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文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2306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考试大纲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大纲文学.docx

《考试大纲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大纲文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大纲文学.docx

考试大纲文学

《文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

闭卷

试卷分数:

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题型

       成绩

卷面总计100分

试卷结构与题型

名词解释

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

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

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三、考核重点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这一章要求同学们掌握这样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了解什么是文学理论,以及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要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文学理论在人文社会科学当中的地位;明白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懂得文学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是要掌握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1、识记:

(1)文学四要素;

(2)文学活动;(3)文学理论;(4)文艺学;(5)文学的社会过程。

    2、领会:

(1)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

(2)文学理论在文学社会过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1、识记:

(1)文学社会学;

(2)文学审美学;(3)文学心理学;(4)文学社会心理学;(5)文学语言学。

    2、领会:

(1)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与文学四要素组成的文学活动结构的对应关系;

(2)文学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1、识记:

(1)方法论;

(2)一般方法;(3)特殊方法;(4)个别方法;(5)文学理论方法。

    2、领会:

(1)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2)文学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本章重在理解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精神现象、一种艺术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社会属性。

要准确把握这一特征,必须深入了解在文学实践中生活、作家、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

    1、识记:

(1)文学的精神性;

(2)文学的社会性与历史性。

    2、领会:

(1)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2)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具有涵概一切文学现象的普遍意义。

第二节 文学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

    1、识记:

(1)再现说;

(2)表现说。

    2、领会:

(1)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2)“生活、作家、作品”三者的关系;(3)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创造的“第二自然”;(4)作家的创造力与作品的艺术生命力;(5)文学作品表现作家思想感情的普遍性。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1、识记:

(1)真实性;

(2)生活真实;(3)艺术真实;(4)倾向性;(5)理想倾向;(6)情感倾向;(7)趣味倾向。

    2、领会:

(1)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2)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3)文学作品的倾向性的普遍意义;(4)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

    1、识记:

(1)人性;

(2)人的本质;(3)阶级性;(4)文学的阶级性。

   2、领会:

(1)文学表现人性;

(2)文学表现阶级性(3)文学表现人性与表现阶级性的关系。

第五节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识记:

(1)文学的民族性;

(2)文学的世界性。

    2、领会:

(1)文学民族性的意义;

(2)文学的世界性与人文主义的文化精神;(3)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的关系。

 

第三章 文学是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

   文学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其审美属性构成了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从而也构成了文学艺术特有的价值和功能。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从文学的审美特性和文学的价值构成两个方面,领会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理想性、哲理性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掌握文学存在的特殊价值和特殊方式。

第一节 文学审美特征的根源

    1、识记:

(1)人的本质力量;

(2)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3)审美情感体验。

   2、领会:

(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3)“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点;(4)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

第二节 文学审美特征的表现

    1、识记:

(1)形象性。

    2、领会:

(1)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

(2)形象性是文学活动中审美体验的支撑点;(3)文学活动中情感的地位和作用;(4)文学活动中情感与形象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文学审美价值的生成

    1、领会:

(1)文学价值的层次性与价值生成的阶段性;

(2)构成文学价值第一个层面的心理机制;(3)构成文学价值的第二个层面——审美情感的道德层面;(4)文学价值第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第四节 文学审美价值的结构与功能

    1、识记:

(1)文学的审美认识功能;

(2)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3)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

    2、领会:

(1)文学审美认识功能的类型与作用;

(2)文学审美教育功能的类型与作用;(3)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与作用;(4)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第四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本章要求学生能够从文学的语言造型机制入手,剖析文学形象的生成规律,进而阐释文学形象的种种艺术特征以及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

第一节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1、识记:

(1)造型艺术;

(2)表演艺术;(3)语言艺术。

    2、领会:

(1)艺术造型的物质手段;

(2)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3)语言与其他造型手段的关系。

第二节 语言造型的基本规律

    1、识记:

(1)形象记忆;

(2)语词记忆;(3)情绪记忆;(4)表象记忆;(5)表象变异;(6)表象定向变异;(7)表象自觉定向变异;(8)文学语言。

    2、领会:

(1)语言本身的形象性与文学形象无关;

(2)人的三种记忆及其心理机制;(3)三种记忆的相关性及互唤功能;(4)表象自觉定向变异是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5)生活储备是语言造型的源头活水;(6)语言修养是语言造型的专业技巧;(7)想象能力是语言造型的心理素养;(8)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描绘的、连接着作家和读者、建构文学形象的一份蓝图。

