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3658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docx

统计法基础知识61讲义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统计法基础知识》精讲班

教材内容:

今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变化很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修订,一系列相关的统计法规和规章都有一些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今年本书有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书包括六个章节内容:

统计法基本问题、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等。

考试题型:

题型

题数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道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20道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判断题

本题共14道题,共14分,每小题1分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4道题,共16分。

每道题4分。

是单选题和多选题的组合

都是客观题。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本部分知识结构:

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

 1.统计法概述

(1)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2)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3)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4)统计法的作用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3)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4)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5)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3.统计管理体制

(1)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考核要求:

  

1.统计法概述

识记:

①依法统计的必要性;②统计法律;③统计行政法规;④地方性统计法规;⑤统计行政规章。

领会:

①政府统计的概念、特征、功能和任务;②统计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领会:

①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②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③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④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⑤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统计管理体制

识记:

①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政府统计是指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特征:

政府统计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政府统计必须严格依法实施;政府统计具有强制性;政府统计的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政府统计的功能:

信息、咨询、监督

政府统计的任务:

(1)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2)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3)实行统计监督

(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

二个必要性:

1£®         政府统计活动有赖于法律的保障。

2£®         政府统计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例题·单选题]政府统计是指下列哪个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 )

A.调查机关  B.司法机关

C.国家机关D.所有机关

答案:

C

[例题·单选题]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包括(   )。

A.咨询、决策、监督

B.信息、咨询、监督

C.决策、指导、监督

D.信息、决策、监督 

答案:

B

[例题·多选题]政府统计的强制性体现为( )。

A.对参与各方都具有约束力B.调查对象的权利

C.调查者的法定职责D.调查对象必须履行的义务

E.调查对象无偿提供调查资料

答案:

ACDE

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统计法的概念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具体说,统计法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与各类统计调查对象,统计产品用户在统计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统计法的特点

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特殊性是针对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

复杂性是指,统计法所设速描社会关系既有纵向的管理关系,也有横向的指导关系;既有统计机构内部的管理关系,也有统计机构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关系,还有对民间调查的管理关系。

2 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统计法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着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

比如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标准等。

这些规范是统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根据法律效力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

(一)统计法律

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统计法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一些根本性问题。

包括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设置、职责,统计调查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等。

二是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及统计规章均不得与统计法律相抵触。

(二)统计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规章。

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有关统计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等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上述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效力低于统计法律和统计行政法规。

我国31个省(区、市)都制定了地方性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统计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统计法律和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行政规章分为两类:

一是政府规章,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二是部门规章,即由国务院各级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例题·单选题]《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   )。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规范性文件

D.统计基本法

答案:

B

[例题·判断题]我国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有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统计法规三种。

(  )  

答案:

错误。

解析:

是四种,还有统计行政规章。

[例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下列哪个机构制定颁布的?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统计局

答案:

B

[例题·多选题]我国现行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

A.统计法律B.统计行政法规C.地方性统计法规

D.统计行政规章E.统计工作文件

答案:

ABCD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是()。

A.省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各部门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地级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答案:

C

四、统计法的作用

(一)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1.《统计法》确定了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2.《统计法》为统计标准的科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表式、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3.为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议,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4.为建设一支具备现代统计专业知识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

1.         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要依法申报统计资料。

2.明确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3.赋予统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以保证及时获得真实、完整的统计资料。

[例题·单选题]完善()的法律制度,是2009年修订《统计法》的重中之重。

A.统计人员职责B.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C.行政问责制D.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答案:

B

解析:

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

[例题·单选题]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 )。

A.真实、及时B.准确、及时

C.准确、完整、及时D.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答案:

D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主要内容:

一、   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一般来讲,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所谓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是指中央统计机构组织实施全国的基本统计工作,并对全国的工作进行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和协调。

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

二是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

新《统计法》强化了这一要求。

一是赋予国家统计局对补充性部门标准的审批权,《统计法》第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二是赋予统计调查制度明确的法律地位,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依照《统计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并报经审批或者备案;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做出规定;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三是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统计资料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是统计活动的直接成果。

