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48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消化系统.docx

第三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

1.小儿,2岁。

体温升高达39℃,口唇及颊黏膜出现成簇的小疱疹。

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黏膜损伤特点为

A.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B.潮红、可有渗血

C.有灰白色假膜

D.白色片状物

E.充血、红绒状

2.小儿,10个月。

因反复腹泻而致轻度营养不良。

近日其母喂小儿喝水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不易擦去的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

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白色念珠菌

3.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无全身症状

B.齿龈颊部等处均有乳凝块附着

C.病变可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等

D.均有发热

E.口腔黏膜无红肿不影响喂奶

4.不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特点的是

A.病初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起病时高热达38~40℃

C.无传染性

D.口腔疼痛较剧烈影响进食

E.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5.9个月的小儿,因哭闹、拒食就诊。

体格检查:

体温38.0℃,见口腔内溃疡,覆以黄白色膜状物,周围绕以红晕。

可能诊断为

A.单纯性口腔炎

B.疱疹性口腔炎

C.溃疡性口腔炎

D.齿龈炎

E.鹅口疮

6.小兰,女,10个月。

因食欲下降就诊,体检发现口腔颊黏膜多处有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擦掉,强行擦去下面有红色创面。

清洁该患儿口腔应选择的清洁液是

A.3%过氧化氢

B.0.1%依沙吖啶

C.制霉菌素溶液

D.2%碳酸氢钠

E.1%高锰酸钾

7.新生儿,15天。

其母喂奶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不易擦去。

经护士家庭访视时确诊为鹅口疮。

治疗鹅口疮的药物是

A.碳酸氢钠

B.制霉菌素

C.红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8.关于溃疡性口腔炎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口腔护理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

B.清洗后涂5%的金霉素鱼肝油

C.进餐前可局部涂2%利多卡因

D.患儿的奶具、玩具等应消毒

E.患儿宜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

9.婴儿发生溢乳的原因是

A.胃排空快

B.胃容量小

C.胃较垂直

D.幽门括约肌发育好,贲门肌发育差

E.幽门括约肌发育差,贲门肌发育好

10.鹅口疮初期的患儿,其首要的护理诊断

A.营养不良:

与拒食有关

B.体温升高:

与感染有关

C.口腔黏膜改变:

与感染有关

D.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E.知识缺乏:

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11.胃壁的主细胞主要分泌

A.盐酸和抗贫血因子

B.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

C.碱性因子

D.胃泌素

E.生长抑素

12.下列哪项是胃腺主细胞分泌的

A.胃蛋白酶

B.盐酸

C.碱性溶液

D.胃泌素

E.抗贫血因子

13.食管全长约

A.10cm

B.25cm

C.35cm

D.48cm

E.60cm

14.小儿,5个月。

因口腔黏膜表面有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就诊。

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嘱保持口腔清洁。

给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最适合的溶液为

A.0.1%利凡诺溶液

B.3%过氧化氢溶液

C.生理盐水

D.温开水

E.2%碳酸氢钠溶液

15.1岁肺炎小儿治疗3周后,口腔黏膜上出现点状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无全身不适,无局部疼痛。

应考虑为

A.维生素C缺乏

B.鹅口疮

C.疱疹性口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溃疡性口腔炎

16.患儿,男性,日龄2天。

上腭中线和齿龈部有黄白色斑点,称为“马牙”,护理的方法是

A.挑破

B.用软布擦净

C.抗炎治疗

D.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E.用制霉菌素甘油

17.患者以发热待查入院,体温39℃左右,有时高低不一日差在2℃左右,持续5天不退,脉搏96次/分,呼吸23次/分,查体口腔黏膜干燥,左颊黏膜有-0.2cm×0.2cm溃疡面,基底潮红。

口腔护理时涂于溃疡面上的药物应选用

A.锡类散

B.制菌霉素

C.液体石蜡

D.疱疹净

E.碳酸氢钠散

【答案】1-5:

AEDCB6-10:

DBADC11-15:

BABEB16-17DA

第七节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1.病人,男,7小时前出现急性腹痛、腹胀、无排气排便,伴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样液体,诊断可能为

