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922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 文 试 卷.docx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漂(piǎo)染枕藉(jiè)模仿(mó)量(liànɡ)入为出

B.体(tī)己口角(jué)拓(tà)片数见不鲜(xiān)

C.埋(mán)怨闷(mēn)热殷(yān)红强(qiǎnɡ)人所难

D.轻佻(tiào)混淆(xiáo)抹煞(shà)力能扛(ɡānɡ)鼎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当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保持情感丰富性和饱和度的前提下,创设哲理意境,给作品以深厚度,给人以深刻启迪。

B.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之意和生活的客观之境的融和,它是诗歌作品最基本的元件,是意境构成的必具元素,同时也是诗人才华的试金石。

C.1914年前后,是中国现代戏剧变革的一个转折时期,此前茏统的新剧概念开始发生分化,“文学”和戏剧的关系也被人重新进行探讨。

D.很多时候,需要有一个触发点,来激活小说家头脑中的记忆碎片,使之在倾刻间高速旋转,在旋转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结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面对事故造成的惨烈局面,有关部门发言人却语言含混,闪烁其辞,引起广在群众的强烈不满。

B.2011年斯坦科维奇杯海宁站进入第2比赛日,中国男篮表现差强人意,以52比67不敌俄罗斯队,遭遇两连败。

C.阿巴斯向联合国递交成为会员国申请,各方对此反应不一,巴民众情绪高涨,而以色列对此并不买账,美国则称巴以和平必须通过双方直接谈判实现。

D.日本第94任首相菅直人因任中政绩不佳,不孚众望,又被民众指责政府针对东日本大地震及东电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处置不力,无奈辞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谓“地沟油”,其实就是从食物垃圾里加工、提取出来重新使用的油,其中含有砷、曲霉素、苯并芘、大量毒素和致癌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严重威胁。

B.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点火起跑仪式在绍兴大禹陵祭禹广场隆重举行。

根据安排将相继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传递,并在10月11日在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

C.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

相比于前几届的茅盾文学奖,本届评选活动比较注重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五部获奖作品均有较高的文学水准。

D.9月22日是“城市无车日”,许多媒体记者和市民们一起,尝试换一种方式出门上下班和采访,他们分别走上城市的不同路段,亲身体会,并记录下这一天的点滴感觉。

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希腊人心灵所反映的世界是一个Cosmos(宇宙)。

这就是一个圆满的、完成的、和谐的、秩序井然的宇宙。

这宇宙是有限而宁静的。

人体是这大宇宙中的小宇宙。

他的和谐、他的秩序,是这宇宙精神的反映。

所以。

他们的哲学以“和谐”为美的原理。

A.古希腊的建筑如柯林斯圆柱向着这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努力

B.古希腊大艺术家雕刻人体石像以为神的象征

C.古希腊大画家所写画像皆是每一个心灵活跃的面貌

D.古希腊悲剧家所表现出来的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

6.仿照划线语句,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续写两句。

(4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7.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1)请为下面的宣传画设计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结合实际,阐明这幅画的用意。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启蒙主义戏剧家席勒十分强调戏剧审美创造的主体性:

“人们争论:

悲剧和喜剧,二者之中哪个等级更高些。

如果问题仅仅在于二者之中哪个处理着更重要的客体,那么毫无疑问是悲剧占有优势;但是,如果人们想要知道二者之中哪个需要更重要的主体,那么几乎就不能不赞成喜剧了……在喜剧中,题材什么也没有实现,而一切都由诗人来完成……喜剧诗人必须通过他的主体在审美的高度上来把握他的客体……他必须已经处于审美的高度而且像回到家中一样舒适自在,而悲剧诗人不纵身一跳就达不到这个高度。

