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352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docx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

注册测绘师案例分析

案例1:

现有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对其即将开发的建筑进行沉降监测。

请结合你工作实际,对沉降监测做一个观测方案,以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答:

(1)收集测区的相关测绘资料,特别是高程资料;收集测区的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

(2)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周期;

(3)进行沉降监测网的技术设计;

(4)根据测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5)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资料布置沉降观测点;

(6)根据观测度精度等级和观测周期的要求,制定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确定观测仪器、可行的观测作业方法;

(7)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和沉降分析方法;

(8)进行监测网的联测和观测;

(9)按观测周期和作业的要求进行沉降点的观测。

案例2:

XX新城1︰2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项目概况

位于华北平原的XX新城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测绘新城规划范围内的1︰2000地形图,包括老成区、新城区以及开发区,建立

法。

6.1GPS控制测量

6.1.1四等GPS控制网

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着眼整个测区进行设计,共布设18个四等GPS控制点,组成5个中点五边形和2个大地四边形,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

四等GPS控制网平均边长为4.8公里,最小距离为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为平均距离的2倍。

6.1.2二级GPS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二级GPS控制点,布设二级GPS控制点约230个,可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GPSRTK测量技术进行施测。

每个二级GPS控制点,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其它二级或四等GPS控制点通视。

并要求二级GPS相邻对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公里,通视的对点之间距离应大于150米小于300米。

6.1.3图根GPS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图根GPS控制点采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施测,也可采用常规导线(导线网)方法施测,每个图根控制点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其它图根控制点或二级、四等控制点间通视。

相邻图根GPS控制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200米。

6.1.4GPS控制点的选点

各级GPS控制点必须避开对卫星信号和无线电信号有干扰的区域进行选点。

二级GPS控制点选点还应考虑后续发展图根导线的需要。

选点的技术要求如下:

(1)测站视场内地平仰角15°以上不能有障碍物,以避免遮挡卫星信号。

(2)四等GPS控制点不受地面通视限制,为便于GPS测量,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3)为避免GPS信号的多路径效应,点位周围50米内不应有高大建筑物或面状金属反射物(如金属广告牌、油罐、微波天线等),也不应选在大范围水面的边缘。

(4)为避免电磁干扰,点位距离高压输电线、变电站不小于30米;距离射电干扰源(如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天线、微波中继站、雷达等)应在300米以上,要避开定向的雷达天线和微波天线的辐射方向。

(5)点位应选在土质结实、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或坚固稳定无振动的建筑物顶上。

(6)GPS控制点的埋设……

(7)GPS控制点的命名……

(8)GPS静态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9)GPSRTK测量方法……

(10)GPS外业技术要求……

(11)GPS数据的处理……

6.2导线测量

6.2.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6.2.2支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6.2.3导线点命名……

6.3高程控制测量

测区内已知一、二等水准点共16个,且分布均匀,因此不需要再单独埋设水准点。

各级控制点的高程必须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其中四等、二级平面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方法测定其点位高程,图根控制点采用起闭于不低于四等水准点的图根水准测定其点位高程,各等级水准路线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6.3.1水准路线的布设……

6.3.2水准观测、记录、计算……

6.3.3数据测量与平差……

7地形图测绘

该项目要求采用测记法(全站仪采集数据存储在固体记录器,内业进行数据处理)成图,图形编绘要求采用SCSG2004多用途数字测绘与管理系统完成。

7.1成图精度

7.1.1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7.1.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

7.1.3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建成区的铺装地面为±7厘米,一般高程注记点为±15厘米。

7.1.4控制点的密度,平坦开阔地区为每幅图不少于4点,建筑区应加大图根点密度。

7.2外业测绘要求……

7.3地形图绘制要求

7.3.1按照《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与《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要求进行地形图要素的测绘与符号表示。

7.3.2地形、地物要素分层编码执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一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2007。

7.3.3SCS基本编图环境设定

(1)绘图比例尺、参考原点等

比例尺:

图幅比例尺:

2000

高程比例尺:

1000

参考原点:

X0(北-N)=100米

Y0(东-E)=100米

高程注记旋转角度:

0.0度

(2)线状地物的绘制方式应采用SCS软件中的“用线型绘制”方法。

当不能满足《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要求时,可采用“用程序绘制”的方法。

采用“用程序绘制”方法时,图上不对称线状符号(如堤、斜坡、围墙等)应将符号画齿部分位于数字化过程中鼠标前进方向的右侧;同时,最终绘制的线状符号还应满足《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要求。

