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48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5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

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多种形式及其方法论含义;熟练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学法指导

1.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2.收集汉语中的成语、俗语,说一说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对比“牵牛要牵牛鼻子”与“对症下药”的方法论区别。

3.就某一问题开展辩论会,如关于春节期间某些地方政府对烟花爆竹解禁,一方的观点是“解禁利大于弊”,另一方的观点是“解禁弊大于利”。

4.评价古今中外某一悲剧性人物,分析如何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撰写《矛盾论》读后感。

二、知识点拨

(一)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这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

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

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如果我们不重视对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那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

例题:

“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农村流行这样的说法:

科技经纪人,教农一套点金术;信息经纪人,指农一条金光道;销售经纪人,给农一粒消食丹。

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C.解决问题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方案

D.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解析:

经纪人的出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而农民有不同方面的需要则产生了不同的经纪人,B项合理;而农民有什么事就找什么经纪人,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为B、D。

(二)正确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1.相同点:

(1)都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情形;

(2)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3)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4)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不同点:

(1)起作用的范围不同:

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每一事物的矛盾中。

(2)研究对象不同:

主要矛盾研究的是同一过程中诸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的是某一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

(3)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在诸矛盾中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决定整个事物发展的进程;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这个事物的性质。

(4)方法论不同:

主要矛盾要求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决定全局的东西;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抓本质、抓主流,把握大局。

例题:

(1)如果漫画中的考生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大脑灵”上,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

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2)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

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

A.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能力。

(1)题中,“大脑灵”对人的身体可能有某些积极作用,但是对高考能否取得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很次要的。

高考能否成功,主要靠的是考生的刻苦学习。

因此,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大脑灵”上主要错在颠倒了主次矛盾,故选C。

(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这则虚假广告的认识,因此B、C、D都不符合这一要求,应舍去。

广告内容失实,夸大其词,误导考生,故应选A。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2.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离开两点看重点,或离开重点看两点都是错误的,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或均衡论。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例题:

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同时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则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解析:

此题以台风这一自然现象为背景,通过分析台风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矛盾观点的理解。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题干未体现重点论内容,故不选C。

B、D均与题干无直接联系。

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的是(    )

A.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

C.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这些说法表明(    )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D.要善于解决特殊矛盾

3.在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处理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B.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必然会得到解决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4.1998~2020年,为抑制当时的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总规模达到9100亿元。

国债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20年下半年起,针对出现的局部领域经济过热,国家则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大幅缩减了国债项目的投资规模。

我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财政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

A.外因决定内因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5.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问题比较复杂,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而不能搞一刀切。

例如,有些地区要发展大型特色城市、发展卫星城,有些地区则不适于搞城市化,而要限制人口、保护环境。

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A.要具体分析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想问题、办事情

D.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认识事物

6.台商春节包机返乡是在两岸直接“三通”尚未实现、两岸无法进行空中直航的情况下,祖国大陆考虑到广大台商的切身利益、从方便台商往来海峡两岸出发,作为个案处理、特事特办而促成的。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种做法符合(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

(二)非选择题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迅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请运用有关辩证法原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2.辨析:

坚持两点论就是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四、能力拓展

1.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它的建成,推动了青海、西藏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青藏铁路同时也穿过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极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随着赴藏旅游人数的增多,也会产生各种难以处理的垃圾。

试用两分法分析青藏铁路带来的影响。

 

2.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其中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人心所向。

但朝核问题与诸多历史和现实矛盾相互交织,此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在于朝美双方通过努力落实已经达成的共识,就实质性问题展开进一步磋商。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在于朝美双方。

 

五、相关信息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定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次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二者的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1)既然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就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如果不分主次,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决次要矛盾,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定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二者的关系:

(1)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但又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而孤立存在。

看不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能辨别事物的性质。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把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各自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

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截然对立的,“是否承认矛盾”就是它们的根本分歧。

(2)要从矛盾、联系、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上理解这一根本分歧。

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又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原因,即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为此,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存在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但其背后根本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3)要从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上理解这一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内部矛盾即内因,外部矛盾即外因,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如果只承认矛盾而否认内因是“根本原因”或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因,这是片面的观点。

只有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和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才是全面的观点。

否认内因的根本性,就否认了矛盾。

为此,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表现为: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统一的。

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既需要从实际出发,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者的目的都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解决的是出发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的是具体分析客观事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分析具体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正确认识事物,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

(五)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

第一,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二者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要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