”席勒认为,这种喜剧的审美主体性,能使我们心中产生并维护“心灵自由”,因为“喜剧的目的是和人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目的一致的,这就是使人从激情中解放出来,对自己的周围和自己的存在永远进行明晰和冷静的观察”,而主体的这种审美的理性的眼光,就必然引导我们去“更多的嘲笑荒谬”,而不是像悲剧那样“对邪恶发怒或者为邪恶哭泣”。

黑格尔对喜剧的观点,也受了席勒的影响。

他看到了喜剧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自由,即随遇而安,逍遥自在的“主体方面爽朗心情的世界”。

沿着这个思路,英国19世纪作家梅瑞迪斯把喜剧视为“照出心灵的阳光”,他把喜剧提到文明的高度来认识:

“一国文明的最好考验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喜剧思想和喜剧发达与否;而真正喜剧的考验则在于它能否引起有深意的笑。

面对20世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更相信喜剧能向我们揭示许多悲剧所无法表现得关于我们所处环境的情景。

人们从自己的窘迫处境深感荒诞——相逢无事非喜剧,生活处处是荒诞。

这样,人们自然会觉得充满荒诞感的喜剧比悲剧更能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

如果说在先前,戏剧家发现了喜剧审美的理性原则使它善于表现更广泛的生活,更能表现作者的主体性,那么,如今他们却认为:

“这么一个杂乱的、非理性的世纪”,“这个充满战争、机器、和神经病的世界”,只有喜剧的荒诞性才能表现,“于是喜剧比悲剧显得更切中要害了,至少更易为人所理解,正如靡菲斯特对上帝解释说,人如果不会笑,就无法理解为人:

‘人必须奋斗,而只要奋斗就必然会有错’”。

在20世纪产生的荒诞派喜剧,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等,都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当代人的一种无奈和失望。

在当今世界上,喜剧精神越来越胜过悲剧精神。

尽管“悲剧消亡”论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但对悲喜这两个审美范畴的抉择,人们越来越倾向于:

与其对邪恶发怒、对反人类的罪行悲伤地哭泣,倒不如居高临下地笑其虚妄与卑鄙,把喜剧铸成一把斩妖伏魔、揭破人间一切虚伪的利剑。

整个20世纪,喜剧有很大发展,悲剧则不够景气,这是历史使然。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意大利喜剧家达里奥福,是颇有象征意味的。

他是一位叫人笑得流泪的戏剧家,他坚信:

笑声与泪影,“比起那种抽象的净化具有更久远的作用”。

(节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对文中“心灵自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灵自由是指摆脱激情支配,对周围世界和自我存在永远进行理性的明晰冷静的观察和判断。

B.心灵自由是指主体具有自主审美理性的眼光,能对悲剧表现出的邪恶发怒或者为邪恶哭泣。

C.心灵自由是强调审美的主体性,强调以一种自我的随遇而安,逍遥自在地感受爽朗心情的世界。

D.心灵自由引领人们面对荒诞现实世界时,居高临下地笑其虚妄与卑鄙,成为“照出心灵的阳光”。

9.对20世纪喜剧大发展原因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相信喜剧能更广泛而深刻地揭示复杂的现实生活,成为照出生活的万花筒。

B.20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人们越来越相信只有喜剧才能表现这个充满战争、机器、神经病的世界。

C.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意大利喜剧作家达里奥福意味着对人类心灵的抽象净化作用的悲剧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走向消亡。

D.喜剧相比悲剧而言,以“笑”揭露人间的虚伪,以荒诞的形式反映现实的困境,“泪影”则是个体在时代浪潮裹挟下的无奈和失望。

10.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喜剧精神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开饭大娘