第三节 语言造型的特点

    1、识记:

(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2、领会:

(1)文学形象间接性的优势与局限;

(2)文学形象艺术表现的广阔性;(3)文学形象艺术内涵的深刻性。

   

第五章 作家

   本章要求同学们从作家的素养能力、审美意识、创作个性三个方面了解文学创作主体与一般审美主体的区别,了解作家必备的种种核心能力,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特点,全面、深入地掌握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涉及作家修养、创作心理、风格流派等诸多重要问题。

第一节 作家的生活积累与修养能力

    1、识记:

(1)感受和体验能力;

(2)领悟和思考能力;(3)想象和构思能力;(4)表达和锤炼能力。

    2、领会:

(1)生活经历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意义;

(2)人生追求对于作家成长的重要意义;(3)作家必备的审美创造能力;(4)能力结构与作家类型。

第二节 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1、识记:

(1)审美理想;

(2)审美情趣;(3)创作精神。

    2、领会:

(1)作家审美理想的形成与作用;

(2)作家审美情趣的形成与影响;(3)作家创作精神的形成与作用。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1、识记:

(1)艺术风格;

(2)时代风格;(3)民族风格;(4)地域风格;(5)文学流派。

    2、领会:

(1)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

(2)艺术风格是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3)艺术风格的类型及其表现;(4)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本章的创作过程研究则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中的核心。

要求同学们理解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独特的心理过程和复杂的心理机制;能够正确解释由物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意象,由意象到艺术形象这一审美主客体契合的全部要素和完整过程。

能够通过对创作过程本身的经验描述,对创作心理机制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创作心理系统的动态把握,较为全面地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1、识记:

(1)文学的前创作阶段;

(2)创作动机;(3)艺术形象的酝酿与构思;(4)文学形象的语言表达。

    2、领会:

(1)前创作阶段的任务与心理过程特点;

(2)创作动机的发生与作用;(3)形象酝酿与构思的过程;(4)语言表达的特性及其双重任务。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1、识记:

(1)情境体验;

(2)角色体验;(3)形象思维;(4)直觉;(5)灵感。

    2、领会:

(1)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2)文学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和特点;(3)文学创作中的直觉;(4)文学创作中的灵感。

第三节 创作心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识记:

(1)语言思维;

(2)前语言思维;(3)超语言思维。

    2、领会:

(1)创作心理多重要素的系统结构;

(2)文化积淀与审美定势的制衡作用。

 

第七章 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

   本章要求同学们了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怎样从生活中概括出艺术形象,这涉及到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了解在文学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在文学活动中往往表现出相同或近似的思想倾向、趋势,形成潮流,这涉及到文学思潮问题。

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是两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两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同学们应在现实性与共生性上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在各自特定的内涵中辨析二者的区别,深入了解文学创作规律,正确分析现实中与此有关的各种文学现象。

第一节 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内涵

    1、识记:

(1)创作方法;

(2)创作精神;(3)创作原则;(4)创作手法。

    2、领会:

(1)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2)创作方法的构成与功能。

第二节 创作方法的主要类型

    1、识记:

(1)现实主义;

(2)浪漫主义;(3)象征主义;(4)古典主义;(5)自然主义。

    2、领会: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3)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文学思潮的内涵与特征

    1、识记:

(1)文学思潮。

    2、领会:

(1)思潮与文学思潮;

(2)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3)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4)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文学思潮举要

    1、识记:

(1)人文主义;

(2)批判现实主义;(3)现代主义;(4)伤痕文学;(5)反思文学;(6)改革文学;(7)寻根文学;(8)新写实主义;(9)女性主义。

    2、领会:

(1)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和主要文学成就;

(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3)中国新时期寻根文学思潮的兴起及其主要文学成就;(4)新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创作特征;(5)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和主要文学成就。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应了解文学作品的微观构成,即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诸多要素,要能够解释不同要素各自的构成与功能,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要素

    1、识记:

(1)文学作品的内容;

(2)主题;(3)题材;(4)素材;(5)情节;(6)细节;(7)情境;(8)移情。

    2、领会:

(1)文学作品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2)文学作品主题的功能与主题提炼的要求;(3)文学作品题材的功能与选材的要求;(4)文学作品情节的构成、功能及典型情节的要求;(5)情境的功能与特点;(6)创设情境的要求;(7)文学作品的内容与科学著作不同的特点。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及其要素