A.机械性肠梗阻

B.急性阑尾炎

C.麻痹性肠梗阻

D.胃溃疡

E.绞窄性肠梗阻

2.患儿,6个月。

阵发性哭闹伴呕吐。

右侧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行钡灌肠检查可出现

A.杯口状阴影

B.鸟嘴状阴影

C.立位腹平片见多个气液平面

D.不对称腹胀

E.龛影

3.女,37岁,腹膜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的,提示其肠麻痹的主要指征是

A.闻及振水音

B.肠鸣音亢进

C.肠鸣音消失

D.移动性浊音阳性

E.闻及血管杂音

4.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是

A.急性小肠扭转

B.麻痹性肠梗阻

C.蛔虫性肠梗阻

D.粘连性肠梗阻

E.早期肠套叠

5.女,32岁。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24小时。

下列检查中,对鉴别病人是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最有帮助是

A.血白细胞明显升高

B.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

C.血生化检查示电解质紊乱

D.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降低

E.腹腔穿刺抽出血性物

6.男,18岁,突发脐周剧烈绞痛,并延及腰部,伴恶心、呕吐。

腹部X线平片示空回肠换位征。

患者发病最可能的诱因是

A.饥饿时运动

B.饱餐后卧床

C.饱餐后剧烈活动

D.腹部外伤后

E.腹腔手术后

7.女,40岁,因急性肠梗阻频繁呕吐,出现口渴、尿少、脱水征、血压偏低。

进行液体疗法时应首先静脉滴注下列哪种液体

A.5%葡萄糖液

B.右旋糖酐

C.5%葡萄糖盐水

D.复方氯化钠

E.0.3%氯化钾

8.女,49岁。

剖腹产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查:

脉搏130次/分,血压70/50mmHg。

患者宜采取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平卧位头转一侧

C.平卧位

D.侧卧位

E.头低卧位

9.女,56岁,胃大部切除术后10天出现腹部胀痛,恶心,排气排便停止。

腹部X线见肠腔积气及小液气平面。

为其行胃肠减压的主要目的不是下列哪一项

A.减少肠腔内细菌吸收毒素的

B.减轻腹胀

C.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循环

D.监测梗阻部位及程度

E.改善呼吸循环状况

10.女,56岁,胃大部切除术后10天出现腹部胀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

确诊为上段空肠梗阻,其呕吐的特点是

A.出现迟,次数多,量少

B.出现早,次数少,量少

C.出现早,次数多,量少

D.出现早,次数多,量多

E.出现迟,次数少,量多

11.患儿,9个月,因阵发性哭闹伴呕吐12小时来院急诊。

体格检查:

右侧腹部可触及一腊肠样肿块,直肠指诊未发现异常。

应首先考虑

A.蛔虫性肠梗阻

B.急性肠套叠

C.急性阑尾炎

D.阑尾炎周围脓肿

E.肠痉挛

12.患者,男性,20岁。

运动员,饱食后,进行操练,多次空翻,突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无排气和排便,现腹部呈阵发性绞痛,腹部检查右腹有一肠襻,初步诊断

A.肠套叠

B.肠扭转

C.粘连性肠梗阻

D.嵌顿疝

E.肠肿瘤

13.患者,男性,42岁。

突起阵发性腹痛,伴腹胀、呕吐2天。

体温38.5℃,脉搏93次/分,血压13.3/8kPa(100/60mmHg),腹部饱胀、胀气,右下腹部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腹部X线平片检查,发现小肠高度胀气、扩张,并有多个液气平面,应诊断为

A.麻痹性肠梗阻

B.低位性肠梗阻

C.高位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急性胃肠炎

14.男,20岁,小肠扭转致肠绞窄坏死。

此时其腹痛的性质是

A.锐痛

B.钝痛

C.胀痛

D.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E.阵发性绞痛

15.女,45岁,肠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

其后期最易引起

A.绞窄性肠梗阻

B.麻痹性肠梗阻

C.单纯性肠梗阻

D.血运性肠梗阻

E.痉挛性肠梗阻

16.男,18岁,突发肠梗阻2小时。

检查腹部出现固定性压痛及腹膜刺激征,提示肠梗阻的性质为

A.痉挛性

B.麻痹性

C.绞窄性

D.粘连性

E.单纯性

17.女,60岁。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24小时。

考虑为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

B.抗感染

C.取半坐卧位

D.缓解腹痛、腹胀

E.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

18.患者,男性,70岁,有长期便秘史,突然腹痛、腹胀2d,未吐,少量黏液便1次,未排气,2年前曾有类似发作。

查体可见全腹高度膨胀,左下腹可见巨大肠型并有轻度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

为明确诊断,该病人应做的检查是

A.B超

B.腹部立位X线平片

C.结肠镜

D.直肠指诊

E.CT

(19/20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5岁。

既往大便困难,3~4天一次,便干结,无腹泻便血,无冠心病史。

此次突发腹部疼痛,伴停止排便排气,无呕吐。

体格检查:

腹部膨隆,以左下腹明显,且可见巨大肠型,叩诊为鼓音,肠鸣音活跃,无移动性浊音,指诊直肠空虚,指套有血迹。

19.诊断最可能是

A.乙状结肠扭转

B.肠系膜血管栓塞

C.直肠癌梗阻

D.麻痹性肠梗阻

E.乙状结肠癌梗阻

20.为进一步诊断,可行哪一项检查

A.血、尿淀粉酶

B.腹部B超

C.选择性动脉造影

D.X线、钡灌肠

E.血常规检查

【答案】1-5:

ECAEC6-10:

CBDCB11-15:

BBDCB16-19:

ABAD

第八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病人,男,56岁,1天前右下腹有转移性腹痛,麦氏点固定的压痛,现腹痛突然加重,范围扩大,下腹部有肌紧张,应考虑是

A.单纯性阑尾炎

B.化脓性阑尾炎

C.坏疽性阑尾炎

D.阑尾周围脓肿

E.阑尾穿孔

2.女,25岁。

患急性阑尾炎入院。

下列哪种情况可保守治疗

A.单纯性阑尾炎

B.阑尾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C.病人处于妊娠期

D.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E.坏疽性阑尾炎

3.患者,男性,42岁。

急性阑尾炎发病已5天,腹痛稍减轻但仍发热,右下腹可触及压痛的肿块,处理应为

A.暂不手术,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B.立即手术,切除肿块

C.立即手术,腹腔引流

D.立即手术,切除阑尾

E.不需要手术,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4.极易发生穿孔的阑尾炎是

A.化脓性阑尾炎

B.坏疽性阑尾炎

C.妊娠并发阑尾炎

D.单纯性阑尾炎

E.慢性阑尾炎

5.男性,25岁。

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

A.待血压平稳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B.术后绝对卧床休息1周

C.术后5~7天注意观察盆腔脓肿等并发症

D.轻症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起床活动

E.术后3~4天应注意观察切口感染

6.麦氏点的位置是

A.脐部

B.剑突下

C.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D.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E.脐水平线与腋前线相交处

7.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发生的顺序按下列哪一项

A.先恶心,后低热,再右下腹痛

B.先上腹痛,然后恶心或呕吐,右下腹痛

C.先呕吐,随即发热,腹痛

D.先低热,几小时后右下腹痛,呕吐

E.没有明确的顺序

8.患者,女性,28岁。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发热。

应提示为

A.急性肾盂肾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盆腔脓肿

E.过敏性结肠炎

9.男,25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纳差。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其发病的原因最重要的是

A.细菌侵入

B.黏膜受损

C.管壁痉挛

D.管壁血液循环障碍

E.阑尾腔梗阻

10.男,17岁。

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6小时来诊。

查:

右下腹触及压痛性包块,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并行脓肿引流术。

如欲切除阑尾需间隔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11.女,52岁。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术中见阑尾病理改变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黏膜糜烂

B.管壁有积脓

C.阑尾有穿孔

D.管腔内有积脓

E.阑尾表面有脓苔

12.女,28岁。

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阑尾变黑、坏死、穿孔,导致其易坏死的主要原因是

A.阑尾开口较小

B.阑尾系膜短易扭转

C.阑尾淋巴丰富

D.阑尾动脉为终末支,易致血运障碍

E.阑尾蠕动较缓慢而弱

13.女,28岁。

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嘱咐患者早期起床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

A.内出血

B.盆腔脓肿

C.肠粘连

D.切口感染

E.肠瘘

14.男,38岁。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24小时内应特别警惕的并发症是

A.腹腔内出血

B.切口裂开

C.腹腔脓肿

D.切口感染

E.粘连性肠梗阻

15.女,22岁。

急诊入院行阑尾切除术。

其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腹腔脓肿

B.出血

C.切口感染

D.肠梗阻

E.结肠炎

16.男,20岁。

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

用抗生素使脓肿消退后,做阑尾切除的最佳时间是

A.立即手术切除

B.两周后手术切除

C.3个月后手术切除

D.数年后手术切除

E.无须手术切除

17.患者男,80岁。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和腹肌紧张。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

