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2128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9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docx

生态学复习资料整理后

生物入侵

中文名称:

生物入侵

英文名称:

biologicalinvasion

定义:

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

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一、小龙虾

中文学名:

克氏原螯虾

拉丁学名:

Procambarusclarkii

别称:

小龙虾、淡水小龙虾、红螯虾

原产地:

中、南美洲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且已经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在我国,小龙虾则是由二战时期由日本传入,最早只在江苏省南京市及其郊县繁衍,现在它已经扩散到我国南方的广大区域。

它一开始是一个自然扩散过程,因为小龙虾的抗逆性很强,在各种临时的水体里都能生存。

另外,它能在陆地上爬行,尤其在雨季,一只克氏原鳌虾能够爬行十几公里。

而我国江南一带又很适合它的生存,以及周围的安徽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入侵生物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例如,

⏹到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杂草60余种,害虫32种,病害26种。

⏹到21世纪末传入我国的外来草本植物107种,75个属,90个有害植物种,有害动物37种,害虫32种,病害26种,病原菌32种。

但究竟有多少种入侵生物传入

⏹我国,目前还没有确切统计。

我国目前生物入侵的现状概括起来是:

数十种有害生物猖獗危害,数百种危险生物敲击国门,数千种输入生物翘首以待。

二、入侵途径:

⏹自然

⏹人为无意引进

⏹人为有意引进

1、自然入侵案例:

中文学名:

紫茎泽兰

拉丁学名:

CroftonWeed

别称:

解放草,马鹿草,破坏草,黑头草,大

2、人为无意引进案例:

松材线虫

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

分布现状:

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

此病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台湾、香港等省(区)等许多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

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以后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

近距离传播主要靠媒介天牛,如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携带传播;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带疫(带松材线虫的天牛)的苗木、松材、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进行传播。

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蓝变。

严重威胁用材林。

由于扩展迅速,现已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的天然针叶林构成了巨大威胁。

远洋轮船排出的压舱水,已经被证明是传播外来浅水海洋生物的途径之一。

压舱水是注入船体的用于调节吃水深度的海水,一般就近取水,排放也没有限制。

这些被排出的海水中可能含有危险的外来生物

3、人为有意引进案例:

飞机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

中文学名:

一枝黄花

拉丁学名:

Golden-rod

别称:

野黄菊、山边半枝香、酒金花、满山黄、百根草

原产地:

加拿大

中文学名:

飞机草

拉丁学名:

EupatoriumodoratumL.

别称:

香泽兰

分布区域:

热带、亚热带的山坡

福寿螺

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

生物入侵专题之物种入侵原因和防治对策

导致物种入侵原因:

外来物种入侵中的入侵和扩散机制

内因(入侵物种自身特征)

外因:

环境因素(缺乏天敌)

人为干扰

(外来物种入侵中的入侵和扩散机制为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

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

视频中的野葛,福寿螺,紫茎泽兰,阿根廷蚂蚁,椰心叶甲,以及之前耀耀和楠楠同学提到的小龙虾,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葫芦的例子都能反映出来以下几点外来入侵物种特征,也是生物入侵最主要的内因:

一)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二)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后代,三)具有较强的传播扩散能力。

同时,不仅仅只有这些内在原因导致入侵生物泛滥成灾,一定的外部条件也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有一点为新环境缺少天敌,而生态系统的种类也成为环境因素的要点之一。

公认的较易入侵的生态系统,一个是海岛较大陆容易入侵,二个是受到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易入侵。

二)人为干扰。

人类对自然环境过度开发易为生物入侵提供机遇。

经典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概述)

其中最经典的防治手段就是生物防治,具体内容是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防治对策

生物入侵的防治(几个方面):

(一)不盲目从国外引进生物。

科学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植物区系中的20%为外来区系,而在我国的上海早已达到了57%。

在我国的107种外来杂草中,有62种是作为牧草、饲料、蔬菜等有意引进的。

所以要宣传防止生物入侵的知识,从国外引进生物务必谨慎从事,防止好心办坏事,避免酿成有害生物泛滥成灾的悲剧。

(二)加强生物的入关检疫。

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车都是一个有害生物的潜在的携带者。

为防止、减少无意引进有害物种,避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必须加强海关的检疫工作,将入侵的生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大力铲除已经入侵的有害生物。

几种传统的治理方法有人工治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综合治理等。

这些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国内外众多的事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机械或人工方法的综合体系是解决外来有害植物最有效的方法。

⏹生物治理(主)

入侵物种在原生长地无危害,但在陌生区域取得巨大成功形成物种入侵。

除去这些物种本身具有较大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新的栖息地,外来物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天敌、寄生虫的危害和相关物种的生态竞争,从而异常繁荣起来。

这是采用生物手段进行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治理

通过人工、机械等物理手段消除入侵外来物种,如用福建农业大学设计“割草机”控制大米草,取得了一定成效,还有我们学校同学拔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果,但此方法对扩散能力较弱的物种,作用于入侵初期前期,短时间内消灭控制有一定意义,而要控制消除扩散能力强、扩散面积大的海洋生物,人力物力需求过大,效果不佳。