[德]埃斯特·克诺尔·安德斯

中午时分,我走到阳台上。

阳台有二十七米长,原来这里可能养过一匹马或种过芦笋。

房子周围绿树成荫。

①疗养院的花园里鸭子呷呷地叫着,屋前那条只供房客和客人们进出的路上见不到一个人影。

在其他十七个房客中,我只认识玛丽亚·格勒伯尔,我在搬来以前很久就认识她了。

在这所臃肿而蠢笨的房子里,每人可以不受干扰地干任何事情,不论是犯罪、男女私事或别的什么,在这里一概不会被发觉。

我提起垃圾袋,带上门,走下楼梯。

楼梯是大理石的,这幢房子的柱子也是大理石的,里面有一种阴森森的气氛。

我在信箱旁站住了,念着信箱上的名字,右下边有一个名字叫克鲁帕尔。

克鲁帕尔。

我不由得望了底层那套住宅,门开着一条缝,钥匙插在锁孔上。

我提起垃圾袋,有些不知所措地朝大门走去。

我走出大门。

阳光亮得晃眼,这是一个金色的秋天。

我停了一会,等眼睛习惯了强烈的阳光,才慢慢经过克鲁帕尔屋前的窗子向垃圾箱走去。

在我前面远处有一个老妇人,她已经走到垃圾箱旁,她打开铁盖,向左右瞧了瞧,又朝这边的窗户瞧了瞧,犹豫着,迟疑着,终于将塑料袋扔进箱里,箱盖落下来,这时,她看见我了……

她看上很尴尬,我也感到茫然。

我们面对面走着,没有相互避开。

我又向她打了个招呼,她打量着我。

“我是克鲁帕尔太太。

”她说。

我点点头,想作自我介绍,向她解释,我也住这里。

“我是克鲁帕尔太太。

”她重复着从我身边走过。

我想同她认识,但没做到,她撇下我走了。

我给她的印象一定很不好,她的眼里闪烁着怀疑、审视的光。

像她一样,我也打开垃圾箱的铁盖,将手中的塑料袋丢进去。

我发现克鲁帕尔太太的塑料袋散开了,袋里是刚刚煮熟的土豆,还冒着热气,看来有三磅,或许是五磅。

克鲁帕尔太太一定为一大家人。

我朝克鲁帕尔太太的窗子望去,有一扇窗子动了一下。

我赶快回到房里,从大理石柱子和那边渗过来一阵阴凉,我感到舒服些了。

她叫克鲁帕尔太太。

玛丽亚·格勒伯尔在我房门前等着。

“我想进您屋里抽支烟,您有空吗?

“进来吧!

那个克鲁帕尔太太是谁?

“您碰见她了?

她没有对您讲起她的孩子?

我们都叫她开饭大娘。

每星期六她的孩子们来看她,到她这儿来吃午饭。

他们一定是干大事的、漂亮的孩子们。

早饭前她就开始准备了,香味一直冲到房梁。

她做的菜真是妙极了!

“克鲁帕尔太太有几个孩子?

”我问道。

“有几个孩子?

我相信谁也不知道。

我从来没见过她的孩子。

我敢肯定她有一大堆孩子,十五个或十八个。

②疗养院花园的鸭子在呷呷地叫,一阵风吹过,树枝摇曳着。

“十五个或十八个!

玛丽亚,别开玩笑了。

玛丽亚大笑起来,一阵风似跑出屋子。

一阵香味飘过来,还很微弱,快到十点钟就越来越浓了。

克鲁帕尔大娘的孩子今天要来吃午饭。

已经十一点三刻了,克鲁帕尔太太的孩子们快来了。

我盯着屋前的那条路,直到现在既没有人来,也没有汽车开过来。

也许他们午饭吃得晚。

一点一刻了,我渐渐生起气来。

克鲁帕尔太太的孩子们大约很准时,他们也许不知道罗宋汤做起来有多麻烦,要保持不凉又有多费事。

我也不知道。

已经两点三刻了,从那条路上来了一个邮差,一个送电报的小孩。

玛丽亚提着一只袋子,她出去买东西刚回来。

后来又来了三个老太太和一位老先生,他们与克鲁帕尔太太年龄相仿。

楼下门响了一下,大约是谁出来散步,出来的是克鲁帕尔太太。

她吃力地提着一个塑料袋向垃圾箱走去,袋里还向外冒着热气。

她换一只手提着口袋,艰难地走着。

我俯身朝她望去。

克鲁帕尔太太走到垃圾箱旁,打开箱盖,朝左右望了望,又朝这边的窗户瞧了瞧,犹豫着,迟疑着,终于将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箱,铁盖落下来。

现在她看见我了。

我急忙闪回身子,但已经太晚了。

我冲出屋子,快步走下楼梯想去安慰她。

克鲁帕尔太太出现在我的房门口,她走进来站在我面前。

“您不舒服吗?

