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982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docx

7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

仁荣中学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及培训制度

一、校本教研(课程)开展计划

2004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实施途径,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新要求、新矛盾,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学校教学研究的职能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目标

  我校于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的基础性建设,建构起比较成熟由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科研等组成的校本教研实施体系,依托学校文化的建设,按现代化学校要求将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在学习、教研、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成长。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自觉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拓展教育新视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课例分析、专题研讨、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校际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引导教师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务实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总结出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校本教研实施经验,推出几个在温州市校本教研方面有一定示范作用的教研组,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不断深化的带动下,在全校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构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不同层面的立体教科研网络,每个教研组都有校本教研课题,力争校本教研课题成为省级课题并获奖,出版学校校本教研成果。

  4、以全新的理念建构起双方积极互动的校本培训模式,将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案例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这种全新的校本培训模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高和成长。

  5、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既体现科学性、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潜能的发挥,又能引导教师积极、自主参与到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去,探索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6、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逐步构建现代化教育模式和教学策略。

(三)方式和内容

1、课例研讨。

主要通过主题式研究课形式进行。

整个实施过程包括研讨主题及课题内容的确定、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说课(谈教学设想)、课前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上课、听课(分组进行课堂观察)、评课及课后反思。

活动自始至终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和观摩课例,并以互动的形式进行评课、研讨并完善教学设计。

2、案例反思。

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和教学案例,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

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及时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提出问题,并在与同伴互助中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提高。

3、专题研讨。

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讨资源,各教研组或备课组要根据本学科实际,紧紧抓住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其流程一般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实践(可多次反复)—总结反思”。

这样的专题研讨活动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个层面定期举行。

有条件的组及教师要将有较高价值的研讨主题不断深化,作为教科研课题进行研究。

4、教育论坛。

除组内组织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外,主要利用校园网搭建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的互动教研交流平台,一是通过校园网资源库加强同伴互助,二是通过校园博客进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课题研究。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等)为单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进行校本教研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6、专家引领。

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交流,或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

(四)具体操作

1、学校管理组织(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层面

(1)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协调各部门支持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积极参与学科组的教学研究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对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指导,建立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2)定期举行教科研研讨、交流会,组织对外主题观摩课活动,编撰教科研文集。

(3)制定学校的培训制度与方案,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支持骨干教师参加校外组织的业务培训。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4)负责学校教研、科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鼓励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教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研究,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建立教科研课题记载册。

2、教研组长层面

教研组长在教研室、教务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研组定时定点开展活动。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并严格执行,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

(2)组织教师认真完成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关注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备课组长开展工作。

(3)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确定学期四次主题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组织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本组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开展课题研究。

学期初,教研组将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主题以及活动的责任人、时间、内容及具体实施计划制定好,并在开学时在校园网上发布。

(4)重视“教法、考法、学法”的研究,建立本学科资源库,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向方向发展。

每学期要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5)重视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探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各学科新老教材的比较、各学科知识点落实与新高考的关系、与选修课相关知识点的融合、三维目标的落实设计研究、探究教学如何开展(包括探究点、探究时机、探究层次、探究组织)、如何开展问题教学、任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6)积极开展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探索,如课堂表现评价、单元学习档案袋评价、新教材配套学习资源开发、学分认定测试、新课标下的学科测试等。

3、备课组长层面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制定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

组内全体教师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编写教案的任务。

(4)组织组内教师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备课组校本教研主题活动,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组织组内教师开课、听课、研讨等活动,做好复习、命题、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4、教师层面

(1)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要认真完成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和校本教研活动的任务。

(2)熟悉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参加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教研论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3)备课时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既要备教材知识,又要备学生实际;既要备有效教法,又要备学法指导;既要备出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又要及时记载教学反思。

二、校本教研(课程)培训计划

为全面改进和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以解决学校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培训制度,规范学校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的学习化组织功能,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组织管理制度、培训活动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三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机构

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等单位及相关人员组成,实行塔式管理,在校长室领导下,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实际,做到校长、教研组、教师三级管理制度。

