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2848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docx

在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解答

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讲稿)

桐乡高级中学齐琳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是《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当沈老师把这个问题布置给我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公民意识”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范畴,我平时的教学真的没有刻意去追求实现这一目标啊,而交流的问题又是课堂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怎么办呢?

利用假期,好好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又看了一些书,发现,其实自己还有我们整个教研组的成员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设计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也许听我讲完,您也会发现自己有更好的方法,只是缺少必要的反思和总结。

所以,我想感谢沈老师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给我,也感谢我们桐乡的教研员李月根老师的推荐。

在具体交流之前我首先要明确自己对新课标“三维目标”的一点看法。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的运用和新的课程结构的实行,教师在教学中首遇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了有别于旧课标重双基的三维教学目标。

所谓“三维”,是获取知识、养成能力和培养情感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但是,在很多老师看来,似乎是三个目标,一节课同时实现是很难的。

但是,我认为,目标只有一个,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三维”过程。

作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像学生军训一样,不是只为了学会如何走、跑和整理内务,而是要讲究对学生形成军人作风和吃苦耐老观念的培养。

养成军人作风与素质是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三维”的培养。

明确了这一问题后,再读2009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政治生活)》就会发现本书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三部分: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国家观念和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这三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最基础的是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我的发言分四个部分:

PPT1

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公民意识的内涵以及在教材中的体现

PPT2

含义……

从政治教师的角度讲,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关心国家政治,有热情、有责任并有能力参与政治生活,具体的说,公民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PPT3

第一:

参与意识。

指公民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

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包括说与做)

PPT4

(有节题、框题、综合探究)

第二:

监督意识。

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愿意监督、有效监督)

PPT5

第三:

责任意识。

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问题时,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

PPT6

(公民现在、将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包括:

普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党员的责任、人民代表的责任、公务员的责任等等)

第四:

法律意识。

即规则意识,公民要依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

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要让学生懂得活动的规则,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PPT7

可见,公民意识渗透在我们课本的每个角落。

公民意识体现了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社会身份的认同,公民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关系到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这也是各个国家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第二个问题,我来谈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

PPT8

首先,从新课改看,《政治常识》到《政治生活》的变化就直接传递出要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信息。

“常识”注重知识的完整性、论证的科学性,而“生活”则更注重学生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即:

对生活的指导性。

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关心国家和社会是自己的权利与责任。

细细研读《思想政治学科指导意见(2009版)》,不难看出各个模块都不约而同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提出了具体的公民意识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强法律意识(《经济生活》);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生活》);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与哲学》);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经济学常识》);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其次,从08、09年高考看,试题深刻反映新课改价值取向,彰显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的重要反馈,而中学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教学历来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人文性与价值取向。

所以,高考内容会直接反映这样一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并进一步强化。

比如:

PPT9VSPPT10

(08年全国卷1,某市向市民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就渗透着公民意识:

作为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公民享有的权利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

09年浙江卷以大学生村官为背景,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10分)阅卷感受:

如果一味回答党与国家的知识,只有4分,相反,如果从中看到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关心国家现状,写出就业形势、农村落后、人才短缺、城乡差距明显,对大学生就业与成长的作用、是培养农村干部的重要途径等就可以得到另外的6分,而这6分需要学生有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责任意识,也显现出国家的一种促就业导向。

题目不仅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引导学生要有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因此,也在深刻地考查学生的公民意识。

再次,从学生现状看,公民意识缺失或淡化。

主要表现在:

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法律观念淡漠,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去年年底央视二套连续播放了九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我选择了一集《民生篇》给学生看,关注的人寥寥无几,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黑暗的灯光下做作业,成绩不大好的同学呼呼大睡。

当时,我在想:

这样的学生将来会怎样?

读死书或者读书不知为何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凡是课堂上让大家谈“怎样做”的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好好学习”之类,没错,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质性的、有个人见地的想法却很少,不是学生想不出来,而是不愿意想,“反正与我无关”,“想出来了也很难实现”这类思想影响着现在的学生,作为教师有责任从这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明白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从而关注国家、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最后,从教师的职责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具有政治色彩,不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教育。

公民教育是为了使社会公民具有良好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合格社会成员而进行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开展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政治教师就是一线的实践者,因此,面对新课改、新高考以及学生公民意识淡薄的现状,作为一线的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这首先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客观的要求:

你必须是一个具备公民意识的教师。

这样才能有教育的智慧与热情。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PPT11

(一)有效选择教学素材,引领学生感知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紧紧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治生活展开。

“生活现象”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真正地接触、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不足,所以,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政治生活氛围”。

(我也以此为题,去年刚刚申请并立项了这个课题,现在还在研究中)。

但总体上来说,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注意:

1、时效性、权威性和典型性

2、能够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3、让学生有话可说

获取教学素材的途径很多,比如报纸、杂志、网络、学生发言等。

例如:

材料一:

《2009年热词背后中国公民意识成长网民力量彰显》

PPT12

这组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实效并且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以任何一个关键词为核心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自豪、愤怒、无奈以及责任),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不错的效果。

材料二:

《不盲从的公民--郝劲松》

PPT13

故事一:

告到铁道部不涨价

2007年1月7日郝劲松发表《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公开信》:

数据表明,涨价后客运人数仍然连年上升,根本没有起到所谓的分流作用,相反,阻挡了那些长年在外受苦累的民工们回家的脚步,阻挡了那些在大学里艰难度日的农家学子。

1月11日上午,铁道部发言人宣布:

实行了14年的春运火车票涨价制度被废除,今后不再涨价。

故事二:

索要公厕发票(公民为了维权状告政府的重要尝试)

这组材料可以很好地说明虽然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公民如果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对国家政治生活是有影响的,有的时候这种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通过这类材料,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面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务,不要袖手旁观。

材料三:

以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PPT14

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关心政治,明白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逐步增强公民意识。

当然,教学素材的种类也很多,比如生动的图片、漫画,恰当的视频资料,甚至包括各种小故事、小文章,教师只要有心,就会自觉地在教学设计中加以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方法、过程,达到“公民意识”的升华。

(二)教学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探究政治生活(有效设问)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理念带来设问教学的新要求、新变化和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由单纯教师提问转变为师生互问探讨、生生互问交流的双向式和多边式设问形式。

2、由单纯训练理解书本知识的设问,扩展到培养和强化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式设问

3、由单纯从书本上寻求答案的设问方式,转变为寻求学习价值的探究式设问方式

4、由单一答案或固定答案的设问内容,转变为多角度获取多种思维能力的的多层次设问方式

5、在评价上,由单纯从答案正误上评价转变为发现学生的亮点,从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给予评价。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度取决于教师的设问技巧。

例1:

在设计《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人民大家作主》这节内容时,我知道有部分同学是对中国民主嗤之以鼻的,因此,我反其道而行之:

PPT15

目的:

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本着爱国的精神来看书本中较理想的内容,将来用自己的行动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有效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师生对抗情境,并且明确了自己的立场。

关键:

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回答要及时鼓励,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公民意识。

特别是对“不信”的同学,不能强硬的批评,而应该用同学的力量说服。

例2:

在《民主监督:

守望公共家园》的设计中,我就以“躲猫猫事件”这个故事的发展贯穿课堂,边讲述边设问,连续设计了五个问题:

PPT16

层层推进,让学生了解—参与—分析—评价,逐渐融入事件,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当然,一节课设计的问题不要太多,最好就是提出哪些真正值得学生思考并且作为中学生来讲有能力思考的问题。

整个一节课下来,故事扣人心弦,学生思考积极,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也有很好的作用。

例3:

在《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的设计中,我发现很多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学到过,因此,大胆地采用了自学+问题式教学方式:

PPT17

学生提的问题各式各样,不管简单或者复杂,都说明他们有讨论和思考,重在这样的参与性。

而且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深入地思考,再自己解决问题,那么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很多,不知不觉中,“公民意识”也渗透其中了,那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家可以尝试,而且你会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的发言将是你教学无尽的资源和动力。

(三)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公民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其活动载体:

社会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为课时有限,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PPT18

1、沟通从“心”开始—留言本。

欢迎学生随时留言,谈学习困惑、对课堂的建议,对教材的疑问……根据具体情况,帮助释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大大增加了,成绩也会提高。

2、课前五分钟演讲。

要求学生在五分钟时间内讲新闻---结合课本知识谈自己的看法、观点,目的很简单,让学生面对种种新闻现象有点自己的理性思考。

3、模拟活动——比如:

模拟村委会选举、县人大代表选举等,让学生去体验政治活动的神圣,感悟自己的责任。

(当然,前期准备要充分,由于时间关系,不宜经常搞这样的活动)

4、假期社会实践(结合政教处社会实践记录,有导向性的让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活动,比如到居委会或村委会帮忙)

5、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问卷设计)

6、指导学生运用网络。

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

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

一方面说明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网民整个社会群众社会意识、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

我们的学生已经或者不久的将来也会是众多网民中的一员,我觉得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是很重要的一个培养公民意识的途径。

比如:

通过电子邮件、MSN、论坛、QQ、博客、播客、微博等交流信息;运用各种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推荐好的网站给学生等等。

依法、恰当运用网络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最后,我想提三点建议:

PPT19

2、探索中:

试把课本一分为三,即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完成1/3;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指导帮助完成1/3;拿到课堂上需要讲解和训练的内容是剩余的1/3内容。

这样,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就可以在三个部分分别有所侧重地培养了。

3、在考试题型上不断创新,发挥其导向作用。

总之,把公民意识培养转化为优质教学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急于求成。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不断探索、实验、创新,相信各位同仁认真反思后会总结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