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2036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教学文档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掌握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含义。

(重点)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难点)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重点)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基础·初探]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材整理1 城市化

阅读教材P36~P37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5)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误判断:

(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  )

(2)城市化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

(  )

【提示】 

(1)×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与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教材整理2 城市化动力机制

阅读教材P37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

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城市化与三次产业

(1)第一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3)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正误判断:

(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  )

(2)人口大量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  )

【提示】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即经济还不算发达,但城市化水平已偏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教材整理3 城市化特点

阅读教材P37第3段~P40,完成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

(1)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2)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现象。

(3)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4)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5)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2.发展中国家

(1)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2)城市化推进迅速。

(3)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多在南美洲。

(4)出现“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正误判断:

(1)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

(  )

(2)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  )

【提示】 

(1)×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较低。

(2)×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合作探讨]

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间“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河南出门务工的农民大批赶往火车站。

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1200万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探讨1:

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市化?

【提示】 农民工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改为从事工业或建筑业等其他产业活动,甚至在城市定居,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探讨2:

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说明农民工进城的原因?

【提示】 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因素:

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农民工离开农村的推力因素:

农村人口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核心点击]

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动力及结果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

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

思想、

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体验评价]

1.读图,回答

(1)~

(2)题。

【导学号:

64490033】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2)从图上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省区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0%以上

B.总的来说,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城市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来说,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解析】 第

(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题,从图中可判断,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省区。

【答案】 

(1)A 

(2)D

城市化特点

[合作探讨]

时隔37年,2019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探讨1:

我国目前在城市化速度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 快,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探讨2: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

【提示】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核心点击]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的空间差异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明显(如下图所示):

国家

类型

所处

阶段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化

与经济

发展

原因

发展

趋势

发达

国家

后期

阶段

早(18

世纪)

缓慢

高(大多

在75%

以上)

相适应

工业化较早,农业机械化解放出大批劳动力,并向城市移动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

中国

大部

分处

于加

速阶

晚(第

二次

世界

大战

以后)

低(40%

左右)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

差异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表现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分布

南美洲国家最为突出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成因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

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所在

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体验评价]

2.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增长

图乙 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的数量及变化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

年份

1950

1970

1990

2025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国家。

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图甲,可以看出虚线所代表的国家的城市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量较少;但随后增速很快,说明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分析图乙,可以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的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分析表格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 

(1)发展中 发达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2)数量不断增多,且数量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世界城市化的推进

探讨1:

图中直观显示出的世界城市化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 图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目增加,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

探讨2:

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提示】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读图指导]

(1)看坐标: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和城市化水平。

(2)看图例:

图中显示了两种图例,分别是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3)看图中信息:

在1900~2019年的100年间,每隔50年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增加的速度。

(4)得出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体验评价]

3.读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

(1)~

(2)题。

阶段Ⅰ    阶段Ⅱ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A.初期阶段    B.城市郊区化

C.成熟阶段D.再城市化

(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城市郊区化阶段;在阶段Ⅱ,由于城市中心地价昂贵、污染严重,人口开始外迁。

【答案】 

(1)B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

64490034】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①建筑 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③交通 ④信息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 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第2题,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区域文化特色被弱化。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2 城市化特点

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据此回答3~4题。

甲        乙 

3.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

B.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

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

4.下列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

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

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 第3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城市所在国家为发达国家。

第4题,甲城市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推进很快,其原因不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

【答案】 3.B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某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64490035】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工业化进程  B.城市化进程

C.逆城市化现象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

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大小

【解析】 第1题,该图描述了某城市1990~2019年间城市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表现。

第2题,在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答案】 1.B 2.A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4.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3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4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所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

【答案】 3.B 4.D

阅读下表,回答5~6题。

地区

城市人口(万人)

乡村人口(万人)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35

65

100

65

35

100

80

20

100

90

10

100

5.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6.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

A.非洲B.欧洲

C.北美洲D.大洋洲

【解析】 第5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中信息显示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

第6题,甲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为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非洲。

【答案】 5.D 6.A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7~8题。

【导学号:

64490036】

7.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B.乙

C.丙D.丁

8.2019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 笫7题,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发展阶段,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因此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折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故应选D项。

第8题,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2019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所致,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故B项错误;城市环境恶化出现在中期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减少,故D项错误。

【答案】 7.D 8.A

9.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三个不同年份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从1991~2019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2019~2019年该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