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4208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docx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

多给学生鼓掌、喝彩与掌声 

   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有一个学生叫蔡玲玉的女孩。

她不善言语,一节语文课如果你不叫她回答问题,她会一直不说话。

班上的同学们也有许多瞧不起她,都不愿意同她一起玩耍。

她甚至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受到老师的更多的表扬,因而也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沾沾自喜、高高在上,而她总是沉沉地低着头,显得不合班级。

面对这些情况,我好好地想了好久。

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反映稍微有点慢,所以受到的表扬少,造成了很强的自卑心理,好久没有抬起头来。

  从此以后,我对她多了一分特殊的关心、爱心和照顾,给了她一分特殊的爱。

于是由每节语文课我总是让她朗读比较简单的段落、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每当她朗读好或回答正确时,我都给予她表扬,并带头给予掌声表扬鼓励。

我由衷地对她说:

“你成功了,你真棒!

你真不简单!

”有谁能想到,蔡玲玉却不好意思地深深地低下了头。

  时间长了,蔡玲玉果然有了不小的进步,她敢于主动找我来批改作业、主动举手读书、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等,看到她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融进了集体的怀抱,她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学生的鼓励声中竟然有那么精彩的内涵!

我想如果经常下来,她肯定会成功的,不会再有自卑感。

  其实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

那怕只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实验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

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则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

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悦,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了自信。

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掌声和喝彩。

一位哲人说得好: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在21世纪,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因此,作为现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多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条件和机会。

尽管这仅仅是微薄的,对成人来说甚至有些可笑。

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要多点鼓励与喝彩、少些批评与责骂,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面对自己,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成为不断进取的、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优秀人才。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同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的意义,是对班主任的严峻挑战。

本文就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浅的探索。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

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班主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班主任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无数教育工作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相互作用过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

每一个班主任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足够地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

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

事实上,国内外都有研究证明,表面平静老实的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产生问题。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

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宽松、积极。

(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

1、主题班会具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

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

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2、班会心理课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加以适当的引导,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

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

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四)个别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别心理辅导是对学校里一部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的个别辅导。

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表现为个别化的一面。

前者通过心理教育,而后者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

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个别辅导就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辅导员与学生在个别关系的方式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其实质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

通过辅导,使来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增强自我认识与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寻求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它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严格奉行保密的原则、理解的原则、信任的原则、鼓励的原则以及耐心的原则,为来访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般说来,个别辅导的程序包括了解鉴别、诊断分析、教育干预这三个环节。

为达到辅导目的,辅导员要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根据来访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问题特点,灵活地选择辅导技巧,使之尽可能符合来访学生的需要,成为有效的辅导。

(五)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是指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小组一般是6---10人,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较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也较多,增强学生参与感。

(六)心理训练

这是为了培养学生某些技能而设计的训练活动。

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意志力、情绪调节等训练。

(七)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小学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

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及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使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体现了教育的实效性,改进了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开拓了德育领域,提高了德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一)定势因素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但由于长期来习惯于常规德育教育,难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会使班主任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惰性,使班主任的工作方法照旧沿袭,严重影响教育有效度,如果不克服定势所造成的弊病,对接纳心理辅导方法和内化其内容会带来意义障碍。

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地克服定势障碍。

(二)理论缺乏,流于形式。

由于班主任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教育实效往往不够显著,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难以有效控制。

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帮助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理论与方法。

(三)功利因素

一些班主任过于在意个人的评先评优,过于重视所带班级是否能评为先进班级,对学生缺乏爱心,对“问题学生”充满敌意,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从前了”,“社会太复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无法同外面的各种影响相抗衡”。

这些班主任情绪低落,在工作中表现出无力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对教师工作没有自豪感,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他们过分关心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教师工作本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

因此不愿意继续学习,不愿意多做工作,恨不得把“问题学生”统统赶出学校。

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使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成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班主任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我们要坚持全员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靠专职心理教师,而应该依靠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教师都要了解、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点---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学生家庭成员中对学生有影响的人物、学校中对学生有影响的同学与老师、学生在社会上的好朋友,以及好的教育机构和作品,都可考虑用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学家主动配合,争取学校心理学家的指导。