另外,通过化学手段防除入侵外来物种,特点是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控制大面积爆发的灾害,但费用大,对本地环境和生物的副作用大。

⏹新型生物技术改造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现代手段在分子水平上改善和优化某些物种的性状,得到经遗传修饰的生物体,尤其是在微生物领域。

这种遗传修饰技术是把双刃剑,可能造成入侵种破坏力加强,但同样也可能被应用于改良入侵种,使其具备某种特性或丧失入侵特征,从而实现入侵控制和修复。

这种技术现在还未在生物入侵治理领域应用,因需要大量的科研理论支持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实验期间和实验后还要进行有效监测管理,对细节控制要求严格,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需慎之又慎,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将上述各项技术针对不同的入侵物种进行有机结合,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

此法在我国对水葫芦的治理中体现了其协调作用的优势。

⏹开发利用,辅助治理

以外来海洋入侵生物为例,大米草为有促淤造陆、消浪护堤、净化水质、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还能作为大牲畜的优良饲料。

互花米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从中提取丰富的多糖,作为理想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原料。

所以充分开发这些入侵生物的经济价值,能间接补偿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改善其扩张有些外来入侵生物本身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加强对其的开发利用,相对而言,即是减少了其危害,间接地控制了其大范围蔓延入侵。

我国防治措施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具体到我国,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

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仅仅是由检疫部门根据检疫目录进行病虫害及疫种的一般性检疫,如果外来物中本身没有病虫害,或本身不是疫虫、疫草,则一般却可以安全过关。

因此,对于首次引进或短期内不能发现其危害性的有害生物,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导致一大批有害生物堂而皇之地被引进我国。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

2000年12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2003年2月1日施行)设专章规定了“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采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结合的立法开展风险评估制度。

此项制度的建立无疑是我国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一项重大的制度进步,但仍存在不足。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

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

国际法规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中国),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

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

“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同时《公约》还要求每一缔约国应直接或要求其管辖下提供《公约》所规定生物体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将该缔约国在处理这种生物体方面有关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现有资料以及有关该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任何现有资料,提供给将要引进这些生物的缔约国。

SPS协议(即《关于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以及TBT协议(即《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是控制外来物种密切相关的两个国际规则:

两协议也都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联合国海洋公约》: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对于抵御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已明确规定,各国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新的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

《非本地物种法》: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非本地物种法》,旨在对美国航运实践进行研究以帮助掌握如何引进外来物种以及如何防止有害物种的引进。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

1996年,澳大利亚首先从总体上制定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旨在通过制定各种环境影响评价计划以及建立防治有害外来物种的生物学和其他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

《国家杂草策略》:

199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境与保护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与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澳大利亚林业部共同发布《国家杂草策略》(1999年最新修订),主要规定了外来杂草管理的3个目标,并明确了政府、社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各自的义务、责任,最终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

此外,针对杂草的引进,澳大利亚还建立了一套杂草风险评价系统(WRA),通过问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对将有意引进的外来植物进行风险评价。

《压舱水指南》《压舱水指南》(1999年最新修订)是澳大利亚检疫与检验局在1991年发布的世界上第一部强制执行的有关压舱水的规范性文件,是为了防治海洋有害物种的入侵,要求对所有进入澳大利亚水域的船只必须服从强制的压舱水管理。

生物入侵之影响及危害篇

1、水葫芦:

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

例子:

1、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

滇池:

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

但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

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由水葫芦造成的生态损失却很难估量。

2、按月份:

4月中旬,水葫芦现身三峡库区周围,其中宜昌黄柏河的水葫芦已经封锁河道;5月中旬,四川南充市滑滩河水葫芦堵塞河道3公里;6月初,重庆花溪河水葫芦封锁4公里;同期,位于嘉陵江上的华能四川青居水电站遭到大量水葫芦入侵;7月初,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暴发水葫芦,富春江水库亦未能幸免;同期,上海金山、松江两地水葫芦大规模暴发,仅金山区每天打捞至少550吨;8月中旬,安徽省安庆市莲湖水葫芦侵占近千亩水面;9月初,湖南捞刀河水葫芦暴发,厚达3米,打捞者可在其上行走,而之前浏阳河水葫芦已经封锁河面绵延数公里……

3、打捞费用:

2007年9月6日,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直管的海塘物业管理公司在钱塘江面发现了水葫芦,为及时清理水面,该公司已派出6只打捞船,80多名保洁员日夜不停打捞。

截至9日,已打捞350吨。

(危害总结:

1、水质恶化;2、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3、易造成污染;4、封锁河道妨碍交通;5、打捞费用巨大,影响国家正常经济发展;6、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2、福寿螺

例子:

1、福寿螺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1只雌螺经1年两代能繁殖幼螺32.5万余只,同时一只福寿螺身上甚至寄生有6000条致病幼虫。