二、目标责任制度

1、校长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负责领导、部署和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2)为拟订校本培训方案指明方向,对校本培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3)指导、检查有关处室、小组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方法;

4)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检查指导教研工作;

5)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

6)作为校长论坛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年开讲座或作报告1次;

7)审阅、审批各种培训制度、方案、计划、报告等;

8)做到“三个必须”(校级及重大培训活动必须到位,重大实验课题必须

亲自参与主持,校本培训必须亲自实施引领),“五个善于”(善于听、善于思、善于写、善于说、善于评)。

2、教务处的责任:

1)制订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

2)根据三级课程计划,制订本校教学计划,检查各年级执行情况;

3)管理和指导各学科组和年级的常规教研(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教学质量检测等)工作;

4)加强与教研室的合作,共同承担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

5)与校外教务部门、学校建立联系,加强交流。

3、教科室的责任:

1)根据学校要求和部署,制订学校学年(学期)培训工作计划、制度;

2)指导各科组开展教科研课题、专题的申报,并实行全程管理和指导;

3)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订教师岗位培训规划;制订并适

时修订学校校本培训方案,并负责方案的实施;

4)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参与科组教研活动,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并引

导教师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5)与教务处加强合作,定期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及时向

有关领导和全体教师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6)协助教务处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开放周等大型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责任:

1)组织教师讨论并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撰写教研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要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前送教科室备案;工作总结于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科室备

案;

2)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学校和教研组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并主持组内教师

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

范课的观摩和评议;指导各年级备课组开展工作;

3)组织教师研究提出教学中问题,确定教研组研究课题,备课组研究的专

题,进行申报并有效开展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学科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开展学生课外兴趣

小组指导(辅导)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及其考核,开展学习汇报交流。

6)组织教师开展校际学科交流;

7)组织并主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并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记录;

8)关心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指导本学科的年级

备课组工作的实施,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9)贯彻落实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协调、督促、检查本

组成员的工作;

10)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教研组活动记录本和教研组工作总结送教科室存档。

5、备课组长的责任:

1)拟订备课组工作计划和撰写备课组工作总结(分别于开学第一周末和学

期结束前一周末交教科室);明确本学期备课组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按时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集体备课、培训活动,做到

时间、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和结果检查“五落实”;

3)主持备课组活动,认真记录集体备课、培训情况;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

研组集体活动;

4)主持备课组申报专题研究的实验实施工作;

5)组织教师为做好期考复习工作;

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学期所有集体备课、培训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并送交教科室存档,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或备课组的重要条件。

6、专任教师的责任:

1)按规定参加全校性的集中培训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业务学习及备课组的

集体备课、培训活动。

2)每位教师要做到“一学期做一件事,一学年读一本书”,即每单元(或

模块)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每学期撰写一个典型教学案例。

每学年精读一本教学

专著并作读书笔记或写读书心得。

(3)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研讨会、专业培训、教育和学科教学交流等

的教师,要提交书面体会或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反馈,并将学习体会一份交教科室

存档,作为登记学分的凭据。

(4)参加学科教学(或说课)竞赛获奖的教师,要及时提交教案或说课稿1

份送交教科室存档。

(5)教师如因故不能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应履行请假手续,否则当缺勤论

处。

第二部分  培训活动制度

一、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制度

全校集中进行的教研、培训活动内容:

1、每学期举办1~2次专家与教师专题对话活动;

2、每学期一次教师读书报告会或专家学术讲座;

3、每年寒暑假各举办一次新课程学科培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

式,依具体情况而定);

4、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上岗前培训,并做好平时班主任工作交流例会制。

5、每周举办1次培训专题讲座或论坛(时间定在每周一);

6、每学期组织外派参加学习培训和参加教学竞赛获地、市级及以上获奖的

教师向全校教师开讲座或上汇报课。

二、教研组活动制度

1、任务:

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主持本组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题研究;

2、内容:

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基本功培训与交流;师徒结对、

优秀教师教学展示、学科教学问题会诊、教学新星献课、课改沙龙、课题实验、

学科竞赛辅导、教师调教支持;教育理论和文件学习等;

3、时间: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科组活动时间进行;

4、地点:

阶梯教室、三楼会议室等;

5、工作规范:

1)每学期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即学校工作计划出台后第二周的星期一),

各组长将本教研组(含备课组)工作计划送交教科室存档;

2)教研活动做到“五有”:

有着重研究的问题;有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中

心发言人;有活动过程详细记录;有教研活动情况反馈;有教研成果交流展示。

3)严格执行教研组活动本人签到制度;

4)每学期结束前一周,教研组长必须将本组活动记录本和工作总结送教科

室作为活动过程凭证并存档。

三、备课组活动制度

1、备课组组成

1)原则上以同年级、同科目的任课教师组成(同年级任教人数不足2人的

跨年级组成备课组)。

2)每个备课组设备课组长1名,备课组长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和专题研究

活动。

2、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时间:

按学校规定的科组活动时间进行。

2)备课地点:

相应的学科组或年级组办公室。

3)备课规范:

①以单元(章、节)为单位备课,每单元(章、节)至少集体备课1次;每

次活动必须落实活动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②每个教师都有作为中心发言人负责就某一单元(章节、课)独立备课并与

同伴分享、集中群体智慧提供教学方案的职责和权利。

③备课一般以说课的形式进行,提倡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各备课组可以根据

学科实际有创造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中心发言人要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从

课标要求、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检测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建议,再由其他教师补充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形

成供全组教师使用的共性教案和检测练习作业。

④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共性教案,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必要的补充

和调整,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⑤每位教师在完成每章(或单元)教学后,要撰写教学后记,提倡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重在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方法。

⑥教案的检查由教务处负责,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学分登记和年度考核的依

据。

3、检查与评价

1)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教研活动的评价

实行绩效评优奖励。

2)教研组、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要记录在册(包括备课活动时间、参加人

员、备课内容、活动过程等),每学期结束前一周请各备课组长将本备课组一个

学期的所有备课材料(含记录手册、备课材料、备课组总结等)送交教科室作为

评比优秀备课组的依据;

3)每学期开学初,教科室和教务处联合举办集体备课成果展示与交流,学

校组织人员负责按有关标准组织评比,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

四、课题组活动制度

1、原则上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允许跨学科合作研究。

2、课题范围:

坚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校本培训原则,所选

课题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活动程序及要求:

1)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各科组基于学校、科组、年级等教学的实际提出本学年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若干个,由科组教师通过讨论选择确定先行研究的课题;

2)以教研组为单位,按课题申报程序填写课题申报表,在规定时间内送交学校教科室;

3)教科室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对课题进行初评并送交市教科所进行评审;

4)通过评审的课题,立项后开始实施;教科室负责检查、指导、督促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

5)实行全程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须向教科室提交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或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并做好课题如期结题工作;

6)未能如期结题的课题组需提前向市教科所提交课题延期结题的申请,在申请中说明延期的原因及最后结题的时间,以规范课题的管理;

第三部分  培训评价制度

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激励性原

则、奖惩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公开的原则及向校本倾斜的原则。

评价内容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构成。

1、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均以科组为单位采取参与者签到的方式进行考勤登记。

每学期末各科组长将考勤表或活动记录表送交教科室备案,作为教师参加培训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无故缺勤者按旷课处理,一个学期无故缺勤累计达2次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无故缺勤达3次者,年度考核只能定为基本合格,无故缺勤达5次者,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两年内取消其职务晋升或外出进修的资格,同时取消其所在教研组参评优秀教研组的资格。

2、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培训活动的过程与成果采取学分登记管理制度;教师每学年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或培训活动获得规定学分视为达标,作为该年度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之一。

3、每学年一次根据学分登记的结果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及成果进行评价与奖励。

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过程和结果将作为评优奖励和岗位培训学分登记的依据,并与奖惩、职务评聘、晋升、教师进修等挂钩。

4、获课题成果奖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晋升和进修培训方面享有优先权;

5、教师个体参加校本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其所在科组参评优秀教研组的重要指标;

6、每年举办一次教研成果展示和表彰大会,为在教学、教研及培训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7、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应该履行的常规职责,学校不再另外计算工作量,只作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