    1、识记:

(1)文学作品的形式;

(2)叙述语言;(3)人物语言;(4)文学作品的结构;(5)表现手法;(6)描写;(7)叙述;(8)抒情;(9)议论;(10)体裁;(11)二分法;(12)三分法;(13)四分法;(14)五分法;(15)六分法。

    2、领会:

(1)文学作品形式的地位与作用;

(2)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3)文学作品结构的功能与结构安排的原则;(4)体裁科学分类的意义。

 

第九章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本章要求能够从一般与高级、典型与意象两个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揭示文学的审美特征,并掌握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的规律。

第一节 文学形象

    1、识记:

(1)文学形象。

    2、领会:

(1)文学形象的特点;

(2)文学形象在作品意义生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3)文学形象的类别。

第二节 典型形象与典型化

    1、识记:

(1)熟悉的陌生人;

(2)文学典型;(3)典型环境;(4)宏观环境;(5)微观环境;(6)典型化。

    2、领会:

(1)典型的涵义与特征;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3)文学典型的创造。

第三节 意境及其创造

   1、识记:

(1)意境;

(2)有我之境;(3)无我之境。

   2、领会:

(1)意境的涵义与特征;

(2)意境的分类与创造。

 

第十章 文学体裁

   本章要求同学们掌握文学作品构成规律的宏观研究和作品外部的分类规律,了解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品结构的安排、文学语言的运用乃至篇幅格式容量等方面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不同文学体裁的样式界定以及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的把握,更加深入地理解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第一节 诗歌(词赋)

    1、识记:

(1)诗歌;

(2)抒情诗;(3)叙事诗;(4)格律诗;(5)自由诗;(6)散文诗;(7)民歌。

    2、领会:

(1)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散文

    1、识记:

(1)散文;

(2)叙事性散文;(3)抒情性散文;(4)议论性散文;(5)传记文学;(6)报告文学;(7)游记;(8)随笔;(9)小品文;(10)杂文。

    2、领会:

(1)散文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小说

    1、识记:

(1)小说;

(2)长篇小说;(3)中篇小说;(4)短篇小说;(5)微型小说。

    2、领会:

(1)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戏剧文学

    1、识记:

(1)戏剧文学;

(2)喜剧;(3)悲剧;(4)正剧。

    2、领会:

(1)戏剧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五节 影视文学

    1、识记:

(1)影视文学;

(2)电影文学;(3)电视文学;(4)蒙太奇。

    2、领会:

(1)影视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六节 网络文学(多媒体文学)

    1、识记:

(1)网络文学。

    2、领会:

(1)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

   

第十一章 文学的传播

   同学们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文学传播的一般规律,掌握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通过逐一剖析几种主要的文学传播方式,完整掌握文学的社会过程。

第一节 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1、识记:

(1)文学传播;

(2)文学传播的载体;(3)文学传播的方式;(4)文学传播的渠道。

    2、领会:

(1)文学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2)文学传播的作用。

第二节 口头传播

    1、识记:

(1)文学的口头传播方式。

    2、领会:

(1)文学口头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

(2)文学口头传播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第三节 书写传播

    1、识记:

(1)文学的书写传播方式。

    2、领会:

(1)文学书写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

(2)文学书写传播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第四节 印刷传播

    1、识记:

(1)文学的印刷传播方式。

    2、领会:

(1)文学印刷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

(2)文学印刷传播方式的影响与作用。

第五节 网络传播

    1、识记:

(1)科学模拟;

(2)多媒融合;(3)远程传播;(4)实时交互。

    2、领会:

(1)网络文学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文学网络传播方式的机制与特点;(3)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文学消费

   文学具有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的特性,而且可以给人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作品不仅具有艺术属性,而且具有商品属性。

文学消费从不仅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涉及到作品的其他价值和使用价值。

学习本章要求同学们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多重属性,更确切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1、识记:

(1)文学生产;

(2)文学消费。

    2、领会:

(1)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消费的演进;

(2)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1、识记:

(1)价值;

(2)使用价值;(3)审美价值;(4)交换价值;(5)作家劳动;(6)无差别社会劳动。

    2、领会:

(1)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根源于作品价值的二重性;

(2)文学消费的商品消费与精神享受的双重属性;(3)文学消费中市场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矛盾。

第三节 文学市场及其管理

    1、识记:

(1)文艺资源。

    2、领会:

(1)市场有规律,管理是科学;

