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docx
《培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培智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构建培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研究过程管理的方法,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有助于加快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校教学管理常规
教学是学校每项工作的中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强化教学管理,使之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仅是学校领导最主要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管理是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常规教学管理,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1、学期计划与总结。
教导处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撰写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计划、总结要全面、具体、实事求是,要体现培智学校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体现工作中的创新性。
2、科学制定课程安排。
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规定,开全一般性课程,有重点地开设选择性课程,开足课时,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编排课程表,教师必须按课程表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
培智学校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13周。
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每天安排15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天安排30—40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3、新生入学工作。
学校应于每年3-7月深入学区普查适龄残疾儿童的情况,以保证每一名有学习能力的适龄弱智儿童入学。
学校要对新入学学生的智力、能力(语言表达、数的认识、生活常识、独立行走、穿衣戴帽、洗漱、独立吃饭等基本生活能力)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每名学生建立入学档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班级。
新生入学应有一个月的观察期,如发现有精神、情绪等异常或患有严重疾病,则令其就医、修养,康复后必须出具权威医院的康复证明方可入学,无法独立参加集体活动者则可由其家长陪读。
4、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培智学校要准确掌握学校中轻、中、重度智障儿童及脑瘫儿童、自闭儿童的比例,对智障儿童病因形成、智力残疾程度情况做详细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培智学校要制定出各类智障儿童教育、训练培养目标,成立个别化教学计划制定小组。
同时组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点、智力情况、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为每名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为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参加的人员有:
学校行政领导、心理学工作者、校医、教师、普通班教师、学生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必要时学生本人也可以参加。
5、教案检查。
教导处每学期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两次,抽查教案两次,并认真做记录,及时总结备课情况,以促进任课教师编写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6、听评课。
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有目的、有计划地每周听课不少于1~2节,教学校长不少于5节,教务主任听课每周不少于8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提倡校长、主任兼课。
全面准确了解全校的教学动态,分析教情与学情,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教师要根据各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开展互相听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7、开展考试与评价。
(1)培智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2)培智学校要在每学期末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多样的、开放式的成绩评定。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操作等多种方式,考核要全面,通过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特长的发展。
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或评语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
(3)培智学校要通过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能力评估测试,根据评测试结果,确定学生下一个学习周期的学习内容。
(4)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确立有助于智障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及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认知、语言、自理、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5)培智学校要确立学校教学评估考核方案。
每学期学校在学生测试结束后及时做质量分析,总结教与学中的经验教训,认真进行讲评,制定出查缺补漏、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不断改进教学。
8、建立教研制度。
学校应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中心,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制度:
一是建立新课程研讨制度:
把握新课程方案内涵,建立课堂教学教研、集体备课、课题主讲、案例分析、教学论坛等制度;二是建立主题学习培训制度:
建立以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理论、培智学校新课程理论、教育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制度;三是建立网络教研学习制度:
要运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培训学科教师,打造学科团队。
9、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校本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应关注学生的需求,适应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智力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康复矫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素质的目的。
学校要在科学调查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要帮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努力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并不断修订完善。
10、建立学生病情档案。
学校应在正式接收之日起,为每个学生建立病情档案。
患有心脏病、癫痫病、孤独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等疾病的学生家长,必须向学校出具学生的医院就诊病历,学校适时提出教学和康复建议。
病情档案应包括:
病志复印件、家长对学生病情观察的描述、学校对学生病情观察的描述、学校提出的康复建议和教育安置等。
11、开展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要对学校中的有自闭症、行为情绪问题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有条件学校可对学区内随班就读儿童或学习障碍、注意力欠缺(如多动)的正常儿童,及身体机能方面有障碍的人群等提供康复服务。
(1)建立康复基地。
培智学校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及场地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康复基地,添加康复设备。
康复基地主要包括:
语言治疗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感统治疗室、庭统治疗室、游戏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等。
(2)建立治疗师队伍:
培智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构建自身的治疗师队伍,努力提高康复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培智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同时应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康复知识。
(3)建立康复档案:
培智学校要及时、准确、详细的记录学生的康复信息,为及时准确总结康复经验,寻找更佳的康复途径奠定基础。
二、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教师教学常规主要包括:
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测试、教学研究等。
