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3351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基本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概念.docx

《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概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本概念.docx

基本概念

本篇校对说明

一.请依下述顺序排列各部份顺序

总论

CT

MRI

神经系统

胸部

腹部

骨与关节

介入放射学

二.P3“肿块效应”条目移至总论节“伪影”条目之后。

三.为了不使手工修正误解,已另作出一份修正样本。

附后

祁吉

09-07

基本概念是理解放射诊断学及相关内容的基础。

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因此基本概念还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的。

本书中仅列出日常应用较多的120个基本概念,一些概念可以举一反三。

实际操作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远不止这些,需在实践中不断扩大理解和记忆。

在学科进步中,一些概念的内涵还会发生变化,因此,对概念的理解还应随科学认识的发展不断修正。

总论

【X线的物理学效应】

X线的物理学效应(physicaleffectofX-ray)有: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光电效应,热效应,干涉、衍射、反射、折射、散射效应等。

【高仟伏X线】

高仟伏X线(highkilovoltageX-ray):

波长在0.12-0.05Å(0.012-0.005nm)、光子能量为66~166KeV的高能X线。

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为120-250kVp。

应用高仟伏X线摄影可提供在较小密度范围内层次丰富的照片。

【软X线】

软X线(softX-ray):

波长在0.74-0.046nm(0.74-0.46Å)范围、光子能量为17-26keV的低能量X线。

由软X线机产生,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在25-40kVp。

由于软X线的穿透能力小,临床上适用于软组织摄影。

【传统放射学】

传统放射学(conventionalradiology):

以X线透视和摄片为基本检查方法的医学成像科学。

在现代医学成像方法(CT/MRI/DSA等)出现之前,这些基本检查方法已经沿用和不断改良了近80年,其中大部份至今仍在沿用,故统称以这些基本检查方法为基础的医学成像科学为传统放射学。

【碘对比剂的特异质反应】

碘对比剂的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effectofiodinecontrast

meida):

碘对比剂引起的体质素因性副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非剂量相关性的,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可致死。

其病因学与①细胞释放递质;②抗原-抗体反应;③急性激活系统受累;④精神因素等有关。

【碘对比剂物理-化学反应】

碘对比剂物理-化学反应(physicochemicaleffectofiodinecontrastmedia):

碘对比剂的理化性质引起的副反应。

物理-化学反应是剂量相关性的,与应用的剂量呈正比。

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潮红、发热等。

其病因学与①制剂的渗透压;②制剂的水溶性;③制剂的电荷;④制剂的粘滞性等有关。

【非离子型对比剂】

非离子型对比剂(non-ioniccontrastmedia):

可于血管或体腔内注射的、于体液环境中不发生电离的医学成像对比剂。

主要有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制剂及水溶性非离子型钆制剂。

非离子型制剂的渗透压可与血浆等渗或略高,有效地减少了制剂的高渗透压带来的副反应,但黏滞性较高是影响生物学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管电流】

管电流(electriccurrentofX-raytube):

X线管内,在由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和高真空的环境中,自阴极(电子源)向阳极(靶)流动的高速电子流。

X线管产生的X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

【管电压】

管电压(voltageofX-raytube):

X线管内,为使阴极加热和在阴极与阳极之间产生强电场,由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电压。

X线管产生的X线束的最大光子能量等于高速电子流的最大能量,后者则取决于管电压的峰值。

改变管电压即改变了最大光子能量及X线谱。

【康普顿吸收】

康普顿吸收(Comptonabsorption):

康普顿1932年预言,一个电子经过冲撞将发生反冲,这将使得入射的能量或光子分配给反冲电子和散射光子,因而总的吸收系数将分为吸收部分及散射部分。

一个电子与一个低能光子冲撞中,散射光子的能量与原始光子者相近,仅给反冲电子以极小的能量;与高能光子冲撞时则相反,反冲电子获得原始光子的大部分能量。

此种现象称康普顿吸收。

【密度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

影像中可辨认的光学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即影像中细微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又称低对比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以5mm@0.3%附辐射剂量与毫安•秒值表示。

在一般性描述中,若不是指明具体计量单位,则仅是泛泛指密度分辨的能力,宜使用“密度分辨力”。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影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的空间几何尺寸的最小极限,即影像中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又称高对比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用某一轴向(如X轴、Y轴)的线对/毫米(LP/mm)数表示。