班主任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浅谈

 

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心理健康的保证。

班主任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就可以预防和矫正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偏差,同时更可以完善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知识,只有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才会不畏险阻地追求美的理想。

所以班主任积极投身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高尚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中学生心理浅析

班主任要深刻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如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别要深刻认识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

要及早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可能产生的问题。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以下特点:

自尊:

自尊心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强:

具有远大的理想,从自己实际出发,自强不息;

自爱:

既不妄自尊大,自我欣赏,又不言目自卑,消极怠懒,充满自信;

自知:

自我评价全面,能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自持:

情绪稳定、豁达、开朗,善于控制苦恼,能排解消极情绪,有乐观主义精神;

自制:

服从集体,遵守纪律,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2、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几种表现

人们生活的客观现实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两者对人的心理都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类社会。

班主任不能忽略自己班里学生中种种的心理偏差,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所占比例在三个年级中分别为各类问题之首,随着升学考试的迫近,初三学生的此类问题特别突出。

据本校心理辅导室统计,学习问题占40%左右。

可见学习方面带给学生们的压力是很大的。

压力来自多方面:

首先,社会上重视学历,舆论导向使每位学生重视分数的高低;其次,父母望子成龙,不容许半点松懈;再次,学生在学校中必须适应高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高标准要求,"优胜劣汰"时刻敲击他们心中的警钟,长此以往地处于这种多方压力下,其对学习成绩的敏感程度,对分数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学习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焦虑、学习疲劳、厌学症、学习困难和考试焦虑等。

①学习焦虑。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其实不然。

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和自己过于要强好胜,往往比别人有着更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在不断督捉自己加紧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别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误,很担心成绩不佳而终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焦虑重重,令人奇怪的是,这类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有的为了一两次失误而自信心开始动摇,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行。

②学习疲劳。

据有些学生反映:

他们经常一捧起书本就头疼、恶心,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夜间常有失眠发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问题多是学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造成的。

他们多是较要强但学不得法的学生,极力想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学习很努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休息不足、调整不当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身心状态极其疲劳而事与愿违。

③厌学症。

这类学生的口头禅是"我真不知道学习有什么意思"、"我对学习烦透了"等等,他们对学习极度的厌倦,认为它枯燥无味、没有乐趣可言。

④学习困难。

此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低、计算能力差、言语水平低、不善与人交往、学习成绩差,他们往往智商偏低,无学习兴趣。

⑤考试焦虑。

许多学生诉说自己甚至在考试前些天就紧张心悸,考试过程中起初也很慌乱,但慢慢能平静下来,进入状态。

这属于一种正常的兴奋性紧张,如果适度,可以促使学生发挥高水平。

但有些学生考试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思维混乱,导致考试失利,成绩远不如平日,这便是一种需要矫治的病态心理。

(2)家庭关系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发现:

家庭关系方面的问题自初一到初三年级始终占10%一15%,属于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较恒定的因素之一,问题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问题三个方面。

①关系紧张。

初中生正值"身心剧变"时期(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学生那样依恋父母,开始要求独立自由,挣脱对双亲的依赖;而父母却觉得孩子不听话了、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如果老师和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严厉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就会使孩子产生厌恶和反抗情绪,使矛盾更加尖锐激化。

笔者个别谈心或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发现:

有许多学生与父母或某一方性情不和,关系紧张;有的学生冲父母发泄;有的拼命压制自己强忍怨气,但又感到很压仰。

②负疚心理。

有部分学生,尽管学习挺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尽力了,因此无论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父母都不责备,而是尽心尽意地照顾好他的生活,变着法地鼓励他。

父母越体谅他,他却愈加内疚。

③单亲家庭的特殊问题。

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正悄然融入社会。

据本校的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大致占5%左右,这些孩子普遍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

由父母中一方抚养,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

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现不同:

轻者自卑导致郁郁寡欢或行为乖张;重者好怀疑并猜忌,对别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3)人际交往问题