2、福寿螺生活在水里,而岸上有啮齿类动物,如老鼠。

福寿螺出现在阴湿的地方并吃老鼠的粪便。

而粪便中常含管圆线虫。

于是,在人们使用福寿螺时,就很容易感染这种寄生虫。

著名的“北京福寿螺事件”就是人食用福寿螺造成官员线虫病的事件。

这种病很容易让人得脑膜炎。

(危害总结:

破坏农作物,使其减产;破坏淡水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传播疾病)

3、一枝黄花

例子:

(危害:

1、侵占其它物种的栖息地,破坏物种多样性。

2、消灭起来费人力物力财力。

3、传播快、繁殖能力强,难以治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总结生物入侵的一般危害:

1、繁殖快,适应力强,破坏物种多样性。

2、治理成本高,阻碍经济发展。

3、有些外来入侵物种会带来疾病威胁。

4、影响人正常生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研究最多的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遗传多样性

广义:

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

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genediversity)。

(1)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内的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的表现是多层次的;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多样性的本质是生物体在遗传物质上的变异,即编码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变异。

(2)遗传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层次

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

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上述各层次的生物性状的影响,导致生物体的不同适应性,进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许多遗传变异并不导致任何可观测到的表型上的差异。

(3)遗传多样性的起源

遗传突变mutation,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重组

染色体突变

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数目和大小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缺失deletion,即染色体上一个片段的丢失;

重复duplication,即染色体上某些片段的重复性增加;

倒位inversion,即染色体内部结构的顺序发生颠倒;

易位translocation,即非同源的染色体片段出现了交

换,包括相互易位和非相互易位(转位)两种情况。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包括非整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现象

2、物种多样性

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代表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同时给人们提供了资源和后备资源。

(1)物种多样性的两方面含义

(1)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总和。

主要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或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

(2)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常常是从群落组织水平上进行研究,或称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

两种含义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的层次和尺度的不同。

前一种含义主要通过区域调查进行研究,后一种含义主要是通过样方或样点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和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这里的生境是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

(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分类途径

1按系统与外部环境联系程度分

a隔离系统isolatedsystem

b封闭系统closedsystem

c开放系统openedsystem

2按人类影响的程度分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3按能量来源分

a太阳供能的自然生态系统

b有自然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具有人类辅加能量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系统

4按生境性质分

a陆地生态系统

1森林生态系统248类

2灌丛生态系统126类,包括灌草丛生态系统

3草原生态系统55类

4荒漠生态系统52类

5草甸生态系统77类

6沼泽生态系统37类,包括红树林生态系统

合计595类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

生物资源对工农业医药业的贡献,每年价值达数十亿美元,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作出的贡献更加巨大。

生物资源的价值包括比较容易觉察和衡量的直接价值(如自然产品的价值即直接消费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和难以直接用货币形式表现的间接价值(如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的非消费使用价值,使未来选择成为可能的选择价值)。

一、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在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时体现出来的这类价值,通常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现,但在现代经济制度下这类价值常常被低估,因而生物资源的价格极不合理,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资源。

除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外,野生生物还在其他方面为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野生遗传资源被用来改良家畜家禽和农作物,每年价值达到数十亿美元,在现代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已成为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如果得不到新的外来植物种质,世界所有国家都将减产。

尽管现代许多药品是化学合成的,但其原材料却取自野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甚至原油、天然气采伐,木材是所有湿润热带国家的经济支柱。

二、间接价值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

(2)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弱旱涝,据测算天然降雨落到森林地带降雨量的15%-30%被茂密的林冠截留,其他50%-80%雨水被林地上的生物凋落物和森林土壤吸收,雨后再缓缓以泉水形式释放,调节河流汛期和枯期流量,每公顷森林至少可以储蓄3000立方米的水,营造0.3万公顷森林相当于修建一座库容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3)调节气侯。

森林消失不仅对局部,而且对全球的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4)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5)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

如邻近都市的湿地是有效的天然污水处理中心,这些湿地起到高效氧化塘的作用,森林有吸收二氧化碳和一些有害气体释放氧气,从而净化大气的作用。

(6)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

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人类提供了居住游乐和休养的场所。

(7)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原材料(选择价值),生物多样性消失,将会削弱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更好地适应未来环境,开辟新的养殖动物和种植植物物种,发现和提取新的药物,为畜禽及农作物品种改良,提供遗传物质,控制和治疗疾病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一、过度捕杀

二、滥砍滥伐

三、环境污染

四、物种入侵

五、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包括调查、鉴别、编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外来种控制与管理等方面。

(1)调查、鉴别与编目。

对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的情况、种群现状、分布与栖息地现状、致危原因等进行调查评估,参照国际濒危物种划分方法,确定物种濒危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发布我国珍稀野生动植物红皮书以及应当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名录,并依法进行管理。

我国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以及各省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等均属于这种保护方法。

(2)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就是在野外划定一定区域,对野生动植物种及其栖息地进行直接、全面的保护,使野生动植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生态关系中。

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佳的、最有效的策略。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等等都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