在一般性描述中,若不是指明具体计量单位,则仅是泛泛地指空间分辨的能力,宜使用“空间分辨力”。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resolution):

成像设备单位时间内采集影像的帧数。

时间分辨力是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每帧影像的采集与重建时间、显示方式及连续成像的时间与能力有关。

在一般性描述中,若不是指明具体的计量单位和内容,则仅是泛泛地指信息采集的速度,宜使用“时间分辨力”。

【确定性生物学效应】

确定性生物学效应(definitebiologicaleffect):

X线(和其他电离辐射)照射人体后,在较高的辐射剂量阈值之上发生的剂量依赖性的生物效应,如诱发白内障。

【随机性生物学效应】

随机性生物学效应(randombiologicaleffect):

X线(和其他电离辐射)照射人体后,以一定概率发生的、非剂量依赖性的生物效应,如遗传效应、致癌作用。

【无创性检查】

无创性检查(non-invisiveexamnation):

医学诊断性检查中不会给受检者带来附加损伤的检查。

“无创性”系与“有创性”相对而言。

医学成像领域中,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迄今尚未证实会对受检者造成附加损伤,故属于无创性检查范畴。

【噪声】

噪声(noise):

广义上讲,影像上任何妨碍观察者解释的影像结构或特征均可定义为噪声。

狭义上讲,噪声是指在影像上观察到的亮度水平随机出现的波动。

从本质上讲,噪声主要是统计学的。

一些非统计学噪声有视频摄像机噪声(又称附加噪声)、系统噪声、量子噪声、存贮噪声等。

【伪影】(artifact)

泛指影像失真。

依失真的原因可分为:

①成像设备设计缺陷所致的伪影。

②成像设备故障所致的伪影。

③运动或移动伪影。

④信息载体的传感性所致的伪影。

⑤读取、转换系统所致的伪影。

⑥光学系统所致的伪影。

⑦暗室处理所致的伪影等。

【肿块效应】

肿块效应(masseffect):

医学影像中,人体各部位的病变产生的占据生理结构的空间、推压和移位邻近的结构、压迫或阻塞生理腔道的改变。

国内文献中经常使用“占位效应”一词作为“肿块效应”的同义词,但英文中并无占位效应的对应词。

日常工作中使用“占位性病变”,甚至“占位”代替肿瘤的描述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CT

【计算机体层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

X线摄影技术与重建数学、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生的体层成像方法。

由英国EMI公司计算机和图像处理工程师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1971年研制出第一台头部CT机进行实验性脑扫描获得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

1979年Hounsfield因该项发明而获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CT的主要成像原理是:

采集X线扫描人体结构的信息,经模/数转换、计算机运算、数/模转换等处理,生成被扫描结构的重建横断层面影像。

【CT值】

CT值(CTnumber):

CT设备生成的模拟影像由连续的灰阶构成,灰阶代表的灰度或密度值为无量纲值。

把CT影像的灰度值根据标准参照换算为量纲值即CT值。

可直观地反映影像内结构的密度,以HU表示。

【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imaging):

以同层动态CT扫描的方式,高流率团注对比剂及快速连续扫描,根据逐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特征计算出并用伪彩显示扫描层面的灌注成像参数的方法。

当CT检测器的宽度可以覆盖整个器官,如脑、肝等时,则可作全器官灌注成像。

【层厚】

层厚(slicethickness):

层面显示的医学影像上重建影像层面的厚度。

在CT影像上,随着设备的发展又分为采集层厚与重建层厚。

【层间距】

层间距(intevalofslices):

CT扫描中,相邻两个采集层面的上一层面的下缘与下一层面的上缘间的间隔。

【螺距】

螺距(pitch):

螺旋CT扫描时,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采集层厚与进床速度之比(用于单层螺旋CT);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进床的距离与X线准直厚度之比或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进床的距离与检测器在Z轴的宽度之比(用于多层螺旋CT)。

从单层CT到多层CT,以及不同生产厂家对螺距定义的内涵有别,暂无统一定义。

【计算机辅助检测】

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detection,CAD):

医学成像领域中,基于大量临床病例累积和统计学的先验知识编制辅助检测软件,给医师提供疾病诊断的概率性参考意见的方式。

该软件系统是依病种为基础的,如乳腺检测软件、肺结节检测软件等。

【模拟数字转换】

模拟数字转换(analog-digitalconversion):