1、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通过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每学期开学前,教师应通读全册教材,研究各单元、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出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学期教学目的、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时间的分配、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等。
学期教学计划应在开学初写好,一式二份,由教导处和个人分别保存。
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和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要求(三维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教具的准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方法、课后反思、教学时间分配等项目。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师应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将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对学生在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社会适应性及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养成、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要求,同时明确分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教案中应规定每次课应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要组织安排好教学内容,既要注意教材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衔接,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现能力本位思想。
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和实用性,要有助于智障学生在生活中检验、实践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生存。
(3)教学资源。
教师要在课前对可以利用的资源做好合理的计划,大力应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教学实物、模型、课件、影像资料等特色资源。
(4)重点和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每堂课教学的重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在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每堂课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掌握有困难的内容)。
(5)教学步骤与进程。
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先讲什么、怎样讲以及要提出的问题、板书的内容及安排等作周密的考虑,运用特殊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学法的知识,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妥善安排各项活动,使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6)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
编写教案时要配合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难易程度也应有不同层次的体现。
1—3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作业,以实践作业为主。
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应每课时留一次作业,其它学科可每课留一次作业。
(7)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对教学经过、修改与调整的内容、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回顾和自我分析,简要地记在教案后面,从而完善教案。
教学反思也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
2、资源开发充分。
教师要根据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在课前应根据教案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
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每位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件的使用标准就是适合智障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资源中心要有的放矢地整理和收集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培智学校上好课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如何延长智障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顺畅、有效的开展。
(1)通过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①严格遵守课表及作息时间做到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接新班一周内记熟全班学生姓名、智残等级、病因、学习及情绪、行为特点。
②教师要在课前向学生及家长公布教学内容、生活实践内容及学具准备要求。
③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从始至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进行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④每一学科的教学要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坚持生活化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对学习本学科重要意义的认识。
⑤讲究教学艺术,讲课中要做到:
语言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音调速度适中、富感染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按照智障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①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遵循智障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师要掌握知识点拆分法和工序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要重视小步子多循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②教师讲新知识前要复习旧知识,讲新知识时要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③加强直观教学,教师要根据课前资源的使用计划,在课堂上充分实践,并根据资源的使用效果,反思教学。
④课堂教学要精讲善练,讲练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初中年级轻度学生应学会运用工具书,培养运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
⑤教师讲课时一定要讲清思路,注意帮助智障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为学生提供尝试、探究的机会。
⑥课堂讲课内容要在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范围之内与生活主题有机结合,注意满足不同智残学生的学习需求,要面向全体,做到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教学过程。
⑦课堂上板书设计要符合智障学生年龄及智龄特点,排列工整美观、书写规范,大小适当,注意照顾有视力障碍的学生,要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注意培养初中阶段轻度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和习惯。
⑧做好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布置好课外作业。
(包括生活实践要求)
⑨每单元(或主题)结束时要进行单元(或主题)小结,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单元(或主题)知识的体系和纵横关系。
(3)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教学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教学,突出有效教学意识。
(4)教师要注意上课的教态和仪容。
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举止大方、教态亲切、着装整洁。
要带头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中间严禁离开教室,严禁教师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课堂。
4、作业批改。
教师批改作业应及时认真,各科作业应在下次上课前处理妥善。
凡必做作业应全批全改,每次批改应署名时间,批改符号应统一,批语应明确,富有指导意义,教师应有计划地进行面批面改。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注意智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
5、辅导。
教师辅导要在摸清学生疑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指导。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家长、义工等社会资源。
6、教学研究。
(1)加强教学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都要及时学习和掌握国际及国内较先进的特殊教育理论及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思想内涵。
(2)开展专题研究。
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经常性的学习和钻研的专题,要有明确的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确定研究方向,以科研促进教研。
(3)每位任课老师都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
根据自己的钻研专题或研究课题,每学期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