40年代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进程

一、国统区文学的历史分期

二、创作成就及风格特征

第二节 文学论争

一、文艺与抗战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二、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四、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教学目的:

1、了解40年代小说创作概况。

2、了解沙汀40年代小说创作概况、特征,领会《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3、了解钱钟书的生平及文学活动,领会《围城》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4、领会《四世同堂》、《寒夜》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5、了解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6、了解张恨水的生平、创作及其讽喻小说的思想和形式,领会《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的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概述

一、40年代小说创作总体风貌

二、40年代重要作家作品简介

第二节 沙汀

一、沙汀的生平与创作

二、《在其香居茶馆里》分析

三、《淘金记》简析

第三节 钱钟书与《围城》

一、钱钟书的生平、创作简况

二、《围城》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第四节 《四世同堂》

一、《四世同堂》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二、《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第五节 《寒夜》

一、《寒夜》的思想

二、《寒夜》的人物及艺术

第六节 张爱玲等的小说

一、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

二、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三、《金锁记》的思想内容和曹七巧形象

第七节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一、通俗小说及张恨水的通俗小说

二、张恨水的社会讽喻小说

三、《啼笑姻缘》分析

四、《金粉世家》分析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教学目的:

1、了解40年代新诗创作的风貌、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了解艾青诗歌创作的思想和特点,领会《大堰河》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了解“九叶诗派”诗人及诗风。

教学时间: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40年代诗概述

一、40年代诗重要诗人及诗作

二、40年代新诗风貌

三、七月诗派

第二 艾青

一、艾青的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大堰河》、《向太阳》、《火把》简析

三、艾青诗歌的独特风格及其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九叶诗派

一、九叶诗派

二、九叶诗派的诗风

三、九叶诗派代表诗人及其诗作

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教学目的:

1、了解40年代戏剧创作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及其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

3、领会《屈原》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4、了解夏衍的戏剧创作特点及其代表剧作的思想和艺术。

教学时间: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40年代戏剧概述

一、40年代戏剧创作的特点

二、40年代重要戏剧戏剧作家及其作品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一、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概述

二、郭沫若40年代大型历史剧简介

三、《屈原》分析

第三节 夏衍 

一、夏衍生平及历史剧创作

二、夏衍剧作的风格

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简析

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教学目的:

1、了解《讲话》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解放区的文艺争论。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解放区的文艺争论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目的:

1、了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特征、时代意义。

2、了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不足及其根原。

3、了解解放区歌剧创作的特征和成就。

4、了解解放区诗歌创作的成就。

5、了解赵树理小说创作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6、了解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领会《荷花淀》的思想、人物和艺术。

7、了解解放区表现“土改”的其他作家作品。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创作特征、成就和不足

二、解放区的歌剧创作

三、解放区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赵树理

一、赵树理生平及小说创作

二、《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分析 

三、赵树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第三节 孙犁等的小说

一、孙犁生平及小说创作

二、《荷花淀》分析

三、丁玲及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四、周立波及其《暴风雨骤》

《20世纪中国文学》教学大纲

当代部分

(1949—2000)

一、教学目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当代部分简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使学生:

1、了解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当代文学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2、通过当代文学这样一个窗口,了解当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了解当代人的生活、思想、情绪、愿望和精神风貌。

3、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评介当代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论争,科学地评估当代文学创作的成败得失,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作家和作品,实事求是地评折某些文学现象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文学思潮和表现方法。

三、课时及考试安排

共讲授一学期半:

每第二学期10——20周,讲授“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第三学期1——20周,集中讲授第四编(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文学)。

每周均4学时。

总计108学时,其中“十七年”及“文革”文学共36学时,新时期文学72学时。

详细分配如下:

绪论共2学时。

第一编共11学时:

第一章3学时,第二章5学时,第三章3学时,第四章0学时(自学)。

第二编共21学时:

第一章1学时,第二章7学时,第三章3学时,第四章2学时,第五章3学时,第六章5学时。

第三编共2学时:

第一章1学时,第二章1学时。

第四编共72学时:

导言2学时,上篇(共40学时)——第一章2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12学时,第四章8学时,第五章4学时,第六章4学时,第七章3学时,第八章1学时;下篇(共32学时)——第一章2学时,第二章26学时,第三章4学时。

每学期期中为考查,期末均为考试。

四、使用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朱栋霖主编,高教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上、下)北京师大钱振纲、邵子华主编,作家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五、参考书目

1、《中国当代文学》(下)华中师大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版。

2、《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下)黄修己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版。

6、《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全四册)华中师大王庆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4月版。

7、《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选》(一、二),洪子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6月版。

8、《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下),洪子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探讨和总结当代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当代文学既是一门文艺学科,也是一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二、教学时数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三十年现代文学的历史回顾

2、当代文学的概念、历史分期和基本估价

3、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特征

4、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

第一编开拓时期的当代文学

(1949.10——1956)

(总学时:

10学时)

第一章文坛概况和文艺论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时期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概况。

2、正确认识与总结本时期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

二、教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于第一、二次全国文代会

第二节本时期文学创作概貌

第三节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第四节关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第二章本时期的小说创作

(1949—1956)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的变化和发展,成就与不足。

2、主要作家的创作概况和代表性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二、教学时数

5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孙犁和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一、孙犁的小说

二、赵树理的小说

第三节“双百方针”与“干预生活”的口号

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王蒙和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第三章本时期的诗歌创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时期诗歌创作的概况。

2、研究和探索一些主要诗人的创作成就与不足。

3、优秀诗作艺术鉴赏。

二、教学时数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艾青的诗

第三节闻捷的诗

第四章本时期的散文、戏剧创作

(自学章节)

自学目的

了解本时期散文创作的概况,学习和识记一些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了解本时期戏剧创作的成就与不足,正确认识《十五贯》改编成功的重要意义。

自学内容

第一节散文创作概述

第二节戏剧创作概述

 

第二编在曲折中发展的当代文学

(1957—1965)

(总学时:

21学时)

第一章本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本时期的文艺思想斗争和文坛概况,认识“左”倾思潮对文学事业的极大危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当代文学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时数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年文艺运动概况

第二节几个理论问题的论争

第二章本时期的长篇小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十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的重大成就,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习和研究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二、教学时数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