数字成像方式中,使用模拟数字转换器把模拟时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步骤。

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量,可表达的动态范围是无限的;数字信号是一个离散量,动态范围的表达和数字的字节正相关,数字的字节决定转换的精度。

【模拟影像】

模拟影像(analogimage):

医学成像检查中,基于密度、灰度、辉度、信号强度等变量的差别而显示的可识别的影像。

X线摄影中,胶片上不同区域的灰度是相应区域接受的射线强度的模拟,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是相应区域对应的射线穿行轨迹上组织结构对射线衰减程度的模拟。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CT影像的密度亦为局部组织结构对射线衰减程度的模拟;灰阶超声影像的辉度为声束透射的组织结构回声质地的模拟;MR影像的信号强度为组织结构内的氢质子弛豫时间的模拟。

【原始横断层面】

原始横断层面(primarytransverseslice):

CT设备完成数据采集后,计算机根据各体素的X线线性衰减系数二维分布平面图生成CT值矩阵,再经数字模拟转换重建的横断层面影像。

是施行各种显示与重组处理的基础。

【锥形线束伪影】

锥形线束伪影(conebeamartifact):

多层螺旋CT扫描中,需用锥形线束覆盖多列检测器的数千个检测单元,各单元接收的是以不同几何学轨迹入射的X线,由于入射X线的入射角度、穿行厚度不同及检测单元边界的屏蔽等因素造成的重建影像失真。

【准直器】

准直器(collimator):

CT设备中,使用可屏蔽X线的材料制成的只容许规定几何尺寸的平行X线束通过的元件。

准直器可置于X线管窗口的前方,称前准直;也可置于检测器前方,称后准直;也可同时配置前、后准直。

【高分辨CT扫描】

高分辨CT扫描(highresolutionCTscan):

在CT设备固有分辨力的基础上,经改良扫描或重建方式提高CT影像空间分辨力的方法。

有靶扫描、靶重建、薄层采集结合改良重建算法等方法。

【最大密度投影】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densityprojection,MDP):

基于多层CT设备采集的原始横断层面影像数据,从观察的视角发出虚拟的投影光线,把该投影光线穿行轨迹上设定的最大密度以上的像素编码,形成二维投影影像的后处理方法。

MDP可变换投影角度反复施行,主要用于CT血管成像(CTA)、CT内窥镜等。

【各向同性体素】

各向同性体素(isotropicvoxel):

层面成像方式的医学影像中,成像体素在X、Y和Z轴方向上相等,即每一层面的影像是由正方形的体素数据所构成。

由各向同性体素数据生成的原始横断层面影像用于重组处理时,重组影像不会失真。

【有效层厚】

有效层厚(effectiveslicethickness):

CT扫描中,X线束实际通过人体的层面厚度。

在层面采集CT,有效层厚与X线束的宽度相等;在单层螺旋CT,层厚略宽于X线束的宽度;在多层螺旋CT,X线束的宽度是若干个有效层厚之和。

X线束宽度不变时螺距越大,有效层厚越大。

【重建视野】

重建视野(reconstructionfieldofview):

CT扫描中采集了原始影像数据后,依检查目的设定的重建影像的显示视野。

可以设定为全视野重建整幅影像,或设定为局部视野重建局部影像但仍用全部矩阵显示,则影像的空间分辨力提高了,又称靶重建。

【CT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enhancedCTscanning):

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施行的CT扫描。

用于发现CT平扫未能发现的病变或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强化特征。

有静脉滴注法、团注法、动态团注法、经动脉注射法等多种方法。

碘油CT也属于CT增强扫描。

【CT对比剂】

CT对比剂(CTcontrastmedia):

CT检查中,用于增加组织或/和病变的人工对比的物质。

阴性对比剂提供低密度的对比,主要是空气;阳性对比剂提供高密度对比,主要是水溶性有机碘剂,非碘制剂偶有使用。

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分经肾和经肝排泄者,以前者最常用。

【CT检测器】

CT检测器(CTdetector):

用于接收、检测CT扫描过程中的透射X线量,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

有固体和气体两类。

固体检测器由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组成;气体检测器主要为氙气(xenon)或氪气(krypton)高压电离室,现已弃用。