(2)文学市场研究要面对现实,解决好基本理论问题;(3)文学市场管理要着重解决的具体问题。

 

第十三章 文学欣赏

(一)

   学习本章应从辨析“什么是文学欣赏”入手,了解一般阅读与文学欣赏的不同性质和作用,进而掌握文学欣赏作为审美接受独特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和作用

    1、识记:

(1)文学接受活动;

(2)文学欣赏。

    2、领会:

(1)文学欣赏的性质;

(2)文学欣赏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

    1、识记:

(1)期待视野;

(2)空白;(3)矛盾;(4)审美领悟。

    2、领会:

(1)文学欣赏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2)审美领悟阶段的三种思绪指向。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心理特征

    1、识记:

(1)联想;

(2)想象;(3)再现性想象;(4)创造性想象。

    2、领会:

(1)文学欣赏活动中充满了联想与想象;

(2)文学欣赏的核心是审美情感体验;(3)文学欣赏中情与理是相互渗透的。

 

第十四章 文学欣赏

(二)

   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们要深入理解由于欣赏者主体条件各不相同,文学欣赏中呈现出的各种复杂现象。

深入剖析这些现象,从中发现文学欣赏中的差异性与一致性,理解“共鸣”、“读者群”等重要现象。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1、识记:

(1)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2)文学欣赏的一致性。

    2、领会:

(1)文学欣赏差异性的表现;

(2)“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形象大于思想”;(4)文学欣赏差异性的因由和意义;(5)文学欣赏一致性的表现;(6)文学欣赏一致性的因由和意义。

第二节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1、识记:

(1)文学欣赏中的“共鸣”。

    2、领会:

(1)文学欣赏中“共鸣”的两层涵义;

(2)“共鸣”的特征;(3)“共鸣”的产生条件;(4)文学欣赏中“共鸣”的意义。

第三节 文学欣赏中的“读者群”

    1、识记:

(1)读者的欣赏能力;

(2)读者群。

    2、领会:

(1)按时代划分的读者群;

(2)按民族划分的读者群;(3)按阶级、阶层划分的读者群;(4)按职业划分的读者群;(5)按年龄划分的读者群;(6)按性别划分的读者群;(7)按气质划分的读者群;(8)社会属性区分标准;(9)自然属性区分标准;(10)性格倾向区分标准;(11)读者群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十五章 文学批评

(一)

   本章要求同学们从分析批评活动作为一项兼具审美与科学属性的复杂活动其特殊的属性与职能入手,认识文学批评的性质、任务和方法以及文学批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涵义和性质

    1、识记:

(1)文学批评。

    2、领会:

(1)文学批评的对象;

(2)文学批评的性质。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职能和作用

    1、领会:

(1)文学批评的职能;

(2)文学批评的作用。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二)

   本章要求同学们对文学批评的主体条件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批评家的文学观念、主要的批评方法以及文学批评的批评标准,从而进一步掌握文学批评的规律,了解怎样正确地开展文学批评。

第一节 批评家的修养与能力

    1、领会:

(1)批评家的生活底蕴与文化修养;

(2)批评家的美学批评能力。

第二节 批评家的文学观念及其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

    1、识记:

(1)文学观念;

(2)文学批评方法;(3)社会历史批评;(4)精神分析批评;(5)原型批评;(6)本体批评;(7)接受批评;(8)印象批评;(9)文学的批评标准。

    2、领会:

(1)批评家的文学观念;

(2)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3)文学观念与批评标准。

第三节 批评家应遵循的批评原则

    1、领会:

(1)文学批评应该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

(2)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文学批评要有全面、整体的观点;(4)文学批评应该贯彻“双百”方针。

 

第十七章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要求同学们了解文学起源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正确理解文学产生于以劳动为基点的人类生命活动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学发展的自身机制两个方面的分析,掌握文学发展的内外规律,学会分析当前文学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1、领会:

(1)文学起源的研究方法;

(2)有关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3)文学产生于以劳动为基点的人类生命活动。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1、领会:

(1)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2)文学在人类社会动态系统中的位置;(3)各种社会要素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4)文学发展的“合力”和“不平衡”现象;(5)社会心理是整合这类影响的中介环节;(6)时代的发展与体裁的嬗变。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1、领会:

(1)对本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2)对民间文学的吸纳与借鉴;(3)对其他民族文学成果的吸纳与借鉴;(4)对其他艺术的吸纳与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