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在统计资料方面的体现就是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公布。

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公布,是指对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得到的有关统计资料,应当由对该资料具有管理权限的有关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公布,以提高统计资料的利用效率,防止数出多门。

[例题·多选题]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包括()

A.统计管理体制统一B.统计调查制度统一

C.统计标准统一D.统计资料统一管理

E.统计资料统一公布

答案:

ABCDE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对于统计机构正确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法定的义务,维护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

是指统计机构的职责是由统计法律法规来确定的,或者说统计机构具有法定的职责。

(二)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放弃职权、滥用职权

首先,统计机构的职权是统计法律法规赋予统计机构的神圣职责,统计机构不能放弃。

其次,统计机构应当在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内行事,既不能超载职权,更不能滥用职权。

最后,统计机构在行使职权时,不仅应遵循实体法的规定,还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

(三)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在统计调查活动中的各种义务。

该原则包括:

1.         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

2.         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例题·判断题]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和必须履行的。

答案:

正确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体现在:

1.         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到法律保护。

2.         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3.         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例题·判断题]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答案:

正确。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统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1.         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2.         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

统计资料主要是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方式,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手段予以公布。

3.         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本节主要内容: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设有统计处。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一切统计制度、方法、青工等,各地方、各部门及各公私企业都必须遵照执行。

1958~1976年,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统计工作受到严重冲击。

1962年4月4日,《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1966年开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统计工作遭受到最严重的破坏,政府统计机构被撤销。

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家统计局,

1979年10月和1984年1月发布《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机构的决定》、《关于加强统计工作》。

明确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1983年12月颁布、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将这一统计管理体制法律化。

[例题·判断题]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3年12月施行。

答案:

错误。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一)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

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机构和编制管理上以双重管理为主。

这种双重管理分以下三种情况。

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是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由国家统计局对机构的人员和编制实行垂直领导。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要级市、县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政府统计机构,在乡镇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完成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和当地政府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

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由当地党委管理,上级政府统计机构党组协调管理。

3.部门统计系统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或配备的统计人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一些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依法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

部门统计系统的编制和干部由部门自行管理。

(二)经费管理方面

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经费管理上基本上是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事业费,国家统计事业编制的经费,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的各项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

《统计法》第十九条对于经费保障做出了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三)业务管理方面

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

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在组织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标准。

2.统计业务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国家统计局依法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组织实施有关基本国情国力的调查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综合性统计,负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业务工作,审批部门调查项目,制定全国统计分类标准,审批部门统计标准。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在统计业务上由国家统计局垂直领导,以完成国家调查任务为主,同时也可以接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调查。

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完成国家调查任务和地方调查任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例题·单选题]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统计()的集中统一。

A.标准B.制度

C.调查方法D.管理体制

答案:

D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本节主要内容: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最早的统计法律始于周朝《周礼·天官冢宰》和《周礼注疏》,下级向上级报告称为“入其书”“上计”制度即统计制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法》1938年修订。

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

(一)统计立法

统计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加强统计立法的意义:

1.         是统计法制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统计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3.         是促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统计改革成果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3年12月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

于1996年、2009年两次修改。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了《统计法实施细则》

1988年颁布了《统计检查特派员委派办法》、《统计违法案件通告制度;

1999年颁布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001年颁布了《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004年颁布了《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2005年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统计执法工作

加强执法工作,必须实现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目前全国的检查制度:

以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为主。

国家统计局、监察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了1989、1994、1997、2001、2010年五次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组织开展了《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检查。

(三)统计法制宣传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广大社会公众、各级领导干部及统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了解统计法,支持统计工作。

[例题·判断题]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组织开展了《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检查。

答案:

正确

本章小结:

1.统计法概述(政府统计和统计法的概念、表现形式、作用)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统计工作、统计机构、调查对象、统计信息)

3.统计管理体制(发展和主要内容)

4.我国统计法规发展的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发展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