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494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docx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定义: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水平运动:

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

2.海陆风

3.城市风:

白天和夜间近地面风均从郊区吹向市区。

1.注意一些规律使用的前提。

例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成立。

2.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3.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有可能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4.地球表面比热容大的地方(如海洋),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地球表面比热容小的地方(如陆地),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在判断热力环流时,一定要关注相邻两地的比热容大小。

陆地<海洋(湖泊、水库)、裸地<绿地(林地、草地等)、沙漠<绿洲等。

5.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6.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1)城市中的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及空调等排放大量热量。

(2)城市中的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

(3)城市中的水面、绿地少。

(4)城市建筑物密集,热量不易散失。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温度和气压越来越低。

(  )

2.低气压中心的数值一定低于高气压中心的数值。

(  )

3.自下而上,空气密度越来越小。

(  )

4.一般地,谷风的风速小于山风。

(  )

5.一般地,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白天大于夜晚。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的地区(  )

A.低空形成高气压  B.高空形成低气压

C.低空形成低气压D.高空气压大于低空气压

答案:

C

7.下列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选D。

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海洋气温相对较高,空气上升,陆地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读图,回答8~9题。

8.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

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

D>A>B>C

9.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8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正确。

A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

因此,就气压来看,应是A>B>C>D;就温度而言,应为B>A>C>D。

第9题,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上的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幅度大,密度增大,沿坡下沉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答案:

8.A 9.B

 热力环流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材料二 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1)探究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2)探究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

(3)气流是否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4)探究“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提示:

(1)近地面气温高,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

(3)不是。

水平方向上的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垂直方向上可能从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

(4)引燃谷内干柴后,近地面气温升高,气流上升,空气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浇灭山谷中的大火。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形成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不同地区之间近地面存在冷热差异

C.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存在差异

2.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题,热力环流是由不同地区间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由于冷热不均,垂直方向上产生大气运动,不同地区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又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因此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冷热差异。

第2题,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②地空气下沉,而①地空气上升,所以②地比①地气压高。

答案:

1.B 2.B

(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下图为某地理老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D.③①②

4.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极光B.雨雪

C.流星D.磁暴

答案:

3.D 4.B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产生了局部小气候。

据此回答5~6题。

5.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6.下列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解析:

第5题,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根据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水库升温慢,温度较低,气压较高,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结合图中风向,①错,③对。

夜晚水库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风由度假村吹向水库,②错,④对。

B对。

第6题,水库建设,产生了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周边的风力增强,A错。

水库面积小,对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影响不明显,B错。

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减小,C错。

水域面积增大,增加了周边地区空气湿度,D对。

答案:

5.B 6.D

 等压面图的判读

1.等压面图的基本规律

(1)随着海拔的升高,等压面数值越来越小,如图甲中等压面数值①>②>③。

(2)地面冷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即与等高面一致,如图甲。

(3)地面冷热不均时,等压面发生弯曲,如图乙和图丙。

(4)高压处的等压面向高空凸,如图丙中B、C处;低压处的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如图丙中A、D处。

(5)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凸向相反,如图乙中A与C、B与D。

(6)图乙中A、B、C、D四地气压高低为B>A>C>D,四地气温高低为A>B>C>D。

2.等压面图的判读

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图有以下三个重要用途:

(1)判断气压高低

①比较同一地点在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值

判断依据:

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如图中PA>Pa>Pc,PB>Pd>Pb。

②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判断依据:

等压面高凸低凹,如Pa>Pb。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如,

⇒PB>PA。

(2)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

判断依据:

近地面温压相反,如Pa高⇒PA低⇒TA高,Pb低⇒PB高⇒TB低(A地热,B地冷)。

(3)判断下垫面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季节或月份

判断依据:

夏季热,陆地比海洋更热,形成低压;冬季冷,陆地比海洋更冷,形成高压。

例如,若上图为北半球7月份图⇒北半球为夏季⇒近地面气压低的为陆地,则Pa高⇒PA低⇒A为陆地,B为海洋;若图中B为陆地,则Pb低⇒PB高⇒TB低⇒陆地冷,为冬季⇒为南半球7月份或北半球1月份。

②判断城区与郊区

判断依据:

城区是热岛,气温高。

例如,上图中Pa高⇒PA低⇒TA高(A地热)⇒A为城区。

③判断绿地与裸地

判断依据:

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

读某地等压线剖面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A、B、C、D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B>A>C>D    

B.A>D>C>B

C.B>A>D>C

D.B>D>A>C

2.关于A、B、C、D之间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B地温度较高,造成大气由B向A运动

B.因为B地温度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C.因为D地气压高于C地,大气由D向C运动

D.垂直方向上,大气由D运动到A

解析:

第1题,同一等压面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凹处气压低。

同一竖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据图,B>A,A>D,B>C,D>C。

故选C。

第2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

据图,因为B地温度较低,大气冷却下沉,造成大气由B向A运动;因为D地气压高于C地,大气由D向C运动。

故选C。

答案:

1.C 2.C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

丙>丁>甲>乙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4.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第3题,甲与乙相比,甲地气压大于乙地,丙与丁相比,丁地气压大于丙地,乙地与丁地相比,乙地气压大于丁地,故图中气压排序是甲>乙>丁>丙,故A项错误;甲地气流下沉,气温低,乙地气流上升,气温高,故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故B项错误;甲地气流下沉,不易产生降水,多晴朗天气,故C项正确;乙地等压面向下弯曲,气压低,因此有上升气流,故D项错误。

第4题,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体遇冷收缩下沉,故A项错误;乙、丁之间气流是垂直方向上的流动,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故B项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形成了风,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既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之间的风速,故C项错误;受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D项正确。

答案:

3.C 4.D

[学考合格练]

暑假期间,济南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  )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白天

C.海面气压较低

D.正值夜晚

2.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解析:

第1题,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第2题,图示大气运动形式为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答案:

1.B 2.B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气压值①>②

C.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乙地为海洋

D.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城市

4.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解析:

第3题,图中乙地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故A项正确;气压值①<②,故B项错误;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甲地为海洋,故C项错误;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乡村,故D项错误。

第4题,根据图中气压大小的关系,甲地气流下沉,为高气压,乙地气流上升,为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甲地流向乙地,高空气流从乙地流向甲地,故B项正确。

答案:

3.A 4.B

(2020·天津六校高一期中)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

B.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则b是陆地,a是海洋

C.该环流若发生在城市地区,则b是城区,a是郊区

D.该环流若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城区,b是郊区

6.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应为(  )

A.a>c>b>dB.a>b>c>d

C.c>a>b>dD.c>d>a>b

解析:

第5题,该环流若发生在沿海地区,若是白天环流,则a是海洋,b是陆地;若是夜晚环流,则a是陆地,b是海洋。

该环流若是发生在城市地区,则b气流上升,是城区,a气流下沉,是郊区。

第6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结合箭头方向,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应为a>b>c>d。

答案:

5.C 6.B

(202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A.①B.②

C.③D.④

8.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冷空气过境B.水循环

C.热力环流D.大气受热过程

答案:

7.A 8.C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m、60cm、50cm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所示)。

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3)下图中的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图。

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点。

若A、B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

解析:

(1)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方,使香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

(2)这个实验验证的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所以B正确。

(3)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凹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凹陷。

所以甲图正确。

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

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即A点气压低于B点。

夜晚,陆地相对于海洋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图示时间应当是夜晚。

答案:

(1)冰块

(2)热力 B

(3)甲 D B 夜晚

[学考等级练]

太阳能烟囱发电是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以热气流推动涡轮发电机运转发电。

下图为太阳能烟囱发电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发电系统空气运动方向标注正确的组合是(  )

A.a、cB.a、d

C.b、dD.c、d

2.太阳能烟囱利用空气运动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不需冷却水源,适宜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地区。

从自然条件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最适宜布局该类发电系统的是(  )

A.海南B.宁夏

C.福建D.辽宁

解析:

第1题,覆盖层之间的空气,使集热棚内空气温度升高、密度下降,并沿着烟囱上升,因此c正确、d错误;集热棚周围的冷空气进入系统,从而形成空气循环流动。

由于集热棚内的空间足够大,当集热棚内的空气流到达烟囱底部的时候,在烟囱内将形成强大的气流,利用这股强大的气流推动装在烟囱底部的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烟囱处的气流向外,a正确、b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适宜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又缺水的地区”,海南、福建、辽宁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区,水源丰富,不符合题意;宁夏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且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答案:

1.A 2.B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是纬度所致

4.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为(  )

A.18时至次日7时B.7时至当日16时

C.16时至次日8时D.6时至次日18时

解析:

第3题,水的比热容大,其气温的日变化小,陆地比热容小,其气温的日变化大,故曲线①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A错;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对;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是比热容小所致,C错;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是比热容大所致,D错。

第4题,海风出现的时间应该是海洋上气温小于陆地气温的时间,结合甲图可知7时至当日16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选择B。

答案:

3.B 4.B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读图回答5~6题。

5.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

A.甲→丙→丁→乙→甲

B.乙→甲→丁→丙→甲

C.甲→乙→丙→丁→甲

D.乙→丁→丙→甲→乙

6.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解析:

第5题,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故丙→丁、甲→乙;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乙→丙、丁→甲,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第6题,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故A项错误;因题干中未表明白天或夜晚,故B、C项无法判断;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甲为郊区,故D项正确。

答案:

5.C 6.D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第7题,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

第8题,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

答案:

7.B 8.C

9.(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左图),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左图),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

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右图)。

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左图、右图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3中标出近地面气压状况。

(3)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

(1)热力环流是温度高低不同引起的大气环流形式,锡纸条一侧为点燃的蜡烛,一侧为冰块,温度差异明显,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

(2)在点燃蜡烛与放入冰块前,锡纸条两侧温度相同,没有明显的大气运动;锡纸条左侧蜡烛点燃,升温;右侧放入冰块,降温;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低,气流下沉;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3)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则应使风力更大,因此应从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减少外界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可以选择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也可以在不改变蜡烛与冰块数量的前提下,缩小空间范围。

答案:

(1)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

(2)

(3)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

(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