B.中医中药治疗

C.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3天,无效再手术治疗

D.大剂量抗菌药物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E.立即手术治疗

(18/20共用题干)患者,男性,22岁。

转移性右下腹痛8小时,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准备手术治疗。

18.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腹腔内出血

B.盆腔脓肿

C.门静脉炎

D.切口感染

E.切口裂开

19.手术前护理,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B.注射哌替啶止痛

C.半卧位

D.不需做药物过敏试验

E.应用抗生素

20.提示急性炎症阑尾后位的特殊体征是

A.腰大肌试验阳性

B.闭孔内肌试验阳性

C.右下腹有触痛的包块

D.直肠指检阳性

E.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答案】1-5:

EAABB6-10:

CBDEC11-15:

CDCAE16-20:

CEDDA

第九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疝内容物被嵌顿时间较久,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称为

A.难复性疝

B.嵌顿性疝

C.绞窄性疝

D.易复性疝

E.滑动性疝

2.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妊娠

B.长期便秘

C.慢性咳嗽

D.排尿困难

E.腹壁强度降低

3.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主要的鉴别之处是

A.疝块的形状

B.发病的年龄

C.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疝块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4.病人,男,60岁,因腹股沟斜疝疝块嵌顿,形手法复位后,应重点观察的内容是

A.生命体征

B.是否有皮肤破损

C.是否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

D.疝块是否再次脱出

E.有无全身感染症状

5.病人,男,66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3年。

10h前,用力排便时突感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

查体:

右腹股沟及阴囊可扪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

全腹有压痛、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此类疝属

A.腹股沟直疝,嵌顿性疝

B.腹股沟斜疝,嵌顿性疝

C.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

D.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

E.股疝,绞窄性疝

6.病人,男性,68岁,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2小时来院诊治。

诉腹部绞痛、腹胀、呕吐。

体查:

疝块紧张发硬、压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腹膜刺激征尚不明显,生命体征稳定。

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是

A.手法复位

B.紧急手术复位

C.解痉、镇痛

D.静脉输液

E.继续观察,暂不需处理

7.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切口疝

8.男,10岁。

患腹股沟斜疝10年,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疝形成术

B.疝修补术

C.疝囊高位结扎术

D.疝环填补术

E.佩戴疝带

9.患者,男性,64岁。

右侧腹股沟肿块突出5个月。

体格检查:

右侧腹股沟可见2cm×3cm的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消失,压迫内环肿块仍可突出。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右侧腹股沟直疝

B.右侧股疝

C.右侧腹股沟斜疝

D.腹白线疝

E.脐疝

10.患儿男,3个月,阴囊可复性肿块,哭闹、咳嗽时增大,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斜疝。

其主要治疗方法是

A.暂不手术,佩戴医用疝带

B.暂不手术,用棉束带压迫疝环

C.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D.择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E.进行手术修补

11.男,40岁。

负重物时右侧斜疝被嵌顿,提示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其处理原则为

A.紧急手术

B.手法复位

C.对症治疗

D.抗感染

E.支持治疗

12.男性病人,38岁,4h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表现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

B.疝块紧张发硬

C.疝块有触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腹痛、腹膜刺激征

13.男,40岁。

腹股斜疝5年,搬举重物时斜疝被嵌顿,行手术复位后,观察的重点是下列哪一项

A.生命体征

B.神志变化

C.肛门排气

D.呕吐腹胀

E.腹痛、腹部体征

14.男,40岁,负重物时右侧斜疝被嵌顿,行手术复位。

手术的主要关键在于

A.术前明确诊断

B.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C.疝囊高位结扎

D.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E.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15.男,38岁。

诊断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治疗。

术后病人采取仰卧位,膝下垫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缝合张力以利愈合

B.防止疝复发和感染

C.减轻腰麻后疼痛

D.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

E.减轻切口疼痛与渗血

16.男,56岁。

患腹股沟斜疝,行斜疝修补术。

其术前护理哪项不妥

A.传统疝修补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B.备皮避免剃破皮肤

C.术前排尿,防止误伤膀胱

D.积极处理疝的诱发因素

E.保持大便通畅

17.男,34岁。

腹股沟斜疝入院,给予疝修补术治疗。

术后用砂袋压迫伤口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切口感染

B.预防切口裂开

C.减少伤口渗血

D.减轻切口疼痛

E.防止疝块突出

18.男,26岁。

右侧腹股沟斜疝,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后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仰卧位,腘部垫枕