笔者强烈感受到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交往能力,如事事处处以"我"为中心,对人苛求,好嫉妒,爱猜忌别人;拉帮结伙,攻击他人;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

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学生的交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同学相处。

笔者在担任初二班主任时,遇到过这样一位男生,他的同学看不起他,什么好事也轮不到他,什么坏事都有他的份,他认为自己对别人部不错,而别人对他都很冷淡和反感,甚至有几位同学和他正面冲突过,他觉得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很痛苦。

像他这样陷入受人冷落和群体压力处境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里都存在。

②朋友相处。

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浓厚,但也存在着大量问题:

如情感不够稳定--朋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分分合合都要随自己的心愿,以"我"为中心;对朋友的要求苛刻,有"排他"心理,要求朋友眼里只有自己,最好不理睬其他任何人;对朋友的选择有时缺乏原则--品行不端的同学对自己亲近也不加拒绝,而是盲目追随;解决问题方式任性,有了矛看不是设法解决,而是冷淡地相持等等。

③早恋。

早恋的初中生往往精神萎靡、精情恍惚,严重影响自身发展。

产生这种现象,从内因来看,由于近些年来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1-2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性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识的产生,同时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恋对人对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难以控制早恋的激情。

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当态度造成的。

笔者以为,初中生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

我们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

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班主任自身的策略运用入手,二是从培养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入手。

1、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运用

(1)运用思想预测的方法

预测,即"鉴往知来"之意。

思想预测指根据人们思想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事先估计和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不良品德行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预防和早期纠正。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社会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下,生理、心理趋于成熟,思想活跃,经常产生思想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表面看来,思想品德的种种问题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在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过程中,必然性总是支配着偶然性,而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反映。

因此,中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总是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因后果可供思索。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他们新接的班级中,为了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除了做那些必要的事先了解之外,往往有意特设一些情境,来预测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

例如,有位班主任在开学头一次的劳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选择所承担的任务:

一是打扫厕所,二是擦玻璃,三是擦桌椅。

老师在和大家一起劳动之中有意观察每个同学的劳动态度,劳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家畅谈劳动的感想,并有意识地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打扫厕所的同学们,然后再观察每个同学的面目表情,结果发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这种自觉经验预测法可以用于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变化的倾向性问题,也可以预测出个别同学可能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预测,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而是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之上的。

俗话说: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班级集体思想面貌的变化或是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不管顺向进步还是逆向的落后,预先总会有迹象。

若是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抑制和消除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反之,发现好的苗头,就要大力扶植,积极引导,使之发扬光大。

这种征候预测法需要班主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细微之处入手,要善于驾驭学生发展的方向。

班主任在运用预测方法时,要确定预测目标,即确定是班级学生的哪种类型的思想,或是预测思想主流发展趋势,或是后进生可能产生的问题。

(2)教会学生运用心理保健的方法

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心理保健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获得心理平衡。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移法:

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痛苦的学生,要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渲泄法:

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

压抑法:

当忌恨念头产生时,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自己压抑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

(3)用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感染学生

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始终都应以满腔的热情坚持工作。

全国优秀教师丁榕在承受了失子的痛苦之后,她尽力用学生对自己的爱转移痛苦。

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教育他们,从而得到了学生无比的崇敬和爱戴。

所以,班主任无论是境遇顺利还是遭受挫折,在学生面前都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对待学生总是要满面笑容,以乐观的精神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流露出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希望,真诚的信任,殷切地期望他们不断进步。

反之,如果班主任经常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良的心境,反常的态度,对学生丧失信心,或是声色俱厉,威胁、恐吓,就有可能损害学生健康的心理。

2、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1)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

日本教育家日畸仁先生细致地研究了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

可见,自信心是人自身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们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要培养自信心,就必须消除自卑感,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正确评价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

②正确表现自己。

有自卑性格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大的事情,即使只是很"小"的事,也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任何成功都会产生肯定自我、增强自信的作用。

③正确对待失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要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却会随处而遇,对此应当持以平常之心。

(2)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个体的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较明显。

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人生的思索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

它会给人带来失望、压抑、沮丧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反应。

①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②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时,要及时调整。

③化压力为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