MRI

【B0】

磁共振成像设备中,代表系统的外磁场的符号。

【90°射频脉冲】

90°射频脉冲(90°RFpulse):

磁共振成像中,激励后使组织的宏观

磁化矢量翻转90°的射频脉冲。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采用90°射频脉冲作为激励脉冲。

【相位重聚脉冲】

相位重聚脉冲(phaserefocusedpulse):

磁共振成像中,激励后使组织已经因T2弛豫而衰减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发生相位重聚,产生自旋回波的射频脉冲,多用于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T1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

磁共振成像中,通过对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的调整,使影像上组织的信号强度主要受组织T1弛豫特性的影响,使其他因素的影响成为次要的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通常选用短TR和短TE进行T1WI。

 

【T2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

磁共振成像中,通过对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的调整,使影像上组织的信号强度主要受组织T2弛豫特征的影响,使其他因素的影响成为次要的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通常选用长TR和长TE进行T2WI。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densityweightedimaging,PDWI):

磁共振成像中,通过对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的调整,使影像上组织的信号强度主要受组织中氢质子含量的影响,使其他因素的影响成为次要的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通常选用长TR和短TE进行PDWI。

【T2*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2*WI):

磁共振成像中,通过对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成像参数的调整,使影像上组织的信号强度主要取决于其T2*弛豫特性,使其他因素的影响成为次要的成像序列。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通常选用较长TR、较长TE及较小的翻转角进行T2*WI。

【梯度磁场】

梯度磁场(gradientmagneticfield):

磁共振成像中,某个给定方向上场强发生梯度改变的磁场。

磁共振成像中,要有三个方向的梯度磁场,分别用Gx、Gy和Gz表示。

一个方向的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另两个方向的梯度磁场分别进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

梯度磁场的场强以mT/m为单位。

【自旋回波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spinechosequence,SEsequence):

磁共振成像中,由一连串交替发射的90°射频脉冲和180°射频脉冲构成的采集自旋回波的脉冲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recalledechosequence,GREsequence):

磁共振成像中,由一连串小角度射频脉冲激励、利用读出梯度场的正负向切换产生回波信号的脉冲序列。

【磁场强度】

磁场强度(magneticfieldstrength):

磁共振成像设备中磁场的磁通量密度或磁感应强度。

其单位为磁感应单位特斯拉(以往为高斯)。

目前,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主磁场强度为0.2-7.0特斯拉。

【矢量】

矢量(vector):

物理学中,在一定方向上的一定量的力。

以箭的形式表达时,箭头代表力的方向,箭杆长度代表力的大小。

【自由感应衰减】

自由感应衰减(freeinductiondecay,FID):

磁共振成像中,质子自旋的横向磁化矢量一经产生,即发出一个短暂的MR信号。

该信号随着特征性的时间常数T2(或T2*)衰减,但频率不变,即自由感应衰减。

【翻转角】

翻转角(flipangle):

磁共振成像中,外磁场中的质子受射频脉冲激励后,宏观磁化矢量相对于外磁场B0的翻转角度,也称激励角。

射频脉冲的能量越大,翻转角越大。

【回波链长度】

回波链长度(echotrainlength,ETL):

磁共振成像中,一次射频脉冲激励后采集回波信号的数目。

该成像参数只用于在FSE或EPI序列等存在回波链的脉冲序列中。

在某些设备中,ETL也被称为加速因子。

【化学位移效应】

化学位移效应(chemicalshifteffect):

磁共振物理学中,当同一种原子核处于不同化学结构的分子中时,即使处于同一均匀的外磁场中,其进动频率也会存在差别的现象。

脂肪内氢质子的进动频率比水中的氢质子要低3.5ppm。

【化学位移成像】

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shiftimaging,CSI):

磁共振成像中,利用质子的化学移位效应实施医学成像的方法。

有两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一种为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另一种为二维或三维的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技术。

【磁共振水成像】

磁共振水成像(MRhydrography/MRwaterimaging):

磁共振成像中,设置很长的回波时间进行重T2加权成像,使一般组织的信号几乎完全衰减,而T2值很长的水样成分,如脑脊液、胆汁、尿液等可保留高信号,与其他组织的信号间形成明显对比的成像序列。

【流空效应】

流空效应(flowvoideffect):