B.术后6~12h可进流质

C.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D.及时处理尿潴留

E.卧床3天方可离床活动

(19/20共用题干)病人,男,36岁,搬运工人,站立时阴囊部位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体检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平卧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

19.为避免术后疝的复发,术前准备中最重要的是

A.治疗便秘

B.备皮

C.排尿

D.灌肠

E.麻醉前用药

20.术后第二天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半卧位

B.平卧位,膝,髋关节微曲

C.头低脚高位

D.斜坡卧位

E.端坐位

【答案】1-5:

CEDCD6-10:

ACBAB11-15AEEEA16-20:

ACEAB

第十、十一、十二节痔、肛瘘、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人的护理

1.男,55岁。

肛瘘20年,其典型表现是

A.大便干结

B.肛门周围外口流脓,肛门瘙痒

C.肛周剧痛

D.无痛性便血

E.肛门部异物感

2.男,38岁,反复肛门周围肿痛、流脓血。

诊断为肛瘘。

行瘘管切开术。

此肛瘘应是

A.低位肛瘘

B.单纯性肛瘘

C.高位肛瘘

D.复杂性肛瘘

E.外瘘

3.女,25岁。

诊断为低位肛瘘,其主要治疗方法是

A.瘘管切开术或瘘管切除术

B.硬化剂注射疗法

C.消炎栓塞肛

D.痔核切除术

E.胶圈套扎法

4.男性,55岁。

肛瘘20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肛瘘多数是直肠-肛周脓肿的后果

B.少数肛瘘为结核性

C.瘘管穿过肛管直肠环,不应一次切除

D.肛瘘难以自愈,多须手术治疗

E.挂线疗法后2~3天内不要排便

5.某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每日须行温水坐浴和换药,合理的安排是

A.清晨先换药

B.先温水坐浴

C.先大便后换药

D.先坐浴后换药

E.先大便,再坐浴,最后换药

6.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常继发于下列哪一项

A.肛窦炎

B.血栓性外痔

C.前哨痔

D.肛瘘

E.肛乳头肥大

7.病人,男性,60岁。

大便后常滴鲜血,用力排便后有肿块从肛门脱出,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

最可能是

A.一期内痔

B.二期内痔

C.三期内痔

D.外四期内痔

E.混合痔

8.男性,42岁,患内痔2年。

检查见痔块对于截石位3点。

膝胸位应记录为几点钟

A.3点

B.7点

C.5点

D.9点

E.11点

9.男,61岁,肛门周围疼痛,肛门左侧皮肤出现发红、肿胀及触痛,诊断为肛周皮下脓肿。

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习惯性便秘

B.肛管、直肠损伤

C.肛腺感染

D.肛周皮肤感染

E.营养不良

10.女性,36岁。

患外痔多年。

行手术治疗。

术后1~2天内饮食宜选择

A.普食

B.流食

C.多吃水果蔬菜

D.低蛋白饮食

E.高蛋白高脂肪

11.女性,35岁,患内痔2年。

询问护士痔形成因素,不包括

A.直肠上静脉无静脉瓣

B.直肠上、下静脉丛畸形

C.肛周慢性感染

D.腹内压增高

E.静脉周围组织松弛对静脉丛支持不力

12.患者女,45岁。

5年来时常便血,量少,或滴出,或附在粪便表面,无痛,经检查,诊断为内痔,其扩大曲张的血管主要是

A.直肠上静脉丛

B.直肠下静脉丛

C.直肠上下静脉丛

D.直肠上动脉

E.直肠下动脉

(13/16共用题干)患者男性,43岁,肛周肿痛4天,肛门左侧皮肤发红并伴疼痛,以坐时及排便时明显,2天前加剧并局部肿胀,无畏寒、发热。

体检:

胸膝位肛门11点处见局部肿胀,约2cm×2cm,有脓头,周围皮肤发红,波动感(+)。

13.考虑患者的病变部位是

A.肛门周围

B.坐骨肛管间隙

C.骨盆直肠间隙

D.直肠后间隙

E.直肠黏膜下

14.对该患者的处理方法首选

A.抗生素控制感染

B.局部理疗

C.口服缓泻剂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D.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E.手术切开引流

15.引起该病的最常见原因是

A.外伤

B.肛周皮肤感染

C.肛腺感染

D.痔行药物注射治疗后

E.血栓性外痔剥离术后

16.该患者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为

A.体温过高

B.疼痛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便秘

E.个人应对无效

(17/20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1岁,2个月前出现肛门周围疼痛,肛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