要不要我帮助您?

”她问道。

“不,不用,谢谢,我想……我想到邮局去。

您做的菜香极了。

“我的孩子们来吃过午饭了。

“您的……孩子们?

“是的,他们都来了。

”克鲁帕尔太太毫不犹豫地回答。

“您的孩子……”我结结巴巴地说,“真好,我很高兴。

“还剩下一些肉丸子,您想尝尝吗?

”克鲁帕尔太太将手放在我的肩上问道。

“好的。

”我回笼说。

她克鲁帕尔太太,绰号叫开饭大娘。

11.小说开篇写我在其他十七个房客中,只认识玛丽亚·格勒伯尔,有什么作用?

(3分)

12.小说中两次写到疗养院的鸭子叫,请具体分析这两次描写的作用。

(4分)

13.面对克鲁帕尔太太“我的孩子们来吃过午饭了”的谎言,“我”为什么变得结结巴巴,请作简要分析。

(3分)

14.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克鲁帕尔太太形象。

(4分)

15.开饭大娘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清】李渔

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

种类之繁衍同,花色之全备同,而性能持久复过之。

从来种植之书,是花皆略,而叙牡丹、芍药与菊者独详。

人皆谓三种奇葩,可以齐观等视,而予独判为两截,谓有天工人力之分。

何也?

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

植此二花者,不过冬溉以肥,夏浇以湿,如是焉止矣。

其开也,烂漫芬芳,未尝以人力不勤,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

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

艺菊之家,当其未入土也,则有治地酿土之劳,既入土也,则有插标记种之事。

是萌芽未发之先,已费人力几许矣。

迨分秧植定之后,劳瘁万端,复从此始。

防燥也,虑湿也,摘头也,掐叶也,芟蕊也,接枝也,捕虫掘蚓以防害也,此皆花事未成之日,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

即花之既开,亦有防雨避霜之患,缚枝系蕊之勤,置盏引水之烦,染色变容之苦,又皆以人力之有余,补天工之不足者也。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若是,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

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

吾知敛翠凝红而为沙中偶语者,必花神也。

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揄扬,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

艺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从来。

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

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

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菊,非薄之也。

予尝观老圃之种菊,而慨然于修士之立身与儒者之治业。

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则焉往而不为圣贤?

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

乃士人爱身爱名之心,终不能如老圃之爱菊,奈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性能持久复过之过:

超过。

B.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俭:

减少。

C.而昧所从来昧:

掩藏

D.使能以种菊之无逸者砺其身心逸:

隐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过冬溉以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略减其姿而稍俭其色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C.竭尽人力以俟天工者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乃深于爱菊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菊花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从选种冶土以至开花之后的浇水染色等都离不开种菊人的辛勤劳作,说明了菊花之美,全仗人力。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除了将菊花和牡丹、芍药对比,还将人工养殖的菊花与野菊对比、高人逸士的饮水忘源与自己的饮水思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C.本文托物言志,看似写菊花,其实赞颂的是种菊人的“无逸”和“有恒”,并批评了世人对此的无视和漠然,进而指出“修士”“儒者”当以此自勉。

D.作者认为花分两类,天然和人工的,而作者推崇的是因人工种植而美丽的菊花,因为种菊人的辛劳,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

(4分)

(2)使能以种菊之有恒者攻吾举业,则何虑其不掇青紫?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寻山家

【唐】长孙佐辅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

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

21.诗歌首句后三字另一版本作“步还歇”,你认为哪个版本好,为什么?