磁共振成像中,当自旋回波类脉冲序列的扫描层面与血管的血流方向基本垂直时,90°射频脉冲激励的血液在施加180°相位重聚脉冲时已经离开扫描层面,不能产生信号,血管腔内出现信号缺失的现象。

【进动】

进动(precession):

磁共振成像中,置于外磁场中的自旋质子与外磁场方向呈某一角度时,该质子受到外磁场力矩的作用,使自旋轴绕外磁场方向作锥形旋转运动的方式。

【弛豫】

弛豫(relaxation):

磁共振成像中,射频脉冲作用于外磁场B0中的自旋质子,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处于激励状态,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质子从激励状态向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

【纵向弛豫】

纵向弛豫(longitudinalrelaxation):

磁共振成像中,平行于外磁场B0方向的自旋质子被激励、磁化矢量偏离外磁场方向后,偏离的磁化矢量呈指数性恢复的过程。

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或T1弛豫。

【横向弛豫】

横向弛豫(transverserelaxation):

磁共振成像中,自旋质子被激励、磁化矢量与外磁场方向呈90°后,垂直于外磁场B0方向的质子的磁化矢量呈指数性衰减的过程。

又称自旋-自旋弛豫或T2弛豫。

 

【顺磁性物质】

顺磁性物质(paramagneticmaterial):

具有不成对的轨道电子,在外磁场(B0)中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磁化率为正值的物质。

磁共振成像中,顺磁性物质可通过质子弛豫增强作用导致T1缩短,用为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如镧系元素中的镝和钆,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等。

【血氧水平依赖效应】

血氧水平依赖效应(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effect):

磁共振成像中,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质,增多时可导致MR信号强度降低;氧合血红蛋白为轻度反磁性物质,增多时可导致MR信号强度增高的效应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

磁共振成像中,基于成像平面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差别产生的影像对比,显示水分子微观运动特征的成像方法。

DWI需借助扩散敏感梯度脉冲,形成的MR信号强度与氢质子运动的速度呈负相关。

【表观扩散系数】

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

磁共振成像中,水分子在不同方向的扩散运动速度与范围的宏观度量,在实际应用中代替扩散系数的测量。

计算公式为:

ADC=(InS1/S2)/b2-b1。

式中S1、S2为施加扩散敏感梯度脉冲前后同一部位组织的信号强度,b1、b2为两个扩散敏感因子。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

外磁场中,位于不同的化学结构中的原子核因各自的化学环境,如轨道电子云的屏蔽效应,不同,共振频率各不相同,化学位移的幅度也不一致,藉之形成的由不同共振频率组成的一系列波形,即磁共振波谱。

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又称磁共振波谱分析。

【线圈】

线圈(coil):

磁共振成像设备中,由导电材料制作的单环或多环回路,通电流后可产生磁场,或用于感应磁场变化拢动产生不同的电压。

有主磁场线圈、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屏蔽线圈等,每一类线圈又有多种规格和功能。

【磁化传递】

磁化传递(magnetizationtransfer,MT):

磁共振成像中,组织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磁化矢量可以互相传递的现象。

给组织施加一个偏离自由水进动频率的饱和射频脉冲,部分结合水被激励而获得能量,然后被传递给周围的自由水,后者获得能量后被部分饱和。

神经系统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fractureofskull):

X线头颅平片及CT影像上,局部颅骨连续性中断的改变。

由于头颅的特殊形态及结构,颅骨发生骨折的类型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骨折不尽相同,可有线样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颅缝分裂、颅底骨折、穿通骨折、生长性骨折等。

【颅穹隆】

颅穹隆(cranialvault):

由膜化骨形成的扁骨构成的头颅顶盖部份。

在X线头颅侧位平片上,由鼻点至枕内粗隆联线,线上的部份即颅穹隆。

【颅底】

颅底(cranialbase):

由软骨化骨形成的不整形骨构成的头颅基底部份。

在X线头颅侧位平片上,自鼻点至枕内粗隆联线,线下的部份即颅底。

【脑的中线结构】

脑的中线结构(middlelinestructureofbrain):

脑的医学影像中,位置恒定地位于中线,可用作定位参照标志的结构。

包括有透明隔、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大脑前动脉纵裂段、大脑深静脉系统(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基底静脉)。

大脑镰虽位于纵裂,但因质地坚韧,不易被病变推移或牵拉,不用作医学成像中有特定意义的中线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