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096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部分高考题.docx

大气部分高考题

大气

总题数:

78题

第1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

题目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图4,单位:

百帕),回答5-6题。

5.图4中,此时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台湾岛

 

6.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4所示季节的是

A.巴 黎——3℃,35mm

B.旧金山——14℃,51mm

C.莫斯科——20℃,75mm

D.孟 买——28℃,6mm

答案

5.A  

解析:

看清图示,将题中所给四个地区准确落实到图中,不难看出山东半岛处于锋面气旋和冷锋控制之下,有可能出现降水天气,其他三地均为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6.C

解析:

首先从图中气压状况看,太平洋上高气压势力范围扩大,西延北伸,其前方已达华北、日本南部,反映所示季节是北半球夏季。

其次,对照巴黎、旧金山、莫斯科、孟买的气候类型特点,逐一分析,巴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一般在15℃~20℃之间,每月降水量50mm左右;旧金山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月均温一般在20℃~25℃之间,降水量不足50mm;莫斯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月均温一般在15℃~20℃之间,降水量略多,约在50~100mm之间;孟买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月降水量可高达200~300mm以上。

正确答案只有C。

第2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4.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

13.B      14.A

 

解析:

本题组结合气压带风带图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正确判读“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从风向可看出,风向偏向水平运动方向的左侧,故图示的半球为南半球,b点经度为1350E。

第13题具体考查风带的纬度分布及风向,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

第14题具体考查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识记能力,根据b点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澳大利亚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借题发挥〗近地面风带和气压带:

气压带——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者为低压带;下沉者为高压带。

全球共有四高三低7个气压带。

在7个气压带之间形成了6个风带。

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

其规律是:

0°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30°附近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6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90°极地高压带。

 

〖误区警示〗第14题易错选B项,失误的原因是没能准确判读出该地所在半球。

 

第3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图13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30.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答案

29.CD    30.A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及对我国区域地理特征知识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第29题难度较小,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在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偏北风)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取决夏季风的势力。

第30题,雨带位于a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尚未来临;雨带位于f时为7、8月份,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雨带位于g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雨季。

 

〖借题发挥〗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如下图):

4月,随着冬季风的减弱后退,暖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5月,夏季风继续增强,暖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到达南岭一带;6月,夏季风进一步增强,暖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此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导致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或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季节;7月、8月,夏季风进一步强盛向北移动,暖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

9月,受冬季风逼迫,加之夏季风势力减弱南撤,冷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向南退至长江以南。

10月,冬季风进一步增强,冷气团推动锋面雨带南撤退出我国大陆。

 

 

 

第4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14.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答案

D

第5题(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17.水汽压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

图6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答案

C

第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题目

图3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7~8题。

7.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 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 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 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 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8.图3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答案

答案:

7.B

解析:

曲线①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小,选项中列出的4类地物中,沙地比热应该最小;曲线④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小,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大,选项中列出的4类地物中,湖泊属于湿地,其比热应该最小;草地、林地的比热较沙地逐渐增大。

    

8.B 

解析:

中午前后,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因为沙地的比热最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所以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③曲线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低,白天④最低,夜晚①最低;④的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是4个地物中最迟的。

第7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Ⅲ(新课程))

题目

图1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

据此回答6-9题。

 

6.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位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答案:

6.D

解析:

热带气候,其气温终年在20℃以上且季节变化较小,四幅图中,只有第④幅图完全符合条件。

    

7.C

解析:

南半球地区,其最低月气温出现在7月前后,四幅图中,只有第③幅图完全符合条件。

       

8.B

解析:

世界的所有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气温曲线与降水曲线(柱状图)最值是相反的,四幅图中,第②③幅图完全符合条件。

       

9.A

解析:

中高纬度大陆的东岸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显著特征为“雨热同期”,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大,且最低月气温<0℃。

图①中的地点,其降水分配较均匀且最低月气温在0℃以上,说明该地区的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海洋性较强,温差较小、降水均匀,如日本。

      

第8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

题目

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1,回答1——2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冷锋         B.气旋、暖锋     

C.反气旋、暖锋       D.反气旋、冷锋

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

答案:

1.D

解析:

影响我国的锋面,除了“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属于暖锋外,绝大多数是冷锋。

4月的北方地区,雨季仍然没有到来,正是气候干旱的春季,仍然受较单一的大陆冷气团(反气旋)控制,多大风,加上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此季节极易发生沙尘天气。

    

2.B 

解析:

呼和浩特位置最北,离沙源也最近,应该首先受到影响且污染指数在4月28~30日期间应该最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在B、D中选择。

石家庄的重工业较发达,即使在没有沙尘影响的情况下,其污染指数也应该最高,所以,4月27日和5月1日的污染指数,石家庄应该是最高的。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近几年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力,环境较石家庄好。

第9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        B.b         C.c             D.d

答案

答案:

C

解析:

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

A、D两项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故也不选。

 

第10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

题目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据此回答13—14题。

13.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4.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

答案

答案:

13.C    14.A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伏旱天气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考查识记层次的题目。

第13题,伏旱天气一般发生在7、8月份。

第14题,伏旱天气是副高控制下的反气旋,天气晴朗,干热少雨。

第11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8.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早

D.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答案

答案:

A

解析:

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4~5月份华南一带,6月份江淮地区(该区出现梅雨天气),7~8月份东北、华北一带(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第12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山东潍坊和广东阳江都背山面海,旷野辽阔,放风筝是两地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活动,故两地均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

天气晴朗、和风吹起的季节,是纸鹤上天的好时机。

回答1——2题。

1.依照传统,两地的风筝节盛会应分别在

A.春季、秋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秋季、春季

2.利用风筝产品和风筝活动进行招商引资,是发挥经济区位因素中的

A.劳动力素质优势    B.接近市场优势     C.工业惯性优势      D.文化品味优势

答案

答案:

1.A

解析:

晴朗、多风的季节适合风筝放飞。

山东潍坊位于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季和秋季降水都较少,春季的风力更大,出现的频率更高;广东阳江位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春季雨水较多,秋季相对雨水少,多风。

     

2.D 

解析:

风筝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活动,潍坊、阳江更有“风筝之乡”之美誉。

充分挖掘该文化现象的深刻内涵,并借此颂扬中国的古老文化,能起到宣传地方文化、扩大地方知名度,从而达到经济促销的目的。

第13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卷(新课程))

题目

自然灾害会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深入开展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回答3——5题。

3.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A.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4.广东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①热带气旋(台风)   ②寒潮     ③咸潮     ④赤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04年6月末至7月初,广东省出现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全省有45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记录。

造成此次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B.大量使用汽车和制冷设备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

D.全球温室效应长期作用

答案

答案:

3.C

解析:

台风属于低压中心、气旋,位于台风中心的不同部位,各地的风向是不同的。

如图所示,广东沿海的A点位于该台风中心的西北部地区,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受到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后的实际风向为东北风。

      

4.C 

解析:

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工厂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

      

5.A

解析:

我国夏季的气候深受“副高”的影响。

“副高”活动异常导致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南北移动规律失常,若“副高”势力强劲——南旱北涝,“副高”势力较弱——南涝北旱。

此题中所提到的广东省6月末7月初出现罕见的高温炎热天气显然是由于“副高”势力较弱,控制南方地区所致。

第14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9.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答案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特征以及地球运动等知识。

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天为雨季。

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为极昼,气温也较高,为最佳的考察时期。

第15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6.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在雨季盛行西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在旱季吹东北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作用形成的。

第16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

题目

18.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答案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环境状况。

由于“热岛效应”导致市区上升气流强,多降水。

城区绿地面积扩大和凝结核(尘埃)多也是城区降水量多的原因,但不能算作主要因素。

第17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旧课程))

题目

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答案

答案:

第18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旧课程))

题目

读图2回答4——5题。

图2 1860——2000年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4.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

答案:

4.D     5.B   

第19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题目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

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图1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答案

答案:

1.A     2.B    3.C    4.B      

第20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

题目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

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9~10题。

图3

9.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0.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答案:

9.B    10.D       

第21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Ⅲ(新课程))

题目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城 市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答案:

1.B     2.A    3.D      

第22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

题目

图2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2回答7——9题。

                           图2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9.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

答案:

7.B     8.D     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