(3分)

22.结合全诗,写出末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

“贤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3.在孔子及其弟子心目中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24.从“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评价学生的原则是什么?

(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欧阳修《秋声赋》)

(3)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4),。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声声慢》)

(5)夫子循循善诱人,,,欲罢不能。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贾宝玉表白爱情只用了三个字:

“你放心!

”这比“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友人的问候……或许你也经常有类似的表白。

请以“你放心”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有具体的人物,下句的展开能应和人物的精神或追求或事迹即可。

(原文: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

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7.

(1)标题:

能表达“水”与“生存”的关系即可。

例:

有“水”才能“活”;远离水,我们无活存活

(2)西南连年大旱,泉城泉眼枯竭,面对龟裂的土地和人们干裂的嘴唇,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

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其中写到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给2分,结合实际给1分)

8.B

9.C

10.喜剧精神:

1追求自由的精神,2豁达乐观的精神,3轻松活泼的情调中的沉思。

(解析:

从席勒的表述“这种喜剧的审美主体性,能使我们心中产生并维护“心灵自由”,”可以得出第一点;“与其对邪恶发怒、对反人类的罪行悲伤地哭泣,倒不如居高临下地笑其虚妄与卑鄙,把喜剧铸成一把斩妖伏魔、揭破人间一切虚伪的利剑”可以得出第二点“他是一位叫人笑得流泪的戏剧家,他坚信:

笑声与泪影”可以得出第三点)

11.一方面说明“我”对开饭大娘陌生,一无所知,充满好奇;另一方面为下文玛丽亚介绍克鲁帕尔太太作铺垫。

(写一点1分,写两点3分)

12.第一次写鸭叫是衬托“我”所居住的环境幽静;第二次写写鸭叫说明“我”对玛丽亚夸张语言将信将疑,陷入暂时沉默,鸭子叫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起缓冲叙事节奏的作用。

(每点2分)

13.“我”同情克鲁帕尔太太的遭遇,本想安慰她,为她做点什么,但是没想到她,以攻为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镇定和坚强,将“我”逼入窘境,所以“我”结结巴巴。

(意思对即可)

14.她是一位孤独、寂寞的老人,她渴望孩子们来看望她,来慰藉她孤寂的心灵,然而,她从来没有获得这样心灵的满足感;她是一位自尊、好强的老人,她不惜向人撒谎,强作欢颜谈论她的孩子们;她又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尽管她孤独无依靠,但总还希望给他人以帮助。

(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15.示例:

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孩子往往迫于生计,往往无暇守候老人身边,照顾老人,但绝不可以此为借口,疏于孝道;②在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时,每个人都应给于老人更我的关爱,使老人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由此及彼,联系自然,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给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16.D

17.C

18.D

19.为此一花∕自春徂秋∕自朝迄暮∕总无一刻之暇∕必如是∕其为花也∕始能丰丽而美观∕否则同于婆娑野菊∕仅堪点缀疏篱而已。

20.

(1)既然是人使菊花这样美,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

(2)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那么还愁做不了高官吗?

21.“歇还涉”好,歇歇走走,欲断还续,引出下句中一路行走中所见“茅屋斜连”等景象,更具动态和情境感。

“涉”还暗含涉水之意,更可见诗人所探访的人家在有山有水的佳处。

22.作者一路探访山家,前三句一贯而下,在主人欲开门未开之时,定格一幅画面:

篱笆周围盛开着野菜花,美丽的黄蝴蝶在菜花上翩翩起舞,诗人寻山家寻到了一派田园诗意,寄寓了诗人对山村野趣的追求和对主人这种恬静的乡野生活的向往。

23.家境贫穷,但是安贫乐道,好学不倦。

(2分)

24,评价学生不溢美,不饰过,实事求是。

(3分,需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否则扣1分)

25.略

26.参照201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