(3)地物的骨架线与框架线:

各种有骨架线与框架线的地物必须保留地物的骨架线与框架线。

7.3.4必须要保留地形、地物野外采集点的原始成果,包括全站仪原始数据、计算过程数据、AutoCAD数据中的ZDH层。

7.3.5对于不能用SCS软件直接表示的特殊地物,如异形楼梯应用AutoCad的制图功能进行绘制,但要保证该地物的编码正确。

7.3.6相邻面状地物不允许有重叠和裂缝,同时应尽可能保证线实体的连续性。

7.3.7为完成面状符号填充所形成的地类线放在FHX层中。

7.3.8虚线线型应保证拐角处、起始点、终点为实部。

7.3.9符号块的插入点在图内但部分符号出图廓时可以保留完整符号。

7.3.10图形数据上交前必须将数据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7.3.11面状地物要求绘LABEL点,LABEL点保存面状地物的部分属性。

LABEL点的编码与面状地物的主编码相同,图层统一为“LABEL”。

要求面状地物的LABEL点必须唯一,不允许有缺漏,不允许有重复。

7.3.12为了便于地物构面和数据库的制作,一些地物需要绘制辅助线。

7.3.13悬空的面状地物要求独立闭合,如门廊等符号。

7.3.14绘图时必须使用同一汉字形文件hztxt.shx(891K)。

7.3.15上交的1:

500、1:

2000地形图数据应为实地坐标模式。

7.3.16文字注记的采用分类注记和信息注记,不允许采用一般注记的方法。

7.3.17文字、符号块压盖地物时,地物不要断线,一律使用遮掩处理办法。

作遮掩面窗口时,应将屏幕放大,以窗口比符号块略大为宜,同时遮掩面不应压盖其它地物。

7.3.18同一地物的文字注记尽量放在一个字符串内。

7.3.19对于SCS软件没有的编码或作业时不能确定的编码应及时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

7.4图廓整饰……

7.5接边要求

地形图的接边原则上是向后要图接边,即南、东图边向邻图要边拼接。

7.5.1图形接边

本幅图应和周边的所有图幅进行接边处理,其中包括符号接边、结构线与骨架线接边。

跨图幅的面状符号填充应在与相邻图幅接边后统一填充,然后裁图。

7.5.2数据接边

数据接边要求数据的坐标值与数据编码的严格接边。

7.6绘制检查图

在地形图数据上交前应绘制检查图,以供检查使用。

在测绘数字地形图及数据整理过程中,根据地形复杂程度以及外业作业情况等因素应多次绘制检查图,用于检查纠错。

检查图上应绘制各级控制点(包括各级GPS控制点、各级导线点的点位、点号)。

8质量控制

8.1检查依据

按照“三、作业依据”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及地形图进行检查,并编写检查报告。

8.2检查比例及检查方式

对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三级检查包括:

作业小组自检、检查组的检查、院质检部门的最终检查。

一级验收指委托单位对成果资料的验收。

检查点应均匀分布全测区,检查方式分为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

内业检查按100%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检查按20%抽样方式进行检查。

内业检查包括观测手簿检查、平差计算资料检查、地形图图面检查、数据检查、成果资料检查、点之记检查等;外业检查主要指控制点选点、埋设的检查,控制点、地形点数学精度的检查,整幅图的野外巡视检查等。

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查合格后,编写检验报告。

8.3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9提交成果

……

根据此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依据有关标准、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一、找错并改正(上面的技术设计中存在5处错误,请在找出的错误之处用下划线表示,并在卷边空白处改正。

找出一处错误并找对得1.5分,改正错误改对得2.5分,共20分。

技术设计中的“略”处或内容不全处不需要作错误处理。

二、综合分析题(共30分)

(一)计算题

1.根据技术设计书计算该项目需布设图根点的数量。

2.该项目中有一部图根导线,已知AB、CD边的坐标方位角

αAB=15°36’27”、αCD=13°37’44”

水平角β1=49°54’56”β2=146°32’36”β3=82°38’14”

β4=62°47’52”β5=74°48’25”

试求各边的平差坐标方位角αAE、αEF、αFG、αGC。

(二)简答题

1.试述GPS外业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2.简述GPSRTK测量方法。

3.简述地形图测绘外业测站仪器设置及检查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